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必读】针刀医师心身调控应遵循的六大哲学观

摘要

    针刀医学上的高深境界,并不是仅仅懂得现代医学解剖知识,用西方数理哲学、形象思维能达到的。具有同等现代解剖知识的针刀医师,在治疗效果上却差别很大,究其原因,是对传统哲学思想研究缺乏。为了从更深层次理解针刀医学新的理论概念,必须用东方传统的哲学观念来拓宽我们的思路,从传统医学哲医学思想中吸取营养,以六大哲学观为临床指导即:“潜在意识观、心身统一观、自我调控观、系统一体观、平衡一体观、意念观”,达到针刀医学上乘境界。

   心身调控是指运用科学的生理放松,心理诱导与暗示等方法,使人进入意识活动相对抑制的心身调控态(潜意识态)后,对人的心理与生理状况加以科学把握的调控技术,这种调控技术并非一般人所讲的的“慢慢来”、“不要慌”、“冷静一下”等常规思维方式,而是依循传统哲学观的思想方法,在特定条件下进行自我暗示而产生的超常规的思维技术。

针刀医学是以针刀疗法实践为根本的一种崭新的医学,它受中医针刺手法启发,设计创造的针刀,即有针炙的形体,又有手术刀的刀刃。利用人体体表投影,解剖层次深浅等确定病灶部位,在“盲视”下避开重要的神经、血管、直达人体病灶进行切割、拨离、松解。是一种集西医精确性与中医模糊性于一体的闭合性手术。

所谓西医的精确性,就是说针刀医师要熟悉和掌握现代医学解剖知识,精确了解人体解剖位置。所谓中医模糊性,包含中医经络学说、阴阳学说及传统的“天人合一”哲学观。传统的“天人合一”哲学观中将人喻为一个小天地,而小天地又融于大天地之中,讲求平衡和统一的不可分割性。而针刀医学的理论恰恰又是建立在平衡统一思想基础上的。针刀疗法又是专门解决“人体内力平衡失调”,使其达到人体内动静态平衡统一为目的。传统医学哲学思想,东方的人文哲学,抽象思维是智慧的结晶,直接关系到针刀疗法治病质量和针刀医学的发展。针刀医学院远不同于西医学,针刀医学置根于传统医学哲学思想中,它的发展基础永远受东方哲学思想的启迪,是最令西方人惊叹和神秘莫测的,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无限的生命力。

  在我们针刀医学界,不乏现代医学解剖知识熟悉者和掌握者,许多针刀医师在现代解剖知识同等水平情况下,治疗效果的差异却大不相同。究其原因,问题还是出在“中医模糊性”这个概念上,缺乏对传统哲学思想的研究,用西方数理哲学、形象思维方法解决不了西医开放性手术和针刀闭合性手术中出现的一些棘手的问题,针刀疗法永远不同于西医开放性手术,就在于东西方观念的差异和不同。针刀疗法在今后的发展中,也许会借助某些科技手段,但它根本宗旨不会改变。在“盲视”情况下进行闭合性手术医疗方向不会改变,针刀疗法要达到手到病除的效果,从更深层去解决一些连西医开放性手术都感到棘手的病,必须用东方哲学观念来拓宽我们的思路,永远建立在“心明”、“心灵”这个基点上,只有心明才能眼亮,只有心灵才能手巧,要做到心明眼亮,心灵手巧,从更深层次去理解针刀医学创始人朱汉章教授提出的微观解剖学、立体解剖学、动态解剖学、体表定位学、闭合性进针四步规程,八种闭合性手术操作方法,闭合性手术11种入路方法,由此而生发灵感,借助闭合性手术器械——针刀,去创造人间医疗的奇迹,从而去开辟医学领域更大辉煌。无论从针刀医师本性修练、还是广泛吸取知识等角度,“针刀医师心身调控应遵循的六大哲学观”可能对您有些稗益和启示。

潜在意识观

潜在意识观是指针刀医师在要进行治疗时、心身调控的实施和治疗有效的前提是,必须设法使病人进入潜意识状态(心身调控态),并在潜意识状态下,对病人的心理与生理进行调控。因为只有使病人进入潜意识状态后,才能产生高效的心身调控效应。潜在意识是相对于人的可以自觉到的显意识而言的,它是人自觉不到的、深藏在人心灵深处的“意识”活动,它较之人的显意识对人的心理与行为影响更大、更广。潜在意识在人的意识活动相对抑制时,变得相对活跃。这种潜在意识活动相对活跃的状态就是潜意识状态,诸如惊恐态、过度悲伤态、大笑、大哭态等都是显意识相对抑制的潜在意识状态。中医所说阳神、识神退位、阴神、元神显现也是潜意识状态。潜意识状态下可以产生特定的生理效应。

1、增强暗示性,自我控制感丧失,时间感减弱、情绪与心理他控性增强(易受外界影响),对环境及暗示信息不加批判地接受。

2、潜在的原始思维占优势:无主动指向性思维,意识范围狭窄,高度集中,与针刀医师(或某信息源)保持单线联系。潜意识状态下说服效应较清醒状态下更强,以及放松式高效学习法等都是源于这一机理。

3、 超常特异知觉:潜在意识状态下,人自觉身体变形,甚至消融,感知觉灵敏,易出现幻觉和超常特异现象。

4、 深刻性后效应:潜在意识状态下,接受的各种暗示非常深刻,即使恢复到常规的意识状态,也会对人的心理生理产生深刻而不自觉的影响。

5、 潜在意识状态下的心理分析,有较好的情绪发泄效应。

    潜在意识对人的生理疾病,具有更深更隐蔽的深层心理影响,如胃病患者在其心灵深处往往有”思想上的消化不良“;脑力劳动者的腰腿痛,往往有潜在意识深处的”心理负担过重“的影响作用;中医“梅核气”患者往往是生活中有咽不下,吐不出去的情绪压抑到潜在意识中所至。

心身统一观


心身统一观是指人的心理与生理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统一体。人的心理状态可能影响人的生理功能状态,心理与生理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1、心理影响生理:如具有冠心病性格特征(竞争性强、责任心强、匆忙感强)的人易患冠心病;具有癌症性格特征(内向压抑,独自承受痛苦和压力,易于悲伤、悲观)的人易得癌症,有调查研究指出,癌症死亡病人中,约50% 是吓死的,30%是药死的,20%才是病死的;长期担心紧张焦虑的人易患溃疡病;当人的心理生气时,他的全身生理都会“生气”紊乱;故友重逢或热恋情人之间彻夜长谈而乐此不疲;中医理论的怒伤肝、思伤脾、喜伤心、悲伤肺、恐伤肾以及气功观想调心、催眠冥想,生物反馈自控等都是心理影响生理的见证。

2、生理影响心理:首先,人的心理是以人脑的生理功能为基础,当人脑发生器质性生理功能障碍时就会出现相应的心理功能障碍;其次,当人在生病后,也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反应,如紧张、焦虑、愤怒、幼稚化、依赖性增大、兴趣减弱、能力下降、自我中心、敏感多疑及堕化(习惯于病人角色)等。

3、 人的某些生理性动作,也会产生特定的心理效应,如双手合十的生理性动作,就可消除愤怒、高傲、紧张的心理,产生和平、谦虚、善良、冷静的心态。微笑放松的面部表情可以产生友好、善意、安全、合作的心态。双手交叉换臂的姿态可以产生否定、拒绝与防卫的心态等,心身统一观要求,在临床医疗过程中,要做到心身并重,心身同治。

自我调控观

    自我调控观是指人的心身健康和人生的命运一样,都可以通过合乎规律的科学方法加以自我调控。人在心身健康的调控方面,存在自我毁灭与自我损害行为,如抽烟、酗酒、吸毒、纵欲、嗜赌、过度劳累、忧郁、生气、自杀、破罐子破摔、带病工作等都违反心身健康规律的自我毁灭行为。如科学的气功、得法的瑜珈,适度的超觉静坐,有效的自我催眠与生物反馈自控,中国传统养生术等。在临床医疗中,自我调控观强调对病人的心身调控要注重病人的自我科学调控,即使是针刀医师对病人的外在调控也要注意通过病人的自我调控发挥作用。

系统一体观

系统一体观是指万事万物皆为系统,并且既是母系统的子系统之一,又是由自身诸多的子系统所组成,任一系统之间时刻发生着直接或间接的相互作用。

1、天人合一观:万物与我并存,我与万物同在。宇宙为我,我为宇宙,天人合一,融为一体。心身统一,全息对应。人在天地中,天地在人中。宇宙影响着人,人也影响着宇宙。

2、社会场观:任何一个人、组织及其环境都是一个社会场,每一个人、组织都是社会文化海洋中的方舟,都是一定社会场中的子系统,受到立体化、全方位的影响与作用。人在不同的环境下、就处于不同的社会场之中,就具有不同的状态,受到不同的社会场影响。

  3、人即系统:人既是由人内系统组成,又是人外系统的一部分。人体内子系统,纵横交错,多维相通,有经络系统,有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等等。这些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同时这些系统又是由相应的子系统所组成。人体内任一层次系统之间都不断发生着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人处于人外系统之中,又可通过人体场与人外系统发生着相互作用。在临床医疗中,系统观要求不能独立地看待病情和病人,而应用立体化的系统观看待病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

平衡一体观

  所谓平衡一体观是指人的健康及其与外在环境之间的协调平衡。所谓疾病就是人的内在诸因素之间的失衡、及其与外在环境之间的失衡状态,疾病康复的实质就是促进人的内在平衡,以及内在与外在之间的协调平衡。具体说,人类疾病就是阴阳失衡(如阴盛阳衰、肝阳上亢等),经络失衡(如气机不畅,气冲病灶等现象等),物理失衡(如外伤、劳损、电击、扭伤等),化学失衡(如农药中毒、食物中毒、电解质紊乱等),心理失衡(如嫉妒、疑心、恐惧、焦虑、忧郁、妄想)等诸多失衡。医治疾病就是在明确上述诸多失衡的原因程度和状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符合科学地促使失衡走向平衡一体。

  其实,人类的疾病从其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三类,即器质性疾病(有形态学改变),精神疾病(查不出形态学改变)和心身疾患(与心理因素明确相关的器质性疾病),有研究显示这三类疾病中约有75%的疾病与人的心理失衡相关。因此维持和促使人的心理平衡显得尤为重要。

意念观

  意念观是指人的意念和观念对人的心身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和调控效应。

 1、意念与观念效应的机理:首先,人的意念和观念作为一种内在语言,是人脑的功能,是一种神经电活动,只要一产生,就会在人脑的记忆中留下印迹,因此就不可能不产生一定的影响和作用。其次,意念通过观念运动(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相对应的机体运动,如当人想象自己用手去提重物时,手背肌肉也会产生类似实际提重物时的活动,只不过强度小些罢了)和观念条件反射(在反复出现某种A观念的同时,反复产生某种B生理活动后,就会形成观念条件反射,此后,当出现某种观念A时,就会产生一定的类似某种生理活动B的生理活动)等产生一定的内部模拟力(内模力),比如,人在看拳击比赛时,自己的手会有情不自禁的击拳运动或趋势,自己的心脏及身体的感觉与拳击手会产生某种程度的“共鸣”,因此,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不宜观看拳击比赛。人在观看悲感深重的电影时,会不自觉的流出眼泪,一个长期雕刻夜叉像的雕刻师,他的表情会变得狰狞难看,相反,一个长期雕刻观音像的人,他的表情会渐渐变得慈善可亲;久而久之,表情也会凝固成为一种相貌。

2、意念的正负性:意念具有正性与负性之分,正性意念是良性有益心身健康的意念,如祈祷语、气功态、自我催眠及心理训练的良性暗示语:心澄目洁,面带微笑,自信乐观、轻松自然,神清气爽,精力充沛,心情平静,身心安康,宽容大度,越来越好,松、通、空、中、哄、嘛、呢、吧、咪、哞,心平气和,安然入眠等。负性意念是指有害身心健康的恶性意念。如,装病的人常说“我有胃病”,时间久了就会真的进入病态角色,并因为模力作用会真的患上胃病;“疑病症”之所以难治,就是由于长期的负性意念(疑病观念)自我暗示所至;因此,我们要做到见怪不怪、其怪自败,要有顺其自然和“我不受负面意念干扰的心态”。生活中,曾经有电工在不注意中碰到并没通电的高压线时,也会被“电休克”的现象,其原因就是由于存在高度警觉的“碰到高压线会被“电死”的负性意念暗示所至。

  在临床医疗中意念观要求,医务人员要帮助病人去恶意、存善念、仁者寿,以自信乐观,微笑自在的态度对等生活,并保持积极良好的自我暗示心态。

作者简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专业篇】针刀疗法与心理干预
如何治疗心理疾病
气功锻炼的特点
李新春:心身互动疗效与“爱”的正能量
人体疾病与社会文化的全息对应及相互转换_人在职场_回龙观文化讨论区
针刀医学(37视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