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说不尽的唐人“马嵬诗”
马嵬,一个原本毫不为人瞩目的驿站,因为见证了一出人间悲剧,而成为唐人笔下不倦的诗歌素材,其中有不少诗歌,更是直接以“马嵬”为题,我们姑且将这一类唐人诗歌统称为“马嵬诗”。
     最早在唐诗中触及“马嵬”的当属现实主义大诗人杜甫。唐肃宗至德二年春,杜甫身陷长安时潜行曲江,写下一首排律《哀江头》:“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这四句抒发了杜甫在“马嵬之变”后对杨贵妃遭际的慨叹,“血污游魂”四字点出了杨贵妃遭变横死的惨况,“今何在”“归不得”更是饱含沉痛的慨叹。同年闰八月,杜甫又写下一首长篇叙事诗《北征》。与前面的《哀江头》不同,杜甫在这首诗中写到:“忆昨狼狈初,事与古先别。奸臣竟菹醢,同恶随荡析。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从诗句来看,杜甫称赞了唐玄宗缢杀杨贵妃的行为,把杨贵妃比作褒姒、妲己式扰乱朝政的“祸水”。
     杜甫对杨贵妃的不同态度集中反映出唐人在“马嵬事变”上的矛盾心理,他们对这起事件的主角唐玄宗和杨贵妃有着非同寻常的追忆、慨叹和评判。在他们之中,有的因为盛世不再,感慨今昔,而将批判的矛头指向杨贵妃,如刘禹锡的《马嵬行》,“乃问里中儿,皆言幸蜀时。军家诛戚族,天子舍妖姬”,直言杨贵妃是祸乱朝政的“妖姬”;也有的将批判的锋芒射向昏聩无道、无情无义的唐玄宗,李商隐的《马嵬二首》便是其中的代表,“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马嵬·其一》)“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马嵬·其二》),两首诗最后的发问,一针见血地戳穿了封建君王自私、虚伪的真实面孔。在“马嵬诗”中,也有不少诗歌对杨贵妃之死抱有深切的同情,对将“安史之乱”的罪责归咎于杨贵妃表示不平,如李益的《过马嵬》:“汉将如云不直言,寇来翻罪绮罗恩。托君休洗莲花血,留记千 年 妾 泪痕”,以第一人称的手法写杨贵妃为自己申辩鸣冤,替杨贵妃向历史递上了一份诉状。徐夤的《马嵬》:“二百年来事远闻,从龙谁解尽如云。张均兄弟皆何在,却是杨妃死报君。”更是在为“杨妃”翻案的同时,将批判的矛头指向那些“从龙”之臣。
     在历史的烽烟消散之后,对“马嵬事变”,唐人也增添了一种冷静而深刻的思考。如贾岛的《马嵬》:“长川几处树青青,孤驿危楼对翠屏。一自上皇惆怅后,至今来往马蹄腥。”诗人没有写马嵬驿一带的凄清之景,而是撷取“树青青”“翠屏”,以乐景来写哀,这样就倍增了一份盛衰兴亡之感。晚唐诗人于濆的《马嵬驿》:“常经马嵬驿,见说坡前客。一从屠贵妃,生女愁倾国。是日芙蓉花,不如秋草色。当时嫁匹夫,不妨得头白。”诗句在浅显的议论中,寄予了诗人对杨贵妃人生悲剧的深沉感喟。
     纵观唐人的“马嵬诗”,我们很难用一种论调来概括其主旨。这恰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从它的起句“汉皇重色思倾国”,我们可以读出白居易对玄宗骄奢淫逸以致误国的讽刺与批判;但从它的结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我们又能品出诗人对李杨爱情寄予的深切同情。看来,“马嵬”已经成了唐人难以解开的一个心结,“剪不断,理还乱”,它好似一组爱与恨、歌颂与谴责、叹息与感慨等多种情感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矛盾综合体,留给后人咀嚼不尽的滋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马嵬》教学设计
唐代诗人怎样看杨贵妃之死?
【古典诗词漫话】杜甫心影录------《哀江头》与《长恨歌》
唐玄宗如此痴情,这些诗是赞扬,还是讽刺
(2)浅析唐代诗人笔下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
唐宋怀古诗——怀的是盛世繁荣,思的是安宁和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