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7开篇之旅——穿越千年探秘吴哥王朝(下篇)

Day4(2月1日):上午游览女王宫,下午游览罗洛士建筑群。

一 、女王宫

女王宫位于吴哥城东北25公里处,是柬埔寨三大圣庙之一,以其艳丽的色彩和精美的浮雕闻名于世。女王宫的建筑小巧玲珑、精致剔透、富丽堂皇,有“吴哥古迹明珠”和“吴哥艺术之钻”的美誉。供奉婆罗门教三大天神之一的湿婆神。建于967年的罗真陀罗跋摩时期,而于1002年的阇耶跋摩五世时期完成。

有别于其他吴哥古迹使用青砂岩为材料,女王宫大量使用红色砂岩作为建筑材料,色彩极为艳丽,也利于雕刻复杂细腻的图案。 而建筑建成后,经过风干,就变得异常坚硬,千年不坏。

关于女王宫名字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它是女人建造的,因为每块石头都雕有玲珑剔透的各种花纹图案,每尊石雕像的造型都十分巧妙逼真,雕刻太过精细,不像出自男人之手;另一种说法是:这是一座后妃居住的宫殿。吴哥王朝时期,柬埔寨经常与邻国发生战争,因此在远离吴哥王城的地方建造宫殿,为在战争期间藏匿后宫佳丽。

女王宫和多数高棉庙宇一样面朝东方,主建筑群由三层院落围成,神庙在最内层的院落内,现存主体有三座中央塔殿和两座通常称为图书馆的小型建筑。女王宫遍布精美的浮雕,墙壁、立柱、门楣等建筑表面几乎完全被浮雕覆盖,没有一点空隙。

女王宫前的荷花池。

女王宫入口。女王宫不大,游客多,显得很拥挤,拍摄很难,为避开人群,只能改变拍摄角度。

精美的门楣。

女王宫最为知名的是其精致的砂岩楣石和山形墙,气势磅礴。

三座中央塔殿,建在一米多高的台基上,分别供奉着毗湿奴、湿婆和梵天。

三座寺塔门前均有一对守护神石雕,有人形石雕、鸟形石雕、猴形石雕和狮形石雕。

女王宫的浮雕极其精美细致,堪称皇冠上的明珠!

在高棉建筑史上,女王宫第一次将神话故事刻在山形墙上。此画面描述的是:“天帝因陀罗”骑在三头白象之上,杀死围困住水的巨龙弗莱多,捣毁他的99座城堡,解放了水,向森林降雨,众生欢跃的场景。天帝因陀罗是印度神话中的天神之王,雷雨之神,是印度最早的大神之一。

女王宫旁的林荫小路很幽静。

二、罗洛士建筑群

罗洛士建筑群位于暹粒市东南12公里处,建于九世纪末,被人们称之为“高棉艺术的开端”,吴哥王朝的创立者阇耶跋摩二世曾建立了数个首都,罗洛士是第二个,吴哥王朝在此定都70年。现存巴公庙、罗莱寺和神牛寺。

1、巴公寺。

巴公寺建于9世纪末881年,由因陀罗跋摩一世所建的印度教神牛寺风格建筑,是罗洛士群中规模最大最重要的寺庙,展现早期的高棉文明。寺庙是截顶式金字塔形建筑,神殿建在由五层平台组成的基座上,用来供奉国王的象征湿婆林迦,称之为“因陀罗首罗”,是当时的一座国庙。
巴公寺发现时是一片废墟,法国远东学院古迹维修专家莫里斯·格莱斯从1936年开始修复,经过七年努力到1943年大致修复原貌。修复后的巴公寺神庙不完整,很多狮子、大象的石雕形象被岁月侵蚀,残垣断壁间依稀可见的只有年轮。

东门入口参道两侧鲜花盛开,这是来吴哥第一次在寺庙处看到此景象,不禁眼前为之一亮。

入口参道两侧有七头蛇神那迦和护城河。

入口的北侧有一个活跃的佛教寺院

从断壁残恒中,可以看出其昔日何等的宏伟壮观。处处展现早期高棉文明的博大精深,令人赞叹不已!

最顶层中心矗立的一座宝塔。

2、神牛寺  

神牛寺是罗洛士建筑群中修建的第一座古寺庙,它于879年,高棉国王因陀罗跋摩一世在位期间修建,被用以纪念王室成员,并供奉印度教神祗湿婆。

神牛寺由六座砖塔组成。塔建于砂岩平台上,分为两排,每排三座。庙塔面朝东,前排中间的塔最为高大。寺庙供奉因陀罗跋摩一世的三位被神格化了的先祖和他们各自的妻子:前排中间的庙塔供奉高棉帝国的创建者阇耶跋摩二世;它左边的庙塔供奉因陀罗跋摩一世的父亲;右边的则供奉他的祖父;后排的三座庙塔分别供奉前面三位男性先祖的妻子。中间的两座塔上都有印度教神祗湿婆的雕像。

神牛寺前一片荒凉,围墙和寺门已倒塌。

神牛寺得名于它中央庙塔面前的三座砂岩雕像。这些雕像的主人公是南迪,就是身为湿婆坐骑的白色公牛。只有这尊完好一些。

神牛寺由砂岩石雕和石膏浮雕作为装饰.

祗湿婆。

3、罗莱寺

罗莱寺建于耶输跋摩一世(公元889-910年在位)时期的公元893年,是迁都吴哥前的最后一个主要寺庙。供奉湿婆林伽,是国王祭祀以父王为首的祖先的寺院。它建造在高棉历史上第一个人工水池中央的小岛上,水池早已干涸。古寺庙尚在维修中,目前只有一个新建的寺庙可供观赏,其他没什么可看的,唯一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有一个小学校,可以让我们近距离看到当地儿童的生活学习情况。

正在维修中的罗莱寺。

新建的寺庙

寺內的教室,一个小和尚在教小学生英语。

挂着的牌子上有简单的中文日常用语。

今天所游景点都比较小,用时不多,下午三点就结束了行程。时间尚早,又去了趟免税店,不过不建议去,没什么东西,价格大部分比浦东机场贵,尤其兰蔻化妆品,眼霜每瓶比浦东机场贵50~60元人民币。省下时间去其他景点,如涅槃营、洞里萨湖都不错。

Day5(2月2日):由于晚上要乘夜班飞机回上海,为避免疲劳,上午在酒店休息,睡懒觉,儿子一个人去了博物馆。下午游览了我最期待的崩密列。

崩密列是此次吴哥行的最后一站,也是我最期待的一站。在那里能够看到吴哥窟未被发现前在丛林中沉睡的模样,是吴哥古迹中最值得去,同时也是最难去的地方。其规模几乎与吴哥窟一样大,但依然被丛林严密包裹着,充满着神秘气息。当您爬窗户,走屋脊,穿房屋的时候,你会发现永远有惊喜在前面,而且也永远不知道前方等待着的是怎样令人惊喜的景色。    

崩密列位于吴哥古迹群以东40公里处,是一座小吴哥窟式的寺庙,名字的意思是“荷花池”。崩密列是一座印度教寺庙,但是它有一些雕塑反映的是佛教的主题。建造这座寺庙最初所使用的材料是沙岩,很多建筑都已经损毁,而且很难再被复原,因此放弃了修复,这也使我们有幸看到古迹被发现时的原貌。

崩密列的历史还处于不明了的状态,据学者推测,崩密列大约建造于 11 世纪末至 12 世纪初。寺庙坍塌严重,被树木掩映,无路可走。由于所处位置比较荒僻,所以很多浮雕和塑像已被掠夺,但寺庙的神秘气氛仍旧在森林深处弥漫。如果说前面游览过的,同样被森林包围着的塔普伦寺给人的感觉是奇异,那么崩密列带给我们的则是震撼。

崩密列参道入口处。

参道入口两侧的护城河。

镇守参道入口的七头蛇精那迦。

参道左侧,原来的雷区。

右侧丛林中马儿在觅食。

五头蛇精。

荷花池。

被碎石赌住的城门,需绕道进入。

城门右侧有一颗婀娜多姿的古树。

沧桑的建筑,让人感受岁月的痕迹。

废墟中依稀可见精美的浮雕。

坍塌的建筑,凌乱的碎石,彰显着神秘。

进入崩密列深处,发现一条栈道,这条栈道是拍摄电影《虎兄虎弟》时搭建的。由此可见,吴哥古迹中的很多景点都是深受电影导演们厚爱的,因为这里所透露出的神秘感绝对是世界罕见的。

与吴哥窟景区相比,崩密列的树要相对小一些,以至于树根在缠绕古庙时,更显得有些柔情如水,如果说塔普伦寺的树有霸气,仿佛是要把古寺吞噬的感觉,那么,在崩密列,树与古寺更多的是一种相濡以沫的感觉。

在崩密列,你会被这样的景色而着迷。

藏经阁是崩密列中保存比较完好的建筑。

由此下去,有一个幽深的长廊。

崩密列与其他吴哥窟景点最大的区别,就是宁静,即使这里也会有些游客,但是,那份藏在地底下,隐藏于森中的神秘的气息,仍然弥漫在空气中,让人感觉到发自心灵的宁静…

断壁残恒中仍然可以感受到吴哥王朝曾经的辉煌。

站在出口的围墙外看去,寺庙完全被丛林掩盖。

从寺庙出来,年轻人与一头牛狭路相逢。

憨厚的牛让路走进丛林,不予理睬年轻人的追拍。

由于旱季,林中的草已枯萎,没有吃的,这里的牛马都很瘦,好可怜!

结束行程在光影SHOW享用自助晚餐,这是在柬埔寨的最后一餐,餐食很丰盛。

晚餐后观看《梦幻高棉光影SHOW》

看完演出,距航班起飞时间尚早,前往按摩院,享受了两个小时的柬式按摩放松一下。然后,前往暹粒机场。

Day6(2月3日):暹粒至上海。圆满结束了为期六天四晚的吴哥王朝探秘之旅,凌晨乘机返回上海。

1:35柬埔寨暹粒机场准时起飞.

6:10提前抵达上海浦东机场

后记

此次吴哥之行带给我太多的感动和震撼,回来后整理照片写游记的过程中,印象更加深刻。小吴哥的宏伟华丽、巴戎寺的神秘悠远、塔普伦庙的瑰丽如梦、女王宫的富丽堂皇、崩密列的沉睡之美....让我领略了吴哥王朝六百年的辉煌历史和壮美的古代文明。
虽然吴哥的大部分建筑已倒塌成废墟,但吴哥古迹规模之宏伟壮观,建筑艺术之璀璨夺目,依然令人惊叹。坍塌的石块,分崩离析的雕刻,蔓生的枝叶,时间剥除了它一切的华美,却赠与了它永恒的伟大。
游吴哥前后,阅读了不少资料,最让我感动的是发现吴哥古迹的第一人亨利·穆奥,为了向世人揭秘吴哥窟这一奇迹,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让我自豪的是最早文字记载吴哥窟的是我们中国人。吴哥王朝虽然昌盛了六百年,但高棉人对吴哥窟并没有文字记载,关于吴哥窟的文字记载,最早的是中国元代派遣官员周达观,著有《真腊风土记》一书,写于1295~1296年。
当初法国生物学家亨利·穆奥寻找到吴哥窟,是受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的启发和指引。当时他在世界各地收集蝴蝶资料的时候,偶然来到中国并发现了《真腊风土记》,请人翻译后他便被书中所描述的这个国家深深吸引了,于是循着周达观所叙述的线路来到柬埔寨,寻找这片传说的伟大遗迹。
1861年1月,穆奥终于如愿所偿,在丛林深处发现了吴哥窟,回国后便出版了一本《暹罗柬埔寨老挝诸王国旅行记》,其中对吴哥窟做了详细的描述,向世人狠狠夸赞了一番。不过还是有很多人不甚相信,所以穆奥就再次踏上东南亚的土地,准备二次寻访吴哥窟,希望能够带回更多的证据。
可惜这一次他在丛林中感染了疟疾,1861年11月10日,年仅35岁的穆奥便病逝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现在他的墓还留在老挝的神秘古都琅勃拉邦。
1866年,法国摄影家艾米尔·基瑟尔,拍摄并发表了吴哥窟的照片,终于使人们亲眼目睹了吴哥窟的雄伟风采。但穆奥是吴哥古迹湮没数百年后第一个向世人公开著书、详细介绍的人,所以学界普遍将他默认为是“重新发现”吴哥窟的第一人。在此必须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没有他们的勇于探索精神,我们今天就欣赏不到这一伟大奇迹。(在游记开头简介中为避免占用篇幅,只做简单介绍,将此部分移到后记中)

吴哥是一座在毁灭中涅槃又定格于永恒的不朽之城。如果你还没有感受神秘震撼的历史,去吴哥窟吧,走进它,走进这片废墟。去感受历史,感受伟大,感受美。因为这千年的巨作终有一天也会经不起更长岁月的洗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8开篇之旅~探寻吴哥之美
吴哥窟:古寺的历史
东南亚历史上最大、最繁荣、最文明的王国—吴哥王朝|西行文化
最经典的吴哥窟攻略(景点介绍/行程安排)
吴哥窟景点太多眼花缭乱?带这篇就可以了——按照时间顺序整理
三天游遍吴哥寺庙群,收藏这份攻略就够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