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器乐广播讲座 (古琴部分)---查阜西


一、古琴构造的发展和它的特点

古琴,有人称为七弦琴。它产生于三千年前的周代(公元前1134-前247)或更早,是中国最古老的一种弹弦乐器。在中国几千年来的古书、故事、戏剧里面都叫它做“琴”,只是近年来我们才叫它做“古琴”。在最初,它可能曾是统治阶层的乐器,而且和现在的古琴的构造形式很不相同。从汉朝(前206-219)在民间流传时,它的构造形式有了一些发展性的改变。到了晋朝(265-419)。它的构造形式就和现在的一样了。

一千多年以来传统的古琴是用一整块梧桐木或杉木(约1.2公尺长、20公分来宽,5.6公分厚的),先把它的一面刨成弧形,然后剜成深槽,另外用一块比较硬的木板剜上两个共鸣孔做底板,胶合起来,加上厚漆做成;再然后在琴面上按琴弦第八度、第五度、第三度泛音的位置装上十三个蚌徽,就是一张古琴了。古代的中国民间艺术家,在很长的时间中用劳动和智慧把古琴的构造发展成这样的一种形式,他们的目的是为了要使古琴能发出很优美的音色。一千多年来唐朝(618-906)的雷威、雷霄、张钺、郭亮,宋朝(960-1279)的朱仁霁、马希元、梅四、龚老,元朝(1280-1367)的严古清、朱致远,明朝(1368-1647)的祝公望、张敬修,还有许多其他知名的人,是过去一千多年涌现出来造古琴的名手。他们造成的琴拨弹出来的音响多是松透,圆润,纯洁,清朗的。越古老的古琴发音越灵透。因此,在任何时代每一个弹古琴的人都自动地保护着他的每一张好的古琴,这就是我们中国在今天还能够时常见到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以前的古琴的原因。

古琴除琴的本身以外,有四样附着物:琴弦,琴轸,“绒扣”和在琴底面插上的两个木柱名叫“雁足”。安装一张古琴是要有一定的技巧的。在古琴的宽的那一头有七个小孔,上弦的时候,用两股丝线搓成绒扣结缠结在琴轸上,穿过这些小孔,在把每一根琴弦的一头打结,穿过绒扣,靠着岳山,绕过琴尾,拉紧琴弦使它发出所要的音高之后,把琴弦紧缠在雁足上面,就可以弹了。纯熟的上弦技巧可以使演奏人用右手在琴头的底下扭转琴轸绒扣随时把每一条琴弦的音提高或是放低到两个全音。

演奏古琴,是把古琴横放在桌上,右手拨弹琴弦,左手按弦取音。七条琴弦的低音弦是在人的身体的外方,高音反而在内方。在定调的时候,七条空弦的音高并不是固定的,而是要依调别琴曲的要求来定的。最常用的琴调在七条弦里面有五条空弦是全音,两条空弦是低八度;但是又是可能要使两条弦同音,或者把个别的空弦调成半音。因此古琴的弦音调式是相当复杂的,一共有三十多种。古琴最低的那一条空弦的音高,通常是C的再低八度。

从上面所介绍的古琴的构造,安弦和定调的方式,可以看出它备具着许多突出的民族形式的特点:

第一、一般弦乐器的共鸣只是乐器的一个局部,而古琴是以它的全身来作共鸣的。

第二、一般弦乐器的指板是一条很小的木片或木柱而古琴的指板却是它全身的弧面。

第三、一般弦乐器的轴子是在演奏人左手的上方,而古琴的轸轴却是在演奏人右手下方。

第四、除了竖琴因为弦长不等而受了形体的限制不得不把低音放在人身的外方而外,一般弦乐器的低音弦都是在人身的内方的,古琴的七弦是等长的,并不受形体的限制,而它的低音弦却是在人身外方。

第五、一般弹弦乐器的共鸣器正面是平的,背面才是弧形的,而古琴相反,它的背面是平的,正面反而是弧形的。

第六、一般弦乐器的共鸣孔是在乐曲的正面的,而古琴的共鸣孔却是在它的底面。以上还不过是它在形式上的一些特征,至于在琴轸之外加上绒扣,使琴弦调节率能达到两个全音;把琴弦绕过琴尾,使琴的两面都得到琴弦张力的平衡,以防琴体日久变形,那就不止是形式上的突出,而是它的性能上的优点了。


二、古琴的演奏方法和它的专谱

由于古琴曲的演奏方法有些特殊,同时古代的人又特别爱好这种乐器,早在唐朝的初年(627年以前)就已经有一个民间的古琴艺人赵耶利给古琴创造了一种专用的琴谱——一种不记音高专记左右手指法的琴谱。

上面说过,古琴有一公尺多长,它的全身是一整块指板,它的音是很多的,除了七条空弦的七个散音和十三徽所能发出的九十一个泛音而外,按弦所能发出的音并不限于在十三徽的位置,因而按音更不可计算的。在这么多的琴音当中,除了同度的音而外,一共有五个半八度,因此音域也是相当广的。在这样的条件下,一个古琴曲的创作家除了采集素材组织旋律之外,势必要根据传统的演奏技巧和传统的配音方法,把每一个音很适当地安放在某一条弦和某一个徽位上去;设计定了之后是不许随意变动或走样的。

演奏古琴的传统技巧,是用右手各个指头拨弹琴弦,左手各指按弦发出音来的;但是右手指拨弹出来的音有向内、向外,宜轻、宜重的区别,在右手指拨弹出音的前后或同时,左手指还要运用技巧把这一个音装饰起来。基于演奏方法的必要,在左手指法方面就发展出了许多像“吟”、“猱”、“绰”、“注”、“逗”、“撞”、“进”、“退”之类的技巧名称;右手方面也不得不定出“擘”、“托”、“抹”、“挑”、“勾”、“剔”、“打”、“摘”一类的指法。古琴谱是在已经有了这些指法名称之后才来创制和发展的。所以传统的古琴谱只记弦位、徽位和指法,而不记音高;音高是由弦位和徽位来决定的,因此音高也是不必另记的。

文字谱,《碣石调·幽兰》,它由六朝梁代丘明传谱,原谱则是唐人手抄的卷子


唐朝(618-906)的初期,古琴谱只是把指法技巧的名称结合着文字直接写下来,无论写读都是十分累赘的。在赵耶利之后不久,另一个古琴家曹柔,把技巧名称改用减笔字。到了唐代末期又有一些民间的古琴家再把减笔字结合起来变成符号,,直到十二世纪的南宋(1127-1279)才和现时的古琴谱大致相同。我们管这种古琴谱叫减字指谱。中国的印刷术是从十二世纪起才比较普及的。从这时起,七百年以来,积累下来的古琴谱很多,现时我们已经掌握了七十多种古琴谱的印本专集。里面一共有将近五百首古琴曲,连重复的在内,总共是二千多个古琴曲谱,都是用这种减字指谱写下来的。



明代 古琴谱《神奇秘谱》


古时候学习古琴是依靠琴师传授的。当时发明古琴谱的目的只是为了帮助复习记忆。因此一百年以前的古琴谱是不记节奏的;一百年以内的古琴谱也并不全面记节奏,记了节奏的也很不精密,这是古琴谱的一个缺点。对于今天想要发掘失了传的古代琴曲也似乎是一个障碍。但是下过功夫的古琴家只要能够掌握着丰富的历代古琴指法创制的规律;掌握着从指法里面寻找节奏的规律;掌握着一个琴曲在不同时代的许多谱本之中是由于甚么原因而受到改编和得到发展的规律,他们都一般地把能从不记节奏的古谱中找出相当正确的节奏来,这并不是不可理解的。

三、古琴有四种传统的演奏形式

除了用来独奏之外,古琴还有三种传统的演奏形式——琴箫合奏、琴歌伴奏和参加“雅乐”合奏。

在汉朝和晋朝(公元前206-后423)的时候,就有琴箫合奏这种形式,这从汉朝出土的雕塑和绘画中是常见的。只是因为在当时都把现时的箫叫做长笛,所以我们在古代文献里面只能见到一些长笛和古琴的关系。从中国民间器乐采用公尺谱以后,在许多古琴谱的专集之中,也发现了用公尺写在古琴谱旁边的箫谱,称为琴箫合谱。有一种常见的古琴谱,名叫《琴谱谐声》,是在1820年出版的,那里面就有琴箫合谱。现时琴箫合奏也还存在,电台也时常播送。这说明琴箫合奏是一种两千多年来还没有断过的演奏形式。

在汉朝和唐朝出土的文物中,也常常可以看到用古琴或是用琴箫合奏给唱歌的人伴奏的形式。明朝有好几位民间古琴艺人传下了一百多个有唱词的古琴曲。谢琳在1511年刊印的一部《太古遗音》琴谱,和杨表正在1585年刊印的一部《琴谱正传》,一共有一百三十一个琴曲,全是有唱词的。这些唱词多半是一种有突出形式和风格的民间文学,而且在个别演唱故事的琴曲中还附上了一些表演式的说白。若在普通琴调上把这些琴曲演奏出来,随音唱出,正合男低音的音域。可以证明明朝这种带唱词的琴谱,当时有很大可能是为一种说唱音乐创作的。

用“雅乐”做典礼音乐去祭天地鬼神,这是封建统治者别有用意的玄虚。我们只承认古琴曾被参加到这种雅乐队里去,是演奏形式的一种。但雅乐早在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潮流中就已经被肯定是毫无艺术价值的东西,而且古琴在雅乐中也并不重要。我们就不在这里多谈了。

四、古琴曲重视内容表现的优良传统

汉朝末年,有一个古琴家蔡邕(133-192)写了一个材料,名叫《琴操》,把当时民间流传四十七个古琴曲的内容表现作了说明。接着唐朝的吴竞又写了一部书名叫《乐府古题要解》,把包括许多古琴曲在内的各种古曲,照样地作了说明,称为“题解”。从此以后古琴家在写古琴曲谱的时候,除了写出古琴曲的标题之外,照例还要仿照蔡邕和吴竞的样式,在标题的下面写下一篇解题,先说明这一琴曲所要表现的内容。在现存大多数印本琴谱里面古琴曲都是有解题的。这是一个优良传统。因为这样一来,可以使那些刻谱传世的人,至少不敢把他主观上认为不健康的琴曲刻在他的琴谱里面;同时可以使想要发掘古琴曲的人们便于选择古琴曲,便于寻找所选定的古琴曲的正确思想感情。

在琴曲解题中除了说明曲的内容表现之外,还往往提到作曲的人是谁,作曲人的生活背景和作曲的动机,有时还要提到作曲素材的来源。因此,古琴曲解题本身就是很重要的音乐历史材料。

五、介绍几个古琴曲

我们从实际演奏出来的资料中,选下了《流水》、《梅花三弄》、《渔樵问答》、《普庵咒》四个琴曲,把它们播放出来,作为我们介绍古琴的一个部分来结束我们的谈话。(《文萃》编者按:文章接下去有这几个古琴曲的解题,这里从略。详细的题解资料请参阅查阜西先生编《存见古琴曲谱辑览》)


摘自查阜西先生文集《查阜西琴学文萃》

-----------------------


吉善居古琴馆


古琴研习 书画鉴赏 琴书会友 传统文化沙龙


如果您喜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琴·瑟·筝·筑
古琴专用记谱法之——文字谱
古琴知识丨如何找准各弦按音的具体位置?
学习古琴必须掌握哪些理论常识和弹奏技能
古琴简介
漫谈中国古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