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哥特、巴洛克、拜占庭和洛可可风格到底是什么?
  哥特:暗黑、宗教、死亡,这是有关哥特风格的三大标识hj暗黑、宗教、死亡,这是有关哥特风格的三大标识。
  关于哥特的故事要追溯到欧洲一个名为“哥特”的部落,这个部落以破坏掠夺为乐,同时以缺少艺术品位而著称。绝大多数人对哥特文化的了解主要源自哥特式建筑和暗黑文学,中世纪欧洲大陆那些尖塔高耸的教堂是哥特风格建筑的代表之作,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巴黎圣母院、米兰大教堂和科隆大教堂。高耸而富有空间感的建筑,再结合镶嵌有彩色玻璃的长窗,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氛围,庄严肃穆,且带有一丝阴森恐怖。
  巴黎圣母院
  米兰大教堂
  科隆大教堂
  现代时装中,哥特时装的诞生与70年代的朋克摇滚有着一定的关系,不得不提及的就是摇滚乐队Joy Division,他们的服装风格可视为现代哥特时装的标志性特色:黑色,绝对的黑色!染黑的长发、紧身黑衣、歌剧风格的披肩、斗篷、长手套、繁杂的褶皱、大量银饰配合苍白的皮肤。
  摇滚乐队Joy Division
  没错,一提到哥特,人们脑海中蹦出的第一个品牌就是Ann Demeulemeester。哥特文化延续了数百年,并成为了现代亚文化势力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类型。这种带着野蛮的美也让哥特风格成为了时装中最神秘动人的潮流,且这股潮流从未消退。
  Ann Demeulemeester
  Riccardo Tisci、Alexander McQueen、Gareth Pugh、Rick Owens可以视为时装圈的四个哥特之神。
  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痴迷于哥特世界中的禁欲主义、死亡崇拜、宗教信仰和颓废幻灭。所以他们的作品一致地流露出神秘的,难以捉摸的,象征着死亡或是呈现内心阴暗面的唯美感。给人压抑感的同时,让人沉迷于这种美幻之中难以自拔。
  Riccardo Tisci
  Alexander McQueen
  Gareth Pugh
  Rick Owens
  2015年秋冬的哥特革命可以视为一部哥特时装的编年史,从英式哥特复兴的维多利亚时期一直延续到了当下雷鬼坏女孩风貌。
  美剧《低俗怪谈》中Eva Green扮演的蛇蝎美人是一位典型的哥特女子,Givenchy和Alexander McQueen在秋冬季里就表达了这种略显忧郁的维多利亚时代情愫。
  Riccardo Tisci用精美的束胸衣,大开胸的U形领,宽大飘逸的泡泡袖衬衫传达来自那个久远时代的矜雅气息。Alexander McQueen已经用死亡来祭奠自己对于哥特艺术的挚爱,而Sarah Burton在沿袭风格的道路上一直都是四平八稳,她给观众们展示了她口中“玫瑰精神”最精华的部分,整个时装秀围绕着一朵玫瑰花从含苞待放到灿烂绽放,最终华丽凋零回归土壤的全过程展开。这群来自维多利亚时期,头发凌乱,略显疯癫的唯美女子似乎总是有一种被情所伤的悲悯感。
  《低俗怪谈》 Eva Green
  2015 Fall/Winter Givenchy
  2015 Fall/Winter Alexander McQueen
  同为英国人的Gareth Pugh则喜欢用哥特式的颓靡浪漫抗衡极具攻击性的未来派风格,他带领着自己的黑暗女军团穿着黑色披肩,衬着脸的烟囱领,包裹型羽绒外套和拖地的喇叭形连衣裙,它们几乎都被黑色包裹,用Tim Blanks的话说,她们带有一种适合即将失败者的华丽。
  2015 Fall/Winter Gareth Pugh
  拜占庭:披金戴银才是真奢
  1988年,Anna Wintour正式出任美国版VOGUE主编,在其执掌的第一个封面上(1988年11月刊),模特Michaela Bercu穿着Christian Lacroix的高级定制服,一件拜占庭风格的由珠宝装饰的十字架图形卫衣,却搭配了一件GAP的牛仔裤,这张封面成为了高级服饰走向神坛,以及高定日装化的代表作之一。同年,法国版VOGUE在九月刊上邀请到Patrick Demarchelier拍摄了一组名为《C'est Byzance》,呈现了一组纯粹的拜占庭风格的高级定制大片。
  1988年美版《Vogue》11月刊封面
  1988年法国版《Vogue》9月刊封面
  作为罗马帝国名义上的继承者, 拜占庭帝国(又名东罗马帝国)延续着罗马帝国的光荣,保留着较多的古典文化传统,又接受了基督教作为国教,受到基督教精神的影响,同时偏处东方地域,吸收了东方文化因素,于是希腊、罗马的古典理念、新型基督教文化与东方的神秘主义汇聚一体,形成了极富特色的拜占庭文化。而文化风格的具体呈现形式一定包括服装,这直接影响了拜占庭时期服饰风格的剧变。
  古代欧洲的服饰款式往往都是受到宗教的影响。中世纪的宗教理念都是强调禁欲,他们对服装的认识是要衣可蔽体。拜占庭帝国在名义上延续着罗马帝国的道统,保留着较多的古典文化传统,但由于采纳基督教作为国教,所以基督教禁欲主义精神内核取代了人本主义精神,在古典服装向拜占庭服装的进化过程中,衣服的样式及其表现技巧似乎没有变,与同时期西方的服装相比,它明显袭有古典遗风,服装潇洒宽大、比例协调、形式明晰、优雅美观,而古典服装文化最关键的一点:人体,却在服装后面消失了。开放的结构封闭了,肌肤再无缘得见,披垂贴身的衣服里边健康的人体不见了,身材在宽大的衣服中浑然不见形迹。
  彼时,丝绸之路开启了拜占庭帝国与中国之间频繁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大量中国丝绸进口至拜占庭,于是拜占庭服饰仅仅在面料上就足够奢华。同时,随着染织业的不断发达诞生了精美的刺绣织物,这更加增添纺织品的绚丽色彩,告别了罗马帝国时期的素雅。流苏、滚边以及宝石装饰这些如今作为高级定制工艺的制衣技术在当时随着纺织业的发达已经成为了极为普遍的手工艺,其本身就是沿袭了东方服饰文化。但是这种过分的装饰主义美却给人一种强烈的“否定人之存在”的绝对的宗教性,不断提醒人们:穿衣服是为了包藏和遮掩身体。
  拜占庭风格服饰
  为何基督教神职人员的衣着总是竭尽夸饰与华美?因为通过装扮,使得他们在外观形象上超越了自我,甚至超越了人间俗世,升华到一个高高在上的神灵般地位。华美的服饰一方面为基督教的艺术带来了光明而美丽的色彩,另一方面使人们沦为物欲的奴隶,正是这一时期,人们的审美意识及创造力得到极大的丰富和提高,开始把服装作为一种时尚,一种愉悦人心,在多方面提高人之魅力的艺术。这也为欧洲服饰在后续的巴洛克时期和洛可可时期出现的过分矫揉造作埋下了种子。
  总之拜占庭服饰让欧洲传统的古典美从一面自然的镜子变成一种向人炫耀的技巧,揉入华美的装饰技巧,非常适合宣传基督教信仰,物质再现的手段被不成体系地挪用来表现对精神事物的强调。然而在时装文化异常丰富的当下,拜占庭风格上华丽仅仅是服饰上重工技术的一种展现形式,它们早已没有了那些复杂的因素背景。更何况现代设计师已经没有时间去思考服饰风格背后的故事。或许,衣服只要是华丽的,就不需担心它会无人问津。
  2011年,Chanel的早秋高级手工坊系列名为“Paris-Byzance”,秀场被复制成了东罗马帝国时期提奥多拉皇后的寝宫,金碧辉煌的气派劲儿绝不输给紫禁城。轻薄的雪纺纱、华丽耀眼的珠宝、做工精细且繁复的重工刺绣、结合Chanel的粗花呢面料,模特从头到脚的形象活脱脱就是一位拜占庭帝国的豪门女子。Karl Lagerfeld将拜占庭文化中最著名的镶贴装饰艺术借由这个奢靡系列,让女性再度渴望回到往日的那段美好时光里。
  拜占庭服饰上的色彩都有着明确的含义:白色象征纯洁,蓝色象征神圣,红色象征基督的血和神的爱,紫色象征高贵与威严,绿色象征青春,黄色象征美德,深紫色象征谦虚,亮黄色象征丰饶。Chanel这次的基调是纯洁和神圣,正如Coco Chanel女士钟爱的那朵山茶。
  Chanel Metiers d'Art 2011早秋时装秀场
  那么,2013年秋冬由金色和红色包裹的Dolce & Gabbana则意味着美德和爱。两位设计师的灵感源自西西里蒙雷阿莱大教堂的金色马赛克宗教图案,作为西西里岛上最重要的建筑之一,这座教堂带有鲜明的拜占庭时期的富丽堂皇,教堂青铜大门是用42幅来自圣经的情景装饰而成,而教堂内部由因有用彩陶,金箔、而制成的绘画和五颜六色的大理石而闪闪发光。这些绚烂的建筑细节都被Dolce & Gabbana刻画在经典轮廓的服饰之上,金色马赛克壁画印花、人工宝石镶嵌技术、金银丝线的刺绣、还有至高无上的皇冠头饰,它们共同营造了一位威严且动人的,不可方物的拜占庭女王。让你分不清这些精细的壁画是印在佳人身上,还是佳人游走在壁画迷墙中。
  蒙雷阿莱大教堂
  2013 Fall/Winter Dolce & Gabbana
  华丽的拜占庭服饰细节是构筑Elie Saab、Zuhair Murad、Georges Hobeika这些黎巴嫩籍的高定设计师梦幻之作的根基。
  Elie Saab
  Zuhair Murad
  Georges Hobeika
  黎巴嫩曾经作为法国殖民地,是中东地区唯一一个穆斯林教徒和基督教徒平分秋色的国家。文化因素和地域环境让拜占庭服饰的奢华在此有了用武之地。而衣着上趋向于保守,且以遮掩身体为核心目的的穆斯林服饰更是为这些华丽的细节装饰提供了释放“空间”。
  穆斯林服饰
  同样,Valentino在被卡特尔王室收购后,在设计上开始呈现两种“混血”后的风格,罗马帝国服饰的精髓和阿拉伯服饰的特色让Valentino的高级定制服有时也自然会散发出强烈的拜占庭风格。在秋冬季的新装中,Alberta Ferretti在追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辉煌,Valentino则是在致敬意大利时装设计师Emilie Fl?ge 和面料设计师Celia Birtwell,无论主题如何变化,但他们在各自最擅长的飘逸连衣裙中都少不了拜占庭服饰的工艺细节。
  Alberta Ferretti
  巴洛克:华丽才是一世的追求
  2009年7月7日,巴黎装置艺术博物馆,设计师Christian Lacroix举办了其最后一次高级定制发布会,当Lacroix先生牵着身着华贵的宗教色彩新娘服的Vlada Roslyakova谢幕时,不少看客在欢呼和鼓掌中流下了热泪。临近T台的座位上没有看到那熟悉的红色康乃馨。这是Lacroix先生1987年创立同名品牌以来,每次时装秀上的保留曲目:每场秀结束后,他定会将这束康乃馨掷向人群。有人将这个高定系列称之为“一曲巴洛克风情的挽歌”!
  Christian Lacroix先生牵着Vlada Roslyakova谢幕
  Christian Lacroix
  文艺复兴造就了诸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一系列光耀古今的绘画大师。然而,成批的大师的出现却使得后来者望而却步,大师们的光辉造成了十六世纪末期画坛的迷茫。一大批画家以亦步亦趋地模仿大师们的风格为自己孜孜以求的艺术目标,这就形成了文艺复兴末期的样式主义的漫延。
  然而,物极必反,这种因循守旧风气的存在却导致了对乞反叛思潮的开始,这就是流行于十七世纪以“巴洛克”命名的艺术思潮。所以就有这句:“如果把文艺复兴的美学观比做浑圆的珍珠,而巴洛克的美学观则是形状不整的珍珠,它是宁可打破形式上的均整也要着重于表现强度的一种形式”。
  巴洛克时期将追求动势、戏剧性、夸张的激情、过于渲染的辉煌作为自己的美学准则,就像鲁本斯的绘画,就像凡尔赛宫,将华丽的装饰堆砌到了极致。Christian Dior 60周年大秀就豪气地选择在凡尔赛宫举行,John Galliano推出了一个极尽奢靡的高定系列去撑托满屋子的巴洛克式的金碧辉煌。
  鲁本斯 《小孩头像》
  凡尔赛宫
  Christian Dior 2007年秋冬高定(即60周年)
  John Galliano以一身华丽的斗牛士装束登台
  丝绸之路的开启让西方纺织技术有了翻天覆地的进步,文艺复兴时期,以意大利佛罗伦萨为主的城邦已经成为了当时欧洲最重要的纺织中心。当时东方丝织物已不再神秘,它们被大量运往欧洲,手工艺人愈发娴熟的技术将刺绣工艺进一步运用于服装制作之上。巴洛克时期王公贵族用精美上等的刺绣工艺代表尊贵的地位,绚丽的色彩,流畅的线条,富丽堂皇的高贵气质,精致的贴线绣与金光闪闪的黄金刺绣无不彰显奢华,且融入宗教色彩的风格一直风靡至今。这点可以在苏菲玛索的《路易十四的情妇》和格温妮丝帕特洛的《莎翁情史》的戏服中得到印证。
  《路易十四的情妇》
  格温妮丝帕特洛的《莎翁情史》
  现代时装诞生后,巴洛克服饰销声匿迹了许久,直到20世纪80年代,西方社会的经济再次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在一片富饶的乐土下,享乐主义再次抬头,“后巴洛克主义”也在这1980年代富裕的土壤中起死回生。这次成功的“还魂”让巴洛克再也没有离开高级时装的核心领域。保留了巴洛克最经典的元素,同时去除了那些不符合现代衣着需求的糟粕!那些沉重的,体积过于庞大的愚蠢裙撑不见了(虽然直到今天,你依旧可以在晚礼服中总看到这些套裙,可是它们毕竟不属于日常着装)。经典的“X廓型”,“Y廓型”变得更加时髦,更加富有当下的特征。夸张的造型、繁复的装饰、奢华的面料、考究的做工是后巴洛克风格服装的主要特征,曲线装饰、变形的拉夫领、羊腿袖被设计师们广泛推崇,Balenciaga 2008年春夏系列的羊腿袖花朵盔甲系列就被誉为未来主义的巴洛克风尚的巅峰之作。
  Balenciaga 2008年春夏系列
  Balmain则将80年代和巴洛克风格结合得最为密切,从Christophe Decarnin到Olivier Rousteing。品牌2010年秋冬系列的主题干脆就叫作“巴洛乐摇滚(Baroque 'n' roll)”,这是时任创意总监的Christophe Decarnin最为古典与华丽的一季作品,灵感来源于路易十六时期的印花和刺绣,色彩衔接更加雍容与跳跃。在标志性的轮廓与线条的勾勒下,异常华丽。不要忘了,即便是Dolce & Gabbana那场著名的香闺睡衣派对(2009年春夏系列)也是一场巴洛克主题趴。除此以外,但凡你能想到的以华丽风格著称的品牌,Zac Posen、Oscar de la Renta、Marchesa、Alexander McQueen都曾借助过巴洛克的光芒去施展属于各自的风采。
  Balmain 2010年秋冬系列
  Zac Posen 2014年春夏系列
  Marchesa
  Alexander McQueen
  2012年秋冬季,金色刺绣笼罩下的Dolce & Gabbana将巴洛克的华丽与西西里岛的风情万种结合得叹为观止,让所有人都羡慕这种“意式富裕生活”,而这几乎也成为了近几年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巴洛克主题时装。模特们就像是身披巴洛克长袍的大主教,秀场被鲜花和藤蔓装饰的枝形吊灯制造成歌剧院的样子,耸立在T台尽头的超大镀金镜子折射出美好的旧日景象。Tim Blanks都忍不住惊叹“舞台上不加掩饰的华丽和奢华像肆意流淌的金色水滴,一直延伸到服装中的一丝一线。”透明蕾丝、金银丝线刺绣、水晶珠片、宗教印花、充满神秘感的薄纱,尤其是那款黑金面料的刺绣斗篷,看上去犹如一场盛大“巴洛克”弥撒。
  但是,请不要忘记真正让巴洛克风尚起死回生的是Gianni Versace和Christian Lacroix!
  这两位从80年代开始便在时装圈大放异彩的天才设计师都热爱纸醉金迷般的富丽堂皇,前者沉迷于享乐主义,后者沉迷于古典宫廷美。他们从巴洛克的宝藏里淘到了不少真金白银的上等货色。Gianni Versace那些绚丽丝质印花衬衫至今都是古着市场的抢手货,他制造出一种一切享乐都可以肆无忌惮,什么都与忧愁无关的胜景。他刻意让丰沛的图案铺满全身,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浮夸到极致的色彩和花纹总能为穿着者制造如明星般抢眼的魅力,令人难以抗拒。
  而Christian Lacroix则更愿意生活在17世纪的法国宫廷,他一直试图将女性的光芒都凝聚在那些如烟火般绚烂的色彩和繁复的面料中,那些戏剧感强烈的时装华美地令人窒息。但是却让人感觉这更像是舞台剧的演出服。(这或许也是Christian Lacroix最终会走向破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Gianni Versace
  Gianni Versace
  Christian Lacroix
  洛可可:华丽之巅上的明珠
  有关洛可可服饰的一切,你只需要记住两个女人,蓬巴杜妇人和玛丽皇后。
  洛可可,一颗甜到发腻的糖衣炮弹,结束了法兰西君主专制的骄奢淫逸,却成为了服装史最香艳,最奢靡的一页。这个源自法语“Rocaille”的词汇原指一种混合贝壳小石子制成的室内装饰物。此风格以岩石和蚌壳装饰为特色,是巴洛克风格与中国装饰趣味的结合产物,运用多个S线组合的一种华丽雕琢、纤巧繁琐的艺术样式,带有轻快优雅的运动感,且色泽柔和。
  蓬巴杜妇人
  玛丽皇后
  17世纪,法国进一步强化了中央集权的专制政体。在这种动荡不安的大环境下,路易十四常在凡尔赛宫开办各种舞会,藉著繁琐的礼仪与无意义的职务折腾贵族们,再以富丽堂皇的宫廷装饰营造悠闲的环境,有利搞风流韵事,以便消耗贵族们的精力,使他们无暇去策划造反。那些王公贵族们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有权势的男士们玩弄权术,搞政治阴谋,或者追求时髦的贵夫人。在这样一个男性大显身手的时代,必然产生以男性为中心的强有力的艺术风格,这其实是所谓的巴洛克风格。试想,当男人们穿着蕾丝衬衫,及膝灯笼裤,吊带长袜和高跟鞋,并浓妆艳抹时,天生善嫉的女人们难道不会变本加厉地去取悦这些有权有势且有颜的贵族男人吗?于是女人们在服饰上也开始动起了各种心思,这种努力主要表现在用紧胸衣勒细腰部以及用裙撑增大下半身体积,以及众多的装饰和淡雅的着色。巨大的裙撑、高耸的假发,上面甚至有帆船、盆栽作为装饰。这是巴洛克风尚和洛可可风尚的交汇点。而洛可可服饰正是以女性为中心,以沙龙为舞台绽放了近一个世纪。
  电影《绝代艳后》剧照
  虽然巴洛克风格和洛可可风格都是以华丽取胜,可是两者间的区别在于,巴洛克时期是男人的世界,而洛可可时期则是女人的帝国。巴洛克时期到洛可可时期,中间并无明显过渡,十八世纪初叶,巴洛克风格的艺术继续在欧洲各地流行,同时洛可可风格开始在法国产生。巴洛克风格后期和洛可可风格前期是同时并存,相互影响的。洛可可艺术没有巴洛克艺术的宗教气息和夸张的情感表现,有的是甜美轻快、精巧华丽。
  从奥尔良公爵摄政时期开始,这是巴洛克转向洛可可的过度期。
  到了路易十五执政时,他最宠幸的情妇蓬巴杜妇人被视为树立洛可可风尚的领军人。蓬巴杜夫人拿出了大量资金供养设计师在凡尔赛宫内进行研究和设计,自己也时常提出修改建议,同时路易十五和蓬巴杜夫人也积极地为设计师提供展示洛可可风格的机会,包括凡尔赛宫的改造及部分房间的重新装饰,枫丹白露宫的改造,爱丽舍宫的建造,巴黎西郊圣白尔曼别墅的建造等,这些难得的实践使洛可可风格逐渐完善、成熟,也使洛可可风格的建筑水平、室内装饰水平及家具制造水平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
  等到奥地利公主嫁到法国,作为路易十六的妻子后,属于玛丽皇后的传奇开始了,她成了18世纪的时尚传奇,一手继承了蓬帕杜夫人的时尚衣钵。也正是因为这个女人让法国式的奢侈响彻了全球,并从那时开始便早早地确立了法国作为世界时尚之都的美誉。
  洛可可女装放弃了西班牙钟式裙那种几何形状的严谨,保留了宽大的髋部和紧身的胸衣变得爱卖弄风情,有褶裥、荷叶边、随意的花边和隆起的衬裙。在一条颜色不同的衬裙外面,套钟形的长裙,大多在前面打褶裥,身后拖着裙裾。洛可可服装的主要特点是精致到极点的优雅。所谓'极点',就是妇女将自己服装的每一个细节都精致化,以便男性观赏。换句话说,人体的每一个部位都分解成可供观赏的元素。那是一个肉体享乐的时代,最有品味的女性穿着是'既暴露又优雅'。拿破仑上台后,法国的服饰渐渐地告别了洛可可的浮华和矫揉造作,可是当时欧洲女性的整体装束风格依旧离不开裙撑和束身胸衣。
  电影《绝代艳后》剧照
  “现代高级定制之父”Charles Frederick Worth的设计便定义为“新洛可可服饰”,因为他省去了18世纪法国贵妇头上那堆繁杂承重的假发和装饰物,减小了裙撑的体积,但保留了洛可可服饰中的一切华丽因素,刺绣、蕾丝样样不少。当时他的时装屋House of Worth深受欧洲皇室贵族女子的青睐。可是不要忘记,“现代时装”真正走向“现代“可是因为Paul Pairet成功地帮助女性扔掉束缚身体上千年的corset和体积过于庞大,极度占据空间的鲸须裙撑。但是我们不能否认这两位“罪犯”恰恰正是如今时装大师们在塑造女性时装之华贵时的关键因素。
  Charles Frederick Worth
  The House of Worth 古董高级定制服
  正在巴黎大皇宫举办的Jean Paul Gaultier作品回顾展中,有一个名为“Corset”的展览区域,老顽童对束身胸衣的挚爱通过不同时期的精彩作品以一个华丽纷繁的组合方式展现于众。其中,最精彩的一件当莫过于举世闻名的1993年Madonna世界巡演上的锥形胸衣。现代时尚进入到1980年代后,伴随着全球经济复苏,人们极度渴望用快钱添置华服用于证明自己的身份,洛可可风尚全面复苏。
  从1980年代初,直到John Galliano彻底离开Christian Dior,几乎年年可以看到洛可可的风姿。1985年和1998年,Jean Paul Gaultier分别推出了两组洛可可风格的高级定制系列,尤其是1998年JPG春夏高定系列中,皮革裙罩在一件白纱裙撑之上,如今看来依旧前卫大胆。
  Jean Paul Gaultier 1998SS
  1987年,很难相信连Nina Ricci这种现代法国式优雅的品牌也推出了洛可可风格的成衣作品。这一年,时尚界最重要的事件无疑是Christian Lacroix在巴黎创立了自己的同名品牌。直到2009年品牌破产的前一刻,他一直都是时装界最善于营造洛可可式奢靡迷的王者。
  Givenchy还在Alexander McQueen手中时,1999年春夏高定系列是一个带着酷劲儿的洛可可系列,模特们穿着长裤,搭配裙衣合一的宫廷式上装。它绝非一个纯粹的女性衣着。当然,洛可可留给世人的印象绝非仅为浪漫唯美,2004年,Madonna身着Alexander McQueen的红色洛可可礼服,头戴夸张帽饰,面罩一副银质面具,出现在“The ReinventionTour”世界巡演的宣传片中时,那血腥的红色、那神秘的面具,让其如同混入了一场威尼斯化妆舞会。可是她到底是江洋大盗,还是贵族妇人?神秘得让人只想悄悄尾随其后。别忘了,Vivienne Westwood的礼服几乎都有着强烈的洛可可影子,无论它们被赋予何种社会主旨,它们都是华美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艺术风格
拜占庭、哥特、巴洛克、洛可可,你分得清吗?
哥特、洛可可、巴洛克……怎么才能看懂欧式建筑?
国际时装界最流行的十大艺术风格
辣词 | 原宿、森系、哥特…成为潮人先学这些词!
服饰通论--女装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