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海门沧桑|(2-1))海之门三移三变 | 徐偃南徙外越海之畔


   自古至今,台州湾畔的“海之门”既然是一个不断移位的过程,讲海门的历史故事就应该追溯它的过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从历史地貌的变迁中看清祖先傍海繁衍发展的轨迹。历史是一串连续不断的线,割断其中哪一条线,都会使我们的观照断根断线,残缺不全,无法获得全面、正确,有根有源的认知。从春秋到明清,台州湾畔出海口先在大溪,再到章安,再到葭沚,再到海门,三移三变。从这根历史之线,我们既可知道本地先民来自哪里,也可知道他们为什么始终要把“海之门”选为栖憩地和大本营,从而理解后世海门作为集镇、城市的立命根本是什么,进而也可体会当代打造“海上丝路港城”的深远意义。

 

 

 

海门沧桑|(2-1))海之门三移三变|徐偃南徙外越海之畔      

 

地处浙江中部沿海的台州,其地形就像一个微缩的中国,西、北、南多山,东部面海。椒江水系径流全境而于台州湾入海,在湾口形成河口港。追溯历史,浙东南虽早在新石器时代便有人类活动的遗迹,但由于高山阻隔,这里的先民在春秋以前并不与中原地区的华夏大族群融合一起,属于古史所不载的南蛮区域。


远在尧舜时代,相传东方部落东夷有姓偃名皋陶的首领,曾被部落联盟领袖舜任命为掌管刑法的官员。皋陶生子伯益,伯益助大禹治水有功,禹封其子若木于徐地,建立徐国,其部落名徐夷、徐戎或徐方(古称东夷中有一族叫方夷,“方”是指会制造使用边架舟的氏族,或许,“徐方”之称也是指其会造船、驾船,这与徐后人流亡浙东南海滨可能有关)。徐地在今淮、泗流域一带。



▲《禹贡》所载随山浚川之图


徐国在商、周时代渐兴,周时曾数次联合淮夷抗周,周天子穆王“畏其方炽”,怕它发展壮大,采取怀柔政策,把这块地设为诸侯,分封徐偃王去统治。徐偃王,嬴姓徐氏,名诞,是徐国的三十二世君,为周穆王时代人。


《韩非子·五蠹》载:“徐偃王处汉(应作潢)东,地方五百里,行仁义,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后汉书·东夷传》也载:“偃王处潢池东,地方五百里,行仁义,陆(应作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穆王得騄骥之乘,乃使造父御以告楚,令伐徐,一日而至。于是楚文王大举兵而灭之。偃王仁而无权,不忍斗其人,故致于败。乃北走彭城武原县东山下,百姓随之者以万数,因名其山为徐山。”


以上记载是说:徐偃王领地在潢水东面,地方有五百里,因为徐偃王以仁义治国,周边有36个小国都依附它。周穆王得了“騄骥”之马,便让造父骑着它到楚国,命令楚国去讨伐徐国。徐偃王因为仁慈,不耍权术,不想与人斗,就被楚国大军击败而亡国。徐国灭后,数万百姓跟随偃王向北流亡到彭城武原县(今江苏邳县)东山下,这座山便被叫作徐山。


徐人北徙后,因偃王声誉极高, 周穆王又封他的儿子宗为徐子,继续管理徐国,徐国又相传十一世至章禹。


古徐国经历夏、商、周三代千余年,于周敬王八年(前512)被吴王阖庐所灭,共传44世。徐国再次被灭后,逃亡的传人又往南向越国迁徙(越国时为吴国的敌国)。由于徐国声望最高的王是偃王,流散越国各地的后裔便都打着“徐偃”的旗号,以致今日浙江到处都有“徐偃王”的遗迹。如衢州有《徐偃王庙碑》;龙游、嘉兴有偃王遗庙、徐偃王庙和墓;湖州、象山有徐偃王墓;鄞县、翁州(今舟山)有徐偃王宅等等。


不过,散见于浙江各处的那些碑、祠、庙、墓、宅,都只是一些为祭祀某王裔或传说中的王裔的纪念性遗存。而在宋《嘉定赤城志》中的记载,却说黄岩有一座“徐偃王城”。


《赤城志·纪遗门·遗迹》载:“古城在黄岩县南三十五里大唐岭东(今属温岭市大溪镇)。外城周十里,高仅存二尺,厚四丈,内城周五里,有洗马池、九曲池。故宫基址崇一十四级,城上有乔木可数十围,故老云即徐偃王城也。城东偏有偃王庙。”同书“冢墓门”也提到:“徐偃王墓,在县东南二十五里胜果院后山,有土砖台址及石笋尚存”;“辨误门”又记:“黄岩有岙曰徐岙,山曰徐山,或云徐偃王之庙。”



▲《嘉定赤城志》有关大溪大唐岭东徐偃王城的记载


更使古籍记载成为铁证的是:2002年9月至2008年,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的古城考古,先后三次对大唐岭东里宅村和大岙村的古城遗址作了试掘。


试掘发现:古城遗址的地层堆积分上下面层,上层是宋代遗迹,下层四面土筑城墙构成古城的平面范围。其面积约1平方公里,东城和南城墙基隐约可见;西南侧有一座较大规模的台基,基周每隔1米排列绳纹水管一根,地面随处可见春秋战国时期的印纹硬陶碎片。


这些文化层堆积是城内居民活动的真实反映,遗垣显示的城内建筑构成古城的核心内容,它正与宋《嘉定赤城志》所描述的“徐偃王城”相吻合。据此,考古结论认为古城遗址的最早年代应为战国。



  ▲ 大溪唐山古墓葬发掘(网络来源)


除了王城,大溪周边的出土文物也旁证了战国时代徐人南徙台州的事实。如1984年在温岭琛山乡楼旗村出土一青铜夔纹蟠龙大盘,经鉴定为仿西周铜器,它与标准“徐器”允儿钟相比较,与1982年绍兴狮子山出土的刻有“徐国”铭文的青铜器相比较,都极为相似。专家认为当是徐器。



  ▲大唐岭古墓出图文物(网络来源)


又如1990年在路桥小人尖出土西周礼、祭器70余件,青铜器8件,其中一柄青铜戈,阑上端两侧嵌有本地不产的绿松石,可见当年的小人尖曾是个祭坛,而且在此作祭祀活动的人带有外来器物,极可能是外来人(因为当时本地土著尚处低文明阶段,不可能有体现中原文化的祭祀器物)。


▲大唐岭古墓出图文物(网络来源)



▲温岭琛山乡出土的仿西周青铜蟠龙盘工艺精湛,为当时本地不可能生产,考古专家疑为徐偃王族人从北方带入。



还有,唐岭北的路桥马铺胜国寺(《赤城志》称胜果院)山古名“徐山”,《光绪黄岩县志》有记载说徐山掘得古碑,碑文为“宋太宗十七世徐安喜王墓”——到宋初还有人按谱系在自己坟墓上刻“徐安喜王”,会这样干的人,当然非真正的徐王后人莫属。




  ▲路桥有一处徐偃王墓(网络来源)



其后,今椒江兆桥、路桥路北一带为徐山乡,其间有河道称徐山泾,有学校称徐山两等小学堂,都是这段历史的传承。


徐人亡国后流散越国,在今杭嘉湖平原、宁绍平原、金衢盆地一带成熟开发的“内越”区域,与越人掺沙子客居已属不易,不可能在那里重新立国为王。要重新立国必须寻找一块越国不管的地方。这个地方在哪里?就在史上称之为“外越”的浙东南区域。


浙东南的西北面有天台山、大盘山、仙霞岭围成外围阻隔带,中间又有括苍山、洞宫山山系和雁荡山山系组成重山叠嶂的连片山地,交通十分不便,实没有多少可供人类居住的地方。这就是越国不管这块地的原因。

以今日地貌看,浙东南沿海尚有不少河口海相沉积平原是人类居住发展的好地方。但在2500多年前的先秦时代,今瓯江口、飞云江口、鳌江口的平原都还是汪洋一片;唯今台州湾内尚有一片老海相沉积平地,这块地就在今温岭市大溪、温峤、泽国和台州市路桥区马铺螺洋、黄岩区院桥沙埠、椒江区兆桥西山,以及椒北章安、杜桥、桃渚一带。



▲台州湾古地貌



▲根据温州市地理学会地理专家姜竺卿所绘古代瓯江口成陆海岸线,温州在先秦时代淤涨土地十分有限。


这时候的台州湾海岸线,南部只在温岭长屿山至路桥大人尖山至椒江大仁山泥塘山的前沿涂地,北部只在黄礁山、墩头山、金鳌山、五指山、太平山延至杜桥塘岸山的前沿涂地。今温黄平原、椒北平原的东部都还是海湾,老海相沉积地像巨大的两翼,拥抱着大海湾,从大溪方向下泄的自然河道(今金清水系的上游)成为通达海洋的出路。这应该就是当时该地的“海之门”。


只要明白了浙东南古海岸成陆的地貌,和该地通海的航埠通道,我们就会清楚理解徐人亡国后流亡江南,为什么唯独在大溪建王城的道理。试想,浙东南的古地貌,除了台州湾沿岸,还有什么更合适的地方,可供徐国的后人在那里建立城邦国家?不过,根据《太平御览·吴地志》称,汉永和三年(138),章安县境(区域为整个浙东南)“地广千里,户不满万”的情况,距此600多年前立国台州湾沿岸的徐偃王国,人口一定更少。


而还处于原始社会状态的台州,正是因为接纳了徐人,第一次接受了中原先进文明的熏陶。徐人与土著也便融合成了较前更开化的部族。这是“海之门”第一次带给台州的恩赐。

 

…END…




欲系统阅读,请点击一下链接:


海门沧桑| 卷首语

海门沧桑 (1) 蹉跎千年的简历 ——从“海之门”回归“海之门”

海门沧桑|(2)海之门三移三变

海门沧桑|(2-2)海之门三移三变 | 失国越人滨于东瓯海之门

海门沧桑|(2-3)海之门三移三变 | 回浦海之门——汉晋南拓桥头堡

海门沧桑|(2-4)海之门三移三变 | 海门关——天生的“六邑咽喉”

海门沧桑 | (3-1)海门关之泪  |  隋王朝眼中海无门

海门沧桑 | (3-2)海门关之泪 | 腹地分割与港埠南移

海门沧桑 | (3-3)海门关之泪 |  唐宋元明海之门的自发利用

海门沧桑 | (3-4)海门关之泪 |  屈辱国史留痕椒江

海门沧桑 | (4-1)元末“海精”方国珍 | 方国珍入海起因四说

海门沧桑 | (4-2)元末“海精”方国珍 | 从劫掠漕粮到割据三府

海门沧桑 | (4-3)元末“海精”方国珍 |  两面受招——看天下最后谁主局

海门沧桑 (4-4)元末“海精”方国珍|  保境安民和兴农促商

海门沧桑 | (5-1)倭患与抗倭卫所 |  海禁与倭患

海门沧桑 | (5-2)倭患与抗倭卫所 | 方鸣谦度地建卫所

海门沧桑 | (5-3)倭患与抗倭卫所 | 盘点明代海门卫所

海门沧桑 | (5-4)倭患与抗倭卫所 |  松海防区及周边倭乱

海门沧桑 | (5-5)倭患与抗倭卫所 | 嘉靖“倭乱”相关事件

海门沧桑 | (6-1)人民心中戚继光 |  戚家军台州平寇

海门沧桑 | (6-2)人民心中戚继光 |  戚继光毕生功绩

海门沧桑 | (6-3)人民心中戚继光 |  以传说为载体的人民口碑

海门沧桑 | (6-4)人民心中戚继光 |  学术争论对戚继光的影响

海门沧桑 | (7-1)在台州上演的反清复明 | 鲁王浙东监国

海门沧桑 | (7-2)在台州上演的反清复明   张煌言联合郑成功北伐

海门沧桑 | (7-3)在台州上演的反清复明 |    郑成功所部三进海门关

海门沧桑 | (8-1)迁海——拿民生当儿戏 |  谁出移民馊主意

海门沧桑 | (8-2)迁海——拿民生当儿戏 |  台州“迁海”始末与实况

海门沧桑 | (8-3)迁海——拿民生当儿戏 | “ 迁海”收到什么效果

海门沧桑 | (9-1)藩乱、“展复”与有限开埠 | 削藩致乱酿人祸

海门沧桑 | (9-2)藩乱、“展复”与有限开埠 |“耿乱”火延台州

海门沧桑 | (9-3)藩乱、“展复”与有限开埠 |   “展复”后的有限开埠

海门沧桑 | (10-1)锁国再酿动乱 武备还赖海门  | “蚱蜢乱”留下的记忆

海门沧桑 | (10-2)锁国再酿动乱 武备还赖海门|   “长毛乱”波及台州

海门沧桑 | (10-3)锁国再酿动乱 武备还赖海门|  黄岩镇移设海门

海门沧桑 |(11-1)土寇、剿匪与反侵略 |   康熙终于知道海盗“乃官兵迫而为贼”

海门沧桑 | (11-2)土寇、剿匪与反侵略|   土寇黄金满的传奇故事

海门沧桑 | (11-3)土寇、剿匪与反侵略|  从海门走出的反侵略英雄

海门沧桑 | (12-1)从守旧闭关到被迫开发 | 港航革新和利权纷争

海门沧桑 | (12-2)从守旧闭关到被迫开发|  洋货输入与近代商业兴起

海门沧桑 | (12-3)从守旧闭关到被迫开发|  里人自办“洋学堂”

海门沧桑 | (13-1)“小上海”的兴起与被毁  | 海门港崛起

海门沧桑 | (13-2)“小上海”的兴起与被毁   | “小上海”遗辉(上)

海门沧桑 | (13-2)“小上海”的兴起与被毁 |    “小上海”遗辉(中)

海门沧桑 | (13-2)“小上海”的兴起与被毁 |  “小上海”遗辉(下)

海门沧桑 | (13-3)“小上海”的兴起与被毁 |  日寇战火蹂躏海门

海门沧桑 | (13-4)“小上海”的兴起与被毁 |  海门抗日事迹

海门沧桑 | (14-1)历史贻误  后人补救 | 为海门设市的努力

海门沧桑 | (14-2)历史贻误  后人补救 |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转换

海门沧桑 | (14-3)历史贻误  后人补救 |  回归港郡同城——台州湾港口城市与时俱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徐偃王与台州徐偃王城考
古徐国国君徐偃王
温岭大溪古城遗址:东瓯文明的遗珠·台州日报
潮汕人类文明的起源猜想
徐姓的起源,徐姓的来源
徐国历史“古徐国徐偃王诞辰3000周年庆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