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生物化学检验-这些基础知识你都掌握了吗?
笨鸟医学网
第一章
临床检验生化:是在人体正常的生物化学代谢基础上,研究疾病状态下生物化学病理性变化的基础理论和代谢物的质和量的改变,从而为疾病的临床实验诊断、治疗监测、药物疗效和预后判断、疾病预防等方面提供信息和决策依据的一门学科。
第二章
(简答)清蛋白,生理功能1、保持血浆胶体渗透压:以维持血管内外体液的平衡。
2、重要的营养蛋白:用于组织蛋白的补充和修复。 3、血浆中主要的载体蛋白:许多水溶性差的物质,可以通过与Alb的结合而运输,包括胆红素、长链脂肪酸、胆汁酸盐类。
血浆脂蛋白: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等,功能:运输胆固醇,甘油三酯,磷酸及脂肪酸。
一:简述急性时相反应的概念、可能机制、时相变化和临床意义。
急性时相反应:当人体因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组织损伤侵害,诱导炎症,使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等细胞释放紧急反应性细胞因子,再经血液循环,刺激肝脏细胞产生触珠蛋白、铜蓝蛋白、C-反应蛋白(CRP)等,使其血浆中浓度显著升高,而血浆前清蛋白、清蛋白、转铁蛋白浓度则出现相应下降,此炎症反应过程,称之为急性时相反应(APR)。该过程中出现的蛋白质统称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APP)。
二:简述血浆前清蛋白、a1-酸性糖蛋白、a2-巨球蛋白和C-反应蛋白的生理功能和临床意义
1:前清蛋白(PA):在SPE(正常血清蛋白电泳)中显示在清蛋白前方故而得名,主要包括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和甲状腺素转运蛋白(TTR),两者均由肝脏合成.
(简答)PA生理功能:PA为转运蛋白和组织修补材料。RBP转运视黄醇,TTR转运T4  。
PA临床意义:①属负性APP;②作为营养不良的指标(PA200~400mg/L为正常);
③作为肝脏功能不全的指标。
2:触珠蛋白(Hp)又称为结合珠蛋白,在SPE中位于α2区带。
生理功能:①能与红细胞中释放出的游离血红蛋白结合,每分子Hp结合两分子Hb;
②防止Hb从肾丢失而为机体有效地保留铁,并能避免Hb对肾脏的损伤。
临川意义:连续观察可用于监测溶血是否处于进行状态。
三:简述血浆a1-抗胰蛋白酶、触珠蛋白、铜蓝蛋白和转铁蛋白的性质和生理功能,其异常与疾病的关系。
(缩写)铜蓝蛋白(Cp),肝实质细胞合成的单链多肽。
(缩写)转铁蛋白(Tf):临川意义:用于贫血的鉴别诊断,缺铁性低血色素贫血时,Tf代偿
性合成增加。
(缩写)C-反应蛋白(CRP):
四:简述测定体液总蛋白六种方法的性能特点及其适用范围
⑴蛋白质测定一般利用以下蛋白质特有的结构或性质:①重复的肽链结构;②酪氨酸和色氨酸残基对酚试剂反应或紫外光吸收; ③与色素结合的能力;④沉淀后借浊度或光折射测定。
⑵凯氏定氮法:是公认的参考方法,用于标准蛋白质的定值和校正其他方法。
⑶双缩脲法:是临床常用常规方法。
⑷直接紫外吸收法:用于较纯的酶、免疫球蛋白等蛋白质测定。核酸最大吸收峰为260nm,在280nm也有较强的光吸收。测定蛋白质浓度可采用两个进行校正,常用280nm。
(简答)清蛋白生理功能1、保持血浆胶体渗透压:以维持血管内外体液的平衡。
2、重要的营养蛋白:用于组织蛋白的补充和修复。 3、血浆中主要的载体蛋白:许多水溶性
的物质,可以通过与Alb的结合而运输,包括胆红素、长链脂肪酸、胆汁酸盐类。
血浆脂蛋白: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等,功能:运输胆固醇,
甘油三酯,磷酸及脂肪酸。
第三章
1.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  空腹血糖浓度相对恒定在3.89~6.11mmol/L(70~110mg/dl)
2.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由胰腺的胰岛B(β)细胞所产生的多肽激素。
3.升高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 。胰高血糖素由A(α)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肽。
其功能作用: ①促进肝糖原分解和糖异生;②促进脂肪动员;③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调节。
4.高血糖指空腹血糖浓度超过7.0mmol/L,若超过肾糖阈值(8.9-10mmol/L)时则出现尿糖。
5.糖尿病(DM):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和)胰岛素作用低下而引起的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高血糖症。
糖尿病的病理学分类:I型糖尿病多见于年轻人。病因是胰岛B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不足。
6.(简答)糖尿病的诊断标准:①DM的典型症状(如多食、多饮、多尿和无原因体重减轻等),同时随机血糖浓度≥11.1mmol/L(200mg/dl); ②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FPG)≥7.0mmol/L(126mg/dl);③口服葡萄糖耐量(OGTT)实验中2h血浆葡萄糖浓度(2h-PG)≥11.1mmol/L(200mg/dl).
(注:以上三种方法都可以单独用来诊断DM,其中任何一种出现阳性结果,必须随后用三种方法中任意一种进行复查才能确诊。)
7.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是在口服一定量葡萄糖后2h内做系列血浆葡萄糖浓度测定,以评价个体的血糖调节能力的标准方法。
OGTT的用途:①诊断GDM; ②诊断IGT; ③有无法解释的肾病、神经病变或视网膜病变,其随机血糖
8.血浆标本专用抗凝剂:氟化钠-草酸(盐)钾混合物。
(1)糖化血红蛋白(GHb)也即HbA1、快速血红蛋白。GHb(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是过去6-8周的平均血糖浓度。
10.⑴清蛋白的产生比血红蛋白快,故糖化清蛋白浓度反映的是近2~3周血糖的情况,在反映血糖控制效果上比GHb更敏感、更及时。
⑵所有糖化清蛋白都是果糖胺,故测定果糖胺主要是测定糖化清蛋白。
⑶果糖胺:葡萄糖通过非酶促糖基化反应与其他蛋白(如清蛋白)结合形成的酮胺,是血浆白酮胺的普通命名。
11.(论述)DM的实验室诊断指标包括:①血糖(包括空腹与随机);② OGTT。
12.(简答、论述)DM慢性并发症的实验室监测指标包括:①血糖与尿糖 ②糖化蛋白(如GHb与果糖胺); ③尿蛋白(微量清蛋白尿与临床蛋白尿); ④其他并发症评估指标(如肌酐、胆固醇和甘油三酯);⑤胰腺移植效果评估指标(如C肽和胰岛素)。
13.低血糖诊断标准:空腹血糖参考下限为2.78mmol/L(50mg/dl).
第四章
1.血浆脂蛋白
⑴其分离方法:超速离心法和电泳法。
⑵超速离心法(是密度梯度离心法)将血浆脂蛋白按密度由低到高分为:CM(乳糜微粒)、VLDL(极低密度脂蛋白)、(IDL中间密度脂蛋白)、LDL(低密度脂蛋白)、HDL(高密度脂蛋白)。
2.载脂蛋白:
⑴定义:脂蛋白中的蛋白部分称为载脂蛋白
⑵生理功能:①载脂蛋白构成并稳定脂蛋白的结构;②修饰并影响与脂蛋白代谢有关的酶的活性;③作为脂蛋白受体的配体,参与脂蛋白与细胞表面脂蛋白受体的结合及其代谢过程。
载脂蛋白
脂蛋白载体
功能
AⅠ
HDL
LCAT的辅助因子,激活其活性
AⅡ
HDL
激活HTGL,抑制LCAT
B100
LDL
识别LDL受体
CⅡ
LPL的辅助因子,激活其活性
⑶血浆载脂蛋白的特征:
3.(选择题)乳糜微粒(CM)、LDL运载外源性甘油三酯(TG);      正常空腹血液中没有CM;CM脂质含量高。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运载内源性甘油三酯(TG);
LDL低密度脂蛋白 将胆固醇(TC)从肝脏转运到外周组织;
HDL高密度脂蛋白 将胆固醇(TC)从外周组织转送到肝脏。
第五章
1.⑴酶催化化学反应的能力称为酶活性。(定义)
⑵酶活性的国际单位(IU):在特定条件下,一分钟内催化一微摩尔底物转变的酶量为一个国际单位。
2.血清酶包括:
⑴血浆特异酶有:铜氧化酶【铜蓝蛋白(Cp)】。
3.血清酶变化的病理机制:
⑴酶合成异常:①合成减少:肝损害时合成酶的能力受损,血清中相应酶减少;
②合成增多:细胞对血清酶的合成增加或酶的诱导作用是血清酶活性升高的重要原因。
5.(选择题)血清酶的生理差异:性别、年龄 、进食、运动、妊娠。
Km是酶的特征性常数之一,在临床酶学分析中有很重要的意义。
7.酶活性浓度测定方法按反应时间分类:①定时法;②连续监测法。
8.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1)酶浓度(2)底物的种类和浓度(3)缓冲液的种类、离子强度和Ph
(4)温度(5)激活剂和抑制剂(6)其他、加入指示酶等
9.血清酶活性浓度测定中,标本的采集、运输与保存的技术误差因素:
①溶血:大部分酶在细胞内外浓度差异明显,且其活性远高于血清,少量血细胞的破坏就可能引起血清中酶明显升高。
②抗凝剂(只能用肝素):EDTA、草酸盐、柠檬酸盐可抑制需Ca2+的AMY,使其下降。肝素适用于急诊时迅速分离血浆进行测定,可使γ-GT升高,AMY降低。
③温度:大部分酶在低温中比较稳定,有些酶冰冻时不稳定。
10. ⑴工具酶:通常把酶学分析中作为试剂用于测定化合物浓度或酶活性浓度的酶。
⑵共通(或通用)反应途径:临床生化检验中许多项目的测定使用有工具酶的参与的类似的反应原理。
⑶工具酶参与的共同反应途径的指示反应,最常用的有两类分光光度法:①利用较高特异性的氧化酶产生的过氧化氢(H2O2),再加氧化发色剂比色;②利用氧化-还原酶反应使其连接到NAD(P)-NAD(P)H的正/逆反应后,直接通过分光光度法或其他方法测定NAD(P)H的变化量。
11. 在急性胰腺炎发病后2-3h AMY开始升高,多在12-24h达峰值,2-5d下降至正常。
注:胰淀粉酶AMY/AMS检测含量与疾病严重程度不成正比。
第六章
1.⑴微量元素:系指占人体总重量的1/10000以下,每人每日需要量在100mg以下的元素。
⑵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有:铁(Fe)女性补、铜(Cu)、锰(Mn)、锌(Zn)男性补、甲状腺  碘(I)、氟(F)。
2.维生素
⑴根据其溶解性可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
⑵脂溶性维生素包括VitA、D、E、K
(3)维生素A:夜盲症、皮肤病
(4)维生素D:脚气病
(5)维生素E:抗氧化能力
(6)维生素K:跟凝血功能有关
第七章
1.阴离子间隙:是指细胞外液中所测得阳离子总数和阴离子总数之差,计算公式为:AG=(Na+K)-(Cl+Hco3)
细胞外液主要阳离子为Na﹢、阴离子为Cl﹣,细胞内液主要为K﹢。
2.影响血钾浓度的因素:
① 某种原因引起钾自细胞内移出,则血钾增高。相反,某种疾病的原因使细胞外液钾进入细胞内,则血钾降低;
② 细胞外液受稀释时,血钾降低,浓缩时血钾升高;
③ 钾总量过多往往血钾过高,钾总量缺乏则常伴有低血钾;
④ 体液酸碱平衡紊乱;
⑤ 肾功能异常。
高钾血症:血清钾>5.5momol/L。常见原因:1、钾溶液输入过多 2、排泄障碍时 3、细胞内钾向细胞外转移。
3.钾测定方法
⑴测钾时,标本不能出现溶血。
⑵标本分离前被冷藏过,造成细胞内钾外移,会使测定结果增高。应该离心后再冷藏。
⑶测定方法:火焰光度法(血清钠、钾测定的参考方法)、离子选择电极法(常规方法)、分光光度法(酶法,大环发色团法)
第八章
(论述题)1.胆红素在血液中以胆红素-血浆清蛋白复合物的可逆形式存在和运输。
2.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血浆中胆红素含量增高,使皮肤、巩膜、黏膜等被染成黄色的一种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
正常人血清胆红素总量不超过17.2umol/L(1mg/100ml)。
3.黄疸的成因与发生机制:
⑴胆红素形成过多:①溶血因素:包括先天性(如地中海贫血、蚕豆病)的红细胞膜、酶或血红蛋白的遗传性缺陷等和后天性的血型不合输血、脾亢、疟疾及各种理化因素等引起的红细胞破坏增加所致;
②非溶血因素,即造血系统功能紊乱,如恶性贫血、珠蛋白生产障碍。
⑵肝细胞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下降。肝细胞对血中为结合胆红素的摄取、转化和排泄发生障碍。
⑶胆红素在肝外的排泄障碍。如结石性的肝外梗阻。
4.(选择题)胆汁酸的类型 :胆酸(CA)、鹅脱氧胆酸(CDCA)、脱氧胆酸(DCA)和少量的石胆酸等。
7.(简答题)血清酶检测按其与肝胆病变的关系分为三类:
⑴反映肝实质细胞损伤为主的酶类有:ALT、AST和LDH,以ALT和AST最常用。
反映肝细胞损伤时以ALT最为敏感,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时以AST更敏感。
⑵反映胆汁淤积为主的酶类有:ALP、γ-GT、5'-NT酶类。
⑶反映肝纤维化为主的酶类有:单胺氧化酶(MAO)、β-脯氨酸羟化酶(β-PH)。
MAO用来检测肝脏的纤维化程度,可作为早期诊断肝硬化的指标。
8.(简答题)肝功能实验项目的选择原则:①根据实验本身的功效选择;②根据临床实际应用的需要选择;③根据具体病情和各医院的实验室条件选择。
第九章
1.简述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及主要影响因素:滤过膜额总滤过面积、通透性、有效滤过压和肾血流量。
肾小球功能检测包括肾小球滤过功能检测和肾小球屏障功能检查指标:内生肌酐清除率、血肌酐和尿素浓度测定、血清尿酸、胱抑素C、氨甲酰血红蛋白。
2.肾小管性蛋白尿检查:
⑴肾小管性蛋白尿:当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受损,对正常滤过的蛋白质重吸收障碍,尿中低分子量蛋白质排泄增加。
此组蛋白主要有:α1-微球蛋白(α1-m)、β2-微球蛋白(β2-m)。
其临床意义:尿液β2-m升高是反映近端小管受损非常灵敏和特异的指标。
3.肾病综合症(NS):是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严重水肿和高脂血症为特点的综合征。NS不是一独立的疾病,而是许多疾病过程中损伤了肾小管毛细血管滤过膜的通透性而生成的一组症群。
临床生物化学表现:⑴蛋白尿。大量蛋白尿(>3.5g/24h)是NS的标志。主要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对蛋白质的通透性增加,肾小球滤过屏障发生异常所致。
⑵低蛋白血症。血清总蛋白浓度降低,主要是清蛋白浓度降低(
实验室检查:⑴尿蛋白测定 (2)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检测
第十章
1.一个理想的心肌损伤标志物除了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外,还应该具有以下特性:
①主要或仅存在于心肌组织 ,在心肌中有较高的含量,可反映小范围的损伤;
②能检测早期心肌损伤,且窗口期长;
③能估计梗死范围大小,判断预后;
④能评估溶栓效果。
2.传统的心肌酶谱:
⑴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由于敏感性不高,特异性较差,当今学术界已不主张AST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诊断。
⑵乳酸脱氢酶(LD)及其同工酶。
⑶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用单克隆抗体测定CK-MB蛋白量,该方法诊断急性心肌梗死较酶法更敏感、更稳定、更快。
3.肌酸激酶(CK)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标志物的:
⑴其优点:①快速、经济、有效,能准确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是应用最广的心肌损伤标志物;②其浓度和急性心肌梗死面积有一定的相关,可大致判断梗死范围;③能测定心肌再梗死;④能用于判断再灌注成功率。
⑵其缺点:①特异性差;②在急性心肌梗死发作6h以前和36h以后敏感度较低;③对心肌微小损伤不敏感。
4.心肌肌钙蛋白的评价:(可以发现一些轻度和较小范围的心肌损伤///可敏感的测出小灶性可逆性心肌损伤存在--选择题)
⑴优点(简答):①由于心肌中肌钙蛋白的含量远多于CK,因而敏感度高于CK,不仅能检测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而且能检测微小损伤;
②恰当选择肌钙蛋白特异的氨基酸序列作为抗原决定簇,筛选出的肌钙蛋白抗体,其检测特异性高于CK;
③有较长的窗口期,cTnT长达7d,cTnI长达10d,甚至14d,有利于诊断迟到的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炎的一过性损伤;
④双峰的出现,易于判断再灌注成功与否;
⑤肌钙蛋白血中浓度和心肌损伤范围的较好的相关性,可用于判断病情轻重,指导正确治疗。
⑵缺点:①在损伤发生6h小时内,敏感度较低,对确定是否早期使用溶栓疗法价值较小;
②由于窗口期长,诊断近期发生的再梗死效果较差。
5.⑴肌红蛋白(Mb):是一种氧结合蛋白,广泛存在于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它是AMI(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出现最早的可测标志物。
⑵其临床应用:Mb的阴性预测价值为100%,在胸痛发作2-12h内,如Mb阴性可排除急性心肌梗死。
⑶Mb的评价:
A.优点:①在急性心肌梗死发作12h内诊断敏感性很高,有利于早期诊断,是至今出现最早的急性心肌梗死标志物。
②能用于判断再灌注是否成功;
③能用于判断再梗死;
④在胸痛发作2-12h内,Mb阴性可排除急性心肌梗死诊断。
B.缺点:①特异性较差;
②窗口期太短,回降到正常范围太快,急性心肌梗死发作16h后测定易见假阴性。
6.心肌肌钙蛋白(cTnT或cTnI)是当前最好的确诊急性心肌梗死的标志物。
7.TC/HDL-C比值可更准确地预报冠心病的发生。
8.心脏标志物的应用原则:(1)心脏肌钙蛋白取代肌酸激酶同工酶成为检出心肌损伤的首选
第十二章
1.甲状旁腺素与1,5-(OH)2维生素D的区别:自己百度总结。
5.反映骨形成的标志物:①骨钙素(即骨谷氨酰基蛋白,BGP);②骨性碱性磷酸酶(ALP); ③Ⅰ型胶原前肽。
6.反映骨吸收的标志物: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
第十四章
1.血清(浆)GH测定与血清(浆)IGF-1及IGFBP-3测定两者的比较
2.甲状腺功能紊乱的生物化学诊指标常见的有:TSH,TT3,TT4,FT3,FT4,Rt3,TBG.
6.⑴肾上腺髓质激素(为氨基酸衍生物)包括: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
⑵如果E升高幅度超过NE,则支持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肿瘤的诊断。
7.肾上腺皮质激素属于类固醇激素,是胆固醇的衍生物。
第十五章
1.⑴癫痫发作时患者血液及脑脊液中乙酰胆碱(Ach)含量显著增高,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显著降低;
⑵精神分裂症病人血浆中多巴胺(DA)的代谢产物升高,β-内啡肽含量明显升高,5-羟色胺含量减少。
2.帕金森病(PD)是多巴胺(DA)缺乏所致。
第十六章
1.⑴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为胎盘内最重要的激素,由胎盘的合体滋养层细胞合成。
⑵临床检测意义:hCG主要用于妊娠早期诊断、胎儿异常的早期发现、围生期母体及胎儿监护等。
⑶血清hCG峰值出现在妊娠8-10周。
2.测定母体甲胎蛋白(AFP)水平,可检出约90%的开放性神经管缺陷。
3. 妊娠16-18周时,孕妇均应该进行胎儿神经管缺陷和唐氏综合症的筛查试验。
5.在孕早期,通过检测母体血清HCG及妊娠相关蛋白A来筛查胎儿先天性缺陷。在孕中期,母体血清AFP、hCG、游离E3(雌三醇)是孕中期筛查胎儿先天性缺陷最重要的三个指标,(在16-18周)可发现胎儿神经管缺陷、唐氏综合症和18三体综合征。
第十七章
1..本周蛋白为多发性骨髓瘤的标志,是肿瘤细胞分泌的免疫球蛋白轻链。
2.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范围:①肿瘤的早期发现;②肿瘤的鉴别诊断与分期;③肿瘤的预后判断;④肿瘤的疗效监测;⑤肿瘤的复发预测。
4. 酶类肿瘤标志物的特点(其突出特点:特异性不高,敏感性较高):
①酶类存在广泛;
②许多脏器在其损伤、炎症和功能改变时都能引起酶的异常,酶类标志物特异性不高;
③正常时,组织中酶的浓度是血清中的许多倍,敏感性较高但特异性低,主要用于肿瘤治疗和预后监测;
④同工酶分析的应用提高了酶标志物的敏感性和脏器特异性;
⑤目前临床上主要测定酶的活性,酶的活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和干扰,稳定性较差。
5. 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检测在前列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作用重大,PSA具有高度脏器特异性。
6. AFP(甲胎蛋白)和CEA(癌胚抗原)都属胚胎抗原类物质。
AFP(甲胎蛋白)是人类认识较早的比较有价值的肝癌和生殖细胞瘤肿瘤标志物。
7. CA125是卵巢癌的特征标志物;CA15-3、CA549(乳腺癌复发)CA27-29(乳腺癌转移)是乳腺癌诊断的标志物。
第二十章
1. 需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药物有:庆大霉素、苯妥英、地高辛。
2.不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条件:
①有客观而简便的观察药物作用的指标,如降压药、降糖药(选择题),好的临床指标总是优于血药浓度监测;
②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大、毒性小,不需要给药方案个体化;
③短期服药、局部使用或不易吸收进入体内的药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密度脂蛋白是血管清道夫,是心脑的保护神!<div></div>
临床生化检验(师)总结
复方丹参滴丸能替代阿司匹林吗?血脂康能替代他汀吗?
甲状腺激素 血脂甲状腺功能减退为什么会影响血脂水平?该怎么办?
血脂调节药概述
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不能与哪些药物一起服用?听听药师怎么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