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剧作课丨掌握这五个要素,写推理故事就不用发愁了

推理小说(电影)的几种类别划分


警告:本文会泄露部分作品的谜底,阅读请慎重

希区柯克曾经说过,“坏人越坏,电影越好看”,这话用在推理故事(包括电影和小说)里,则可以理解为“凶手越聪明,故事越好看”。推理故事描写的是侦探追查罪犯的过程,反过来看,也可以看做是罪犯如何掩盖犯罪过程。而创作者,则要同时扮演着侦探和罪犯的双重角色。


在推理故事的世界里,一个完整的案件包含凶手、犯罪动机、犯罪手法、犯罪过程、凶器、尸体去向等多个元素,任意一个元素没有交代清楚,都不能算一个完整的案件,观众和读者就不会觉得满足;如果侦探不能在故事结束的时候给予足够的解释,那么就不能算是彻底解决案件,至少在这起案件中,他(她)不能宣布自己是胜利者。而凶手要做的,就是在上述几个元素之一大做文章。只要成功地掩盖了其中一项,那么在这次跟侦探的智慧较量中就算胜出,即使被捕或被杀。在电影《七宗罪》中,罪犯虽然最终被警察杀死,但我们都认为胜利者是他。


推理小说自诞生至今,已经演变出了多个流派和子类型,但万变不离其宗,不论什么流派和类型,都要具备上述几个元素,区别在于对不同元素的侧重而已。例如本格派多侧重犯罪手法,对犯罪动机就着墨不多;而社会派描写的案件,促发犯罪背后的社会原因才是重头戏。


笔者根据对不同元素的侧重,归类了一下推理小说的常用诡计和不同类型。有些经典诡计可以独立支撑起一部作品,甚至成为一个子类型。当然,这种归类也难以面面俱到,只是提供了一种便于个人划分推理小说类型的思路。


1、凶手身份


侧重掩盖凶手身份的诡计有:一人多角;双胞胎诡计;毁容、整容、变性。另外还有共犯互相作证等。


一人多角诡计在江户川乱步的小说中常见。例如,凶手计划杀死目标,先将自己打扮成另外一个人的样子,在目标的住所附近徘徊,并故意让人看见。案件发生后,目击者自然会第一时间向警察举报这个“举止可疑”的人。当警察按照目击者的描述去追查疑犯时,就会被误导。


双胞胎诡计可以算是“一人多角”的演变:两个长得几乎一模一样的人,其中一个人杀掉了另一个,然后假冒他的身份。至于毁容、整容和变性,跟“一人多角”思路接近,即通过改变自己的容貌来误导别人。


除了常见的外形伪装,当事人的血缘问题也常常被拿来大作文章,尤其是在一些描写大家族的故事中,经常发生少爷跟仆人的儿子互换啦、老爷跟女仆生下私生子啦这样故事。


共犯互相作证的诡计,最典型的当属阿加莎的《东方快车谋杀案》。在这部作品中,侦探所乘坐的车厢里,除了侦探和死者之外的所有人都是凶手,他们互相给对方提供不在场证明。


作品举例:江户川乱步的《阴兽》、《蜘蛛男》;柯南·道尔的《歪唇男人》;《名侦探柯南》里的《月光奏鸣曲杀人事件》等。


《阴兽》的核心诡计:女作家利用自己超凡的写作能力,塑造了一个“分身”。


2、犯罪动机


前文谈到,社会派注重对凶手犯罪动机的描述。而在本格派中,也有一部分作品在犯罪动机上做文章。这类作品的凶手,采用某种巧妙的方式掩盖了自己的犯罪动机,即使被警察抓住,只要犯罪动机没有被勘破,那么凶手的目的仍然可以达到,例如东野圭吾的《恶意》。


在隐藏犯罪动机方面,有一个非常经典的诡计,名叫“交换杀人”。


何谓“交换杀人”?比如你有一个想杀的人A,你的共犯有个想杀的人B。如果你去杀A,共犯去杀B,那么警察很快就会根据犯罪动机调查到你们两人的头上。如果你们两人交换一下要杀的对象,就可以事先为自己准备好不在场证明。例如,当你的共犯帮你去杀A的时候,你可以去跟朋友聚会。就算警察认为你有充分的犯罪动机,但因为案发时你不在场,就无法逮捕你。


只不过这种诡计看起来很完美,实施起来却很困难。不管是你还是你的共犯,只要一方出现了问题,例如违约啦、出现疏漏啦,这个诡计就会失败。但也正因为充满变数,“交换杀人”的故事充满强烈的戏剧张力,典型的例子是希区柯克的《火车怪客》。


《火车怪客》:经典的“交换杀人”电影


3、犯罪手法与犯罪过程


该元素推理故事最主要的表现对象。其中特征最鲜明、最挑战作者能力的诡计莫过于“密室杀人”。另外还有利用一系列机关、道具、特殊建筑制造的“不可能犯罪”,例如绫辻行人的“馆”系列。强调该元素的作品数量众多,故不再一一细表。


4、凶器


有相当一部分推理作品专门在凶器上做文章。推理小说中出现的凶器可谓五花八门。如前文所述,如果侦探找不到凶器,就算抓到了凶手,也不算破案。为了隐藏凶器,罪犯们(也就是创作者)可谓绞尽脑汁。


冰子弹、冰刀早已司空见惯,它们的变体有“冰血弹”和“冰血刀”(用冰冻的血液制作的子弹和刀),还有用骨头制成的“骨子弹”;利用物理学原理和化学原理,把司空见惯的事物制成的凶器的诡计也常被采用。例如,利用某种材料被水浸泡后膨胀、水分干燥后收缩的原理,就可以制造定时行凶的装置;利用某种化学试剂受到光照产生化学反应的特征,同样可以制作成类似的装置。江户川乱步有一篇小说《火绳枪》,描写的是阳光通过窗台上的球形鱼缸,形成了聚焦,点燃了放在桌子上的火绳枪的药引,结果令火绳枪走火杀死了躺在床上的人。


在《布朗神父探案》中有个故事,描写受害者被钝器击打头部致死。警察找来找去,最终都没有找到凶器,侦探经过调查,发现凶器其实就在大家眼前——地面。原来死者是头部受到地面的撞击而死的。


5、尸体去向


在绝大多数谋杀案中,侦探都是从尸体开始调查的。如果尸体找不到,侦探就几乎无从下手。不,不仅无从下手,甚至都不能当成谋杀案来处理。如果凶手通过某种巧妙的方式把尸体藏起来,就能躲过侦探的调查。


在爱伦·坡的恐怖小说里,有凶手把尸体藏在墙缝里的情节。这个诡计后来在《金田一少年事件簿》中被发扬光大。在江户川乱步的小说中,则有把尸体藏在石膏像里的诡计。


除了把尸体藏起来,把尸体掉包的诡计也常被使用。东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献身》,就是一个很经典的尸体掉包诡计:嫌疑人X用了一个无关紧要的人的尸体替换掉了关键的尸体,成功地为真凶制造了不在场证明。


最近比较火的《心迷宫》,也可以划分到“隐藏尸体”类推理故事的序列中。


如果不是隐藏尸体,而是增加尸体数量,亦可以误导警察。例如在岛田庄司的《占星术杀人魔法》中,凶手用五具尸体拼凑出了六具尸体,制造了有六位死者的假象。


凶手自己假扮被害者的尸体来误导目击者,混淆谋杀案发生的时间,也可以算是隐藏尸体的一种诡计,只不过这是在时间上的“隐藏”。这个诡计有个前提,那就是目击者只能在远处看到尸体,却不能触摸到尸体,否则就露馅了。


其实,在这一类故事中,最关键的元素是“隐藏”,至于隐藏是是不是尸体倒在其次。尸体只是一个“麦格芬”,可以替换成任何其他的物品。例如在爱伦·坡的《失窃的信》和柯南·道尔的《波西米亚丑闻》里,侦探寻找的关键的物品不是尸体,而是再也平凡不过的信件,仍然不失趣味。某人采用巧妙的方法把某件物品藏了起来,侦探则要设法找到它。说到底,这更像是一场大孩子们玩的游戏而已。

为了进一步了解推理小说最常用的几大经典模式,我们不妨看一看日本推理小说家东川笃哉作品的名字:


《请勿在此丢弃尸体》 (藏尸)
《密室的钥匙借给你》 (密室)
《完全犯罪需要几只猫》 (“或然率”犯罪)
《再也不绑架了》 (绑架)
《不适合交换杀人的夜晚》 (交换杀人)
……


《再也不绑架了》:东川笃哉的作品虽然都是无厘头,却严格遵循推理小说的分类法则

东川笃哉写的都是脑洞大开又极为搞笑的推理小说,不过他的每一部作品都严格遵循推理小说的分类规律,着重描写其中一个模式。日本专业推理小说作家对推理小说规则的遵循可见一斑。

以上粗略列举了几种推理小说中常见的几种模式,难以详尽,仅供参考。欢迎读者批评指正或一起讨论。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福耳猫斯,毕业于上海大学影视学院,现从事影视策划及编剧工作。喜欢推理、悬疑、科幻。合作qq:514746205

本文为拍电影网专栏,已或作者授权,转载请联系后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编剧干货||推理小说套路大解密
如何在推理小说中设置红鲱鱼|推理课堂
5部诡计设定吊足胃口的小说,密室、不可能犯罪接连上演​
小说写作技巧有感
推理小说常见的诡计和模式
推理小说经典指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