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足内翻扭伤

了解该病症时,我们需要考虑足部姿势及损伤背后的力学因素。骨科术语将内翻定义为足部的额状面运动,即足跖面朝内侧矢状面(身体中线)方向倾斜;运动轴位于矢状面及横平面上;固定的内翻姿势被称为内翻畸形’。

内翻扭伤可能是最常见的足部扭伤病症之一,就足部力学而言它们通常与高弓足或前足外翻角过大有关。治疗这类足部疾病时需要结合不同方法,包括通过矫形治疗来稳定足部力学。

足部最常见的受伤部位是外踝复合体,由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及距腓后韧带构成。这种损伤经常在运动人群中发生,不过我们在本章中将讨论的是足部力学问题相关的或由于足部力学问题而加剧的复发性损伤。

患者通常述说他们被确诊患有反复特发性疼痛或他们遭受特发性膝关节疼痛或内翻扭伤,但并不清楚任何病因。不确定或不明的疾病/症状均可以被称为特发性。通常因为原因可能不是非常明显或有特点,于是便采用特发性一词。

因此,一旦确认创伤不是致病因素,就必定存在另外的潜在因素,特别是在损伤反复出现的情况下。思考这个问题时,我们需要考虑可能导致此类损伤的简单诱发因素作为足部结构的不稳定因素,如过度旋前、过度旋后及前足外翻或第一跖趾关节跖屈等。

生物力学病因

某些生物力学足部畸形会让一些患者更易遭受内翻扭伤。这些病症如“神经功能缺损与表现为跟骨——后足旋后的旋后足”(Valmassy, 1996)。

表现为高弓足的足部结构往往是导致内翻扭伤的一个潜在因素;原因在于,这类患者的足底及足跟平面往往相当狭窄,这会导致一定程度的不稳定。

大多数文献表明,旋后足通常表现为足部结构僵硬。足部结构为高弓足的患者会感觉自己的足部无法有效提供所需的减震或缓冲。问诊过程中,患者常常会表明当他们赤足走在硬表面时会感觉关节疼痛,这可能是由于足部结构缺乏弹性或减震能力所致。

患者也可能表现为前足外翻畸形,即当距下关节处于中立位时, 前足跖面相对于后足跖面保持外翻姿势。

前足外翻畸形的特点是后足与前足处于不同平面,前足在步态中无法与后足“锁定”,因此患者需要通过旋后足部来获得与地面接触,旋后从足跟触地持续至站立中期阶段,有时甚至在步态周期中持续更长时间。在足部旋后的极端情况下,患者可能在整个步态周期都保持足部旋后,或在步态周期的最后阶段才转向足部旋前。这类患者的鞋底会呈现出鞋底外侧的过度磨损。

了解步态站立期的基本要素(参见第2章)将有助于对患者的评估及复检,并帮助解决许多矫形适配问题。

前足外翻畸形会在步态周期的触地期、站立中期及蹬离期对患者产生影响。足部结构为高弓足的患者通常伴有前足外翻大于10°及第一跖骨跖屈 (Boyd及Bogdan,1993),这样的足部结构促使足外侧触地,为的是尽量减少对第一跖趾关节的压力,而这反过来会造成对膝关节及髋关节外侧的压力。

                      第一跖骨跖屈导致足部向外侧移动

当前足外翻畸形大于10°时,足部在步态周期持续旋后,导致地面反作用力沿运动链向上传递,影响到上半身结构。由于步态周期中基本没有出现代偿性足部旋前作为减震机制,这种影响将会增加上部结构并发症,并增加外侧症状,前足外翻角过大的旋后足会对腓骨长肌造成压力,导致侧肌及肌腱拉伸。也可能会发生小腿伸肌上支持带无力,导致腓骨长肌腱错位至足踝外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足部生物力学特点与临床手法检查
直播回顾 | 马昕:足踝外科体格检查
浅谈足踝功能如何影响下肢动作模式!
矫形鞋垫/支具在扁平足治疗中的应用 | 儿童扁平足专辑
了解下肢生物力学基本知识
Cuboid Syndrome(骰骨症候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