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一批国家级古琴非遗传承人全记录

2003年11月,“古琴艺术”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口述和非物质类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着三千多年悠久历史的古琴艺术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迅速地被人们重新发现和重视。

2008年,文化部遴选出了首批十位国家级“古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这十位琴家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传承人。十年过去了,其中有的老先生已经驾鹤西去,有的已届耄耋高龄。

今天,我们从网络上寻找了他们的代表性演奏,让大家一同来感受一下这十位第一批国家级古琴非遗传承人的含金量(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编号排序)

秋塞吟 群星 - 中国音乐馆-中国古琴名家名曲系列1-秋鸿
 

《秋塞吟》-郑珉中演奏

郑珉中(编号:02-0263)

1923年生,籍贯福建闽侯。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博物馆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古琴研究会副会长。从王杏东、李浴星、管平湖学琴,其琴风苍劲稳健,古朴纯和,是当代九嶷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1946年秋到故宫博物院工作,长期从事中国古代艺术品的陈列与研究,曾任陈列组、历代艺术组、法书铭刻组、绘画组、铜器组、金石组、工艺组组长。1982年后,重点从事古琴、古砚的研究,先后发表专题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多次参加国内外的学术研讨会。对于古琴的产生与发展、古琴的断代与鉴定、古琴的制作与修复等方面有深厚的造诣,为推动我国古琴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先生在古琴的研究和鉴定方面,见地甚深,最具权威。其主要著作有《故宫古琴》图录、《两宋古琴浅析》、《古琴及其他》等。


龙朔操 陈长林 - 闽江琴韵

陈长林(编号:02-0264)

1932年生于福建福州,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琴会常务理事,北京古琴研究会理事,北美琴社顾问。

少年时向两位闽派琴家父亲陈琴趣和表姨吴子美学习古琴。1951及1956年先后加入上海今虞琴社和北京古琴研究会,又向查阜西、吴景略、张子谦等著名琴家学习,在原有闽派基础上兼习各家之长,形成自己的特点。1958年以来已发掘(打谱)有《胡笳十八拍》等五十多首琴曲。1957年以来已发表有近二十篇古琴学术文章。多次出席海内外古琴演奏会及学术会议。曾发表有多篇电脑及古琴方面的学术论文。利用编程软件开发出MIDI古琴,将古琴与电脑结合,为古琴的传承作出了重大贡献。古琴专辑有《闽江琴韵》等。

鸥鹭忘机 吴钊 - 忆故人


吴钊(编号:02-0265)

1935年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他的家族在苏州当地则是名门望族,他的叔祖吴梅是燕京大学的教授,又是昆曲专家、词作家,一生桃李满天下,是大名鼎鼎的人物。

吴钊古琴的启蒙老师是自己的父亲。吴钊先生1953年从泛川派古琴大师查阜西学琴。1955年入天津南开大学历史系,兼从虞山吴派古琴大师吴景略学琴。1959年大学毕业后,入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师从音乐史家杨荫浏研究中国音乐史。1985年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兼北京古琴研究会秘书长。1987年~1989年任中国音乐史研究室主任。1991年任该所研究员,兼北京古琴研究会会长。1992年,获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的特殊津贴。1993年任该院博士生导师至今。主要著述有:《追寻逝去的音乐足迹-图说中国音乐史》、《中国音乐史略》(合著)、《中国古琴珍萃》(主编)等。

楚歌 姚公白 - Guqin,  The  Art  of  Yao  Gongbai

姚公白(编号:02-0266)

1948年生于浙江杭州,先后毕业于云南楚雄师范学院数学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旅游系。

受深厚家学功底浸润,继承了姚门的主要风格和内在韵味:节奏明快、细腻精当、清新淡雅、寓动于静,并以右手轻灵、下指干净、挥洒自如的特点著称,积数十年来操缦不辍、清心内养之功,渐入纯净自如之境,琴品如其人品,在传统琴人中独具一格,以弹奏姚丙炎先生打谱之琴曲最具心得,代表作有“胡笳”系列、《广陵散》《乌夜啼》《孤馆遇神》《秋宵步月》等大小琴曲数十首。又有自己打谱的《高山》《鹤鸣九皋》《泽畔吟》《颐真》等。对于古琴古指法、琴曲演变、律学等亦深有研究,颇具心得。录音收录于《姚门琴韵》《皇响──姚公白の古琴》《鹤鸣九皋》《凤凰和鸣》等唱片。

平沙落雁 刘赤城 - 传统名曲精粹-古琴曲
 

刘赤城(编号:02-0267)

1938年生,江苏南通人。“诸城派”第三代传人,安徽省歌舞剧院古琴演奏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顾问,梅庵琴社名誉社长,国家一级演奏员。

刘赤城先生出身书香世家,五岁从其父刘嵩樵习琴,八岁已登台演奏《平沙落雁》等曲;后受业于梅庵王燕卿弟子徐立荪宗师门下,尽得其精髓,青年时已驰誉琴坛。1958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成为中国首届取得古琴专业本科学历的琴家。在长达七十余载的操缦生涯和艺术实践中,先生立足传统,忠实本派,博观约取,融古开今,形成了鲜明独特的个人艺术风格。演奏刚中含柔而刚柔相济,清旷沉雄而洒脱豪放,讲求收放与吞吐,开合有度,形神并举,以音传情,风格浓郁而迥异寻常。多年来,致力于古琴音乐遗产的发掘、整理打谱等工作,卓有成就,古琴曲目积累丰富如《秋鸿》《羽化登仙》等,计四十余首。古琴专辑有《古琴名曲精萃》《中国神韵》《诸城派一代传人——刘赤城》等。

由于未能在网络上找到年序最长的李璠先生的演奏录音,我们选用了1996年10月李璠先生向无锡琴人吴炯讲述川派古琴艺术的珍贵录音,弥补了音响的空白。

李璠(已故)(编号:02-0268)

1914年生,湖北大悟人,2007年逝世于北京,享年93岁。1941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农学院,曾任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研究员、植物遗传室主任。

1939年在四川成都读书期间,李璠先生师从蜀中著名琴家裴铁侠学琴,后经裴铁侠介绍,又师从胡莹堂,以后又曾受学于查阜西。得裴铁侠传授《高山》《流水》;得胡莹堂传授《平沙落雁》《鸥鹭忘机》《长门怨》《潇湘水云》等曲。

李老承古人之学,以琴为道,强调琴的高雅性,提倡以琴修身养性;其琴风淡定恬然,古朴宁静,有隐士之风,善弹琴曲《高山》。李老先生抚琴风格儒雅,深富传统韵味,门下弟子多人。李璠学识渊博,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曾请李老作“国学”讲座,他讲解引经据典、生动活泼,博得众人一致好评。

广陵散 吴文光 - 琴统搴英

吴文光(编号:02-0269)

1946年出生于江苏常熟。师从其父古琴大师吴景略学习古琴,又师从杨荫浏教授研习中国古代音乐史,获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硕士;随后赴美国研究民族音乐学,获博士学位。曾任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系主任、研究部主任,现为中国音乐学院博导。

吴文光继承了以气韵见长的虞山吴派的演奏风格,以表现自然之趣和擅长心理描写为追求,在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与专业音乐基础训练及长期的生活磨练中形成了新时代的文人行吟风格。他青年时期便擅长演奏《广陵散》《潇湘水云》等大操,于优秀传统外迭有创新,技巧纯熟、功力深厚,风格豪放而细腻多变,体现出古琴艺术深刻的美学内涵。他的古琴演奏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在华人及欧美都享有盛誉。由他打谱并演奏的古曲有《幽兰》《离骚》《秋鸿》《大胡笳》《列子御风》《关雎》等数十首,被列为文化部重点科研项目。早期录制的唱片《潇湘水云》曾获中国唱片社金唱片奖,主要学术论文有:《中国音乐现象的美学探索》《论古琴情感形象的生理记录法》等。琴曲完形释编的古曲有:钢琴与乐队《秋鸿》,管弦乐《胡笳》《离骚》,小提琴独奏《乌夜啼》、大提琴《秋月照茅亭》等。光唱片专辑有《流水》《阳春》《古琴大师吴文光》《琴统搴英》《列子御风》等,包括了四十多首曲目;并出版有其父子两代人的打谱作品《虞山吴氏琴谱》。

醉渔唱晚 林友仁 - 鹤鸣九皋-古琴雅集
 

林友仁(已故)(编号:02-0270)

林友仁1938年出生于上海,2013年逝世,祖籍台湾。

林友仁于1956年开始习琴,启蒙于金陵派琴家夏一峰,师承广陵派刘少椿,在国乐大师卫仲乐指导下,于1963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古琴专业。其间,他还曾先后受学于梅庵派琴家刘景韶、川派琴家顾梅羹、沈草农等先生。数十年来,他一直任职于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在中国古代音乐史、古琴的研究与教学等方面都颇有心得,对中国音乐文化的内涵与特征等方面见地尤为深入。

林先生是现今为数已非常稀少的、很能代表中国琴乐之气质、神韵与人文精神的传统琴家之一。其演奏风格浑朴自然、韵味醇厚、意境悠远。其教学方法既独树一帜,又继承传统精神,使学生从习琴之始就回归自性修养,舒展心灵、缓解压力,充分领悟琴道的内涵与意境,从而获得身心的和谐与充实,极为难得。他曾录制了《中有真味》、《广陵琴韵(七)》、《琴韵箫声弄流水》等多张个人专辑。

流水 李祥霆 - 幽居
 

李祥霆(编号:02-0271)

生于1940年,满族,祖籍辽宁岫岩。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国际古琴学会荣誉会长,师从古琴大师査阜西先生、吴景略先生,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北京古琴研究会副会长。

1957年起师从古琴大师查阜西学古琴,师从国画大师溥雪斋、潘素学国画。1958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师从古琴大师吴景略学古琴。他的学生遍布海内外,对琴学的海外传播助力甚大。

李祥霆先生熔虞山吴派、泛川等派风格于一炉,强调根据曲意而确定表现手法,其琴风流畅秀丽,大静大动,如长江奔雷,似孤岭松涛,特点鲜明,自成一家,并擅长即兴弹奏。个人专辑有《李祥霆古琴艺术》《幽居》《唐人诗意》等。

大胡笳 龚一 - 第一禅
 

龚一(编号:02-0272)

原籍江苏启东,1941年出生于南京。中国职业古琴演奏家,一级演奏员、上海音乐学院硕士生导师,曾任上海民族乐团团长、“今虞”琴社社长,现任中国琴会荣誉会长。

龚一于1954年十三岁开始学琴,十五岁登台演奏古琴。曾先后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上海音乐学院,专修古琴。随张正吟、夏一峰、刘少椿、王生香、赵云青、张子谦、顾梅羹、沈草农、刘景韶等十二位琴家学琴,广泛学习了广陵、金陵、泛川、诸城、梅庵等多个琴派的风格,艺贯五个琴派熔各家于一炉,自成一家,形成了清和婉转,中正秀丽的琴风。其演奏潇洒超脱,卓然成派。他强调在弹琴时,要“心中有古人,眼前有今人”。以古琴与民乐团进行合奏,也是其特点。古琴专辑有《乌夜啼》《潇湘水云》《酒狂》《广陵绝响》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师篇:珍贵历史录音
罕有录音弥足珍贵——北京东四十三条手机速写(下)
龚一
姚丙炎的古琴打谱
琴人
诸多琴曲的最佳演绎版本(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