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长辅导孩子作业怒吼,情绪失控快崩溃?3个技巧成好爸好妈

文|童教雷鸣

网课学习场景

新型冠状病毒让我们大家失去了一个欢快的寒假,也让孩子们的开学时间不断延后。教育部倡导各学校开展“停课不停教、不停学”,从2月17日起,孩子就开始了网络课程的学习。

孩子的学习内容其实非常简单,预习新课文,抄写生字词,但是到了孩子做作业时,才发现不仅仅是作业的事情了。

一会孩子就跑出去穿双旱冰鞋到处跑,一会又在房间里搭起了小天桥爬上爬下,不是把妹妹逗哭,就是捣乱妹妹的幼儿园网络学习……孩子妈妈说:你到底学不学?……

妹妹跟着视频学习手指操,学着学着又闹起脾气来,不想动了,哭哭啼啼……孩子妈妈直接说:不学拉倒,出去……

整个屋子里时不时地响起吵闹声,又时不时地响起妈妈的怒吼声,到处是大吼大叫,一个家也难以安宁。

正好又听起另一位家长谈论孩子在线学习课程闹情绪、怒吼,真是心有戚戚焉……

为什么家长辅助孩子网上学习会变成大吼大叫呢?

我认为重点有两个原因,造成了家长在辅助孩子学习过程中变得大吼大叫。一是家长尝试取代老师的角色,二是家长个人的情绪调节能力。

一、家长尝试取代孩子老师的角色

家长看似懂得许多知识,但是因为角色定位与老师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就导致了孩子在家学习知识时,对家长的话不听不顾。

而老师对于学生,有一种天然的威信。这种威信会让孩子产生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标准,老师说什么,孩子就会做什么。即使老师说错了,孩子也坚持错的,口头上还会说一句话:我们老师就是这样说的。所以,老师安排的任务,孩子会很听话,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

由此,个别父母就让孩子舅舅扮演孩子老师,每次布置任务的时候,就用扮演的“老师”发来信息,让孩子按要求去做。

家长在引导孩子学习过程中是很难把控好的,一旦长时间使用老师的角色来引导孩子学习,孩子就很容易暴躁,产生厌烦感。

所以,老师教育孩子的工作,一般家长还是不要去替代,否则闹出家庭问题还不自知。对于老师角色扮演上,我们家长更多还是以父母的角色更容易与孩子相处,不要过多的越界。对老师布置的任务,家长及时转达给孩子,督促孩子完成即可。

很多时候,家长都不愿意将孩子不做作业的情况发送给老师。这种方式还是可以适当尝试一下,当孩子不愿意学习,就如实向老师汇报,让孩子体会一下被老师批评的感受。下来家长引导孩子要做好,避免被老师批评再次发生。

二、父母个人的情绪控制能力不足

当老师的任务由父母来完成时,因为孩子是亲生的,对孩子的问题会放大很多倍,一丁点小错误都会看不过去,更不要说孩子在一个问题上一而再、再而三地出错,父母火冒三丈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因为火气越来越大,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必然当场教训孩子。我笑着对孩子妈妈说:“平常我写文章耗神较多,而你辅导孩子作业就是耗气过多。搞得自己头晕,缓不过气。”

因为在家,学习不像学校那么正式,孩子在学习上就没有良好的学习状态,造成父母催促,甚至是连番教训、打骂才学习。在这些教育孩子的些许场景中,孩子不仅在学习知识,还在学习情绪发泄。当孩子面对的失控情绪越来越多时,他们就很容易学会用相同的方式来表达个人的情绪,怒吼、闹情绪,甚至是逆反、对抗等。

所以家长个人的情绪控制能力非常重要,有必要弄清楚个人情绪失控的原因,并要努力寻找恰当的方式解决情绪问题。

父母在教育子女中的情绪失控的原因及对策

父母在教育子女过程中情绪失控,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外在的刺激,二是内在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

外在刺激指个人以外的其他因素,比如孩子不听教,网络情况不理想等。

内在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指当个人发生情绪时,个人对治情绪、应对情绪的能力。比如同样的上学迟到,有的孩子就发火,有的孩子却很平静,这就是不同的情绪调节能力产生的结果。

毛主席曾经说:“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在两种原因中,根本原因还是我们个人的内在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

虽然外界刺激也大大影响个人的情绪失控,但要发生作用还是必须以个人的情绪调控能力为阶梯。所以,我们解决这个问题要从根本处着手,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将注意收回到自己身上

提高情绪的调节能力,一定要了解自己的情绪。自己情绪发生的时候,不自知,是很难将自己的情绪控制好的。做到这一点,只需要调整我们自己的注意点。如果我们的注意点在外界,在孩子身上,那我们自己的情绪来了,其实还是很难感受到的。但是我们一旦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身,哪怕只有一丝丝的注意力,我们就能在情绪发生的当下,看到自己正在发生情绪,自己正在情绪爆发之中。

这种是一个非常清晰而切实的个人经验,甚至无数人都知道这一感受,就连我们传承千年的经典也是讲这一内容。《老子》:“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观就是注意,注意我们心头没有情绪的妙的感觉,也注意我们心头升起情绪的徼的感觉。

只要持续不断地将注意力关注到自己的身上,就能进一步地培养出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生练习题。

2、调整个人的身体状态

当我们情绪来临的时候,除了内心情绪的变化,我们的身体也会随之产生变化。紧张、害怕、恐惧等,都会造成我们身体的收缩、颤抖等状况,而且想控制还很难控制的感觉。但是我们可以依次做以下的调节:

转一转眼珠子,让视线发生一些变化;

摇摇头,让头部放松,感觉一下头皮,让头皮也放松下来;

调整肩膀,耸肩、沉肩来调整肩膀的紧张度;

感觉一下胸膛,尝试把胸膛也打开,让胸膛也放松下来;

依次往下,放松腹部、臀部、大腿、小腿、双脚,感觉身体的各个部位都放松下来。

当我们的身体处于放松状态时,我们就能更好地观察到内心情绪的变化,就能明显地察觉到内心情绪变化的源头所在。

3、对孩子说一些既有利于自己,也有利于孩子的话

我们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的时候,就要尝试说出对孩子有帮助,也能对自己情绪控制有帮助的话。只要我们做到这一点,我们就能很好地处理孩子的教育问题。

孩子的教育问题,更多是我们的情绪控制问题,一旦情绪失控,教育孩子的场面也会失控,但是我们的情绪调节好了,教育中的问题就都不是问题,就会转化成我们进步成长的助力。

结束语

虽然疫情期间,孩子上网课确实给家长带来了诸多的困惑,甚至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场景,但这也正是我们学习和调节个人情绪的契机所在。

我们要牢牢记住三个提升情绪控制能力的技巧:

1、将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

2、调整身体,让自己放松下来;

3、说对大家都有利的话,做对大家都有利的事。

(本文为作者原创,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欢迎关注童教雷鸣,分享教育、学习方法,建设书香家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长讲堂】怎样培养高情商孩子?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提升学习能力?
一年级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小孩离家出走后应该怎么教育
新学期寄语
6岁前在三方面“使劲”管孩子,上学后家长更省心,日后成就更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