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儒】论语·子路篇(26)小人领导伪装一番再开口说话
 原文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注释


(1)泰,《说文》:“泰,滑也。”即润滑。本章指泰然自若、表里如一。


(2)骄,《说文》:“骄,马高六尺为骄。《诗》曰:我马唯骄。” 本章指矜己傲物,惟恐失尊。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为政者的泰然自若、表里如一,不会矜己傲物,惟恐失尊。小人为政者矜己傲物,惟恐失尊,不会泰然自若、表里如一。”




解读


《子路篇》第三次拿君子和小人来比较,这一章指的是君子领导和小人领导的性格和心胸。本章从字面去看,很容易理解,但是确实不容易明白孔子所言的真正道理。我们举一个例子,把一位君子领导和一位小人领导,安排在我们对面坐着,你又如何知道哪一位是君子,哪一位又是小人。在台上坐着,最终成为阶下囚的奸佞,他照样讲话抑扬顿挫,看上去一副君子风范。我在和一纪检部门工作人员,谈及做领导的有小人和君子的说法时,其却说君子和小人那只是站在不同的角度来说罢了,你认为是小人只是站在你的角度。在当今社会,这种认识君子和小人的现象极为普遍。识人不易,看清官场上的小人更是不易。孔子用其微言,达其大义,一个“泰”字表达出君子的表里之风格,一个“骄”字刻画出小人领导的穷形尽相。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泰,对其明确的解释,并没有一致的说法。按照以经解经的原则,李塨《论语传注》的说法,其引用《尧曰篇》第2章的内容来解释,“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南怀瑾认为,“泰而不骄”是指在态度方面、心境方面,胸襟要宽大,不骄傲。君子之人处在任何环境当中没有多与少的观念,如待遇的多少、利益的高低等等观念,也没有什么职位大小的观念,对于任何事情都不轻慢,一件小事情,往往用全力。由此可知,君子“泰”的表现,是处事为政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态度。尤其是做领导的,内心和外表应该是如一的,准确的解释就是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会泰然自若,不会因为周围环境的变化,一会儿装成这个状态,一会儿又装成那个状态。这是君子的常态,不仅表里如一,而且表现恒定。以我们人生的经验,有的领导在对待下属,在对待势力强或者势力弱的人,也就是我们常人所认为的有差别的事物,他都是一视同仁的,态度上一样镇静,做法上也一致。小人就不同了,他表现出来的就是“骄”。李塨《论语传注》认为:“小人矜己傲物,惟恐失尊,何其骄侈,而安得泰?”这个描述很准确,也很具体,但是不容易结合为政者的小人理解得很到位。首先是矜己傲物。这是指小人为政者的态度和给人的形象。一副矜持慎重的样子,但是其心态凌驾于一切之上,全没有君子的镇静和平和。在任何公开场合,表现出来的都是伪装的。比如一个为政者,他是有威严的,君子为政者的威严是很自然的,小人为政者的威严是故意振作出来的。比方说,同样是在众人面前或者坐在主席台上,君子为政者他会从上台、到坐下,甚至到最后,他的心理和表情都是一致的,也是连贯的。小人为政者就不同,他会在上台之前或者在众人面前显露之前,有一番从内到外的伪装,就担心失去什么,甚至被别人看出什么,这就是惟恐失尊,惟恐自己失去尊严,故意振作出一副傲慢的样子。其实,这种自重和自尊,都是来自内心的自然的流露。因此,本章的“泰”是指君子为政者的泰然自若、表里如一,“骄”是指小人为政者的矜己傲物,惟恐失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解析(子路篇)
彭放|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13.1】子路问政
素说《论语》:颜渊篇(十七)
子路篇第十三
何谓君子
杨伯峻《论语译注·子路篇第十三·26》摘记 -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