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卡扎菲是如何得罪五常的?

2011年10月20日,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武装在苏尔特的一个废弃下水管道中揪出了满身污泥的卡扎菲,这个曾经的非洲“万王之王”,在被过渡委的士兵肆意殴打和凌辱后,头部和腹部连中数枪而毙命。

死于非命的卡扎菲,并未得到“善待”,尽管之前他曾立下遗嘱,希望能按照传统和惯例马上下葬,但他和他儿子的遗体被愤怒的士兵们拖到了位于米苏拉塔的一处肉类冻库里供民众“围观”。

4天后,卡扎菲的遗体被秘密下葬,至今这个地点都尚未公开,就和他下葬的神秘地点不为人知一样,因为当局的禁令,卡扎菲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的“痕迹”也被强行抹去。

早在此前,安理会提出对利比亚的制裁时,美英法三国投了赞同票,中俄投了弃权票,五常在此问题上居然默契的站在了一起,事实上,卡扎菲早已凭借一己之力将五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全部得罪,实属罕见。当我们翻卡扎菲的作死“履历”就可以发现,历史的早就为他的惨死写好了剧本。

一、年少得志的“非洲雄狮”

卡扎菲的传奇经历开始于1969年,这个年仅27岁的青年率领“自由军官组织”发动了推翻伊德里斯王朝的“九月革命”。年少成名的他一时间成为了利比亚的英雄人物。

在此之前,曾就读利比亚大学的卡扎菲,在攻读了两年的历史学后,放弃了学业,并转向加入了昔兰尼加卫队,同时获得了进入利比亚皇家军事学院学习的机会。1966年在利比亚陆军服役一年之后,他前往英国桑德赫斯特尔皇家军事学院学习。

早年的服役和军校学习经历,让卡扎菲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理论以及维持了部队的人脉,这为他后期组织“九月革命”打下了“人力资源”的基础。成功推翻了国祚1300多年的伊德里斯王朝后,卡扎菲走上了利比亚的政权制高点。

在他的领导下,利比亚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卡扎菲出任革命指导委员会主席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手握政权和军权的他,为了彰显丰功伟绩,在1977年将国名更改为“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承诺为了利比亚的“革命导师与领导兄弟”。

尽管在1979年,卡扎菲象征性的辞去了一切行政职务,但依然保留下来的“革命导师和兄弟领袖”这一称号,还是意味着卡扎菲在利比亚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日益“高升”的卡扎菲,逐渐开始扩大在非洲的影响力,1982年到1983年的一年时间里,他出任了非洲统一组织的主席。

在此后的岁月里,他不停的加大于非洲各国的关系往来,先后与肯尼亚、科特迪瓦、塞内加尔以及南非等多国建立或者恢复关系,加大对尼日利亚援助也为他争取到了更多的赞誉。2008年,卡扎菲被加冕为非洲的万王之王,让他的职业生涯走上了巅峰。

卡扎菲的成功,是源自于他骨子里的骄傲和果断,不管是在政治、军事还是外交领域,卡扎菲都在使用他自己独特的政治魅力和手段来改变这个非洲国家,特别在民生方面,他的政策使得利比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行全民免费医疗使得利比亚民众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然而过度的骄傲和果断就会演变成傲慢和独裁,在卡扎菲执政的后期,也正是因为他的傲慢和独裁,使得他带着利比亚滑入了无限的深渊。

二、被西方仇视的领导人

在面对英美两国时,卡扎菲骨子里痛恨外国殖民者的基因被重新唤起,自卡扎菲上台起,他就操持起了反美的大旗。

上个世纪70年代,是卡扎菲反美的高潮时期,第一次“反美”的行动发生在1970年,意气风发的卡扎菲强硬的下达命令,收回了惠勒斯美国空军基地,大手一挥便将6000名美国军人赶出了利比亚、

两年后,卡扎菲将前任国王和美国签订的9项军事、经济以及技术等方面的合作协定一一废除,从那时起,卡扎菲对外宣称,美国是阿拉伯国家的头号敌人,两个的外交关系跌入冰点。

事件出现转机,还得从他的出生于1972年的次子赛义夫·伊斯兰·卡扎菲说起,像众多独裁者一样,在一边喊着反对西方世界的同时,卡扎菲一手将自己的子女送到了西方世界“开拓视野”。

在西方国家学习深造时,赛义夫受到了西方思潮的影响,赛义夫原以为自己打开了通往新世界的大门,但实际上背后却是英美情报机关通过这样的手段来对赛义夫进行洗脑,成功接受洗脑的赛义夫带着满满的热诚回到了利比亚。

他十分积极的开始了对卡扎菲的游说,在他的劝说下卡扎菲的理念发生了动摇,原本完全站在西方对立面的卡扎菲开始逐渐向西方示好。

1993年,卡扎菲对新上任不久的克林顿抛出了“橄榄枝”,这个抗击西方的“勇士”居然谄媚的称赞克林顿为“新世界的救星”,为了能摆脱西方世界对利比亚的孤立,卡扎菲宣布放弃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卡扎菲的亲西方努力终于在2004年获得了回报,时任美国总统的小布什终止了对利比亚的贸易禁令,两年后利美两国复交。

作为一个“英雄”一般的人物,卡扎菲选择与西方接近似乎十分不符合常规,更如果挖开深层次的原因可以发现,这样的举动其实是处于在世界格局中的不安全感。

北非历来是一个兵家必争之地,冷战时期,出于对控制北非,遏制欧洲的目的,苏联花了大量力气来援助正在发展的利比亚,借助苏联的大力支援,有底气用强硬的态度来指责西方世界。

同时,由于利比亚被殖民的时间很久,利比亚国内民众对于西方世界普遍存有仇视情绪,卡扎菲在政治上是一个精明的利己主义者,利用反西方国家的情绪,会更有助于他稳固自己的政权及统治地位。

苏联解体后,卡扎菲感到了危机的临近,失去了苏联的靠山使他不得不重新考虑站队的问题,赛义夫的回归其实只是给了卡扎菲一个下台阶的机会。

实际上,卡扎菲的“亲美”举动并未给他带来新的生机,美国人一直对卡扎菲极其仇视,里根担任总统期间,发动了对这个被他称为“中东疯狗”的人斩首行动,卡扎菲侥幸逃脱了此次袭击。

幸存的卡扎菲在1988年对泛美航空公司发动了恐怖袭击,270人在洛克比上空的爆炸中丧生,死难者里面就有189人是美国人,尽管卡扎菲事后坚决否认,但美国人还是固执的认为卡扎菲就是幕后黑手。

11年3月,利比亚国内大规模反政府示威时,美国立马抓到了报复卡扎菲的机会,立即对的黎波里发动了空袭。

对英国而言,泛美航空的恐怖袭击同样是他们的痛,2009年8月20日,英国司法部门宣布了对身患前列腺癌晚期的反美航空空难嫌疑人迈格拉希予以释放,这个举动立马就掀起了轩然大波,这背后的原因是英国迫于利比亚当局给的压力。

卡扎菲曾经对英国首相布莱尔威胁道,如果迈格拉希死在监狱里,他将会对英国发动“圣战”,最让布莱尔为难的是,卡扎菲将会把两国之间的能源合同给悲惨的终结。

利比亚作为石油输出大国,让英国人不得不得选择放弃和卡扎菲之间的斗争,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英国只能转身放弃了对美国的“忠诚”,但这样的结果让英国当局感到非常的难堪,这样的怨恨使得英国人希望将卡扎菲早日置于死地。

11年9月英国首相和法国总统造反利比亚时就宣称,将会用尽全力缉捕卡扎菲,至于是不是真的要将卡扎菲缉捕,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重要,只要卡扎菲受到“应有的惩罚”就达到了目的。

至于法国,时任法国总统萨科齐和卡扎菲的关系则更为微妙,从昔日的老朋友到最后的反目成仇,这让卡扎菲至死也没想明白是出于何种原因。

在提出对利比亚开展轰炸时,第一个站出来的并非英国和美国,而是平时最没有“存在感”的法国,法国一反常态的急迫想打击卡扎菲政权,其背后的原因是萨科齐提出的地中海联盟构想被卡扎菲强硬的回绝。

不仅如此,卡扎菲还和萨科齐唱起了反调,反对属于非洲联盟的北非国家加入地中海联盟,这个梁子在萨科齐心中就此结下,最让卡扎菲难以接受的是,他曾出资帮组萨科齐赢得法国总统大选。

看来相比于英美两国的冲突,以微不足道的理由置卡扎菲死去的法国有着更隐晦的目的,一直希望能东山再起的法国,刚出道就被卡扎菲使了绊子,这确实然法国人心中深感怨恨。

三、被北极熊抛下的弃子

作为卡扎菲的背后靠山,苏联自己却没能熬过1991年的圣诞节。在苏联时期,勃列日涅夫与卡扎菲的关系非比寻常,苏联向利比亚政府输送了大量的军事物资,卡扎菲从苏联手中购买的武器装备,建成了颇具规模的苏式防空体系,这进一步稳固了利比亚的防务。

苏联解体后,卡扎菲与苏联的继承者——俄罗斯发生了微妙的关系。在地缘政治上,由于北约东扩计划,俄罗斯已经无力顾及北非的利益,因此抛弃利比亚成为了一个可以选择的选项,同时,由于国家大环境对利比亚的厌恶,使得俄罗斯在维护利比亚问题上选择了自保。

相比于苏联的好大喜功,普京显然更为务实,一方面俄罗斯确实需要利比亚提供石油资源,但并不代表俄罗斯只需要利比亚的资源。

相比于与全世界为敌,俄罗斯更愿意随着大流看着必将倒台的卡扎菲退出历史的舞台。况且,在西方和俄罗斯面前反复无常的姿态,让俄罗斯对卡扎菲更加嗤之以鼻。

四、狂妄的中国行

1982年,中国的西南边境的空军雷达上出现了三架不明身份、不明国籍的飞机进入领空,这令还在和邻居交战的军方感到十分焦虑,不久“到访”的飞机发出信号,称其为卡扎菲专机,在请示上级后,军方对三架飞机予以放行。

按照约定,卡扎菲的专机应该早前由乌鲁木齐方向入境,但卡扎菲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选择了临时变化航线,这样不顾外交礼节的行为,在各国外交史上都属于罕见。

但关于这次来访的故事才刚刚开始,由于卡扎菲固执的认为中方提出的部长级官员接机有伤他的尊贵,经过多次商谈,中方只能无奈的让时任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阿沛·阿旺晋美负责接机。

当副委员长来到机场后,利比亚方面又拒绝提供三架来访飞机中哪一架为卡扎菲所乘坐,这让中方的接待工作倍感压力。所幸卡扎菲从第一架飞机中傲慢的走下了飞机,这才让中方接待人员松了口气。

在邓公同志与卡扎菲会见时,卡扎菲再次展现出了自己的狂妄与傲慢,来到会场后,卡扎菲只看了一眼邓公,就高傲的将视线挪到别处,在谈及两国关系问题时,卡扎菲也并未做任何表示。

会谈在这样充满尴尬的气氛中结束,当时的中方陪见人员对卡扎菲不顾外交礼节的行为深感不满,但邓公同志还是展示出了应有的外交风度,并未对卡扎菲予以评论。

卡扎菲访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向中国购买战术原子弹用以增强利比亚的威慑力,这样疯狂的请求让中方感到颇为震惊,面对卡扎菲的无理要求,中方直接予以拒绝。之后,卡扎菲一直对中国在非洲的援建深感不满,多次宣称中国的经济援助就是“经济殖民”,这让中国为此感到十分不快。

2006年,卡扎菲及其二儿子相继和台湾方面进行了会面,这立即就触动了中国的底线,这是中方所不能容忍的。中国从此将卡扎菲拉入了“黑名单”中,11年利比亚空袭,有媒体打出“卡扎菲并不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这足以证明中国早已对卡扎菲深恶痛疾。

五、为自己的疯狂买单

在卡扎菲的执政时期,虽然他为改善利比亚的民生和国力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但情商极低的他,用傲慢来弥补他性格上的不足,独裁而又疯狂的举止让他不仅在利比亚国内引起了众人的不满,同样也引起了众多国家对其排斥。

早2009年联大演讲时,卡扎菲的作死彻底激怒了五常,他疯狂的称安理会是恐怖理事会,要安理会全面改革,取消五个常任理事国的一票否决权,增加常任理事国数量,增补非洲国家代表。卡扎菲自以为这番言论会让他成为非洲人民的发言人,成为非洲人民真正的英雄。

但狂妄的他却没有预料到,自己根本没有实力和五大常任理事国竞争,一举得罪五常的作死壮举,也加速了他的灭亡,在他的死去的那天,不知他是否会想明白,那日在联大的演讲台上,到底是什么遮住了他的眼帘,让他如此的疯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常到底有多厉害?如果没有五常,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
当年国联可开除苏联,今日联合国为何对俄束手无策?
背叛卡扎菲再度印证俄罗斯靠不住
联合国史上首次,五常一致投票赞成,一个政权被集火“消灭”
大讨论:在联合国五常中,法国的存在感是不是很低?
联合国大会通过决定,限制五常一票否决权,俄罗斯将受到重创 最新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