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旧游记之 暹粒 驴游天下 金碧坊
本帖最后由 伫听寒声 于 2012-8-21 14:13 编辑

一、暹粒
暹粒,暹是指暹罗,既现在的泰国,粒在高棉语中是打败的意思,暹粒既打败暹罗。两国的世仇可见一斑。暹粒的吴哥王朝从阇耶跋摩二世(802-850)的统治开始,历时600多年。



阇耶跋摩二世(Jayavarman II)是最早统一柬埔寨的国王,8世纪末叶爪哇夏连特拉王朝征服真腊后,当时还是是王子的阇耶跋摩被带到爪哇,后来作为夏连特拉王朝的封臣回国即位。约801年—802年,阇耶跋摩二世宣布真腊脱离爪哇独立,以湿婆教为国教。阇耶跋摩二世为了把自己塑造成一个象湿婆(Siva)一样具有无边神力的神王,于是在荔枝山(phnom kulen)修建了一座寺庙山做为自己的王宫,因为传说中湿婆居住在神秘的meru神山。

荔枝山原名八角山,距离吴哥约40公里,离女王宫15公里。相传有个名叫周达观的中国人,于1296年随元朝使节访问柬埔寨的吴哥王朝,在游览吴哥建筑之余,写成《真腊风土记》,详细叙述了当时吴哥的面貌,并把随船带来的中国荔枝种子赠给吴哥附近的居民,撒在八角山上。后来因荔枝长满山坡,遂改名为荔枝山。

我没有去荔枝山,导游极力劝阻的原因,是因为如果要看荔枝山的古建筑就要穿越尚未清理完毕的雷区。

吴哥景点的通用门票不含荔枝山。因为腐败的当地政府将荔枝山的一小段公路承包给一个商家,此商人向每个外国游客收取20美元的费用(吴哥全部景点的门票也不过如此)。当然也有当地人朝圣的道路,要多走将近15公里(徒步),无需任何花费,但我没有听说谁尝试过。如果乘坐摩的到荔枝山的话,司机一般收费15美元。当然也可以约人一起包车,暹粒街头很多丰田佳美,比摩的舒适划算。

在吴哥的其它景点,很多人租用自行车来解决交通问题,一天1、2美元的费用非常便宜,但是对体力的要求很高。不是路不好走,是因为柬埔寨实在太热了。因而在女王宫和荔枝山,基本上看不到骑车者的踪影。



二、罗洛士建筑群(Rolous)
阇耶跋摩二世之后的阇耶跋摩三世在吴哥现存的古迹中并未有很大的建树,因此,几乎所有的资料中都没有他的身影。

在阇耶跋摩三世之后的第三任国王因陀罗跋摩一世(Indravarman I)是个篡位者。因为荔枝山的山地条件所限,这时王宫已经从荔枝山迁移到了罗洛士。

罗洛士建筑群距暹粒市12公里,现在有三处遗迹可供游客参观:神牛寺(Preah Ko)、巴孔寺(Bakong)和罗莱寺(Lolei)。罗洛士建筑群是高棉最早的大型永久性寺庙群,因此被称为高棉古典艺术的开端。

神牛寺(Preah Ko)
神牛寺建于公元880年,是罗洛士建筑群中最早的遗址,即首座吴哥神殿。是因陀罗跋摩一世奉献给父母和祖父母的庙宇。神牛寺是吴哥早期红砖风格的代表,建筑实体用砖砌,但门柱、门框、门楣、神像及阶梯都已改为石雕。

在法国倡导下,为了设法保持遗址原貌,学者们对于神牛寺建筑的细节维护颇费心力,譬如每块砖的粘合并不采用现代水泥,而是模拟昔日的材料,以棕糖、石灰、糯米浆等混合。散落神庙的石块也被一一编号,准备在计算机的辅助下重新拼合建造。


神牛寺是罗洛士群的第二大重要建筑,因为有三只牛跪对主庙,因此推测此庙供奉的不仅是国王祖先,也有湿婆神(湿婆的座骑为牛)。女王宫的建筑风格就是在神牛寺风格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



巴孔寺(Bakong)
巴孔寺是因陀罗跋摩一世最后的杰作,它是吴哥遗迹中第一座多层式的神殿山,也是吴哥王朝第一座用砂岩石块代替红砖的寺庙,因此意义非凡,它曾经是市中心的大型庙宇。由一尖顶方型的高塔,立於较宽阔的塔基之上。五阶式的高塔据说是象征宇宙中心 —— Meru,神殿里供奉湿婆神。建筑风格类似于印尼的婆罗浮屠。中央塔周围有八座红砖和沙岩合建成的塔(或它们的遗迹),中心寺庙上面三层的四角都有保存完好的大象石雕。



罗莱寺(Lolei)
因陀罗跋摩一世曾在罗洛士修建了一座占地6.5平方公里的水库,即罗莱池。虽然这个水库因Meru神山下的湖泊的名义修建,但实际上这个人工湖泊是以灌溉了吴哥周围的大片土地而被世人所称道。

在因陀罗跋摩一世的儿子,耶输跋摩一世执政之后,他首先在罗莱池中堆起了一座人工岛,并在岛上修建了罗莱寺。

罗莱寺是迁都吴哥前的最后一个主要寺庙,供奉湿婆神,现已严重垮塌。

东侧两塔角落神龛里为男性门神,西侧两塔为女性,东北神龛塔的东侧门楣上为天神因陀罗(Indra)骑着它的坐骑三头象Airavata,并有海怪Makara由口中吐出三头蛇怪Naga。



三、巴肯山(Phnom Bakeng)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耶输跋摩一世没有选择当时的王都罗洛士,而是改在巴肯山来建造他的寺庙山。他修通了罗洛士到巴肯山的大路,并且在巴肯山东面修建了如今早已淤塞的东湖(Eastren Baray)。

巴肯山距离吴哥王城南门很近,是个60多米高的小山丘,也是吴哥的最高点。山顶的巴肯寺,是吴哥附近最早的的寺庙山,因此被称为“第一次吴哥”。

巴肯寺连底带顶一共七层,底层有44座塔,其余五层各有12座;顶层是四角各一座,中间是主塔,是典型的曼荼罗式建筑。据说,七层塔代表印度教中的七重天,塔的总数108是宇宙的运行周期,从主塔的任何方向看去,都只看得到33座塔,而33正是须弥山上神的数目。巴肯寺的楼梯非常狭窄陡峭,据说这样建造的初衷是为了让人五体投地的爬上山去以示对神的敬畏。

还有一个传说说的是,耶输跋摩一世的林伽(Linga,即男性生殖器)在他死后被存放在巴肯寺的主塔里。偶趁天光未黑摸进去看了一下,里面只有个石质的深坑,不知道是用来做什么的。

巴肯山的西边是开阔的西池(West Baray),东南方丛林中是吴哥窟。从这里可以望见泰柬边界,还可以看见洞里萨湖和荔枝山,因此被称为世界上最好的看日落的地方之一。每到傍晚这里总是人满为患,停车场上停满旅游巴士,古老的山路早已损毁不堪,已经被保护起来严禁游人踏足。除了走新修的盘山大路,人们也可以选择骑大象上山。



四、变身塔(Pre Rup)

从最早的罗洛士建筑群开始,考古学家将吴哥的建筑分为九个不同风格的时期,并以最能代表这一时期风格的建筑来命名。比如,第一时期的神牛寺,之后是巴肯寺,第三时期,则是离吴哥约80公里的贡开(Koh Ker)。

我没有去贡开,只在替某人买的一本E文盗版LP上连蒙带猜地了解了一些它的历史。据说第七任国王阇耶跋摩四世篡位以后,将王都从吴哥迁移到了贡开,944年,在第九任国王罗贞陀罗跋摩二世的带领下,王都才又得以从新回到吴哥。

那么,跳过贡开,接着说吴哥建筑的第四时期,变身塔。

变身塔又称比粒寺,是罗贞陀罗跋摩二世迁都吴哥后在新都中心筑造的国庙,为三层五塔的神山造形,最下层是边长50米见方的基座,最上层平台有五座塔,四个方位的小塔,围绕中央主塔。神殿最外层是红色沙岩建造的回廊,如今只剩残破的墙壁,仿若迷宫一般。东门回廊附有玄关供奉门神。

变身塔属于红砖和沙岩的混合建筑,工匠在红砖表层涂上灰泥,并灰泥上雕饰各种精致的花纹与人像。石雕多用在门楣的部分。如今塔身部分的灰泥基本荡然无存,只有某些角落还隐约看得到千年以前精美的泥雕。而石雕的部分也不容乐观,由于连年的战争,在每个塔门的两边,已经很难找到完整没被破坏的雕刻了。

变身塔不光是国庙,也是王族的火化之处,即国王变身为仙(就是烧化)的地方。东侧通往神龛塔阶梯前有座长方形的停棺台,底座是湿婆的坐骑黄牛Nandi的雕像,两旁则是如烟囱般高耸的火化塔。在神殿东北角还有间穹顶小室,内有洗骨灰的水池,传说当时是以椰子汁来洗。水池设有排水孔,全为沙岩建成。



东梅蓬寺(East Mebon)
东梅蓬寺早于变身塔15-20年建成,跟变身塔同一风格,是小型版的变身塔。

东梅蓬寺修建的初衷,也是用于王室烧化和国家祭祀。但因选址在洼地上,雨季的集水让罗贞陀罗跋摩二世觉得非常不爽,于是在都城中心另建了变身塔,此处随即废弃。在东梅蓬寺的第一层及第二层台阶上,四个角都有与真象相同大小的雕塑,就象中国古代神话中乌龟的四足做为顶天柱一样,古印度神话中支撑宇宙的是四只巨象。


五、女王宫(Banteay Srei)

在吴哥上千的古迹中,有三个地方是不能不去的:小吴哥、塔普伦和女王宫。

女王宫,又称为班蒂斯蕾寺,修建于吴哥第十任国王阇耶跋摩五世(967-1001)时期,距吴哥王城约25公里,是柬埔寨三大圣庙之一。女王宫原名“湿婆宫”,三座钟形塔殿正中最高的那座,里面供奉的就是湿婆神,南面一座供奉的是大梵天,北面供奉的是毗湿奴神。如今这尊三雕像,因政府怕其失踪,已经迁放于金边国家博物馆。

我做柬埔寨计划的时候,只考虑了路线上的方便,第一站去了金边,然后才去的暹粒。后来才发现,这样子实在是非常失策。在金边参观国家博物馆时,面对那些大大小小的雕像,虽然已经做了很多功课,但还是非常的不知所谓。等在暹粒对历史古迹有了了解之后,在金边看了些什么已经完全不记得。博物馆也不允许拍照,连一点图片资料都没有,就更加的无法衔接。

女王宫坐西朝东,因此早上是最佳的参观时间。当然,为了避开大量的人流,建议日出之前就去。看着雕花的门楣被一寸寸地照亮,实在是一件很赏心悦目的事。一般的旅游团最早也只会在9点左右到达。

女王宫是平地建筑,由当时的国师亚那发哈拉,和他的弟弟一起修建完成。有别于那些国王建立的神山式寺庙,大多是以标榜权势和功绩为目的,女王宫的建造,只是为了以优雅的风貌,展现印度教的传奇神话之美。

女王宫共有三层围墙。大门进去后是50米左右的砖路,两旁整齐排列着1米多高的林伽雕塑(偶开始还以为是古时候的路灯……)。第二层围墙之内,是砖路两边的莲花池。柬埔寨没有春夏秋冬之分,这里一年只有两季,雨季和旱季。我是旱季去的,因此看到的是莲花池,如果是雨季来,那就是护城河了。

第三道围墙正东有三个拱门,拱门之间有两扇窗户,门里是女王宫的中心部分,三座朱红色的钟形塔殿和两面对称的配殿。女王宫虽然不大,却以精美的浮雕著称。几乎所有的建筑上都有雕刻,这些千姿百态的浮雕与吴哥城和小吴哥并不相同,这里采用的是深雕手法,工艺复杂,造型浮突,虽是刻在石头上,却具有木雕的风格。



女王宫主殿的浮雕,基本取材于印度神话《罗摩衍那》和《摩诃波罗多》,西面墙上是湿婆和爱神的故事,另一面则是黑天神,也就是战神克里希纳杀死暴君甘剎的事迹。还有诸神之王因陀罗骑着三个头的大象,降下雨露,解除民间干旱的情形。女王宫更多的,是仙女Apsara的雕像,她们体态优美,生动逼真,女王宫名字的由来,跟众多Apsara的雕像也有很大的关系。

女王宫从1914年被发现以来,就一直被冠以“Jewel of Khmer Art”的美称。在一千多年前,吴哥文明就能有这样经典的表现,实在令人惊叹。它的艺术创作,远远超过欧洲文艺复兴四百多年。



六、南北仓(North & South Kleangs)
南北仓位于吴哥王城内,战象平台对面的十二塔庙之后,分列于吴哥城东门大路的两旁。



南北仓并不是同时修建的。北仓由吴哥第十任国王阇耶跋摩五世(967-1001)建于十世纪晚期,而南仓则是他的继任者,苏耶跋摩一世(1002年—1050)修建于十一世纪初。

几乎所有的游客在吴哥王城都是从巴戎寺开始参观,然后是巴芳寺、空中花园、战象平台、癞王台、最高法院,到了这里很多人都精疲力竭,或是时间将尽。因此到对面的十二塔庙和南北仓的人非常之少。



据导游讲解,南北仓做为一个建筑风格来说,其特点是门楣比较简单,而回廊开始有了砖搭造的拱顶。导游还说,南北仓室内的墙上都有一些大大小小的孔,那是古人埋藏个人秘密的地方。想起《花样年化》里的梁朝伟,树洞的灵感想必也是由此而来的吧。



kleang风格的建筑还有另一座比较有名的,就是没有完工的塔凯欧寺(Ta Keo),又名茶胶寺,苏耶跋摩一世国王为供奉天神湿婆而建的三层塔式建筑结构,是小吴哥的简洁版。

据说此寺在建造过程中曾遭雷击,国王觉得不祥,因而废弃,所以四面门中仅有东面大门有雕刻。由此可了解到所有吴哥窟遗址群的建筑都是先将石头堆积再行雕刻。这是柬埔寨历史上最独特的建筑方式。此寺是了解柬埔寨建筑雕刻方式最好的证明,所以是考古学者搞研究的重要地方。

七、巴芳寺(Temple Baphuon)
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记载:金塔(巴戎寺)至北可一里许,有铜塔一座,比金塔更髙,望之郁然。其下亦有石屋十数间,又其北一里许,则国主之庐也,其寝室又有金塔一座焉。

这里说到的铜塔,即巴芳寺。巴芳寺大概由苏耶跋摩一世开始修建,而建成于他的儿子,优陀耶迭多跋摩二世(1050年-1066)时期。《诸蕃志》卷上,真腊国条记载:西南隅铜台上列铜塔二十有四,镇以八铜象。到周达观的时代,24座铜塔已有23座不知去向。

很多旅游书上都强调,巴芳寺早于吴哥城建成之前。但实际情况是,跟巴芳寺同时期的老吴哥王城在占婆入侵时被毁,而巴芳寺得以保留。直到阇耶跋摩七世(1181年—1215)以巴戎寺为中心建立了新的王都之后,巴芳寺就成了我们今天所见的王城内保存最早的遗址。

巴芳寺最早是供奉湿婆的国庙,属于三层神山式建筑。在15世纪后期,因佛教的兴起,巴芳寺改为佛寺,并在二层平台修建了一尊70多米长,9米高的卧佛。
巴芳寺自建成后,虽历经战乱却从未遭较大破坏,尽管因为塔基建在沙土之上而使得神殿有部分坍塌。然而到了20世纪,法国EFEO原想将寺庙的一砖一瓦拆下后再拼装回去,却因为高棉内战使这个项目停工了25年。内战也使拆解时的详细资料遗失殆尽,拆下的约三十万个画了编号的石块,象没有参照的拼图,让如今的维修人员头疼不已。



八、吴哥寺(Angkor Wet)
Wat,并非我们所讲的“石窟”之“窟”,而是“圣洁的城市般的寺庙”之意。吴哥窟四周有宽达190米的护城河,据说古代的时候,这里养满了鳄鱼。一道砂岩引道架设于护城河之上,直到西门。与吴哥的其它遗迹所不同的是,吴哥窟面朝西方,在主殿第一层回廊内的浮雕,也是以逆时针为顺序。

穿过做为第一道围墙的回廊,就是主殿前的广场,中间的引道两旁是七头蛇的栏杆。主殿前有两个莲花池,左边那个是摄影爱好者的必去之地。



小吴哥建筑中,几乎每一块石头都是精美的雕刻艺术品。而浮雕艺术的精华是第一层回廊四周墙壁上的巨幅浮雕,浮雕高约2米,长600米。西门入口逆时针方向行进,看到的故事分别是:
(西)决战俱卢之野——黑天举起牛增山——猴王波林之死
(南)苏利耶跋摩二世军队——阎罗审判
(东)搅拌乳海——(大象门)——毗湿奴战胜群魔
(北)黑天与魔王班那——神魔之战
(西)楞枷之战



小吴哥主殿共有三层,每层平台的周围都有石砌回廊和复壁。第二层平台四角分布着四座宝塔,第三层平台中央是距地面65米高的中心塔,以喻神话中的宇宙中心和诸神之家。

第三层的五座塔共用一万块精雕细刻的巨大石块建成。柬埔寨王国国旗上的三塔徽记就是这五座塔的正面图案,因有两座塔被遮挡住,看上去便成了三塔。在塔四周的墙壁上有约2000尊舞蹈仙女Apsara的浮雕像。仙女舞姿优美,栩栩如生。柬埔寨的古典舞蹈就是吸收了这些仙女的舞姿精华而流传和发展起来的。这些塔在国王死后便成为其陵墓,吴哥窟便是苏利耶拔摩二世的陵墓。



通向主塔的台阶被称为“天堂阶梯”,高13米,几乎与地面垂直,攀登时必须手脚并用,信徒籍此体会天堂之路的艰辛,表达对神的无限虔诚。1973年,一名法国女游客在攀登中失足跌落致死,她的丈夫悲痛之余捐资在西面台阶一侧,在原来的楼梯之上修造了带扶手的木质楼梯。从此这一侧楼梯也被称作“爱之阶梯”。



吴哥窟由苏耶跋摩二世于1113年间开始建造,历时89年方才完工。当时已去世50年的苏耶跋摩二世也终于得以被安葬在神殿之中。这个神庙的工程如此浩大,以至于其竣工时,吴哥已进入佛教时代。南塔门之下供奉的毗湿奴雕像,在苏耶跋摩二世时期,是供奉于第三层的主塔之内,在吴哥窟改宗佛教之后,才请来此地守护。

在暹粒,除了巴肯山,小吴哥也是看日出日落的好去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柬埔寨吴哥之旅
吴哥窟七日深度游
柬埔寨十大旅游胜地
走进古老神奇的吴哥文明(游记/下卷·手机版)
柬埔寨自由行!详细攻略全在这儿了,收~
2017开篇之旅——穿越千年探秘吴哥王朝(下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