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化石的修复和清理(下)

(三)立体骨架式大型脊椎动物
立体骨架式大型脊椎动物此类化石最难清理,因为其体型较大,且往往取得时只是残缺的片断。再加上受地壳变动的关系,变形、部分毁损(缺手,缺脚,缺尾巴)也相当常见。在动手清理之前,必须对此动物的骨骼结构相当了解,或是要找出相近物种的骨骼图进行比对,并且要记录每一块骨骼在挖掘时的埋藏相同位置。清理此类化石所需的工具种类最多,因在野外挖掘时,为避免伤到化石本身,往往会保留相当多的岩石在骨骼化石上,所以首先要使用较大型的振动工具,将大部分的岩石清除,再来便用中、小型振动式雕刻机将每一块骨骼分离,并将围岩清除,若是较细微的部分,仍需使用喷砂机清除细缝及表面的岩石。




有些化石已露出地表或接近地表很长一段时间,有受到风化侵蚀的现象,造成部分骨骼特别的松软,若遇上这种情形,则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在化石固化上,通常一方面要小心清理围岩(不能伤到骨骼),另一方面要在清理完成部分的骨骼后,上固化剂(即一种特殊药剂,可渗入骨骼深处,使其变坚硬),待所有的骨骼都清理完成后,再按照该动物的正确骨骼位置陈列开来,以确定其缺损或遗失的部分。




所有种类的古生物化石在清理完成后,都必须在其表面刷上透明的化石保护液,因为化石原本埋在地底不见天日,不与空气接触才能保存这么久远,一旦将其清理出来,必须再将其表面保护起来,方能永久保存。
大型化石和小型化石的修复有所区别。大型动物化石一般保存的相对较好,而小鸟、蜻蜓之类的小型动物化石则比较容易受到地质运动的破坏,修复起来难度更高,需要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经验和技术,还有耐心。“拼图”结束后,接下来的工作是粘接。由于化石年代距今相隔甚远,不同部位都有程度各异的损伤,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胶水进行粘合,粘接时用胶水宁少勿多。使用粘合剂就如同给“营养不良”的动物补充能量一样,通过渗透、粘合和加固让它们重新挺起脊梁和伸展它们的身躯。安徽古生物化石馆内现存的最大面积的海百合化石就是由我馆技术部成员进行多块拼接后而粘接成,它在化石里素有“石画天雕”美誉,就是因为图案逼真,特别是其冠如花,茎杆分明,像一幅国画却又好似一面浮雕。有的化石被诊断为“粉碎性骨折”,修复专家就跟“外科医生”一样用石膏为它进行整体修补。患有此“病”的化石一般都是“无精打采”,经过“治疗”后才会重新充满生机。



酸处理是化石修复的一个方法,但是需要一个非常专业的处理手法,前期还需要做大量的实验以确保不损伤化石酸处理最麻烦的就是要时时刻刻观察正在处理的标本,一但有围岩被腐蚀,骨骼暴露出来就要马上从酸中到清水里褪酸,褪酸要用纯净水,还要有流动的水流,1-2日后,拿出来干燥,干燥后在骨骼表面涂抹上保护剂(牙粉和丙酮的混合稠状液体,这种按比例调配好的液体干后,再它包裹下面的骨骼可以免受酸的继续腐蚀)然后泡进新的酸中(旧的酸会挥发,继续使用可能效力很低),可以继续腐蚀围岩,而不在腐蚀已经暴露出来的骨骼了!这样反复进行,直到达到想要的效果后,就可以了!酸处理的标本一定要褪酸,褪酸不好的标本质地很酥脆,若干年后,不易保存!酸处理一般使用在珍贵的标本,围岩坚硬的石灰岩里的标本或需要立体呈现的标本!自2005~2006这个时期中,我们天津自然博物馆技术部在这个方面也进行了一些实战和关键性的研究,我们在进行给安徽古生物博物馆进行化石修复的同时,也从中获得了一些珍贵的经验,这对我们以后的关于化石修复和清理有着很大的帮助和提高。那么在那期间我们主要进行了以下种类的化石修复,这其中包括:爬行类, 鱼类, 昆虫类, 节肢动物, 鸟类, 哺乳类, 鱼龙类等。




其中凌源潜龙(尺寸16 cm),在修复的过程中我们剔除围岩,整体轮廓尚可,头骨,脊椎,尾骨有特征显示,是一完整幼年个体;狼鳍鱼(尺寸8 cm)清除围岩后,整体轮廓清晰,两条鱼的头骨部分重叠在一起,其左侧鱼的脊椎有一小部分缺损外,其中头骨,脊椎,胸鳍,腹鳞,背鳞清晰;蜻蜓属于昆虫类(尺寸10*13 cm)在清除表层围岩后,完整个体展现特征明显;虾(尺寸11 cm)在清除表层围岩后,完整个体完整,特征明显;螃蟹(尺寸5*5 cm)在清除标层围岩后,个体完整,特征明显;鸟类(尺寸12*6 cm)在清除表层围岩后,鸟化石轮廓突显,其头部,脊椎,胸骨,前肢,腰带和后肢修饰清晰;犀牛下颌(尺寸50*30 cm)在清理围岩,修复出牙齿及其他部位,外形将原断裂为4块标本粘接在一体,左侧后部及两个上升肢缺失;巢湖鱼龙(尺寸60 cm)此标本为20块碎体拼接而成,头部未展露,经修复,消除围岩后头部齐全完整,为一完整小型鱼龙个体,侧压保存,尾中部及远端缺失,前肢和后肢略有缺失,头骨,肋骨,椎体特征明显,头骨,牙齿清晰可见;贵州鱼龙(尺寸700 cm)该标本属于大型贵州龙,体长约7米,有若干块组成,修复工作主要是对化石表层围岩剔除,将主要是对化石表层围岩剔除,将鱼龙化石主要是头骨,脊椎和尾椎重点修复,修复后为一完整大型鱼龙个体,背面保存,吻端及尾端略有缺失,利用铁架木托将其标本分成三段进行整体固结(粘接为一体),缺失部位用石膏填补,以上是我们在安徽古生物化石馆进行的一些修复种类和经验结果。从各个物种的修复来看,这次的修复工作对我们还是很有帮助的,我们不仅得到了珍贵的经验,也锻炼了自己的技术水平。
所以古生物化石的修复现在在业界非常的受到重视。只有修复的得当,才能最完整的展现化石的风采!古生物化石的发展要在大家和所有人的帮组下进行发展和提高,在科学迅速发展的今天相信在以后的时间里会有更好的修复方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化石的酸处理
我的古生物修复工作奇遇“记”
古生物化石出土记
河南发现的这种鸟,天生反骨!与恐龙一起灭绝
恐龙竟是这样被送进博物馆的!
火星存在远古生物再添新证据? NASA火星上发现疑似神秘生物化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