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看病例学影像,角化囊肿、含牙囊肿和根尖囊肿鉴别起来不费劲

01

病例一



简要病史:女,38 岁,左面部渐进性肿大 3 年,疼痛 1 年余


影像所见:
图 A、B,横断位 CT 示左侧下颌骨内见多房样骨质缺损区,其内未见明显牙齿影
图 C-F,矢状位、冠状位及 VR 上显示左侧下颌骨体多房样边缘光滑整齐的骨质缺损区,病灶轻度膨胀,未见明显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

病理诊断:左侧下颌骨囊肿


概述:

牙源性角化囊肿或称牙源性角化囊性瘤,是一种复发率高并可累及邻近组织的颌骨良性病变

它可发生在颌骨任何一个区域,但大多数发生在下颌骨,常见于下颌骨后份及升支区

02

病例二



简要病史:男,44 岁,牙痛 3 年,颏部肿胀半年。


影像所见:
图 A、B,横断位 CT 示下颌骨内见一囊性低密度影,其内可见一牙齿形状高密度影
图 C-F,矢状位、冠状位及 VR 上显示下颌骨体右侧见一椭圆形边缘光滑整齐的骨质缺损区,其内可见一牙齿影,病灶轻度膨胀,未见明显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

病理诊断:「下颌骨囊肿切除标本」:符合含牙囊肿,伴出血、感染、胆固醇结晶沉积及钙化


概述:

含牙囊肿属于颌骨发育性牙源性囊肿,发生于牙冠或牙根形成之后,在残余釉上皮与牙冠面之间出现液体渗出而形成含牙囊肿, 可以来自一个牙胚 (含一个牙) 或多个牙胚 (含多个牙) , 又称滤泡囊肿

含牙囊肿可以出现在任何年龄, 但最多见于 20~40 岁, 最好发于下颌第三磨牙区,临床检查常可见缺牙伴该区颌骨膨胀。手术治疗后很少复发,预后较好

含牙囊肿 CT 表现为边缘光滑的类圆形囊性肿物, 局部颌骨骨皮质膨大变薄,囊肿内含牙冠朝向囊腔的牙齿,囊肿附着于该牙冠根交界处;单囊多见,多囊少见

03

病例三



简要病史:男,47 岁,右下颌膨隆伴疼痛 1 周余。


影像所见:
图 A、B,横断位 CT 示右侧下颌骨内见一囊性低密度影,边缘尚清,邻近骨皮质稍变薄
图 C-F,矢状位、冠状位及 VR 上显示右侧下颌骨体见一椭圆形边缘光滑整齐的骨质缺损区,病灶轻度膨胀,其内见磨牙齿根影,未见明显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

病理诊断:根尖囊肿伴感染和出血

概述:

根尖囊肿是由含有上皮的根尖肉芽肿演化而成

X 线特点是以病源牙(包括深龋、残根、死髓牙等)的牙根为中心的单房性囊腔,该牙根的牙周膜和骨硬板影像消失,邻牙牙根可被推移。当囊肿较大时,邻牙牙根也可突入其中,其牙周膜和骨硬板影像亦可消失,囊腔围以锐利的白线

若有感染,则囊肿迅速增大,骨壁白线模糊不清。残余囊肿是因为根尖肉芽肿在拔牙后未做适当处理,仍残留在颌骨内而发生囊肿,X 线表现为在牙槽窝下方颌骨内见有囊性透光区,其内可见齿根影

04

病例四



简要病史:女,68 岁,左上牙龈处无痛渐增性肿物 2 年余。


影像所见:
图 A-D 轴位示左侧上颌稍膨隆,其内见囊性低密度影,密度不均,其内可见小斑片状高密度影,左侧上颌骨皮质稍变薄,未见明显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
图 E-H 增强及三维重建示病灶内无明显强化

病理诊断:牙源性上皮性囊肿伴出血,炎细胞浸润。

概述:

牙源性上皮性囊肿:本病约占全部颌骨囊肿的 3%~12%

患者年龄多在 10~29 岁之间,第二高峰为 40~49 岁之间,男性较多见

下颌较上颌多见,下颌第三磨牙区和下颌升支为最常见的发病部位,发生在上颌者以第一磨牙后区多见

临床上大多数病人无明显症状。牙源性上皮性囊肿的生长方式与含牙囊肿和根尖囊肿不同。后者为单中心气球状膨大,易于发现,而牙源性上皮性囊肿主要是沿颌骨前后方向生长,囊肿较大时尚不引起颌骨膨大

多在常规 X 线照片时偶然发现。影像学表现为单囊或多囊型放射透光区,囊腔边缘平滑或呈扇形,易误诊为造釉细胞瘤。也有病变在 X 线照片上似含牙囊肿或根尖囊肿

05

病例五



简要病史:男,27 岁,右上颌骨无痛渐增性肿物 6 年余。


影像所见:
图 A-D 平扫示右侧上颌骨呈膨胀性改变,其见一多房样软组织密度影,边缘尚清,未见明显骨膜反应及周围软组织肿胀
图 E-H 增强后扫描示病灶呈不均匀强化,冠状位能更好显示病灶形态,密度及血供情况

最终病理诊断:右侧上颌骨造釉细胞瘤

概述:

造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占牙源性肿瘤的 60% 以上,是最常见的牙源性肿瘤

肿瘤内主要含成釉器样结构,但无釉质或其他牙体硬组织形成。大多数肿瘤发生于颌骨内,常导致颌骨的膨大和面部变形

虽属良性肿瘤,但其生长具有局部侵袭性,术后复发率较高

造釉细胞瘤分为 4 种临床病理行为不同的变异型,包括:实性/多囊型、骨外/外周型、促结缔组织增生型和单囊型

这些亚型在患者年龄、部位、影像学表现以及临床预后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因此应采用不同的处置方法

06

病例六



简要病史:女,46 岁,右下颌牙龈渐增性肿物伴疼痛 20 天。


影像所见:
图 A、B,横断位 CT 示右下颌牙龈内见一软组织肿块影,病灶侵犯右侧下颌骨,右侧下颌骨骨质破坏较明显
图 C-F,矢状位、冠状位及 VR 上显示右侧下颌骨体见不规则形骨质破坏区,右下颌牙龈内见软组织肿块

病理诊断:「右下牙龈癌扩大切除标本」:中低分化鳞癌,浸润性生长

概述:

牙龈癌的发病率在我国口腔癌中仅次于舌癌而居第二位,多见于 40-60 岁,男性多于女生,下颌多于上颌,且多为分化程度较高的鳞状细胞癌.生长缓慢,可有颈部淋巴结转移

牙龈部肿瘤呈菜花状,表面易溃烂出血。由于牙龈与下颌骨骨膜及牙槽突附着紧密.癌细胞易早期侵犯牙槽突及下颌骨

下颌骨在保持面型、维持咀嚼功能上起着重要作用。为了术中尽量保留下颌骨的完整性,术前须明确下颌骨是否受侵犯以及侵犯的程度

影像学上牙龈癌主要表现为牙龈部见软组织占位,病变常累及邻近颌骨,增强后扫描呈不均匀强化,且常伴有邻近或远处淋巴结转移

病例实战练习

以下有 3 个实战病例,请根据现有病史及影像资料推测临床诊断。点击图片下方空白即可查看答案。

1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隐藏内容

病理结果:造釉细胞瘤。该病灶为囊实混合性,不规则厚壁,囊壁可见乳头状突起或壁结节

2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隐藏内容

病理结果:浸润中分化鳞癌。

该病灶位于右侧下颌牙龈处,软组织较对侧明显增厚,密度不均,边界不清,邻近右侧下颌骨骨质呈不规则形破坏

3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隐藏内容

病理结果:牙源性上皮性囊肿   

囊性病灶内伴小片状高密度影,DWI示高信号


作者 | 影像super超

内容策划 | 小雪球、彭龙

插图来源 | 作者提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深度学习]“根尖周囊肿”的临床表现、病理变化、CT表现及影像鉴别诊断(建议收藏)~~~
网站好文推荐丨牙源性良性囊肿的病理类型
【专家论坛】牙根尖周区病变的影像学诊断之惑与鉴别之道
根尖囊肿类病例的非手术治疗小结——何杰明
头颈部病理十大-颌骨囊性病变十大鉴别诊断(五)
【重温经典 】造釉细胞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