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脑科学家告诉你:如何阅读才能打造“最强大脑”

有一位我很佩服的姐姐晒家里5岁儿子读过的童书,有原版绘本、翻翻书、立体书,超大的地板书,还有DK系列的科学启蒙读物……,大概有几百本书。有人看了后,说:“姐,你真有钱,给孩子买了这么多书”。那位姐姐说:“我没有钱,但书是我等穷人最有价值的消费”,我深以为然。

现在很多人也都意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于是花了很多钱,购买了各大读书平台的听书内容,一本几十万字的书,20分钟讲完,每天听几本,觉得很充实,似乎说哪本书自己都知道。但这种听书只是别人领着你到书籍的大门口,跟你赞叹门里的内容有多精彩。但到底多精彩,是什么样的,只能自己亲自走进去,才能知其一二。

不过若真的捧起书来阅读,又会产生很多困惑。比如书海浩瀚,我该读什么书?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我还是看视频和刷手机比较开心,我不可以通过影视和音乐来获取知识吗?我也读了很多书,但不是读完就忘,就是不知怎么应用,到底应该怎样读书呢?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本书《如何用阅读改造大脑》就能回答上面的这些疑问。作者从脑科学角度结合自身的阅读体验,告诉我们如何用阅读锻炼大脑,打造一个更具思考能力、更深入了解人类和世界发展的头脑,从而过上更加从容睿智的生活。作者是日本知名脑科学家,茂木健一郎,索尼计算机科学实验室高级研究员,著有有多本脑科学应用方面的优质书籍。

01 为什么要读书?

读书是锻炼大脑的最佳方式。

现在网络信息资源丰富,有人说每天订阅的微信公众号文章都读不过来,还有大量有趣的视频、音频,我通过这些来获取知识不行吗?当然可以,这些资源都可以给你带来知识增量。但网络上的文章,即便是付费文章,也很多都是为了适应碎片化阅读。而一本书的出版,需要经过作者、编辑、校对人员等数人数月的努力,反复推敲,才能出版。“再没有比书籍更加凝结众人智慧,经过反复锤炼打造出来的文章了”。而相对于视音频内容,书籍的信息浓度是最高的,因为语言是人脑信息最为浓缩的表达。

读书可以让人有智慧和见识。

越是好书、名著、千百年传下来的经典著作,越是知识的浓缩,智慧的结晶。大脑一旦接受这些高浓度的语言,就会慢慢发生变化,这些知识会在大脑中继续发酵和成长,成为大脑一生的养料。那些从来不读书的人,大脑就是贫瘠的,而那些经常阅读,不断读好书的人,大脑这片土壤就是肥沃的,那产出自然也会是丰厚的。

有人标榜自己不读虚构类作品,说自己时间有限,不能浪费在小说这种耗时间的虚构作品中。但实际上,好的小说,是让你多经历了一种人生,让你有机会走进他人的内心世界。如果生命就是一种经历的话,那等于你比别人多活了几辈子。经历得多了,自然会有独到的思考,就是我们常说的“独立思考能力”。

读书可以让你拥有生命的深度和知性能力。

牛顿说:“我看得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那他是如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他的脚底下到底是什么?那就是由一本本书堆砌起来的前人的智慧的结晶。读得书越多,站位就越高,视野就越为开阔,看得自然就更远。而阅读涉及的领域越广,你看到的世界就越大。

现在赞美一个女人有学识、有智慧、有气质,会称赞她是“知性女人”,那么什么是知性呢?其实是指人有一种介于理性和感性之间,类似于“悟性”的认知能力。这种能力取决于多大程度上能站在多人立场上思考问题,而这是通过读书才能获得的能力。当人通过读书,了解了不同人不同的表达、生活方式,才能完美的表达自己。更加深刻的理解整个人类的心理和行为模式。

02 如何选择你的精神食粮?

书籍是大脑的重要养分,那么如何选择才能给大脑供养高质量的精神食粮呢?书籍像人一样,也是有品行的,有卓越、优秀、平庸、卑劣之分。也是有性格的,有的理性十足,有的情感丰沛,有的婉婉道来。遇到一本好书,就像遇到了知己和良师,既懂你又能给你指路。

首先要选择难度合适,读完可以令自己心情愉悦的书。

对于很多没有读书习惯的人来说,一字不差地读完一本书,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一个人要想进步,想不断自我提升,不读书是不可能的。那么,如何让读书像呼吸一样自然和不可缺少呢。

这里就要了解大脑的机制,人在遇到快乐的事情时,会分泌多巴胺。如果某一行为使大脑释放出多巴胺,人就会想要重复这个行为,所以有人会对喝酒、跑步、咖啡上瘾。我们可以利用大脑的这个机制,让人对读书上瘾。研究发现“在完成自己本以为不可能完成的事,或发生了本以为不可能发生的事的时候,大脑分泌的多巴胺是最多的”。所以可以选择有一定难度,但不过于艰深的书,这样读完,大脑会分泌出大量的多巴胺,从而爱上阅读。

接下来,推荐一个好用的读书法——“掐尖”+“杂食”。

当你想了解一个陌生领域,又不知道该从哪本书读起时。首先阅读个领域的冠军书,也就是“掐尖”。那么如何找到这些顶尖的书呢,可以从国内外这个学科的教材、书评网站上的高分图书、这个领域专家的推荐、博硕论文中高频引用的书中选择,这些基本都是比较卓越的书籍。

除了“掐尖”以外,还要“杂食”,这样大脑才会营养均衡。就像人的身体除了要摄入高能量、高蛋白的食物外,还需要吃各种蔬菜水果,也需要吃一些没有太多营养,但吃了会很开心的甜品、冷饮、小食。所以除了阅读自己研究工作领域的书籍外,也要关注其他方面的内容。除了读国内知名作家的书,也要多学习世界知识,多读外国书籍。还有一些暂时看似“无用”的书,也不妨拿来翻翻,有时无用方有大用。

最后,判定一本好书的关键:“会不会想要谈论此书”。

这也许不是客观上的这是否是一本好书的判定标准,但这是判断一本书对于你来说是不是好书的绝妙标准。当你读到一本让你感动、愤怒、难过,或者获得某种新知的书,你是会有表达欲望的。一本书你读完完全没有兴致谈起,不想去和朋友家人分享,或者写下几笔感想,那么这么书对你就是毫无影响、毫无意义的。

03 脑科学专家的独门读书法

一千个读书人就有一千种读书方法,检验你的读书方法是否好用的唯一标准就是能不能让知识落地,或是成为你知识结构中的一部分,或者对你的工作生活产生了实际的影响,或者给你带来某种情绪体验。总之,不能像一阵风吹过,什么都没留下。那样的话,你只是做了一本书时间的眼球运动而不是读书。

作者在《如何用阅读改造大脑》介绍了几个他自己的独门读书法。

一是每天读10页,养成阅读习惯。同时阅读多本书,把大脑培养成肥沃优质的土壤。

二是假想法。将经典名著里的阅读背景置换成现代,可发现阅读的乐趣。假设是那个睿智的作者,或是书中的某位主人公他遇到了我现在的处境,他会怎么说?他会怎么写?

三是把书作为要讲述的事来读。因为自己要讲述这本书,会让自己的阅读体验和阅读质量发生飞跃式的改变。

四是打造作为自己的轴心的“教典”。在你的阅读历史中,总有一本书你爱不释手,百读不厌。你可以尝试做一个荒岛头脑实验,想象你要到一个荒无人烟的荒岛生活,只能带一本,你会带哪本?对于爱因斯坦,这本“教典”就是《堂·吉歌德》,对于苏格拉底,是《伊索寓言》,对于乔布斯是《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对于村上春树来说就是《了不起的盖茨比》。那么你呢,找到属于自己的“教典”了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脑科学家告诉你:如何通过阅读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
脑科学家研究发现:读书的时候掌握这7点,才能真正对人生有益
读书能改变大脑吗?脑科学家告诉你,不论什么年纪都可以
脑科学家教你换个角度看“阅读”
5个没人点破,你永远不知道的读书境界
读完这本关于脑科学的书,我重新认识了压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