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榆次古城池的变迁!看完恍然大悟

“榆次”名称的文字记载最早出现于战国。榆次因与榆社相次接属,故名“榆次”。公元前 2690年前后,榆社曾是神农氏最后一位炎帝榆罔氏族的中心领地和祭祀的地方,后又成为榆州国的第二个国都。榆次则是榆州国的最后一个国都,都城位置已不可考证,今天榆次南合流、长凝往东均属于榆州国。

榆次城池'战国时已有之',是榆罔所建的'榆州国'始建,但营立废徙,屡有变迁,已不可考。

汉代的榆次城位置在今老城区东北方向,城周长约10.5公里,在当时是个不小的城市。位于原砖窑街二巷的城墙遗迹,有可能就是未经考证的汉代榆次城墙遗址。

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48年),原本位于平遥的中都县迁置榆次县城东八公里处(今南合流村)。据推测,在北魏中前期,很可能在榆次境内发生过较大规模的人口格局变化,原先的县城很有可能因战争或者官方的移民而人口锐减,而在县城东十五里的山麓下,因为地势较高,丘陵环绕,易守难攻,便于军事防御,且此处为潇河、涂河交汇之处,水量充沛,聚集了大量人口,于是原中都县(平遥)迁至此处。但又由于平地狭窄,难有大的发展,且距河过近,处于河流落差较大之处,易受水患威胁。北齐文宣帝时,中都城被改道的潇河冲毁,于是中都县又迁移到了汉榆次县城内。

隋文帝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在汉故城西南即现榆次老城处,新建了土城池。此后,历经唐、宋、金、元各代,城廓逐步兴建增大。

明嘉靖年间(1541年),榆次城由土城变为砖城,城设有四门,东门名叫迎曦门,南门叫观澜门,西门叫带汾门,北门叫望岳门。后因俺答入侵榆次时,榆次城固若金汤,城内官民免遭灾难,而紧靠县城的南关却被贼兵血洗。贼兵大掠十日,关民数千家,半数被焚戮,财劫掠无数。所以又拆除南门瓮城,于南门外修筑南关郭城。郭城为土城,呈半圆形,东西两端与县城相联,开小东门、小西门、郭门。届此,由县城和郭城组成的榆次城基本定型。民国19年(1930),在北城墙东侧新开交通门。

榆次城池一直比较完整的保留至20世纪40 年代,直到20世纪50年代,在全国范围内对城市进行改造,榆次古城池的墙城被大规模拆毁,北、东、南三个城门都没有了,榆次城池逐渐消失。

但直到二十世纪末,城中仍有大量文物古迹,如宋代的文庙、宋代并州古衙、金元时期的清虚阁、元明时期的城隍庙、大量的明清古店铺和古民居等,不少被工厂、学校、机关、百姓占用,年复一年受到的不良影响越来越严重。从2002年开始,榆次区对榆次老城进行抢救性修复。范围北起小井巷,南到张家巷,东起俞家牌楼街,西到西门外,包括榆次老城内南部和南关城北部及旧城西门和西门外的一部分。修复的榆次城池并不全是真正的古迹。

榆次古城四座城门从前全有瓮城,进出城得走两道门。上世纪50年代大规模拆毁城墙城门时,其他三个城门都没有了,西城门有幸被保留了下来。2002年,在榆次区花园路道路取直工程中,在拆迁至原西门街,龙王庙街西日杂商店时,发现了这座旧城楼遗址。它是原西门瓮城的北门,当时是将两面封堵,成为一间大窑洞。工程部门紧急上报,停止拆除。当时领导果断决策,修复了这个唯一的城门,这才有了今天壮观、雄伟的西城门。它由城门楼、御敌楼和瓮城三部分组成,是榆次古城的一个交通要道和重要屏障。西城门的内门正对着西门街,外门却是朝南开,所以进出西城门,必须拐个弯儿。在修复西城门的同时,还把原来的儿童公园改建成了“西门瓮城遗址公园”。在修复西城门的同时,还新建了历代县城图中均出现过的榆石亭。

如今,作为榆次城池标志的城墙,只留下南门东侧城墙的一堆墙土。

▌来源:故园音画、如蚁人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化阳原 | 探究县治卧牛城的变迁
《易经》用于南京城池营建 船形瓮城由涣卦而来
沧海桑田话榆次 ——榆次县域中心的变迁(下)
“秀挹(yi)太行”——正定古城西城门镇远门的前世今生
颇具特色的正定城
古老城墙让人绕圈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