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徽州——太极拳文化的摇篮(上)

徽州,古称歙州,又为新安郡。宋徽宗年间更名为徽州。从那时起包括黟县,歙县,绩溪,祁门,休宁,婺源。民国和新中国成立后,将婺源划给江西,近年又将徽州地区被更名为黄山市。据说徽州人多为东汉末年山越人,其性强悍,习俗尚武。南朝忠壮公程灵洗、初唐忠武大将军汪华,皆其中佼佼者。及至唐末黄巢之乱,引动五代十国近百年战乱中原文人官商躲避于此,形成了这里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徽商勤奋的有序叠加,千年来发展成至今璀璨夺目的徽州文化。

不仅如此上天好像异常关顾这块宝地,将徐霞客称之为“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 的黄山,与号称南武当的齐云山、以及与之毗邻的佛教圣地九华山、道教圣地龙虎山,将这些大自然鬼斧神工之作一股脑地搬到了这里。若人们如能身历其

境这些山中,其秀美程度一定会使你感到窒息。就拿这云来说,黄山的云倏忽间会让你领悟虚实变化;齐云山的云会让你感悟到蕴育混元;九华山的云又是那么通灵,龙虎山的云从

山间江面腾起,使在竹筏上的人自会有联翩的浮想……

当我走在飞檐斗拱的巷子里,似乎缥缈地感觉到了老子知白守黑的哲理。而屯溪老街上闻着老胡开文飘来的阵阵墨香,游荡在精美的笔墨纸砚之间,又把你拉回到现实。流连忘返中猛一抬头百余年老宅的看中堂上挂着一款匾额“仁寿长春”,旁边一幅对联一书“二气流行如在其上”、一书“三才奠定成谓乎中”(图1)。


图1  徽派古屋里的匾额,摄于2016年


        这不是说太极拳的修炼吗,感慨万分的我出门坐在石桥上,望着那桥下清澈见底的潺潺流水,仿佛看到当年吴图南师爷接过君熙先生从琉璃厂购得太极功谱的喜悦;仿佛看到年轻的吴图南师爷与年迈的宋书铭先生对谱时彼此的兴奋;仿佛又看到吴图南师爷的谱后不敢自秘遂将其抄了六本分别赠与其师父吴鉴泉、杨少侯以及当时在北平体育研究社的许禹生、纪子修、刘恩绶、刘彩臣等诸位先生…...。、

          一、考证吴图南师爷笔下的太极名家

        《宋谱》是后人对其的简称。传世的有两本,一本为吴图南师爷所有,其名为《宋氏家

传太极功支派源流论》。另一本为宋书铭先生所有,其名为《宋远桥家传太极功支派源流论》。而现存的只有吴图南先生留存的《宋氏家传太极功支派源流论》(师爷仙逝后被我老师马有清先生珍藏)。对于《宋谱》社会上有许多说法和解读,甚至有人称其为伪书。然而我们如果对照练习的太极功法,将《宋谱》与《太极拳论》《太极拳聚气敛神论》《太极拳法说》等著作一并展开,或许会发现一道光,追寻着这道幽幽的光再去体证老庄之学,或许会感悟到太极拳入道之处,真真正正地翻开太极拳这本书。

        吴图南师爷曾根据《宋谱》翻阅了大量资料,逐一地进行考察写出了《太极拳历代名家之造诣》一文。正是循着前辈们的笔迹,我们来到了徽州,遂之展开了绚丽的太极拳历史画卷。

        首先我们来到了程灵洗的故乡,在距现在黄山市城区以西五公里的地方有一个甘棠镇,其中有村名兴村,那里有一个建于明代程氏祠堂,据说为程灵洗行祠(图2)。程灵洗字玄涤,南朝徽州休宁人,《陈书·列传第四》有详细的记载。灵洗死后赠镇西将军,谥曰忠壮。有子二十二人。随之繁衍,江西饶州、婺源、浙江凤凰、及福建等地程姓多为程灵洗后代。宋代“二程”也是忠壮公之后,程颢就有“忠壮公裔印章”一枚。

 

图表 2程氏祠堂


吴图南师爷在他晚年所著《太极拳历代名家之造诣》一文曾对程灵洗先生后人有过这样的考证:

太极拳最早为南北朝,当时有程茂者,南齐休宁人,永元中为郢州长史,会梁武帝起兵襄阳,分兵围郢城,茂协力拒守,移书责武帝,使反正,诏以茂都督郢司二州军事,郢州刺史,援绝城降,义不受梁官,其子灵洗,体力颇强,乃延韩拱月先生授以太极拳,亦即击刺之术也。因其变化多端,一称园拳。程灵洗者,程茂子也。字元涤,少以勇力闻,侯景之乱,灵洗聚徒拒景,梁武帝授灵洗谯州刺史,后归陈武帝,授为兰陵太守,平徐嗣徽,破王琳,击周迪,累官都督郢州刺史,封重安县公,灵洗性藏急,号令分明,与士卒同甘苦,众以此德之,卒谥忠壮。

灵洗之后,有程富者,唐休宁人,以勇力闻,隋末起乡兵据古城岩,推郡人汪华为帅,据有歙、宣、杭、睦、饶、婺六州,称英王,富力居多,高祖既立,华奉六州归唐,乡人免于兵革,唐封华为越国公,以富为司马,休宁县侯,乡人追感华德,立庙祀之,富配食焉。

程澐,唐休宁人,灵洗十四世孙,黄巢之乱,众推为将,击贼有功,杨行密遣田郡略地,令人谕之,澐曰,所以自保者,不欲三百年太平民为贼虏耳,他亦何求,郡乃单骑诣澐,因献谋行密,遂以为歙州同知兵马使,兵声大振,弟湘、淘,皆预有功,历显仕。

程珌,宋休宁人,字怀古,以先世居洺水,因自号洺水遗民,绍熙进士,历值学士院,累官礼部尚书,端明殿学士,进封新安郡侯,致仕,方值学士院,时宁宗崩,丞相史弥远夜诏珌同入禁中草矫诏,一夕为制诰二十五,初许珌政府,杨皇后缄金一囊赐珌,珌受之,归视所值不赀,弥远衔之,卒不与共政,有《洺水集》。

关于程珌,明一统志传也有记载:

程端明珌,休宁人,绍熙四年中进士,授昌化主簿,累官栓吏部尚书,拜翰林学士,立朝刚正,风裁凛然,进封新安郡侯,以光明殿学士致仕,卒。珌居家常平粜以济人,凡有利于众者,必尽心焉。著有《洺水集》。有《龙吟辞》尽道仙家气派:“道家弱水蓬莱,鲸波万里谁知得。人间自有,南昌居士,仙风道骨。诗似白星,貌如聃老,风尘挺出。向谪仙家里,滕王阁畔,飘玉佩、下丹阙。黄发四朝元老,又谁知、重生绿发。手提一笔,活人多少,三千功积。已冠文昌,人人瞻望,玉枢躔逼。对新凉、酒颊微红,宛是一星南极。”

据记载,南宋宝庆二年(1226)“天谷子”道人余道元等与黟县商人陈一帷在齐云山建真武,并于次年邀翰林程珌(恰珌在休宁汊口家中丁忧)于道观后玉屏崖上大书“云岩”两字。程珌所继承的太极拳为“小九天”。

在歙县城(如今称之为徽州城)南门外,有一条练江,又称之为徽溪。《徽州府志》引《大清一统志》记载:“环绕郡城扬之、布射、富资、丰乐四水,分派合流,直泻如练,而抵于城南,平衍停蓄,竟川含绿,是名西溪。”在江的对岸,太平桥西侧有一座依山而建的双层楼阁,据说以前是酒肆(即宋谱中说的传舍),唐代李白访许宣平在渔梁坝失之交臂后在此醉酒题诗的地方,后人为纪念他们更名为“太白楼”(图3)。


图3 歙县太白楼,摄于1996年

 

许宣平其人在《续仙传》《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唐诗纪事》《太平广记》都有记载,其中《太平广记》记载道:

许宣平,新安歙人也。唐睿宗景云中,隐于城阳山南坞,结庵以居。不知其服饵,但见不食。颜色若四十许人,行如奔马。时或负薪以卖,担常挂一花瓠及曲竹杖,每醉腾腾拄之以归。独吟曰:“负薪朝出卖,沽酒日西归。路人莫问归何处,穿入白云行翠微。”尔来三十余年,或拯人悬危,或救人疾苦。城市人多访之,不见,但览庵壁题诗云:“隐居三十载,石室南山巅。静夜玩明月,明朝饮碧泉。樵人歌垅上,谷鸟戏岩前。乐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此诗见于《全唐诗》第860卷)好事者多咏其诗。有时行长安,于驿路洛阳同华间传舍是处题之。天宝中,李白自翰林出,东游经传舍,览诗吟之,嗟叹曰:“此仙诗也。”及诘之于人,得宣平之实。白于是游及新安,涉溪登山,累访之不得。乃题其庵壁曰:“我吟传舍诗,来访真人居。烟岭迷高迹,云林隔太虚。窥庭但萧索,倚柱空踌躇。应化辽天鹤,归当千岁余。”

我在1996年时曾经到过那里,当时一层围着天井,是个展厅,在展柜里摆放着一本发黄的竖版《徽州志》,上面记载着这个故事,只可惜当时拿的是胶片相机,而且光线非常暗,没能留下照片。

关于许宣平,《宋谱》里宋远桥是这样记载的:

所为后代学者,不失其根本也。自余而上溯,始得太极之功者,授业于唐·于欢子·许宣平也;至余十四代也,有断者亦有继者耳。   

许先师,系江南徽州歙县人也。隐城阳山(即今覆船山),即本府在城南紫阳山。结庐南阳辟谷。身长七尺六寸,髯长至脐,发长至足,行及奔马。每负薪卖于市中,独吟曰:“负薪朝出卖,沽酒日夕归,借问家何处,穿云入翠微。”李白访之不遇,题诗望仙桥而归。所传太极之功,拳名“三十七”。因三十七而名之;又名“长拳”者,所云滔滔无间也。总名“太极拳三十七式”,名目书之于后。

四正,四隅,云手,弯弓射雁,挥琵琶,进搬拦,簸箕式,凤凰展翅,雀起尾,单鞭,上提手,倒撵猴头,搂膝拗步,肘下捶,转身蹬脚,上步栽捶,斜飞势,双鞭,翻身搬拦,玉女穿梭,七星八步,高探马,单摆莲,上跨虎,九宫步,揽雀尾,闪通背,海底珍珠,弹指,摆莲转身,指点捶,双摆莲,金鸡独立,泰山生气,野马分鬃,如封似闭,左右分脚,挂树踢脚,推碾,二起脚,抱虎归山(又名豹虎推山),十字摆莲。

说到这里我觉得还要强调一点,那就是太极拳的三十七式等(包括小九天、后天肘法等的练法)练法究竟是什么样子,师爷吴图南先生当初和我讲起与宋书铭先生见面时,宋书铭先生除教过师爷“太极功法”以外,所演练的拳法和现在的杨吴所传类似,当时师爷曾问及“三十七”等拳法的事时,宋老先生回答“年代久远无从考证”。对于宋书铭老先生演练的的拳法当时也有别的人见过,大家查查过去的老资料即可引为旁证。后来我也曾向师爷提出过同样的问题,所得的答案与当年宋书铭先生的回答是一样的。

离现在黄山市东北不太远的地方就是泾县宁国府(现在归黄山市管辖),我们现在书法国画用的宣纸就的出在那地方。俞氏在徽州是人口众多的大姓,分布在休宁、新安、歙县、婺源等地,其中泾县也是其中一支。“宋谱”中所记的俞莲舟就是其中一支脉,俞莲舟所学的乃祖上承传的李道子“先天拳”法。李道子是离泾县二三百里的安庆人,在宋代与游酢(游酢师承程颢、程颐,并在与杨时同访程颐时留下了“程门立雪”的佳话,后期在舒州、濠州、历阳一带活动)(图4)有过莫逆之交,后不知所往。而宋远桥的祖上曾经到宁国府访问过俞家,才知道“先天拳”就像“三十七”一样也是太极拳的别名。同时俞宋两家也相互往来、相互切磋技艺了。


图4  仇英画程门立雪图


及至明代武当山南岩宫有麸子李,亦称李道子。对于南岩宫的麸子李是不是当初的李道子,吴图南师爷曾经抱有疑义,不过师爷认为无论他们是不是一个人,从后来李道子传给俞莲舟的秘语中显示,其承传的技艺道统是一脉相承的。至于李道子传俞莲舟秘语(后人称之为“授秘歌”)宋谱是这样写的:“无形无相,全身透空,应物自然,西山悬磬,虎吼猿鸣,泉清河静,播海翻江,尽性立命。”

武当山南岩宫除李道子之外,张三丰祖师也在那里修炼过,二十多年前师叔沈保和曾经原住民指引,在三丰祖师修炼的地方练了一周的太极功。师叔回来告诉我,我于1999年也跑去走了一遭。那地方离升仙台一里多地,山路崎岖陡峭,是一数丈见方的小平台,崖壁上有一个小岩洞,是个可以避风雨的地方,其隐蔽绝无人迹,但不知近二十年过去了,是否也像武当山其他地方一样失去了往日清静。


图5  武当山南岩宫朝拜金顶,摄于1999年


         三丰祖师在武当山其他许多地方诸如玉虚岩、清微岩、黑虎岩等地方都修炼过。祖师性喜云游四海,传说他也到过徽州的齐云山。我想他一定到过那里,试想三丰祖师的修为,他在江南度沈万三(昆山周庄,在苏州、南京一带经商),到龙虎山谒祖,就不能不去与之毗邻,并与龙虎山、武当山、鹤鸣山齐名的齐云山。齐云山又名白云山,风景秀丽,古称为白岳,与黄山遥遥相望,故有“黄山白岳甲江南”的说法。从唐代开始道教龚栖霞即以此为驻足之处,至宋代余道元结商贾陈在此大修真武观,又请程珌于岩壁题“云岩”二字。至万历年间御旨大规模修建宫观,成为“江南武当山”。“玉虚宫”前有唐寅碑题。(图6)


图 6  在齐云山玉虚观与守观道人合影,摄于1996年


         小壶天下有天然太极图画……在这种文化与自然交融的地方,当然会受到旨在修炼的三丰祖师们的光顾。至于后来有人讲那里有张三丰墓,却是妄谈。我去那儿的时候,到月华街里一人家去买茶叶,这家主人是一位道人(正一教),闲话间听他说附近有一“邋遢道人”墓,但是并没有说明是张三丰的。因张三丰祖师对道家的影响非比寻常,若真如后人讲的那样,我想当时道人一定提及到的。我认为“邋遢”是形容那些豪放而不修边幅人的统称,并不仅限于被人称“张邋遢”的三丰祖师。

         据《宋谱》说宋远桥、俞莲舟、俞岱岩、张松溪、张翠山、殷利亨、莫谷声“久相往来金陵之境”,所谓“久相往来”是挚友间功夫的切磋。这七位这与“宋谱”后来对太极拳的集成说明是相互呼应的。至于后来他们七人在武当山遇到张三丰,《宋谱》是这样记载的:

予七人再往拜武当山夫子李先师,未遇。道经玉虚宫,在太和山元高之地,见玉虚子张三丰也。三丰为张松溪、张翠山师也,身跃七尺有余,美髯如戟,寒暑一箬笠,日能千里远,自洪武初至太和山修炼。余七人共拜之,耳提面命,月余而归,自此不绝。其往拜玉虚子所传,唯张松溪、张翠山拳名“十三势”,亦太极功之别名也,又名“长拳”…… 揽雀尾,单鞭,提手上势,白鹅晾翅,搂膝拗步,手挥琵琶,进步搬拦捶,如封似闭,抱虎归山,揽雀尾,肘底看捶,倒撵猴,斜飞势,提手上势,白鹅晾翅,搂膝拗步,海底针,闪通背,搬拦捶,退步搬拦捶,上步揽雀尾,单鞭,云手,高探马,左右分脚,转身蹬脚,进步栽捶,翻身撇身捶,存身二起脚,披身踢脚,转身蹬脚,上步搬拦捶,如封似闭,抱虎推山,斜单鞭,野马分鬃,上势揽雀尾,单鞭,玉女穿梭,单鞭,云手,单鞭下势,金鸡独立,倒撵猴,斜飞势,提手上势,白鹅晾翅,搂膝拗步,海底针,闪通背,撇身捶,上步搬拦捶,上势揽雀尾,单鞭,云手,高探马,十字摆莲腿,搂膝指裆捶,上势揽雀尾,单鞭下势,上步七星,下步跨虎,转身摆莲脚,弯弓射虎,上势揽雀尾,合太极。

我认为这段文字说明了两个问题。第一,江南七子各有自家承传,如“三十七”“先天拳”“后天肘法”“小九天”等。第二,他们相互切磋酝酿了太极拳的前身。三丰祖师所传“十三师名目”与现在杨吴二式,无甚差别。因此吴图南师爷认为太极拳不是某人能创造的,而是多少代人不断努力的结晶。故而宋远桥在谱的最后还叮咛后代说:“且记,无论何等名目拳法,唯太极则不能两说也。若太极说有不同,断乎不一家也。却无论功夫高低上下,一家人并无两家话也。”然而使宋远桥念念不忘的太极又是什么呢?其来源为何呢?这就是我们下一步要探讨的东西了。(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极的来源数十种,您知道有哪些?不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武当山镇山太极拳,武当太极二十八势,陈师宇
太极秘籍
5、唐豪为什么要否定太极拳祖师张三丰和武当内家拳?
宋远桥述记太极拳
武当弟子:可清楚道门太极拳传承谱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