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京汉铁路告成铁碑历史的见证

赵慧琴

铁碑高139厘米,宽59厘米,厚4厘米,铁碑上用中文、法文两种文字镌刻,上半部两边两条巨龙飞舞,中间中文为“大清国铁路总公司建造京汉铁路由比国公司助理工成之日朝廷特派太子少保前工部左侍郎盛宣怀二品顶戴署理商部左丞唐绍仪行告成典礼谨镌以志时在光绪三十一年十月十六日”。下半部法文书写的是同样内容。

武汉二七纪念馆陈展着一件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物——京汉铁路告成铁碑。它是京汉铁路(最初称卢汉铁路)建成时竖立于黄河桥头的铸铁纪念碑。为什么同一块铁碑上会同时镌刻着中文、法文?这块铁碑承载着怎样的历史?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可以发现这块铁碑是列强掠夺中国路权和清政府腐败无能、丧权辱国的见证。

列强纷争中国铁路利益

1894年的甲午战争以中国惨败告终,日本获得了相当多的权利。其他列强群起效仿,开始了大规模瓜分中国的活动,并掀起了第一次争夺中国路权的高潮。俄国利用其政治影响与法国的资本势力结合,直接经营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支线,把整个东北地区置于它的控制和影响下;法国夺取了龙州铁路承办权和滇越铁路直接经营权,侵略势力伸入了中国的中南部和西部。然而,俄国和法国对于侵入南北边陲并不感到满足,还想联合进一步掠夺衔接南北、贯穿内陆腹地的卢汉和粤汉两条铁路,把它们的势力推进到黄河、长江流域,以便进一步深入中国内陆。它们为了不让这一阴谋败露,招来其他列强的嫉妒和干预,在清政府1896年颁布“上谕”旧事重提、恢复兴办卢汉铁路之议后,就积极拉拢 比利时为参与国,让它出面抢夺卢汉铁路的贷款权。

一波三折的卢汉铁路借款

1896年,清政府恢复兴办卢汉铁路。9月2日,张之洞、王文韶第三次奏请清政府修筑卢汉铁路,并力保天津海关道盛宣怀督办该路。10月初,盛宣怀进京面递说帖,详细陈述了设立铁路总公司,采用商股、官股、官款、洋款并举的方式筹集资金,先建卢汉铁路,以后苏沪、粤汉等铁路也按上述方法修筑,不再另设公司的意见。这份说帖被总理衙门原封不动地加以批准。10月20日,盛宣怀以四品京堂候补督办铁路总公司。1897年1月6日,铁路总公司在上海成立。卢汉铁路款项并未如数筹足,故只能分段施工。

1897年3月17日,比利时驻汉口领事法兰吉求见张之洞,声称“奉该国君主命来,铁路借款,极愿助力,比系小国,不干预他事,较诸大国为胜”。当然,这番话很合张之洞之意,他便提出了借款五项条件:一,息只4厘;二,丝毫无扣;三,物料各国投标物好价廉者定,不能必用比料;四,比国不得干预;五,借款唯有以路抵押,先借银,后造路。法兰吉除要求利息5厘5毫外,其余完全承诺。张之洞于是电告盛宣怀,决定借用比款来修筑卢汉铁路。

4月23日,比商代表马西、海沙地抵鄂,议立合同,他们提出的条件是:借款须由国家作保,债息5厘,不折不扣,工程均用比匠,物料除中国自造外,均购自比利时。这些条件与法兰吉原来承诺的大有出入,特别是“国家作保”一层,总理衙门认为有悖于铁路商办的原意,坚决不同意。张之洞、盛宣怀提出一项折中的办法,把“国家作保”改为“国家批准”。5月25日,清政府批准签约。次日,盛宣怀与比国银行工厂合股公司代表在武昌签订了《卢汉铁路借款草合同》17款,其主要内容是:借款450万英镑,利息4厘,期限30年,以路抵押,5年完工,用人行政权归铁路总公司,督办比国工程师,其他外籍工程师由比公司遴选,督办委派购办外料给佣5厘,并可包办一半外料。合同期间,比公司不得由他国干涉,也不得将权利让予他人。

草合同签订后,比公司又节外生枝,挑剔合同条款,推说比款息低,其债票难以出售,强行索取佣金5厘,并要求另立合同。经过一个多月的谈判交涉,7月27日签订了《卢汉铁路借款续增合同》六条,利息增为4厘4毫,原料佣金及勘探费取消。正当比方开始勘测线路、汉口至滠口段购地备料准备动工时,比公司又提出无理要求:借款票据需国家署名,免掉比利时一切票税,以后还款也是由国家出面,借款不能整个付清,必须按照筑路工程进展,陆续给付。总理衙门和盛宣怀都认为“若比款决裂,恐他国要挟更甚”而予以迁就。

尽管如此,原定于1898年1月24日到期的头批借款,比公司还是逾期不交,意存观望。到3月2日,比方又提出了更加变本加厉的条件,不但要加息,而且要索取卢汉铁路行车权等无理要求。对于比方的层层勒索,刻刻变更,盛宣怀态度转为强硬,打算不与比国合作,改为与美国合作,并声明铁路总公司被延误亏损保留要求赔偿的权利。于是,俄、法、比三国政府频繁活动,法使召见总理衙门“干预比事”,力保合约。俄使前来劝说,比使承认“比公司偏执错误”。

1898年6月4日,盛宣怀在上海和比方重新谈判。经过20多天的讨价还价,6月26日,《卢汉铁路借款续订详细合同》及《卢汉铁路行车合同》重新签订,延误了一年多的卢汉铁路正式合同最终签订。

风雨飘摇中的黄河大桥

合同签订后,比公司因急于分占余利、获取最大利润,但求早日建成,不顾施工质量的次劣,工程技术标准低,设计不合理。卢汉铁路建成后,在信阳以北平原如同一道长堤,拦阻了水的去路,每遇夏秋时节,山洪暴发,铁路附近的村庄农田顿时一片汪洋,农民只好被迫挖断路基,泄走洪水,自行抢救家园,但比方恃强行暴,武力阻止镇压群众。黄河大桥是卢汉铁路最长的桥梁,比公司为减轻投资负担和加快施工进度,没有采用压力沉箱法修建石质桥墩,而是选螺旋钢管荥作为基础,由于桥墩入黄河底部深度不够,施工期内曾有8个桥墩被洪水冲走。黄河大桥建好后保固期只有15年,只能算作临时铁桥,每年洪水期必须加固,维修成本巨大。

黄河大桥的建成是京汉铁路建设的里程碑,标志着京汉铁路全线贯通。大桥落成之时,在桥上举行了盛大的庆典,黄河大桥竣工时竖立于南北桥头的铁碑是一种纪念,更是一段屈辱历史的见证。

本文图片由武汉二七纪念馆提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京汉铁路全线通车 ---1906年
铁路机缘:一个选择 改变郑州与开封两个城市的命运
话说武汉 | 张之洞与芦汉铁路
清政府修了一条铁路,拉出两座大城市,各自取代原有省会
京汉铁路
清末民初地图之十九《京汉铁路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