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特斯拉“提速”普及正当时

近日特斯拉提前量产并交付了新款车型Model3,特斯拉作为全球豪华智能电动汽车行业领导者,其推出平价款新车型将有助于推动新能源车加速普及,其对产业链的引领作用就如同苹果之于智能手机。目前Model 3全球订单已达50万辆,其产品在广受消费者认同后,将推动新能源车产业在电池、材料、零部件等领域的跟进和升级,带来特斯拉产业链和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革新浪潮。


从主题投资的角度来说,特斯拉主题不乏催化剂,包括特斯拉“落户”中国、双积分制度的正式发布、国内外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符合预期等都将带来事件性催化、拉动产业链业绩。


首先,受需求与成本催动,特斯拉“落户”中国势在必行。

我们认为随着Model 3的量产,爆发式增长的需求和较高的运输关税成本将推动特斯拉加速“落户”中国。目前Model 3的元器件60%来自美国,10%来自墨西哥,其余30%来自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地。中国作为特斯拉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已经占据了特斯拉近20%的市场份额。考虑到运输和关税成本,特斯拉若要推广平价版车型,其工厂“落户”中国势在必行,而Model 3的热销将促进特斯拉扩大产能,为国内特斯拉产业链带来巨大的投资机会。


其次,新能源汽车双积分制将正式发布,助推新能源车产业发展。

今年6月国务院法制办发布了《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工信部计划于2018年开始推行乘用车双积分制度,要求2018至2020年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达到8%、10%、12%。7月25日,工信部发言人郑立新表示,新能源汽车的双积分制度将于近期正式发布。随着政策实施将助推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提升,否则只能向其他企业购买积分。而积分较多的车企将可通过出售积分获益。


第三,未来新能源车国内市场将保持增长,国外产能释放加快追赶。

国内新能源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近两年国内新能源车销量快速增长,占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41%。虽然补贴退坡,但随着双积分政策的实施,预计至2020年乘用车销量将150万辆至189万辆。而海外市场方面,特斯拉无疑是龙头,其销量最大瓶颈在于产能,随着Model 3产能爬升,预计2017年特斯拉整体销量将超过12万辆,到2018年将突破30万辆。在不依靠补贴的情况下快速追赶国内市场增速,反映新能源车凭借技术与设计革新也能打开市场。




特斯拉model 3于7月正式下线,并举行全球发布会。Model 3直接挑战BBA豪华车入门级产品,起始定价35000美元,并可根据客户定制需求选配加装功能。经过一年孕育,model 3斩获了超过50万的全球订单。根据Tesla规划,model3产能年底达到5000/周,明年实现10000/周,我们估计该款车型年内将实现3万台销售,明年挑战30万销量,将成为现象级产品。


model 3与传统车企和全球新能源车企此前推出的产品而言,具备划时代的意义。对传统豪华车企而言,model 3设计开发改革了传统汽车产品开发流程,极大的缩短了从概念到产品的时间周期。科技智能化体验,正更新民众由动力和内饰定义豪华车的刻板印象,OTA“小步、快跑、迭代”实现了互联网思维在汽车行业的运用。对传统汽车新能源车企而言,Model3是一款不依赖与补贴实现爆款的车型,巨大的销量来自于消费者强大的自发性需求。此外,我们观察到对Gigafactory的战略布局,大幅降低了电池的成本,电池组成本由Model S 225美元/kwh下降至135美元/kwh附近,降幅40%。


Tesla国产的必要性,随着model3顺利实现达产销售,这一进程将加速。假设2018年起特斯拉能够逐步实现Model 3等中低配车型的国产化,预计其在华销量将占据全球市场的30%,到2020年特斯拉国内产销量有望突破24万台且基本为增量需求。我们估计2020年对应国内电池产业的年拉动量将达15.6 Gwh,使国内动力电池产业链全面受益且弹性最大,尤其是上游原材料领域具有产业壁垒的厂商。


同时,汽车的电子化程度有目共睹,在其汽车电子供应链上已经有中国公司切入,而如果国产化预期落地,更多汽车电子公司有希望在特斯拉的产业带动效应下快速增加业绩。同时,从特斯拉我们看到它所代表着汽车电子和智能驾驶正在飞速发展的产业趋势,智能驾驶的产业周期会在更长时间内延续,全面提振中国汽车电子产业链。


来自全球市场、供给、需求、政策四大方面的变化推动国内新能源汽车进入的新阶段。


全球新能源汽车进入共振阶段,不再是中国一头热。2016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86.19万辆,同比增长58%,今年仍保持高速增长。更重要的是全球传统车巨头纷纷公布了新能源汽车规划,宝马、大众、奔驰、福特、日产雷诺等车企将2025年新能源汽车占其销售比重目标提升至20%-25%。


需求端,自发性需求开始显现。特斯拉不依赖于补贴今年在国内实现超过300%增长。北汽EC180、众泰汽车E200等A00级别车销售占比超50%,表明需求端在发生悄然变化,代步车可能成为第一个向非双限地区蔓延的新能源汽车产品。


车企供给端在发生新的变化,国内新势力在崛起。国内传统车企大力布局新能源,北汽规划2020年实现50万新能源汽车产能,上汽、比亚迪的目标定为60万辆,江淮、吉利为20-30万。新兴新能源势力正在迅速崛起,《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自2015年7月10日实施以来,共有15家企业通过审批,目前这些车企均制定了2020年发展目标。传统车企和新车企不断加码,丰富了未来新能源汽车产品供给端。


政策逐步向长效机制过度。新能源汽车补贴制度在2017-2018年总体稳定,同时“双积分制度”有望于近期公布,从而搭建起新能汽车奖惩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双积分”的实施将极大调动传统车企布局新能汽车的积极性,根据我们测算2018年度至2020年对应的新能源车转化量可达85万、110万、130万台。


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将持续环比上升,2017年将实现75万销售,2018-2019年将达到96万、115万,长期趋势向上。同时Tesla model 3带来的爆款效应和可能国产化将对国内新能源及汽车电子形成实质拉动。


机械行业看好锂电池设备供应商:先导智能、赢合科技,今天国际。


未来三年设备投资还将保持快速增长。到2020年,如果电动车销量达到500-600万辆,那么对应的锂电池需求为250GWH,按照70%的产能利用率测算,实际投资的锂电池需求为350GWH,假设2020年前5家占80%份额,对应产能为280GWH。我们统计到2017年底,前5家的产能为66GWH,也就是说2018~2020年三年,锂电池产能要增加4.5倍。按照每GWH投资4-6亿计算,3年内设备投资额为856亿元~1296亿元,年均285~430亿元。


电芯龙头绑定整车企业,设备龙头绑定电芯龙头。上汽绑定CATL,松下绑定特斯拉,电芯龙头绑定整车厂商的模式是大趋势。随着电芯市场格局往龙头集中,设备龙头的大客户也逐渐往电芯龙头靠拢。典型的就是先导绑定CATL,力争进入特斯拉和BYD 的供应链体系。赢合科技在去年也提出了“大客户战略”,今年突破了国能新能源,也在力争在CATL的供应链体系中多占些份额。今天国际是内国最大的锂电池产线自动化系统集成商,几乎参与了国内所有大型锂电池工厂的自动化系统工程,是BYD、CATL、珠海银隆、中航锂电、亿纬锂能等的核心供应商。


特斯拉产业链对有色板块的影响包括两大方向:一个是新能源电机的磁材、其次是锂电池原材料锂和钴。


永磁同步电机正在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动机的主流技术,特斯拉Model 3采用永磁同步电机也已经证明了其趋势。未来每辆新能源汽车永磁同步电机用量约为2.5kg,2020年若全球新能源汽车有望达到400万辆,新增需求望达1万吨。新能源汽车电机用永磁售价和净利润率均高于现在的稀土永磁,认证周期长(2-3年,甚至5年)技术壁垒高。2016年每公斤售价可达$80-100/kg,净利率水平预期10-15%。


中科三环和正海磁材已经开始进入部分车企新能源汽车发动机的供货体系。2016年底中科三环和特斯拉签订3年采购协议,也与日立金属株式会社在江苏南通合作设立的合资公司,于2017年4月初正式运营,其设计产能2000吨,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公司现有产品结构中55%为汽车电机,具备良好的汽车客户基础,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容量的扩大,新能源驱动电机用磁材订单有望保持高速增长,业绩改善预期明显。


锂的景气周期仍将延续。据测算2017年碳酸锂需求量预期22万吨左右,2018-2019年随着国内外新能源汽车生产提速和3C电池扩容,碳酸锂需求增速有望达到约20%。但是考虑到 2017-2018新增矿山较少,预计供需保持紧平衡甚至略有不足;而从历史经验看现有锂资源生产易因气候、交通发生扰动,且资源开发进度不达预期,阶段性出现供不应求的概率较大。


Model 3量产带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游锂资源作为最为确定也最为受益的环节,更具估值溢价。此外未来也将持续有政策和事件催化,锂电仍具备配置价值。建议关注一些滞涨、存在部分预期差的公司,如江特电机、融捷股份。


17-19年钴的供需格局处于紧平衡状态,2019可能出现供不应求。从2017年4月起国内钴的长协矿供给比较紧张,难保证月均合同量,未来等投机库存消耗后,钴价有望重拾升势,目前距离历史高位仍有100%以上空间。


整体涨幅已经在市场居前,龙头企业2017年的估值已经开始偏离市场的业绩增速预期。未来的涨价趋势具备一定的不确定性。建议关注板块内业务并非很纯粹,但是估值处于相对低位的标的,如盛屯矿业和洛阳钼业。


近期特斯拉首批30辆Model3车型交付,市场上又掀起了对新能源车的关注热潮,大家对特斯拉在中国建厂的期待也越来越强烈。其实早在今年4月,松下就已经和苏州捷星展开合作在苏州兴建18650三元电池工厂,虽然这个工厂是计划为苏州捷星的下游客户提供动力电池,但是我们也不妨把它看做一个信号,就是特斯拉的核心供应商已经开始在国内布局,那我们认为特斯拉在国内建厂也不是那么遥远的一件事情。


特斯拉新车型的销售火爆,以及未来有可能在国内建厂,最直接受益的将是已经在其供应链体系的国内公司,跟我们行业相关的包括供应电解液添加剂的长园集团、供应动力电池连接件的科达利,其次是正在密切接触有望尽早进入供应链的宏发股份,为特斯拉供应高压继电器。同时由于特斯拉采用新款21700型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风向标,预计国内也将有一波从18650电池向21700电池转换的趋势,这样的背景下,建议关注亿纬锂能,公司近期建成了国内首条21700三元电池生产线。


从特斯拉销售对国内供应商业绩拉动的弹性来看,刚才提到的长园集团、科达利、宏发股份三个公司里面,在配套车型数量同等的前提下,科达利的业绩弹性预计会最大,因为动力电池连接件在单车价值中占比是三者中最高的,科达利目前只是小批量给特斯拉供货,未来随着合作的深入以及特斯拉销量的提升,预计这部分业务会逐步增长;从业绩弹性来看剩下的依次是宏发股份和长园集团。后期我们预计可以看到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特斯拉的供应链,未来有望进入供应链的企业有国内湿法隔膜的龙头创新股份、锂电池正负极材料的龙头杉杉股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宁德时代:打平燃油车的锂电池!
比亚迪与特斯拉相爱相杀,比亚迪为何能拿下特斯拉10GWh电池大单
特斯拉2020财报分析
宁德时代的中场战事
一失足成千古恨?比亚迪再“亮刀”,刀片电池与霸主宁德时代谁是真龙?
抢滩动力电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