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图解中国山水画的“三远法”和“四可说”

【北宋】郭熙 《早春图》轴,绢本,浅设色画,纵:158.3厘米,横:108.1厘米。此图为郭氏传世名作,通过山间雾霭浮动及旭阳照射的气候描绘,细致而生动地画出严冬刚刚过去,春天悄然降临的微妙变化,从中传达出欢慰喜悦的感情。本图虽仍是全景式结构,但构图中高远、平远、深远兼具,活泼而有变化,笔墨细腻而简括更富于表现力。

郭熙(活动于十一世纪),河南温县人。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为翰林图画院艺学,善画山水。著有《林泉高致》一书,是我国画史上讨论山水画的一部重要论著。画论中提出了中国山水创作著名的“三远”法和“四可”理论。

三远法

三远法:“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高远】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

“自山下仰山巅”,反映的是仰视所见的巍峨宏伟的山势。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就是以高远法的构图方法创作的成功之作。他的艺术特色,除了用笔雄强、坚实之外,还善于以仰视的手法,表现山峰的高远,正如赵孟頫所评:“山势逼人。”

【深远】王蒙《青卞隐居图》就是'自山前而窥山后'。王蒙所作《青卞隐居图》是以深远见胜的杰作。青卞山本是江南不起眼的小山。王蒙以三远法加以夸张,为了突出一个'隐'字,作者以'S'形的连续取势,以重山复岭、密树深溪等景象的交替组合来增加山势的深度,沿着溪流的寻索,几经曲折方能在山坳的深处见到一座草堂,其中,有一人依稀可辨,这抱膝倚床而坐者正是画中的主题人物——隐居者。《青卞隐居图》的成功,就在于塑造了一个深邃莫测的深远空间。

【平远】倪瓒的很多山水就是“自近山而望远山”,以一种极其简洁的笔法描绘了平远风光,是一种俯视的境界。

四可说

四可说:“世之笃论,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画凡至此,皆入妙品。”

【可行】《早春图》局部。对于有着直抒胸臆之感的中国山水画,在远看高低皆无所差别的山水中寻找走道,似乎是种不亚于走迷宫的乐趣。一般来说这种情况是不会发生的。细细看来,为了确保真实性,这些小道上还时常会被画者刻意“安排”几个路人。

【可望】《早春图》局部。远观山水自然需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趣味,而转念一想,也只有这样的层次,才能让观者在身临画中某处山巅之时,尽收眼底好风光。是以,便有了“步步移”“面面看”之说。

【可游】《早春图》局部。画中必须要有一些有趣可以玩赏的地方,就像我们今天出门旅游的小景点,文人士大夫最爱的尤其是古迹,他们也像我们一样,喜欢追古,引用典故、看前人的画、探访前人遗迹。

【可居】《早春图》局部。山水画中大多会有房子,可以是古寺、亭子或者草屋,让人感觉有一个休息或者居住的地方,而且在房子里要能看到好山好水,房子周围常常要有树木环绕。而这事实上,即是“天人合一”的境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去看中国山水画?山水画中何为“三远法”?
国画中著名的“三远法”是指什么?
国画山水中的高远深远平远
上海博物馆董其昌大展中的山水画精品
为小画友启蒙平远山水画法
钱桂芳先生山水画技法讲座之二——《山水画构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