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爱,不应该是如此残忍的伤害

给你最轻松、实用、有效育儿策略



周末,去朋友家,朋友老婆正在教训10岁的女子。原因是吃完饭,让孩子去写作业,喊了几遍,孩子还在看电视,没反应。妈妈瞬间怒了,开始数落孩子:


“我每天上班这么辛苦,回来还给你做饭,你还这么不懂事”

“这么大的人的,做作业还要别人叫”

“一点都不懂事,读书是自己的事,不读书一辈子没出息”

“不想读书,滚回老家去,别在这里给我碍眼”

“真是猪脑子,读书读不好,动作又慢,还不自觉”

“你看人家隔壁的佳佳,读书又好又听话,你没一点比得上”


……听着这些逐渐失控的话,看着孩子眼里擎着泪水,使劲忍住,倔强委屈的脸。我听着脊背发凉。对孩子而言,这种抱怨是一种刻意、无用又粗暴的羞辱。它首先主观判定孩子是“不好的”,然后骂个更难听,更夸张,让孩子有“更不好的感受”,希望羞辱让孩子变好?这算是什么神逻辑?



我想到了一个前段时间我们辅导过的孩子。

  13岁的女孩从小,由保姆帮忙带大,父母忙着做生意陪伴很少。保姆对孩子悉心照料,父母在物质上也是各种满足。任何家务活都不需要做。甚至很大了洗澡洗头还由保姆帮忙。她只负责乖乖的,并且好好学习就够了。但是用大人的话说,孩子非常“不懂事”,“自我中心”,“没自理能力”,“任性”。


  为了教育这个女孩,使得她变得更懂事,更有规矩,大人们用了很多方法。


     其中一个方法就是由父亲进行的“挫折教育”。

  作父亲的很担心女儿这样下去会彻底惯坏了,觉得自己应该时不时去打击打击女儿才行。于是在有限的父女相处时间里,他基本上会随时提醒女儿她的问题,她的错误,她的毛病。然而,适得其反。父亲和女儿的关系越来越糟糕。父亲的任何话,哪怕是一句关心的话,女儿听到了都会快速予以回击。父亲越要她往东,她就越要往西。闹到现在孩子再也不肯去上学。


对这个女孩来说,尽管身体上得到了很好的照料,心理上却有很深的被抛弃的不安全感:父母不陪我,是不是不要我了,我是不是不好,是不是不配得到爱……


   一个人如何克服挫折?靠得是他心里的能量和底气。所以,一个孩子没有建构足够的安全感,没有完全的心理能量来帮助他度过难关的时候,你给他一个挫折,他只会变得越挫越败,越没有自信,越不能够面对困难和学会担当。这种挫折下,孩子只会采取一种行为方式,那就是退行。什么叫退行的行为方式?就是他不去面对,不再去挑战,变成一个退缩的、怀疑自己的人。



    同样有一个男孩,父母也是忙着事业,把孩子交给奶奶去带。妈妈陪伴孩子很少,妈妈的功能主要由奶奶承担。当男孩不愿意写作业了,奶奶就会开始各种催促,甚至跟孩子讲解各种大道理,为什么要学习,为什么要努力,不学习会怎样!等等!


     然而,男孩会通过撒娇、逃避、拖延等各种方式跟奶奶斗智斗勇。到最后,男孩烦了、怕了,然后磨磨蹭蹭开始去写作业。可是,只要奶奶不在,不管,一切照旧。


  讲道理为什么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无用的?因为大多数父母动用“讲道理”这一方法时,不是为了单纯解释清楚一个事实,而是希望借助“苦口婆心”的方式,把自己的主观意愿强加到孩子身上。这其实是种界限不清的做法,带有入侵性。等于把孩子的事情变成了大人的事情。从这个角度说,这是种隐形的羞辱,潜台词是:你没有能力为你自己的事、以及为你自己的人生做主,你需要我的教导才行。


心理学说:“人类最负面的情感既不是悲痛,也不是愤怒,而是羞耻感。”

绝大部分的负面情绪,都可以通过表达得到释放,比如悲伤时我们哭泣,愤怒时我们发泄。但羞耻感,是一种最不容易被我们承认和释放的隐秘情感。在感到羞耻时,我们会尽量减少面部神情,不希望他人觉察。他会不断的伴随我们的成长,长成我们内心的怪兽,在不知不觉形成一个可怕的潜意识黑洞,在遇到类似的事情时,他就会跳出来。无法化解。


我想每个家长在对孩子当众批评、语言辱骂时,无非只是希望他能在“教训”中改掉某个“愚蠢”的行为。


却不知,我们嘴里的每一句“否定”,让孩子感受到的不止是“我这样的行为很蠢”,而是“我,就是没用”!


羞耻与内疚最大区别就在于:内疚是在说“我做了坏事”,而羞耻是“我就是坏的”。


长期被指责、否定下产生的过度羞耻感,会让孩子在内心给自己搭建出一个牢笼——“我不会,我害怕自己做得不好,我不敢,我做了就会被人笑”……


这个自我设限确实让孩子看起来好像听话了。

但也令孩子开始对自我产生怀疑,一点点地圈死了孩子的观察力、好奇心、安全感和自信心。毁了他的未来!


曾经看过一个视频,印象特别深刻:

“废物”“丢人”“猪脑子”“是人都比你强”……

这些可怕的字眼,隔着屏幕听起来,都让人一阵哆嗦,何况是在孩子最亲密的父母口中说出来。那一瞬间,可以想象,孩子小小的躯体,是多么的无助和羞耻!


是父母这一头衔,以爱的名义将这些语言暴力变得合理化!

被暴力喂养大的孩子,必将长成扭曲的模样。

他手里的那把尖刀,不是刺向自己(自卑、懦弱),就是刺向别人(暴力、冲动)



任何教育都是基于爱的。
父母必须学会情感上无条件接纳孩子。尤其在孩子6岁以前。被爱过的孩子会更自信。他们更愿意去尝试新鲜事物,而不是把心理能量都浪费在跟人建立关系上。 听他说他的感受,别总以自己的角度与臆想去武断评价,别吝啬对他的认可和称赞,记得肯定他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当他遇到问题时,站在他身后支持他


给孩子立规矩可以,但是请“温柔坚定”。指出他的问题,但不必张扬,不贴“标签”。每一个孩子都渴望变得更好向。总是通过贬低孩子、打压孩子、让孩子感到难受的方式立规矩,很容易养出低自尊的、消极的、自我攻击的孩子。


请父母分清楚界限。孩子小的时候开始,吃饭、穿衣服、搭衣服、整理玩具、整理书包等等,孩子们最初都是有意愿去独立做这些事的,却往往被父母阻拦甚至完全剥夺了机会。待孩子大一些,父母突然又希望孩子对自己的生活、学习负责,这其实很不公平。


孩子们不是一夜之间长大的。他们的自主能力需要从小培养起。一个从小就被尊重,可以决定自己去做什么、不做什么的孩子,他们以后的生活、学习会更少需要父母操心。把孩子的事,一点点都还给孩子,这是操心的父母们,最需要学会做的事。



别再以“爱”之名,行“害”之实!

爱,不应该是如此残忍的伤害,爱里应该有耐心、尊重、倾听。

我们必须要承认,不是孩子骂了就能教好,而只是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耐心与方法。


所有的了解与沟通、成长都始于尊重。

所有的恶言相向、不耐与嘲笑,都只因没有尊重。

“教好一个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种。最差的便是使用语言暴力!

看似没伤害孩子的身体,却能摧毁孩子的自信和自尊,足以毁掉孩子的一生。

爱孩子,就请收起自己的语言暴力,别再做一言不合就开骂的野蛮人。

把自己炼成一个有修养的人,也把孩子当做一个有尊严的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羞耻感
羞耻感与自卑感
警惕组织中那些容易羞耻的人对团队的破坏力
“你没遗过精?”初中女儿被男同学羞辱,同桌回怼,全班女生叫好
羞耻感:我要有多好,才配去拥有
如何爬出羞耻感的深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