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儒】论语·述而篇(9)孔子吊丧缘何吃不饱
原文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注释
(1)食,《说文》:“食,一米也。”即一粒米。本义是粮。

(2)丧,《说文》:“丧,亾也。”即失去亲人。丧是会意字。小篆字形,上面是“哭’,下面是“亡”。表示哭已死去的人。本义是丧失。

(3)侧,《说文》:“侧,旁也。”本义是旁边。

(4)尝,《说文》:“尝,口味之也。”清段玉裁注:“引伸凡经过者为尝。未经过为未尝。”

(5)饱,《说文》:“饱,猒也。”即吃得满足。

(6)是日,这一天。应是特指“子食于有丧者之侧”这一天。

(7)哭,《说文》:“哭,哀声也。”本义是悲痛出声、声泪俱下。

(8)歌,《说文》:“歌,咏也。”即咏唱。《说文系传》:“歌者,长引其声以诵之也。”

【译文】

孔子陪在失去亲人的人旁边吃饭,从不曾吃饱过。孔子在这一天哭过后,给弟子教学就不再像平常一样拉长调吟诵文章了。

【解读】

初读本章,孔子的“未尝饱也”和“则不歌”的内容放在《述而篇》显得莫名其妙。《述而篇》是夫子践行学问之道的内容,本章看上去极易理解,按传统的理解似乎和前后章的内容毫不相干。钱穆先生翻译本章为,先生在有丧者之侧进食,从未饱过。那天吊丧哭了,即不再歌唱。南怀瑾先生认为,这是讲孔子对于养生送死的礼非常重视。他去了丧家,吃饭从来没有吃饱过;在这一天哭过了,心里头难过,绝对不唱歌的。不过,南怀瑾先生在理解本章时,一定感觉到了哪一点不太对头,所以补充说:这两句话,没有放在专门讲孔子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现实的《乡党》篇中,而放在这里,是为了连接引出下面的道理。



若是这样理解本章,我们是可以找到诸多疑问而无法答复的。一是,孔子为何在“有丧者之侧”而“食”?这个“有丧者”是一个什么样的具体身份?有丧者若是平常意义的“丧”,如果孔子住在火葬场旁边的话,岂不会天天吃不饱饭?和“有丧者”的关系不是很密切,孔子缘何“于是日哭”?这里的“歌”是平常意义上的唱歌吗?正因为这些问题无法弄清,每每阅读本章,总觉内容突兀。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这里指夫子。食,吃饭的意思。有丧者,就是失去亲人的人。侧,就是旁边的意思。子食于有丧者之侧,即是孔子在失去亲人的人旁边吃饭。这个失去亲人的人到底是指谁呢?是泛指,还是特指?当然,孔子参加吊丧的机会会很多,如果每次吊丧都在有丧者之侧吃饭,这是绝对不现实的事情。只有与“有丧者”之间的关系非同一般才可以。因此,这里的“有丧者”是特指。尽管是特指,本章没有特指出某人,这就说明孔子的这种做法不是第一次。我认为,结合上下章的内容,这里的有丧者是特指夫子的弟子们。本章是说,孔子的弟子中,家里有失去亲人的,夫子一定会陪在其旁边一起吃饭。并且和其弟子一样,从没有吃饱过。我们不难看出,孔子对弟子的情谊是何其真,夫子的心和失去亲人的弟子的心是一样的难过。孔子不是去做样子,看望看望,安慰几句。在整个过程中,孔子真正体现出师徒般真正的如亲情般的关系。本章意在告诉我们,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从情感上该是如何情形。反复读此章,作为夫子的弟子,我们至今可以感受到来自两千五百年前的温暖。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是日,这里指夫子吊丧的当天。哭,夫子在吊丧时哭了,是真正意义上的哭,哭的本义是悲痛出声、声泪俱下。同样是哭,也有不同的情形。有声有泪谓之哭,有声无泪谓之嚎,无声有泪谓之泣。歌,后人若认为是歌唱的意思,那这和哭有什么联系吗?难道孔子经常唱歌,在这一天就不唱歌了。也有注解认为是哭歌,似有边哭边唱的意思。这种情形我在内陆见过妇人吊丧,一边哭一边数落死去的人这辈子活得多么不容易,甚至不容易的事迹也数落出来。有的时候,在旁边听的也会跟着伤心掉下眼泪来。实际上,歌的本义是咏唱。《说文系传》:“歌者,长引其声以诵之也。”这里的不歌,是说夫子在教学时不再是平时拉长调歌唱般地吟诵,而是变得庄重而悲痛。试想,同样是念一篇文章,致悼词和演讲,人的情绪表达完全不同。歌与不歌的区别就在于此。


各位君子,“天山国学苑”公众微信平台,“集百家之说,近一家之言”,每日解读一句《论语》,告诉你被误读的《论语》背后。“天山国学苑”公众微信号:tshgxy。


得其精髓
精研易学、人物志、冰鉴二十余载
儒学和大乘佛法践行者
诗人,西域文化研究学者
王宏杰
天山国学苑

品读经典 升华人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复活论语】学而篇(10)孔子留给我们的国际形象
素说《论语》:八佾篇(二十四)
一起学《论语》9.20子罕篇——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常顺有话如是说之我读《论语》:最好学的学生是颜回(11—7,讲于2022年4月26日)
《读论语》学问与道德的典范
但有真思何其远——《论语》悟读【23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