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家哲学专栏:太初、太一、逍遥、坐忘
userphoto

2024.01.11 山西

关注

太初 天地未分前的混沌状态。其含义与“太一”、“太极”相近。最早见于《庄子》:“太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天地》),“外不观乎宇宙,内不知乎大(太)初。”(《知北游》)唐成玄英疏:“大(太)初,道本也。”东汉班固《白虎通义·天地》将“太初”与“太始”、“太素”连用,谓:“始起先有太初,然后有太始,形兆既成,名曰太素。”又引《易纬乾凿度》:“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成玄英认为:“太,初始也,元气始萌,谓之太初,言其气广大,能为万物之始本,故名太初。”(《庄子疏·天地》)孔颖达则将“太初”与“太一”、“太极”连用,“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周易正义》卷七)为道教创世记说“洪元”——“太初”——“太始”……中的第二大世纪,此时才分别天地。宋以后,“太初”一词逐渐为“太极”、“无极”等范畴取代。

太一 “太”,至高至极;“一”,绝对唯一。“道”的别名。《庄子·天下》称关尹、老聃之学“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吕氏春秋·大乐》:“道也者至精也,不可为形,不可为名,强为之〔名〕,谓之太一”,并认为“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万物所出,造于太一,化于阴阳”。《淮南子·诠言训》:“洞同天地浑沌为朴,未造而成物,谓之太一。”有时也为“元气”的别名。《孔子家语·礼运》三国魏王肃注:“太一者,元气也。”《礼记·礼运》唐孔颖达疏:“太一者,谓天地未分,混沌之元气也。极大曰太,未分曰一。其气既极大而未分,故曰太一也。”

逍遥 亦称“逍遥游”。战国庄子用语。指人的精神绝对自由的意境。最早见于《诗·郑风·清人》:“二矛重乔,河上乎逍遥。”言悠然自得。《庄子·大宗师》:“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唐成玄英疏:“彷徨、逍遥,皆自得逸豫之名也。”又《庄子·逍遥游》:“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认为只有达到“无待”,即“物物而不物于物”,才能逍遥。这是庄子自由观和人生理想的集中概括。后人对“逍遥”是否即“适性”有不同的见解。西晋郭象以“性各有分、各安其分”的性命论为依据,认为一切有待之物(包括人类),只要安于各自的性分,即是逍遥。“夫小大虽殊,而放于自得之场,则物任其性,事称其能,各当其分,逍遥一也”(《庄子注·逍遥游》)。东晋名僧支遁则反对此说,“夫桀跖以残害为性,若适性为得者,彼亦逍遥矣”(《高僧传》卷四)。认为逍遥是“玄感无为”,应变无穷,只有无待的至人才能达到。

坐忘 战国庄子用语。指端坐而浑然忘掉物我的精神境界。修养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庄子·大宗师》:“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西晋郭象注:“夫坐忘者,奚所不忘哉?既忘其迹(指仁义礼乐),又忘其所以迹者(指心智和形体),内不觉其一身,外不识有天地,然后旷然与变化为体而无不通也。”即通过静坐修养,彻底忘掉周围世界、自己的知识和形体,使身心完全与“道”融合相通,以此达到“无己”、“丧我”,“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同上),超脱世俗的一切矛盾,实现精神上的绝对自由。庄子的“坐忘”,后成为道家的一种重要修炼方法。唐司马承祯著有《坐忘论》,详述坐忘方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众家说太极》
《易经》“太极”说 易律夫撰
“太极”是什么?金栋按:据古籍记载,“太...
【任蜜林】纬书的宇宙图式与古代的宇宙论传统
元气所以能生化万物,是遵从了道的规律之结
七——你搔首弄姿的问天,我却差点摔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