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端午为什么要戴香囊?老祖宗的智慧很强,并非风俗二字能够担当

五月五,是端阳。

插艾叶戴香囊。

吃粽子,撒白糖。

龙船下水喜洋洋!

端午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同时也有相关的民间习俗。大家都知道吃粽子、赛龙舟都是为了纪念屈原,却很少人知道插艾叶、戴香囊有什么典故渊源。养生虎不才,本想把究竟一探,谁知道一查查到了几千年前。原来这两项活动都跟预防瘟疫相关。

01

防疫香囊,香佩疗法

中国“香”文化源远流长,而且更多时候是用来防治病疫。早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里已经有香字出现。周代已有佩带香囊、沐浴兰汤的习俗。先秦《山海经》里已经有“薰草……佩之可以已疠”的记载,明确佩香可以防治疾病,预防瘟疫。

到了战国时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更是喜欢随身佩香。他在《离骚》中写道:“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我把江离芷草披在肩上,把秋兰结成索佩挂身旁。端午戴香囊或许也跟屈原喜欢随身佩香有关。既清香驱虫,又避瘟防病。

汉代名医曾用丁香、百部等药物制成香囊悬挂在居室内,用来预防“传尸疰病”( 肺结核) 。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一批香囊、熏炉,内有辛夷、佩兰、茅香、花椒、肉桂等芳香类药物。这说明当时即有用芳香药物防治疾病、辟秽消毒、清洁环境的习惯。

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卷九伤寒方上(凡九类)辟温》中的各种药方所选的辟温药物均以芳香药为主,并且许多方剂是采用佩戴香囊的方式来使用的。两宋时期,海运的发展使得香药贸易尤为发达。当时医家们认为“香能散疫气”。

后来中医把这种将药物制成香囊佩戴于身上用来防治疾病的方法叫做香佩疗法。香佩疗法的产生和实践与疫病的防治始终紧密联系在一起。甚至民间一直有“戴个香草袋,不怕五毒害”的说法。那么戴香囊是怎么来防治瘟疫的呢?

02

前期预防,辟邪扶正

辟邪

中医认为瘟疫往往跟“戾气”相关,因此,辟疫香囊药方中加入具有辟邪功效的药物必不可少。如《本草新编宫集》载苍术“最能辟邪,宜乎凡有邪气,皆可尽除”。苍术性散能发汗,亦能消湿,去胸中冷气,辟山岚瘴气,解瘟疫尸鬼之气。

现代医学实验也研究证实,辟邪药物多具有消毒杀菌的功效。如“苍术、艾叶烟熏消毒(6立方米实验室各用4两,烟熏2小时)对结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枯草及绿旅杆菌有显著的灭菌效果,与福尔马林相似,而优于紫外线及乳酸的消毒。”

扶正

扶正理论源于《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提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正虚邪侵发病原理。疾病的发生可因正气不足引发邪气侵犯机体,也可因为邪气对机体正气侵害损伤后所致。

古籍中记载的辟疫香囊配方中常包括益气、脾胃功效的药物。如白术便为扶植脾胃,散湿除療之药。此外,辟疫药方中常用的肉桂、鳖甲、龟甲也是典型的补益药。

现代免疫学认为,免疫力是人体自身的防御机制,是人体识别和消灭外来侵入的任何异物(病毒、细菌等)以及识别和处理体内突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能力。而通过适当的芳香疗法可以增强自身免疫力。

03

防疫香囊,初期作用

解表

疫病先犯肺、胃。染病初期,邪气在表,此时用辛凉清解药物,让邪从皮毛而解。防疫香囊一般常用的解表药主要有白玄、细辛、龙皮、桂枝等,有利肺气作用的药物主要有桔梗、鬼臼、马兜铃等。

清气

清气是“用苦寒、甘寒、辛寒之品清泄热邪,渴火解毒,清气生津,宣展气机,使气机宣通,热达于外。”古方中清热药物以犀角、羚羊角等的清泄热邪效果明显。现代有使用单味羚羊粉治疗小儿高热,药效与服用西药并无差别,且没有副作用。

祛湿

香囊辟疫主要作用在疫病初期,此时多为肺、胃之病。《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老君神明散,其药物组成为苍术、桔梗、细辛等。苍术祛湿,桔梗宣肺且生发风邪,细辛散肺气而通鼻。白蔻仁也是防疫香囊常用祛湿药物。

开窍

开窍药辛香行散,性善走窜,主入心经,功能通闭开窍、苏醒神智。香药的开窍作用明显,每一个防疫香囊古方中都至少含有一味上开窍药。只有药味浓厚,方能由鼻而入,带领其他药物影响人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防疫
辟瘟驱蚊的香囊配方
古代医书里的各种防疫奇招,可以试试哦!
此谓发陈春三月,中药香囊可胜邪!
芳香正气锦囊,药香防疫口罩——小香囊里的大乾坤
中医防瘟疫的智慧,九则妙招很多现在还沿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