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祀三公山碑》与齐白石篆刻风格的形成

【一】《祀三公山碑》赏析

《祀三公山碑》,全称《汉常山相冯君祀三公山碑》,俗称《大三公山碑》。清翁方纲考为东汉元初四年(117年)作。该碑于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为元氏县令王治岐在元氏县城外访得,现存于河北省元氏县西北封龙山下。

《祀三公山碑》以方笔写篆书,开篆法用笔新境界。在结字上一改篆书纵向延伸、修长的特征,易之为方折、紧敛的结字方法。通篇古茂拙朴,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呈现出一种宽宏浩大的气象。翁方纲在《两汉金石记》中评价此碑:“碑凡十行,每行字数参差不齐,字势长短不一,错落古劲,是兼篆之古隶也。”

《祀三公山碑》的字体在篆隶之间,又称“缪篆”,与汉印文字有相同之处。齐白石的篆刻深受此碑影响。

【二】齐白石篆刻风格的形成

齐白石(1864年—1957年),湖南湘潭人,书画家、篆刻家。其篆刻雄强刚毅,章法变化多端,形成独特的“齐派”风格。

齐白石在《白石印草》序文中叙述刻印的经过:“余之刻印,始于二十岁以前,最初自刻名字之印,友人黎松安借以丁、黄印谱原拓本,得其门径。后数年,得《二金蝶堂印谱》,方知老实为正,疏密自然,乃一变。再后喜《天发神谶碑》,刀法一变。再后喜《三公山碑》,篆法一变。最后喜秦权,纵横平直,一任自然,又一大变。”

其篆法受《祀三公山碑》影响有三:一是以隶入篆,使篆刻的字形变得丰富起来,方正大气又活泼灵动;二是大胆地在篆刻中使用直线,显示出一种坚挺的力量之美;三是章法以自然为美,布局不讲究对称得失,在不齐中求整齐。

(图为齐白石篆刻“夺得天工”)

【三】临《祀三公山碑》

我在临习时,着重表现其线条的圆融与通达,结构的方整与开张。用笔以中锋圆笔为主兼参隶书方笔,求其浑雄婉通、生涩沉稚之势。起笔方截,转折处连断兼施,以显古拙生辣之质。结字上,忠实于原帖的布置经营,如实表现原字的体与势,尽显其宽绰雄强、稳重方博、宽宏浩大的气象。并有意识地对弧形圆线加以运用,使其浑穆中不失灵巧生动之姿。章法上,注重正侧、疏密、横势和纵势的对比,在敛纵随心、纵横开合中追求整体拙朴无华、古茂肃穆和雄劲烂漫的气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齐白石的艺术----  篆刻
《祀三公山碑》,邓石如、齐白石的“篆隶密码”
篆刻学习,我们该向齐白石学些什么?
齐白石篆刻精选
零基础学篆刻:“不可有二”的齐白石
白话《三十五举》| “蜾”,才是篆书的王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