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60年前罕见的广州城墙、城楼

广州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古城,现在越秀山上保存下来的明代古城墙是昔日的见证。虽然上世纪初由于开辟马路拆除了各城门令人惋惜,可这些古城门化作了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广州古城曾经有18座城门,它们分别是旧城8门,分别是正北、小北、正东(大东)、正西、正南(大南)、定海、文明、归德;外城5门分别是太平、五仙(明代名五羊)、靖海、油栏、竹栏;新城3门分别是永安(小东)、永靖(东便)、小南。另水门2座是东濠口的东水关和西濠口的西水关。1918年10月,广州市政公所成立后全部城墙被拆

这就是归德门,为罗西耶拍摄,摄于1858-1859年英法联军占领广州期间,当时占领军在城门石额上方另挂了一个洋文牌子。经放大辨认,石额为“归德”二字,与保存在越秀山广州博物馆碑廊的归德门石额相同,可知这是归德门。

正南门的侧面照(应该是自东向西拍摄),它让我们近距离看到了它的真容。从老照片可以看出,正南门城门是一座三重檐建筑,气势十分雄伟,可能是广州十八座城门中唯一的三重檐建筑。此图源于“老式的二十世纪早期活页照片专辑”,是香港一名英国商人大约在1900年拍的照片

正南门城楼远眺(西北向)老城八旗地界。远处可见禁钟楼和光塔。

东壕口水关

越秀山上的城墙,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永嘉侯朱亮祖修建广州城,把宋代广州三城合一,并加以扩展。北跨越秀山,东至今越秀路,南至今文明路、大南路、文德路,西至今人民路、盘福路,后成为老城。嘉靖年间又向南扩筑新城。

1880年越秀山上的镇海楼,始建于明代洪武十三年(1380年),是我国古建筑少见的多层楼式建筑,有“岭南第一胜概”之誉。

镇海楼正面

广州的古城基本是依傍越秀山而建,所以每次打仗越秀山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候,英法侵略军进攻广州,守卫北城的中国官兵曾利用古城墙作掩体,用土枪土炮及冷兵器打退敌人。

1870年的广州大北门

大北门城墙上可见瓮城两侧开有门洞。

大北门城墙根下的轿夫

1859年拍的小北门翁城,城楼也还完好

1861年时的小北门瓮城,此时城楼已经被英法联军炮轰烂

民国初年时候的广州西城门。经历鸦片战争洗礼后的城楼只简单修了一下。清朝时候,广州城墙长9700余米,宽约6米,高约7.6米。城墙虽高,但防火防盗防洋人,都防不住了。世界的近代化,使得城墙的防护意义大为减弱。坚船利炮一轰,城墙如纸。当然,比城墙更容易垮的,是爱新觉罗们的玻璃心。我到现在都想不通,为什么打太平天国,清军死掉那么多人都能坚持下来;打洋人,根本没死多少人就屈服了。

花塔

民初时的大北门。(在现解放北路同盘福路交界)

古时广州的城墙,环绕整个广州城,古色古香

1885年越秀山上的观音庙和清真先贤古墓,远望可见镇海楼和城墙

今天的我们能见到广州城墙越秀山还保留一小段,1100米左右。

去年五一去拍的,这里的墙基底铺一层长方形和梯形的红砂岩石块。

今天镇海楼样貌,1928年重修时换了钢筋混凝土结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照片讲故事,广州18城门残迹,见证历史的辉煌
羊城古城门
110张绝密照片,还原广州百年历史
走进广州古城墙,感受历史的厚重
夏日羊城越秀山
卢丹摄影《广州越秀公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