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少阴表证探讨

1 . 少阴表证是否存在的探讨

关于少阴表证存在与否, 历代医家有不同的观点, 有人认为六经皆有表证,如尤在泾《伤寒贯珠集》:“夫风寒中人, 无有常经, 是以伤寒不必定自太阳, 中寒不必定自三阴。 论中凡言阳明中风, 阳明病若中寒及少阳中风, 太阴少阴厥阴中 风 等语, 皆是本经自受风寒之证, 非从太阳传来者也, 学者辨诸[1] 。” 阚湘苓也认为六经既有表证也有里证, 六经经脉循行肌表, 故而也可受邪气影响而形成表证[2] 。

有人认为仅太阳有表证。《伤寒论选读》 教材认为六经受邪是疾病不同的阶段, 并将其进行分类: 太阳病为外感病初期, 阳明病为热盛期, 少阳病为外感病亚热盛期, 太阴病为外感病正衰期的轻证, 少阴病为衰竭期, 厥阴病为外感病的终末期[3] 。 肖相如赞同太阳病属表证的观点并指出: 表证的定义是“寒邪侵袭肌表, 束缚卫气所导致的临床证候”, 并认为表证的范围仅仅局限于《伤寒论》 中的太阳病, 而温病学家所谓的“风温表证” 并不存在于临床[4] 。

笔者认为少阴经存在表证的说法更为合理, 而表证仅限于太阳经的说法较不合理。 太阳病亦存在需要淡渗利湿或活血化瘀之腑证, 阳明病也有用升散药物之表证, 少阳也可用解表法, 故三阳有表证也有里证。 太阴病也有可发汗的“桂枝汤证”, 少阴咽痛证也无里证的表现, 厥阴病也可见阴阳表里寒热虚实错杂。 从临床事实来看, 三阴经也有表、 里、 寒、 热、 虚、 实证, 故而少阴表证也存在。

2. 少阴表证存在的依据

《素问》:“肾风之状, 多汗恶风, 面痝然浮肿, 脊痛不能正立, 其色炲, 隐曲不利, 诊在颐上, 其色黑。” 孙朝润认为本条还应有“目浮肿, 腰痛尿少, 发热恶风, 咽痛不利, 脉浮数” 等症状, 并认为此条病机为风邪伤肾, 肾失其主水功能, 而导致水邪泛溢, 故而出现如上症状[5] 。 从临床上看慢性肾炎、 急性肾炎的患者部分符合本条文所述的临床特点, 伍炳彩教授用解表法治疗此类疾病, 往往获得佳效[6] 。

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认为, 风寒中于经络用小续命汤, 并在其加减中提及中有汗无热为少阴经中风, 应当将方中附子、 桂枝、 甘草加倍[7] 。 王肯堂《证治准绳》 引用此方治疗风中少阴经络之中风[8] 。 小续命汤治疗风邪中于少阴经络, 以少阴经经脉循行部位的拘急为其主要症状, 与前文所述肾风有所不同。

张元素《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 所言心经标病可看做少阴表证[9] 。 其原因有二: 第一, 从症状上来看, 该条文阐述的症状以表为主, 并不存在心烦、 失眠、 神志改变等心经里证的症状; 第二, 从用药来看, 用药以辛温解表药为主,而无治疗里证的药物。

唐容川《六经方证中西通解》 中列十二经表里证, 其中, 麻黄附子细辛汤列于肾经表证, 将黄芪桂枝五物汤列在心经表证[10] 。 笔者认为, 唐容川将偏于表的证候划分为表证的做法比较合理, 对于后世的对表证研究以及临床具有指导价值。

3. 少阴表证定义及范围

胡婕认为, 咽痛是少阴表证的典型表现, 并从少阴咽痛从寒、 热两个角度分析其病机及治法[11] 。 笔者认为, 这种说法有其可取之处, 也有其局限之处。 六经均循行于咽喉, 《经络全书》: “属足太阴脾、 阳明胃经…又属手太阳小肠、 少阴心经…又属手少阴肾经…兼属足厥阴肝经、 少阳胆经”[12] 。 咽喉疾病有部分为少阴表证, 但不是所有少阴表证都会出现咽喉症状, 如少阴表风证, 可以不出现咽喉症状而直接表现为身肿、 恶风、 小便不利等症状。

梁华龙将《伤寒论》 中少阴经证分为少阴经表证、 少阴经热证和少阴经寒证,其中, 少阴经表证指的是外邪初感少阴经, 为《伤寒论》 301、 302 条所述之证,症见: 恶寒、 发热、 脉沉。 少阴经寒、 热证均是邪气侵犯少阴经经脉的证型, 少阴经热证为 311 条所述证型, 症状以咽痛为主; 少阴经寒证为 313 条所述之证,症见咽痛[13] 。笔者认为上述三者均属于少阴表证的范畴, 因为上述三者无脉微细、但欲寐、 四肢厥逆等少阴里证的典型表现, 故可言其为少阴之表。 但是梁教授上述分类是对表证的进一步细分, 对于判断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梁教授仅仅对《伤寒论》 中少阴表证进行细分, 但是温病以及其他杂病中也有少阴表证, 如笔者后文所述《瘟疫条辨》 少阴标病等等。

笔者认为, 刘英锋和姚梅龄教授对六经表证的观点更贴合临床事实: 由于六经各有所属之脏腑经络、 也各有所主之体窍, 所以, 邪犯某经之经络体窍, 便是该经之表证。引申到少阴表证上, 邪犯少阴之经络体表便是少阴表证。 手足少阴经包括手足少阴经经脉所循行部位,《灵枢》: 心手少阴之脉, 起于心中……复从心系却上肺, 下出腋下, 下循臑内后廉, 行太阴心主之后, 下肘内, 循臂内后廉, 抵掌后锐骨之端, 入掌内后廉, 循小指之内, 出其端; 肾足少阴之脉, 起于小趾之下,邪走足心, 出于然谷之下, 循内踝之后, 别入跟中, 以上踹(腨) 内, 出腘内廉,上股内后廉, 贯脊……。 在其循行部位所属的筋经、 皮部, 以及营卫气血等生理物质, 还有心所主脉、 肾所主骨, 心开窍于舌、 肾开窍于耳, 牙齿(齿为骨之余),以及眼科“五轮学说” 心与肾分别相对应的血轮和瞳仁等等。 然而, 少阴表证也应当遵循表证的一般规律, 首先, 单纯的少阴表证必无少阴里证或者不以里证为主, 其次, 必须以解表法治疗而取效的证候才能算是理论切合临床的表证。

4. 《伤寒论》 各注家对于少阴表证的争议

4. 1 关于少阴咽痛证的争议

《伤寒论选读》 教材将《伤寒论》 310 条、 311 条、 312 条、 313 条(本条文号为宋本《伤寒论》 条文号, 下同) 归纳为少阴咽痛证, 因手少阴之脉, 其支者上夹咽; 足少阴之脉, …循喉咙, 夹舌本。 除 310 条明确指出阴虚为其病机之外,其余的三条均以“邪客咽喉” 为其产生原因。 然而, 这三条也有争议。

姚荷生教授认为, 310 条所述为少阴表燥证, 并认为其下利的病机为燥热下迫, 因少阴经脉循行胸部, 胸满、 心烦为少阴阴虚客热所致[14] 。 徐兵则认为,此条为少阴阴虚, 虚火上炎所致[15] 。 笔者就临床事实来看, 患者存在阴虚的体质,但猪肤汤多用于治疗外感燥邪化热的患者。 猪肤汤主诉往往不以五心烦热、 颧赤盗汗为主, 而是以身体干燥、 脱皮、 咽痛等症状为主。

刘渡舟教授认为, 311 条所述之证为“虚火上扰”, 并认为此病应该养阴而不应该清热。 但刘老在后文又指出:“生甘草能解少阴的热毒”, 与前文养阴的治法大相径庭[16] 。 郝万山教授认为, 311 条病机为外来邪热侵袭少阴经脉, 即少阴表证[17] 。 本条未涉及少阴之里, 故而可认为其在少阴之表。对于 312、 313 条目前学术界争议不多, 312 条病机为痰热上扰, 313 条为客寒上犯, 均为少阴经脉疾病。

4. 2 有关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附子甘草汤的争议

《伤寒论》 301 条: “少阴病, 始得之, 反发热, 脉沉者, 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和 302 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 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 以二三日无里证, 故微发汗也。” 成无己《注解伤寒论》:“少阴病, 当无热, 恶寒; 反发热者,邪在表也。 虽脉沉, 以始得, 则邪气未深, 亦当温剂发汗以散之[18] 。”

谢伟、 熊志强也同意麻黄附子细辛汤主治少阴伤寒表证的观点, 并总结《寓意草》 中对于六经表证的相关记载、 列举喻嘉言用麻黄附子细辛汤解少阴之表的医案[19] 。

郝万山对此持反对意见, 认为麻黄附子细辛汤主治太阳少阴两感, 即“太阳少阴同时感受邪气而发病。” 麻黄附子细辛汤为“表里双解剂”[20] 。

姚梅龄教授认为, 《伤寒论》 对于太少两感的描述见于危急重症, 如《伤寒论》 91 条: “伤寒, 医下之, 续得下利清谷不止, 身疼痛者, 急当救里; 后身疼痛, 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 救里宜四逆汤, 救表宜桂枝汤。” 此处张仲景用“急”字说明病情危重。 并以“下利清谷” 概括寒邪伤少阴之阳, 以“身疼痛” 指代寒伤太阳之营卫。《伤寒论》 治疗疾病的常规顺序为先表后里, 但此时寒邪伤少阴之阳, 病情危重, 故而先里后表, 若此时用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附子甘草汤发汗则易出现亡阳。

4. 3 关于肾着汤的讨论

喻嘉言《医门法律》 认为, 肾着汤病机为“地湿之邪着肾脏外廓”, 并提出甘姜苓术汤“与肾之中藏无预也”[21] 。 李彣、 宋收功赞同喻嘉言的观点, 并进一步说明,“此非内伤虚损, 乃外感寒湿”。 以上两位医家提出, 本方意在补土以制水[22] 。 唐容川认为, 所谓“肾之外府” 为带脉, 肾着汤证主治带脉的疾病 [23] 。 笔者认为, 本方病机为湿邪直中足少阴肾经经脉, 喻嘉言说邪气直中肾之外廓, 即为肾经之表。

5. 温病学家对于少阴表证的论述

《白喉条辨》 将白喉分为少阳、 太阴、 少阴标证, 其中, 少阴标证轻者可认为属于少阴表证, 因其临床表现主要在咽喉及舌, 均属手少阴心经循行部位。《疫证条辨》: “骨节烦疼, 腰如被杖。 骨与腰皆肾经所属, 其痛若此。 是淫热之气,已流于肾经[24] 。” 我校姚荷生教授认为, 本条也是少阴表热证的记载。 本条文骨节、 腰部均属于肾经, 但却无肾经的里证(如: 小便不利、 不孕不育等), 故可认为其主表[25] 。 我校刘英锋教授在其《伤寒论辨证分类纲要》(我校内部培训资料) 中, 列出手少阴表热证主方为银翘散去豆豉加生地、 丹皮、 大青叶、 倍元参方[26] 。 心主血属营, 上方为营分证主方, 故可认为属于少阴心经表证。

6. 少阴表证与少阴里证的关系

六经表证和里证均存在一定联系, 在表的邪气可影响到在里的脏腑功能。 如《伤寒论》 葛根黄芩黄连汤证, 其主症为阳明经表热证, 但出现了下利的症状。其机理时表邪影响到阳明之里, 所以出现“协热下利” 的临床表现。 同样, 在里的邪气也可影响到在表的气机, 从而引起疾病。 如娄永亮, 刘英锋在对手太阴表证证候分类时举肺与大肠相表里的例子, 肠腑不通, 亦可影响肺气不降, 从而引起咳嗽[27] 。

同样, 少阴表证也可影响少阴之里气化过程, 从而影响到少阴之里。 如少阴表风证(肾风) 可出小便不利。 少阴里证也可影响少阴之表, 如手少阴心经里实热证可出现疮、 痈、 舌尖红等在表的临床表现。

7. 对于少阴表证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随着祖国医学的复兴与发展, 以及近代医家对疾病分类的重视, 六经表证理论被越来越多学者认同以及重视。 随着文献整理工作的深入, 少阴表证理论研究也在不断发展, 但少阴表证的证候分类也存在以下问题:(1) 表里是相对而言的, 表里也是相互影响的, 单纯的表证在临床上较少。(2) 病因是兼夹的, 病因也是变化的, 故单纯病因致病临床并不常见。在中医繁荣发展的今天, 相信以上问题总会得以解决, 少阴表证理论也能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话说六经辨证(中)
《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治疗各种疾病的有效方法
胡希恕伤寒论讲课实录(七天版):阳明篇
《伤寒论》六经之我见(之二)
胡希恕老先生讲伤寒 280条 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
六经表证初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