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象鼻子中坑小学••(1)我的小学我的班~69届6.二班

   69届2班,毕业班班主任:林慧茹老师,本文谨献给联系不上,生活在天南地北的小学同学,看到后留言联系呦。 我的学校象鼻子中坑小学坐落在北京站口方巾巷路西的象鼻子中坑胡同东口(后春雨头条5号,现北极阁胡同),原址是明代官府作坊文思院,清末是八旗子弟官办学校,1907年始称象鼻子中坑小学。该校是当时北平市为数不多的公立学校之一。学校古朴而气派,坐北朝南三间广亮式门楼,两个抱鼓石门墩分立左右,陈旧褪色的大红门上,有一对狮子头铜门环。校园是方方正正的三进身大院子,明显的跳坑院,那时北京的老院老宅子很多都是跳坑院,院内陆面低于街面近半米,二米多高的山墙,三层石台阶上是宽敞的大教室,操场旁绿树成荫。下图:为学校大门口,正对着大门的是校长王芸的办公室,大门的左侧是传达室,右侧是财会室。大门天井往左拐下三阶台阶就是前院地界。

下图:2019年10月14日,在东城区交道口林老师家附近的烤鸭店,有幸请到了林慧茹老师与同学们欢聚一堂,同学们分开整整50载,相聚一起有说不完的话,聊不完的往事,林老师也讲了话,餐桌上热情洋溢,刘景华同学即兴表演了小节目,聚餐结束时大家摄影留念,有部分同学因各种原因未能参加,也通过语音表达了祝贺聚会成功和对大家的想念。

教过我们的老师一年级:陈若漪老师,没有陈老师的照片,哪位同学若能够联系上陈老师的家属,取得一张,非常感谢!二年级:孙玉珠老师五年级:林慧茹老师

下图: 老年的孙玉珠老师在美国看望儿子、孙子时留影,老人家已驾鹤西去。

  林慧茹、包澄宏两位老师年轻时的靓照。

下图:象鼻子中坑小学的地理位置示意图,北京站街北口,方巾巷中段路西。

  一对抱鼓石门墩分立左右

进入民国,象鼻子中坑小学先被称为北京市立第六公立小学,后改名为北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1946年称东一区第一公立小学。 解放后1950年称为北京市第一区中心国民小学,后又改称第一区象鼻子中坑小学,不久学校恢复为象鼻子中坑小学,1965年北京市整顿地名,象鼻子中坑小学更名为:春雨胡同小学,1967年顺应潮流更名:红卫小学,文革后恢复为春雨小学。

北极阁路1号,此门牌处即是当初象鼻子中坑小学大门位置。

  北极阁路东口即是原象鼻子中坑胡同东口,西口就是原栖凤楼胡同西口,现整条路贯通且拓宽了几倍,路牌后面大楼就是象小东面住户搬走后建成的长安太和公寓。

90年代由于学校附近大规模拆迁,生源减少象鼻子中坑小学并入西总布小学,校址归东城区教育局教育学院,2006年象鼻子中坑小学原校址随着长安街两侧城市改造被拆掉,这所学校从此从人们视线中消失了,现校址位置是北极阁路 1号院,长安太和A高档公寓住宅区。

  解放初第一区象鼻子中坑小学校徽

  象鼻子中坑小学校徽

1963年八月一场罕见大雨后,周末的上午,阳光明媚,蓝天白云,我穿着妈妈给我新买衣裳,美滋滋踩着雨后阳光晒的凹凸不平布满裂纹的泥土路面,跟着妈妈来到位于象鼻子中坑胡同东口的象小,进校门下台阶左拐南屋第一个房间门口,一张课桌,一位老师坐在课桌后面,来到桌前,妈妈上前和老师聊了几句,登记了姓名、地址、父母名字后,把我拉到老师前,老师问了我一些简单的问题,姓名,家庭住址,几道个位数算术题,就让我们回家等通知,然后继续给后面来的新同学登记,妈妈拉着我上台阶回去,我不走非要到学校里边看看,于是我们回头往西走,看到操场一片汪洋,我好奇就往操场走,被一个上年纪的男老师拦住了,说操场不能进去,水还没渗下去,进去就会踩得都是脚印👣,干了以后地就不平整了,你们可以去中后院看看,于是妈妈领着我在校园内大致看看就回家了。 九月1日我入象小正式上学,我们这些1950年至60年出生的孩子,赶上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和平时代,是出生的高峰期,五十年代中至六十年代这些孩子们都到了上学年龄,学校不够用,校舍紧张,好像当时各个小学都存在这种情况,又不能落下一个孩子,所以我们新生大都是上半天课,学业不重,家庭作业也不多,上下午倒班上,上午上课下午上学习小组,其他班则上午学习小组,下午上课。

   开学第一天,高年级辅导员同学领着新来的小豆包们到自己的班里。

   我们班同学大都是住在学校附近的孩子,最近的属底建龙,他家院就与操场隔着一条小路,家院中还养了几只羊,再就是付欣 住南衣袍拐弯处,也不过2~3分钟路程,最北边的是住干面胡同的董军及住朝阳门南小街什坊院胡同北边的马德龙,最东边的是小羊宜宾胡同东口谭守礼和房永喜和贡院西街和三班刘波住一院的李玲,最西边的是黄兽医胡同的宋英,和小土地庙胡同的崔春花,张凤媛,最南边的是住北京站附近水磨后巷的石玉。 一年级四个班,我是一.2班的,我们校长叫王云,是个老革命,教导主任王笑凡,班主任是陈若漪,不到30岁矮个子,圆圆的脸,大家都叫她小陈老师,因为一.1班还有位高个子的陈云贵老师,我们都叫她大陈老师,在小陈老师歇病假的时候,带课的大陈老师就像我们的亲大妈,对同学们关怀备至,两个老师都非常和蔼可亲。入冬后室温骤降,玻璃窗上绽放出美丽的冰花,同学们呼出的哈气清晰可见,藏在棉巴掌中的手拿出一会儿就冻的握不住铅笔了,此时陈老师总是将火拢得旺旺的,净量提高教室温度,课间休息时让出去玩的同学随手关上门,还让座在靠边上同学到火炉边烤火取暖。

  上学的第一天,班里根据家庭住址分配了回家的路队,路队长由住的最远的同学担任,没有家长接送这一说,五条路队;北京站一条,三坑四庙两条,南小街大羊宜宾胡同(小羊宜宾胡同,顶银,贡院)一条,什坊院(羊尾巴胡同)一条,刚组队时路队长真负责,提前离队得请假,不然第二天必向老师汇报,路过谁家谁回家,大家自觉遵守路队规矩,这一年10月下旬,根据八月大雨漫淹象鼻子中坑路面情况市政维修中坑下水管路,将下水管换成大粗管,利于排水,从南衣袍与前坑交界处开挖,东西向一直延伸到火神庙,路面破开了大口子,口子边沿都是挖出来的凹凸不平土堆,在前坑住的三班同学刘某华家门口(中坑合作社)小卖铺前西边一点挖个大坑做为地下水枢纽,通往南边长安街一人多高的主管道,我们三坑四庙路队每天上下小学就走在这绵延管道大坑边沿土堆上,土堆上层被附近的居民和我们学生都踏基本平滑了,有窄的地方高年级和高个子同学隔着沟窜来蹦去,我们个矮不敢蹦,胡同里骑自行车的居民都推着自行车走在沟沿上的土堆上,老人行动不便就只能在院里走动,大沟管道修好填平用时三个多月(那时一般胡同很少有柏油路),这期间东单邮局的邮递员肖师傅艺高人胆大,每天骑行在土堆上骑来骑去如履平地,我们看得触目惊心,自行车七扭八扭总能骑行到需送到报纸的用户门前,一声吆喝:“报纸…纸,来报嘞!”声音能传到后面两三个门,订报的人家出来人在门口等着,就这高超的骑术也会马失前蹄,他曾经给我们秀他的定车技术,左右向拧着把,车不走不倒,净有一分多钟,谁知道那天下午五点多,昏暗的白炽路灯照在土堆上,他送信件和北京晚报时没看清土堆边上有块石头,骑上去车轱辘随石头一滑,一块掉进坑里,摔的左前臂骨折,此事传的沸沸扬扬,这之后为了安全躲开道坑,学校安排我们路队改走后坑了,从(三義星)小卖铺旁边的小胡同进火神庙然后进小土地庙,黄兽医,栖凤楼胡同回家。

  懵懂中的孩子即害羞又没有约束意识,有问题有事情既不好意思问老师,又胆大妄为的去做了,做出来的事经常弄得老师忙于应对,真是按下葫芦浮起瓢,开学的第三天就出现了打架,课间马德龙拿着水缸子去水房打了点热水,兑上些自来水回教室,刚进屋两步,正赶上韩和平绕着课桌追逐徐宁,徐宁多灵活,一闪身双手戳着两个桌子从中间窜闪过去,韩和平却夺闪不及,直接创在马德龙身上,一缸子水连同水缸子都摔在地上,弄得课桌椅子上都是水,马德龙捡起水缸子一看,缸子底边的搪瓷被磕到一块,他将水缸子搁在课桌上,抓住韩和平的衣领子叫他赔水缸子,这韩和平也不示弱,一手抓住马德龙手腕,一手抓住马德龙的另一只手,嘴里还嚷嚷到,谁让你不让道,两人拧巴起来,这时有女生王某云跑出教室,到对门预备室找老师,小陈老师跑着进教室,拉开他们俩人,问清事情缘由后,上课的摇铃声由远而近往中院而去,同学擦干桌椅开始上课,课前小陈老师先批评了韩和平和徐宁课间在教室追逐嬉闹,规定今后同学们一律不许在教室内追逐打闹,后又批评韩和平和马德龙的打架行为,学校内严禁打架,让韩和平赔马德龙小水缸子,正式开课,课后韩和平把自己书包带绑着的小毛巾缝的水缸子袋绳松开,从中拿出上学前妈妈刚给自己买的小水缸子,恋恋不舍的递给了马德龙,换回磕了磁的缸子,此事算消停,一年级的老师除了教学,还要管生活,平息小孩纠纷,整顿纪律,忙的不亦乐乎,堪比幼儿园大班的阿姨,两个多月班内秩序才步入正轨。

   教室由两位老工友负责拢火加煤,但课间的十分钟,每个教室都照看到有点忙不过来,小陈老师经常代劳,帮忙撮煤添火。

那时最吸引我们的是学校的操场,操场与前院有个五米宽的通道,是我们去操场的第一通道。一年级在前院上课,一排南房三个教室,教室中间有个一米多宽的隔间通道,通往教室后小院内的教师食堂,前院西屋是低年级老师备课休息室,我们东边隔着二个教室就是传达室和学校大门,值班看门的是工友张友志大爷和王爷爷,张大爷有个明显的特征,枕骨下有个大包,我们私底下叫他大包或包大爷,王爷爷是我们班一个女生的爷爷,每当张大爷手摇的下课铃声从传达室旁传来,男同学就坐不住了,也是,45分钟的课程,让刚刚入学不久的孩子坐这么久,如同凳子上有针,哪坐的住?一双双小眼睛都看向了老师,注意力高度集中,老师一句“下课”,同学们蜂拥跑向教室门,就连距离门口最近的老师都给挤在一旁,老师忙喊:别挤,别摔倒,后来为这事还专门开了班会。

  我们学校的操场坐落在学校西面,地势低洼,比学校前后院地面还要低,操场的围墙显得高耸,但从校外看围墙则是与其他房屋围墙一样的高度,操场是个小足球场,比我们中学的操场还大,说它大,是因为它的面积是三个教学小院的总和。说它漂亮,是因西界墙前有一排高大的槐树,树龄大概近百岁。与墙外的垂柳交相辉映,树荫下,有跳远的沙坑、稍矮的单、双杠、三组合并木爬梯、高度与围墙等齐,爬梯上边沿有个斜角,同学们爬上去后,可以将腿插入边沿斜角处的横梯杆上(正数第二根横杆),坐在横杠杆上,扶着最上边的顶杆,俯看整个操场热闹的场面,而西南角大槐树底下北边是个铁爬杆,顶端联在树干上,树的南边的木制横梯则是最吸引我们低年级男生的器械,横梯下面是沙土地,我们从南边两节竖梯爬上去手抓着上边的横杆荡起身体一只手抓向前面的横杆然后另一只手再抓向前方另一根横杆,一直荡到北边的竖梯下来,高年级有玩的好的可以隔两杆悠过去,看得我们很羡慕,下来再赶快跑到南边继续排队,玩的非常痛快,唯一感到不舒服的就是暑假后,槐树上丝线垂下的绿吊死鬼及它的粪便,横梯杆上面很多看不到,不小心上梯抓杠弄得一手绿屎很脏,有时抓到吊死鬼,让人直恶心,撒开丫子跑到操场东北角水池子处洗干净手。

  学校操场的西北一角。

  课间操除了后院,中、前院可放置几个班外,大多数班的课间操在操场上做,各班整齐划一,位置固定。北墙边领操台上教体育尚利平老师为大家喊操,声音高亢,尚老师中等身材,五官棱角分明,腮旁有浅浅的壮疙瘩留下的疤痕,高中毕业,没上大学,到象小做体育老师,有一次尚老师在领操台为同学们表演踢毽,灵活的身段,健硕的体型,脚下左右开弓,毽子围着身体翻转飞腾,特别是小小羽毛毽围绕他的腿转来转去,一会儿外脚面点一下,一会儿内脚面磕一下,一会儿又是腿绕腱子划一圈,毽子落在后鞋绑上,略一停顿,接着又随着抬脚飞转起来,踢了大概有三四十下,高年级同学这叫一个羡慕,看得是眼花缭乱,目瞪口呆,我们低年级的同学已有点烦了,这时尚老师一个后踢飞燕,毽子从脚掌弹起,画了一个圆弧沿后背高高飞起,尚老师抬着头双眼盯着毽子,脚下腾挪着,花色的羽毛毽轻稳地落他的脑门上,全套动作潇洒自如,行云流水,表演结束,赢得了台下热烈的掌声。

我们的体育课及做课间操、跑接力、踢足球、跳沙坑;玩老鹰捉小鸡、砍包、顶牛、骑马打仗大都是在操场或前、中院里,当年好哥们张宝年骑马打仗还把门牙磕去半截,女生则在前院跳皮筋,拽包蹦房子,也有不出屋子,在课桌上欻枴玩的,大家伙尽情在这课间休息时撒欢娱乐儿。

下图:学校及大操场示意图,操场北头是个20平米左右的领操台,操场垫高后领操台重新砌的半米多高,操场北墙外是宽的死胡同进身不长,靠操场墙边有两颗大树,西边一颗桑树 ,东边柳树,两树旁边是片沙地,是三坑附近住的半大小子练跤的地方, 校内领操台边沿被墙外伸进的柳树条遮盖边沿,夏天柳荫下低年级同学没事就爱上领操台边上蹦着够柳条枝玩,学校最南端音乐教室外面是片菜园,此图不太规整,不好画圆,实际学校大门外拐角是一圆弧形围墙,不是直角,围墙内是菜地和教师食堂,食堂南墙边有个小门通我们上学的街上,围墙往西30米又凸出个十米多的圆弧形,是胡同的自然弯,墙里边就是音乐🎶教室南边的菜园子,墙外往西是直胡同,长度就是操场的宽度,菜园子是个接近四方形(一角有点圆弧)形状,园子进口西墙是民居后墙,小学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曹槟和三班的孙玉君同学就住在这个精致的小院里,对门就是建龙的家,附草图。

操场东南边有颗大垂柳,树下南边是学校的音乐教室,音乐教室比一般教室高大,讲台旁摆着一台陈旧风琴,教室后面架子上放着锣鼓镲彩旗等物件,我们唱的《东方红》,《少先队队歌》,《小松树快长大》,《让我们荡起双桨》等歌曲就是在这里学的。音乐教室的南边是学校的一片菜园子,种了一些青菜、茄子、小葱之类,园子和教师食堂后厨相通。这学期班里新调来一个同学叫王苏会,他家住在韩和平家的东边,全国政协副主席沙千里大院的后院,他的父母是江西省驻京办事处的工作人员,插班到我们班,这是我们班第一个带外地口音的同学,我们这些小孩开始对口音感了兴趣,下课找他聊天,尤其是罗景山和鲁兵学他说话开玩笑,鲁兵那小公鸭嗓学他说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孙老师很快发现了此情况,上课前找了我们几个谈话,告诉我们口音是地域形成,每个地方说话都有自己地方的特色,我们上语文课学汉语拼音学的就是的普通话正确发音,全国推广普通话,但口音形成时间太长,得慢慢矫正,不要用口音开玩笑嘲笑他,要帮助他正确发音,以后若看到其他同学还开这种玩笑,告诉他们这样不对明白吗!从那以后没有人再学王苏会说话了,他的江西口音也慢慢的没了。

学习和快乐玩耍相互陪伴中不知不觉的进行着,半天上课学习,半天家庭小组,家庭作业也不多,童年的学习和现在孩子们的学习真是不可同日而语,简直太爽了!临近期末考试,小陈老师给同学们在语文课本上划出重点,另外每天作业增加了一点算数题,都是以前做过的,重新在题前对勾前再划三角标记,不许抄以前的作业本,要求在学习小组中做完,同学们互相监督,作业比平时多了半小时,不影响玩耍。六月底期末考试,全班出现双百的同学占了一半以上,大家心情都挺舒畅,有一个同学考试不及格,这时正躲在教室后墙边郁闷呢,开学前要参加补考,估计假期都痛快不了,少不了挨父母的呲。 七月十四号学校正式放假,家庭学习小组还是要上,一年级时的学习小组,同学们还是很自觉,都提前到同学家,没有迟到的,到同学家四个人围坐在八仙桌,埋头做作业,中间休息一会儿,然后接着做,当天作业都能完成,两小时后小组解散,同学们背着书包回家,没有任何兴趣班和课外补习之说,吃完中午饭,撂下碗筷撒丫子就跑,找同学玩去。 学校西片的同学家,住的范围不大,几天男女生家就都去过了,合得来的几个好哥们常聚一起玩,去鲁兵家,大人不在家,我们四五个小孩从前院一颗歪脖树爬上房,走到中院在平房顶上玩,开始还小心翼翼轻手轻脚,后来玩疯了,联排的平房顶成了我们追逐场所,房顶“咚咚”的跑步声,终于引起一个正好那天在家休息大人的愤怒,出宿舍冲我们大喊:都下来!吓得我们从屋背身沿墙脊就着假山下来,晚上人家找到鲁兵家长告了一状,害的我们好一段时间不敢去他们院;上底建龙家不用进屋,带着青菜在羊圈边喂羊,学羊叫,逗羊玩;到张宝年家的时候多一点,张妈妈是个慈祥和善的老太太,张宝年在家行六,老小,老爸已过世,老人家带六个孩子生活,我们每次去老人家都会陪我们聊会儿天,不茬忙给我们讲一些简单的做人道理,我们有时玩回来路过他家也愿意进去坐坐,4点多,玩的又渴又饿,到他们家院里先打开龙头喝自来水,然后进小屋海聊,老太太熬了一锅粥,宝年的哥哥刚回来一个,老太太拿出五个小碗给我们三个同学和他哥俩盛上粥,让我们先垫补点,解了我们饥肠辘辘的难题,这也是我们常去宝年家的原因。

  这时学校东片的同学好像约好似的,也在下午聚在一起,不过他们男女生不怎么串门,我们的玩耍范围扩大到东片,以大羊宜宾胡同为中心扩展着,八月初一天,中午1点左右我们到大羊宜宾胡同找到罗景山,我们五人结伴到羊尾巴胡同找徐宁玩,刚进胡同不远,就看到徐宁站在房荫下,两手手指缝间夹着四只蜻蜓,眼睛盯着胡同上飞来窜去的蜻蜓,他舅舅手里拿着一个竹条编的大长拍子,不时地抄着空中飞舞着的蜻蜓,看到我们徐宁跟他舅舅说要回家,他舅舅说成,我带你们粘季鸟(蝉)去,于是我们去了他们家,进屋,放了蜻蜓,几只都落在开着窗户的纱窗上。

  徐宁的舅舅是初中生,爱好广泛,喜欢训鸟觅食叼旗,之前我们去别的同学家也遇着过大一点的哥哥姐姐,人家根本不屑和我们小豆包玩,可徐宁舅舅不一样,他从房檐下捆着的竹竿捆中抽出两根长一点的竹竿,用细铁丝头尾相接编成一根长杆,然后找了一根半米长的豆条(粗铁丝)用锤子砸直,用细铁丝绑在竹竿头上,从床下小木工具箱中拿出一小段旧自行车红内胎,用剪刀绞下一小块,绞碎,搁在一块旧垫板上,放到屋外窗台边的火炉子盖上,胶皮遇热开始打卷融化,一会儿胶皮成了红粘胶,用钳子夹着垫板放地上,用旧冰棍棍沾上胶抹在豆条头上,我们跟旁边瞧着,舅舅拿起一个布兜来到院里大柳树下,八月的老阳照的花草树木都打蔫了,柳树上传来季鸟的蝉鸣,吱~吱不停,舅舅走到树下,随手把布兜塞到罗景山手中,眼睛开始寻找起来,循着声音终于在一缕树叶后的树干上看到了黑季鸟,竹竿顺着树叶间隙伸了出去,我们也紧张起来,忽然,蝉鸣声戛然而止,竹竿慢慢从叶丛中撤了回来,一只季鸟粘在杆头,舅舅取下季鸟,翅膀上有点红色,他用手一捏季鸟的肩膀,季鸟又叫了起来,刚要把季鸟放布兜里,鲁兵上前说,我拿着成吗?舅舅把季鸟递给了鲁兵,鲁兵嘿嘿乐着,眼睛眯成了弯弯的缝,手捏着季鸟两边,吱~叫了一下。接着我们出院门奔赵家楼东口吕正操大院外的排树走去,一路奔北走走停停竹竿伸缩在树丛间,战果颇丰粘了六七只,从徐宁家往回返时,我们五个同学每人手中一个季鸟,蝉鸣声不时从我们手中响起,不时引得路人小孩看向我们。

  至此,我们对胡同串子的含义了解有了深一点认识。 开学前的返校日,大家得到一个不好的消息,那个同学补考未通过,我们班少了一个同学。

  1936年,红军长征途经金沙江畔藏族地区,坚持党的民族政策,经历了国民党的挑拨,造谣,化解了民族矛盾危机,最后打通了北上抗日通道。

  年底学校组织同学们去看电影,各班衔接着,大家两人一排,手拉手排着长队去大华电影院看电影《金沙江畔》和新闻纪录片《刘主席访问印度尼西亚》,通过电影了解中国工农红军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长征途中过雪山草地,进入西藏时国民党围追堵截的种种卑鄙手段和中国工农红军的艰辛困苦、坚韧不拔,让我们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同时也第一次看到彩色实景的外国纪录片,看到奢华的印尼,知道了世界还有这么富庶的国家,唉!在那个封闭、物质匮乏,买啥都需要购买票的年代,信息都是通过听话匣子里的广播得到,看不到实景,艰苦朴素的传统教育在同学们头脑中根深蒂固,同学们的衣服净是接哥哥姐姐穿剩下的,因长个子裤腿下还要接上一小截,花衣服、西服平时很少见,夏季跨栏背心大裤衩,冬季大都是蓝灰补丁解放装,过六一儿童节,才穿上白衬衣,买双球鞋都是奢望,都是自己家衲的鞋底做的鞋,哪有什么校服,电视更是我们寻常百姓家庭中看不到的奢饰品,眼界里只有现实的生活所见,通过一个电影纪录片可以看到:那时的孩子们认知是多么窄浅和孤陋寡闻。

下图: 一至三年级时学校组织看电影都是在铁三角,大华,红星和儿童这三个影院,大多数是在大华电影院,大华影院位于西总布胡同西口北边一点,因为它离学校近,不用过马路,比较安全。 寒暑假订电影票则以儿童影院为主,内容多是少儿内容,红星影院也会订部分票。 大华电影院

   红星新闻电影院,位于米市大街金鱼胡同东口路南。

  到了二年级我们班搬到了后院北房,班主任换成了孙玉珠老师,孙老师27岁左右,中等偏矮的个子,瓜子脸,瘦瘦的戴个秀郎镜,文静且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教我们语文,声音不大但却很拢人气,一开始同学们还有点怵她,听她讲了几次课后,被她绘声绘色的讲课吸引住,深入浅出旁征博引,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道理和知识。 开学两周了,同学们已经和孙老师有些熟络起来,感觉孙老师就像妈妈、像阿姨对每个同学都非常关心,耐心细致讲解每个同学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同学们回家后跟家长说了学校学习的情况,家长们也感到遇到了负责任的好老师,为了答谢老师,同学们就想送老师点小礼物,大家纷纷拿出小橡皮,小尺子给老师,还有的同学还从家里拿出几本小儿书,逗的老师直笑,更有简玉东拿出家里过节的月饼票的一半,一张月饼票交到孙老师手上,孙老师拿着那张月饼票问道,简玉东,你拿家里月饼票家里知道吗?简玉东回答:我拿的是我和弟弟们的那份,我和他们说好了,没跟父亲说,孙老师语重心长地说,“你们家六个人,过中秋节一人一块,你拿走了一张票,就少买一份月饼,你和弟弟就吃不到了,一年才吃一次,让你就这么给剥夺了,这样可不好!另外,不管同学们有什么事都要和家里说,和家长商量,不可擅自做主,更不要未经家长同意拿家里的东西,要养成良好的习惯,知道不!”。孩子们:“大家想送老师礼物,大家的心意老师领了,但老师不能接受你们的东西,大家把礼物拿回去吧,大家平时好好学习,就是送给老师最好的礼物,你们学习好,老师就高兴了,大家明白吗? 然后抚摸着简玉东的头发,说:谢谢你简玉东,让他回到座位坐下。这次送礼事件让大家对孙老师有了更近一步了解。

   东单祥泰義食品店的月饼票,凭票购买一块月饼。他们的月饼票和这张票大同小异。

   九月下旬的一天,家住在羊尾巴胡同东口拐弯处的算数课郭老师因病没来,孙老师临时代课,他讲算数课和郭老师有那么点区别,郭老师长的白白净净的,椭圆脸,(文革开始后通过大字报,知道了她家解放前很富有)讲课时不怎么抬眼看同学,举着教科书照本宣科,很少与同学互动,解题时粉笔在黑板上写划解题,不太回头,同学们听她讲课感觉有点枯燥,不懂的地方也不敢问,容易分神,孙老师讲算数课和讲语文课一样,绘声绘色,黑板上解题时边做题边告诉解题思路,并且随时揪起一个同学上黑板前解题,讲课中经常随机点名问同学为什么?有没有其他做法?没有举手回答之说,弄得大家不敢分神,大家感觉她讲课简单易懂,没框框,有助我们这么大的孩子领会理解,这次讲课让同学们对她刮目相看,对孙老师犯怵的的心境变成了佩服和尊敬。

  1964年的四月 28 日在纪念李大钊逝世36周年的日子里,四个班的同学搬椅子坐在前院空地上,校大队辅导员给大家讲了李大钊烈士的英勇事迹,虽然大家听得懵懵懂懂,但也知道了李大钊是早期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牺牲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大会最后举行了孩子们要继承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做革命接班人主题纪念会,这次纪念会上年级有四十多人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少年先锋队,我们班上有十来个同学加入了少先队,并举行了隆重的入队宣誓仪式,这些同学站在各班前面的空地上,由高年级的同学给他们带上红领巾,敬队礼,这时我们才明白今天为什么有这么些同学穿白衬衣上学,入少先队在孩子们的心中可是件大事,那得是平时表现好才能加入,看着人家戴上了红领巾,心里羡慕的出奇,于是没入上少先队的同学都憋着劲也想加入,从那天开始,班上的纪律忽然好了起来,一个个手背后,坐的笔直,说话、传纸条、玩东西的现象没了。

   六月 1 日儿童节这一天,操场上鼓号队鼓号齐鸣,同学们一律白衬衣蓝裤子,各年级各班按顺序整整齐齐排在操场,我们一、二年级的同学排在鼓号队后面,回头看高年级同学,一个个英姿飒爽,胸前飘扬着鲜艳的红领巾,我们班也有一部分同学同样带着红领巾,引人羡慕,大会开始,大家坐下听校长讲话,接着学校少先队大队长讲话,同时宣布新队员名单,然后鼓号队奏起了少先队队歌,一名少先队中队长旗手举着少先队队旗,两名队员陪在一旁走向领操台,学校加入少先队入队仪式正式开始,除一年级外各个年级准备入队的同学出列走到了操场前面,分隔排列整齐,鼓号队重新启奏,时刻准备着~,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唱少先队队歌,紧接着校大队长带着老队员双手托着红领巾向新队员授红领巾,给新队员系上红领巾,互敬队礼,学校的扩音喇叭中放着少先队队歌,大家心情澎湃,大队长回到领操台带领大家举手宣誓,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入队仪式完后,鼓号队撤到两边,各班的文艺节目开始,之后大家欢聚一堂,聚精会神的观看各班排练的文艺节目。班里又有一大拨同学在纪念“六一儿童节”活动时加入了少先队,组织扩大了。自此,班上开始有了中队委,付欣,马兆中,杨心青,张玉生,底露莎等人被老师指定选为中队委,带上了二道小红杠杠牌,这些中队长们脸上时不时露出发自内心美美的微笑。

   后来到三年级时少先队四个班已经有四个中队了,每个中队四个小队,小队分正副队长由队员选举产生,框架齐了,要组建大队,选举年级大队委,各班出一个人选,我们班出的是付欣,送到年级时,年级评选说三年级大队委员都是女生不好,要选一个男生,刚好我们班马兆中是中队长,于是将付欣拿下,改由马兆中任我们班大队长,年级的大队委员,至此年级少先队大队成立。

下图:从西往东看,后院部分景致,院子狭长,院子东头种有松柏,南边中间的灌木是丁香树,后院北房各教室两旁窗台下,小花池里是腊梅、迎春花,花开时节满院芬芳,开着门的屋子就是我们教室,那年孙老师讲语文课时忽然头晕呕吐,坐在她常座的张凤媛的课桌旁,头趴在课桌上,吓坏了孩子们,赶快去预备室找别的老师看看,就是在这个教室。南北房之间的东围墙上边可以看到一个小阁楼,这个小楼可有讲究。

   后院是个狭长的院子从院子西口往东边看可以看到宋庆龄故居的二楼,这个小院是我们上课间操的场所,狭窄只能站两排人间隔做操,另一个班要去操场上操,最东头往南的夹道通往中院,夹道东边的长条房是男厕所,一条长长的小便池,课间休息时上面站满了一个个的小同学,旁边还有等待的。平时下课女生在小后院跳皮筋,拽包跳房间,男生大多仍旧是往操场跑,这里终归有点窄,耍不开,玩的东西也少,上课铃响起,由于距离长往回跑就很紧张,时常有在老师后边跑进教室的同学,像罗景山,我,马德龙,张宝年,姚世宏等经常赶在老师后面进教室,别的老师会说上一两句,孙老师很体谅男生,从来不埋怨批评我们,平时她是一个待人和善、虚怀若谷的师长,上课的时候她又是非常严肃认真的老师,教学认真,作业判的一丝不苟,错了必须重新来过。若改不好的话,为这孙老师曾径罚过小鲁同学课间站在讲台旁2分钟,孙老师陪着,课间孙老师只要不回预备室,就像是换了一个人坐在靠窗户第一排课桌边与孩子们聊天或解答一些问题,淡淡的笑容总是挂在脸上,期末考试我们班总体成绩在年级中名列前茅。

最西头往南的夹道通往中院,夹道西边有个小侧院,宽八米左右,长约二十多米,院内入口有一间教室,是第二音乐教室,我们音乐课也在此上过,这个教室还是机动教室,有时排不开教室时,就在此教室上一段时间的课,往里边还有一间屋子,我们没进去过,不知是干什么用的。继续往中院方向走路过女厕所,左拐就是方方正正的中院,右拐就是通往操场的第二个通道(第一通道在前院),通道旁有一长条水池子,五个水龙头一字排开,这就是我们夏天放学后和暑假玩热了,冲头和喝水的地方,它的前面斜北方就是操场正北的领操台,水池子后面的屋子就是体育组的库房,划线器、跳箱、垫子、跳绳、拔河大绳、羽毛球拍、兵兵球拍、哑铃和各种球类摆放其中。

下图: 这是位于方巾巷44号的宋庆龄故居,花园与学校后院东墙只是一墙之隔,宋庆龄解放初期曾在此居住10年,1959年宋庆龄迁往北京什刹海前海西沿18号。

  丰富多彩的暑期生活,老师安排好暑期作业,学校也和东城区西总布少年之家取得联系,安排了活动,每个班都发了一些活动票,有幻灯、图片展览,故事会,木偶戏等游戏节目。

  假期开始,同学们以家庭小组为单位,一起去参加活动,我们两个学习小组的男生刚开始进去还能老老实实看幻灯,参观图片展,听讲故事,没两天熟悉了地形,开始把少年之家当穿堂门,穿过去少年之家院子到外交部街玩耍,然后再往东穿过协和胡同走到东堂子胡同往东返,经过羊尾巴胡同徐宁回家,大羊宜宾胡同走了邢永辉、简玉东,走到西总布东口夏金岺一扭头的功夫不见了人影,象鼻子中坑,南衣袍胡同底建龙、张宝年分手回家,只剩下住在栖凤楼的鲁兵一人,路过后坑(三義兴)小卖铺随手买了根三分的红果冰棍,一边嗦着冰棍一边悠哉悠哉往家走,进了栖凤楼胡同,看见胡同伙伴贺军强几个人在玩弹球,立马摞胳膊挽袖加入战局。

   协和胡同,位于外交部街和东堂子胡同之间,西边紧挨着外交部街中学(今北京24中学)清朝光绪时称蝎虎胡同,1947年改称协和胡同。1949年后沿用此称 。外交部街中学前的王爷府大影壁西侧就是东城区西总布少年之家的后门,也是我们穿堂门的必经之路(影壁现已不复存在,都是民居了,东侧成为西总布小学校址)。

  协和胡同呈南北走向,南起外交部街胡同,北止东堂子胡同。全长151米 。

   假期学校为大家预订了电影票《小兵张嘎》在东单儿童影院,同学们几天不见,影院门前见面后立马畅聊起来,石玉、张彦、罗景山、鲁兵、张宝年、房永喜、李福录、朱联合、徐宁、张玉生、谭守礼一纵小朋友聚在一起,叽叽喳喳扇呼起来,放映的铃声响了,大家左手攥着电影票,右手拿着小豆冰棍,兴致兴致勃勃地走进影院,边看边聊故事情节,场内乱哄哄的,惹的带票阿姨的提醒手电光数次照到同学身上,反正都是小孩,也不觉的闹腾,散场后小哥几个还没扇忽够,还要约下次见面时间,这才恋恋不舍分手回家。

下图: 长安街边的北京儿童影院是我们儿时的主要娱乐场所之一,影院前街面实际是原来的东单头条,长安街扩建时房屋建筑拆了只剩下两条高低不等的路街,中间是与此街同长的高台虎皮辅墙,墙头稍带一点坡度、中间略高一点,宽60公分,此墙与长安街地面形成落差,墙内路的地面逐渐增高,墙也随着增高,最高处位于中国青年艺术剧院附近,地面高过长安街地面1.5米左右,每段辅墙距离50米左右,有个六七米隔断为上下两条街的台阶,方便游客从公交汽车下来后,可以上台阶逛商场,看电影、话剧等,往后逐渐降低,此墙的作用就是将两条高低不平的路平稳过度,辅墙从东单一直延伸到王府井拐小弯,墙内和墙外一样,有绿化带,种有各样花草树木,每次来看电影时,我们不走正规便道,喜欢在辅墙头上蹦蹦跳跳跑着玩着走上一阵。

下图:从这张王府井南口的老照片上树丛间仍可依稀看到弯曲的虎皮辅墙的身影,不到半米高,是西端起始处,游客累了可以坐在上面休息,我们平时去王府井走长安街时都不爱走便道,从东单邮局门口开始就窜上二三十公分高的辅墙,喜欢走在辅墙60公分宽墙上面,上上下下的越走越高,到青艺剧场门口逐渐往低直王府井南口拐弯才下来,跑跳得很开心痛快。

   东单邮电局

   假期就过快去了,返校日前大家在忙着整理暑假作业,大个子韩和平可也没闲着,他和鲁兵、李福录还有马德龙正满世界找同学借假期作业抄,还得央求人家,保证不给弄丢。开学在即,同学们都想把作业整理好,他们一假期就只顾得玩了,作业只做了一部分,这会儿要抓瞎,返校日的前两天,这哥几个就像科研工作者似的没日没夜赶进度,补作业。

   新的学年开始了,我们升到了三年级,教室也从后院搬到了前院的东房上课。忽然间感觉自己是个大人了,看事情开始有了自己的主见,家长的话有点不好使了,我行我素起来,心也有点玩野了,放学有时不直接回家,路队成了摆设,成了女生们的专利,路队长也活分一看人没到齐,等一会儿仍不见来人,就带上现有的人出发走了,留在学校的主,要在学校操场或胡同玩上一阵才回家吃饭。

下图:临解放时的前院,院东西两侧都是教室,北屋两个大教室分立两边,中间是图书室,图书室门脸凹进一米,门上悬挂着孔子的画像,两边是两个教室的侧门,教室前的桧柏还是小树,到我们上学时桧柏松树干直径已长到15公分,高过房沿近2米了。

前院比中院小一点比后院宽敞多了,是个四四方方的院落,青砖漫地,北房窗前种了一排桧柏,院东南边有颗大绿乔,院子西南边老师预备室前也有一颗榆树,六年级的教室在高大的北屋,简朴而宁静,悠久而亲切,大玻璃窗通透明亮, 中间凹下去的部分是老师的备课室,院里东、西房也不小,放上四五十套课桌椅不成问题,东、西房的北边分别时通往中院的通道和两个小房间,东边的两间小屋分别是少先队大队部和任中华(我们背后都叫他任大船)老师的宿舍,西边的两间小屋是体育组的库房和赵国华老师的宿舍及办公室。

下图: 这是学校教职工在前院合影留念。

下图: 这是文革中同学们五年级下半学期在前院合影,身后的毛主席像的底座是夏守中老师用水泥石英石碎块和泥抹的,然后用粗油石、水磨砂纸一点一点抛光磨出来的水磨石台基,光滑明亮,然后竖立起毛主席像。坐在第二排中间的军人是军宣队的李队长,旁边是工宣队孙师傅(北京仪表厂),最后一排左边第四人是准备接我们班的林慧茹老师,后排右边第五人是我们的班主任孙玉珠老师。

   开学没多久,学校抽调部分纪律好的同学到一年级新生班里做辅导员,每天下午到前院南房给新生辅导讲解学校的规矩,讲解平时课间注意事项及水房、厕所位置,帮助新生解决一下生活学习中的小难题,别说一趟下来同学们都挺尽职尽责的。这一年的深秋学校组织同学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大家排队去日坛公园拜谒回族马骏烈士,墓碑前听老师宣讲先烈事迹,缅怀先烈,传承精神,做好共产主义接班人,同学听了后深受感动,那个线一同学更是痛哭流涕。

下图:位于日坛公园西北角的马骏烈士墓,此墓是一九八五年重新修葺一新的。

  寒假结束,开学的第二周早上起床抬头发现房檐屋瓦上铺上了厚厚白雪,下雪了!匆匆洗漱吃早点,背起书包往学校赶,积雪没过脚面,一踩一个脚印,走在路中间硬雪里连滑带走,到学校棉窝下帮都湿到鞋里了,撂下书包马上到院子里堆起了雪人,雪还在下着,同学们陆陆续续来到学校,大家一起堆,雪人很快有了雏型,当同学们正在为雪人找红辣椒鼻子发愁时,工友王大爷和老师们已将院内通道内的雪清扫干净,铃声响起来,大家跑回教室,一阵跺脚声,搓着小红手互相帮忙掸去身上残雪,课按部就班的进行。

   “铃”···随着下课铃声,大家拥出了屋门,瞬间有个同学的后脖领被塞进一个雪球,紧接着塞人者脸上被一把雪糊上,雪战即刻拉开了序幕,十几个人加入战斗,很快男生们分成了两拨,一拨跑到北屋窗台下,中间隔着北屋前的一排桧柏树,一拨站在教室门前的院子中,双方手中的雪弹源源不断轰向对方,北屋台阶下负责攥雪球的人,后背留给了对方,棉耳帽子两边系的严严,后背满是雪球痕,已然是不管不顾地输送雪球,松树的枝叶阻隔了大多数雪弹的攻击,大家越战越勇,不时传来激战的喧闹喊打声,清扫干净地面上又积起了薄薄雪痕,院子中的同学身上头上也挂满了雪渣,助战人攥好雪球及时输送弹药,刚刚堆在东屋窗台下的雪人,身子和脸也被挖下去半边,都成了雪球子弹了,院里空间大,有的同学带上了助跑朝窗台下的同学猛攻,战斗达到白热化,霎那间白色的雪球穿梭在桧柏松枝之间,雪粉不时绽放在松树间,慢慢飘落到地面,激战中突然'哗啦”一声,窗台上六年级教室的大玻璃随着声音散落到屋里屋外的地面上,静下来了、大家都愣住了,闯祸了,同学们放下手中的雪球不知所措,一时间仿佛世界凝固了,战场没有了声音,没参加战斗的同学悄不几地跑到预备室找老师,孙老师来后看了一下窗户,大概了解一下情况,然后找来牛皮纸帮人家把窗户糊上,先解决御寒问题,其他事情事后再说,一场战斗被一声清脆的玻璃碎声宣告结束。

下图:教过我们年级的部分老师,照片下注有位置姓名。

   1966年的三月春寒料峭,校园中金黄色的迎春和腊梅绽露出美丽的娇容,清新的空气中飘逸着一股沁人心肺的芬芳,春天的气息飘然而至,操场东南角的垂柳悄悄披上了嫩绿的外衣,同学们学习的行装在春天气息滋润下摆脱了冬天的臃肿,轻装前行。 8号应该是孙老师的语文课,因身体不舒服没来,由赵国华老师代课,早上上课不久,全班正在朗读十三课,“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时,地震发生了,地面抖动,桌椅晃动、日光灯随着悬链都在晃悠。赵老师大喊,全体同学教室外集合,边喊边打开教室的门,护送同学们撤离教室,大家不知怎么回事,慌慌张张跑到院里,到了院里才知道是地震了,其实在凌晨,已经发生了一次地震,只不过大家都在睡眠中,没有感觉到,这次是余震,这就是著名的邢台地震。邢台地震使数百村镇化为废墟,死亡八千余人,受伤人数几万人,第二天咱们的敬爱的周总理即去了受灾地区,听取灾区情况汇报并看望慰问灾民。这次经历地震的过程使我第一次了解了地震是怎么一回事,知道了地震的危害,相信同学们也是一样,通过这次地震灾害,初步了解了造成地震的原因和一些简单震时的防灾防护常识。

下图:为周恩来总理慰问邢台地震灾区人民。

下图: 周恩来总理第一时间冒着余震的危险赶赴震中看望受灾群众。

  冬去春来我们迎来了入学的第一个春游,地点是北京动物园,老师宣布春游消息后,同学们兴奋无比,各自回家让父母烙红糖饼、蒸包子、煮鸡蛋、找行军水壶,家庭情况优越点的准备了面包蛋糕,第二天早上七点准时来到学校,老师点名后排队走到方巾巷南口北京站前街,右拐20路公交车站附近,依次坐上大公共汽车直奔动物园,

历史老照片:长安街没阔建前的老方巾巷南口,东西向是长安街,往南是北京站,东边的街口当时还没有扩建,后来成为苏联援建的中国科技馆项目,建筑出地面一层左右成烂尾工程,我们称为工地,现在是北京国际饭店,那个斜着的布店门脸,就是后来的东城区自行车修配厂方巾巷修理铺,现在是交通运输部大楼。

六十年代中后期,方巾巷南口的布店归属到东城区自行车修理厂方巾巷门市部,修车铺西边的门就是同学落世英她们院门。

  接送我们去动物园点大公共汽车。

下图:春游上车地点,北京站口10路、20路、24路汽车站牌东侧,有四辆斯柯达大公交汽车接送我们这些春游的学生。

下图: 北京站是为迎接国庆十周年献礼的十大建筑之一,施工中使用了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毛主席亲自为车站题写了(北京站)站名,车站建成60年后,外观仍显得雄伟壮丽,两个伟岸的钟楼提示着时间的重要,内置设备、材质至今依旧不失水准。这也是我们每天上课整点时必听到的东方红那悦耳钟声发声地。

   运行的车上老师刚宣布完游园纪律和注意事项,车厢就开始了叽叽喳喳的议论聊天声,罗景山为了能和要好的同学一起聊,从后面走到前排,扶着座椅旁加入聊天,老师发现后,从前排走过来带他回到自己座位上,转眼间他又扶着椅背走到前面,找底露莎同学换了座位,继续加入聊天,到站下车,清点人数,老师购买门票,大家门前等待,映入眼帘的是形制别致大门和竖着的“北京动物园”牌匾,同学们排好队叽叽喳喳的由老师带着步入动物园,右拐先到了猴山,看到猴子同学们欢腾了,靠着围墙指着山上的猴子大呼小叫,指指点点,还从书包中拿出粘爆米花、馒头掰着投喂猴子,几个猴子从石山上爬到底下,拾捡起同学们投喂的食物,这会儿,同学忙,猴子忙,老师更忙,嘴上劝着,眼睛左顾右盼生怕出点乱子。

   后来又去了大象馆,可能是由于天气还凉,大象都在象房里,悠闲的大象身体前后晃悠,后脚一抬一落地,后腿上还栓个粗铁链,尿了,一股的尿骚味扑面传来,大家一下没了兴致,韩和平那双忽闪忽闪的大眼睛,一闪一个主意,望门口暼了暼、嘴一努,鲁兵、马德龙和宋英、简玉东、姚世宏等同学心领神会,悄悄离开队伍,就想原路出去,孙老师扭头一看吓着了,她赶忙挡着队伍后面,指引大家伙跟着队伍朝出口方向走,生怕走丢一个人,结果后面熊山我们也只能是浮光掠影,看了看老熊作揖,没有投喂馒头烙饼,一个馒头还不够老熊噻牙缝的,那可是自己的午饭呀,投了只能饿自己,熊山动物凶险没敢多做停留,继续游览河马、犀牛馆。

   中午大家坐在荟芳轩后边水禽馆旁的长廊中有说有笑的看着水鸟嬉戏扑鱼的场景,吃着从家里带来的各样午饭,不时有同学交换着吃带来的食品糖果。

下图: 当时大家就是坐在荟芳轩后边的长廊廊凳上边吃午饭边欣赏水禽的。

在水禽湖中悠闲自得的大天鹅。

   休息后继续游览,熊猫、长虫、狮虎山、猩猩,各馆基本都转到了,途中有个女生要上厕所,整个队伍停下休息,老师陪她找厕所,为这同学们议论纷纷,说中午休息时厕所就在旁边不去,这会儿耽误大家时间。 下午3点前,各班同学在动物园门内排队集合,清点人数,然后出大门往右走了一小段路旁等待,片刻四辆客车到达,大家排队上车,车沿三里河奔西四,北海行进,车上还是热闹非凡,不过后面已有几个玩累的同学靠在座椅闭上了眼睛,东四右拐直达东单三羊信托行门口停下,下车排队旁边老师护送,走人行横道过马路,在东单粮店门前,按放学路队形式组队回家,东边南小街的两队先行离开,我们三坑四庙两队合成一队,刚要进栖凤楼胡同,李福录让大家等他一小会,他要进旁边的一店(商品店)买点东西,完成他妈妈早晨交给的任务,我和宋英,张宝年,鲁兵,底建龙,张玉生也一块进了商店,小录子拿出家里小副食本交给售货员,买了五盒洋火,一包经济牌香烟,两块灯塔肥皂,三毛多一点,放进书包,售货员在副食本上记下火柴数量,盖上红戳,撕下两张肥皂票,鲁兵掏了半天兜拿出几分钱,要了七块皮糖,一人一块,放嘴里嚼着,出商店,大生子(张玉生)叫上路队的女生一起走进栖凤楼胡同然后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洋火(火柴),二分一盒,盒子由很薄的木板裁制,用纸粘糊成型,小匣子也是木制,文革初改为纯纸制。

经济牌香烟,八分一盒,寻常老百姓家的常备烟 。

下图: 这是刻有龙型图案欧式风格的砖雕三拱形动物园大门,目前已停用作为文物保留下来。

   现在想起小学的这次春游,印象太深刻了,同学们面对动物指指点点的举止和音容笑貌以及孙老师对学生们的爱抚及观赏动物时同学们的高兴劲与孙老师紧张的跑前跑后生怕出事的呵护仍历历在目。

下图: 这是现在启用的北京动物园大门,现代设施齐全,方便了在短时客流拥堵的情况下游客也能顺利进园。

   三年级的课程内容发生了变化,内容已不是简单的认字、造句、作文、讲故事,新加了很多自然、历史典故的知识,增加了对动物,植物的外观的观察认知,讲解了它们繁衍与绝种的历史过程,课本的知识虽然新鲜,但没有实物的直观认识,还是有些枯燥,为了配合讲课,提高同学们学习兴趣,孙老师决定在5月中旬的周日上午带同学们去北京自然博物馆参观,自愿参加,也可以自己和家长去,周日早晨八点教室前,来了十几个同学,老师统计了人数和名字,每人交6分往返的路费,排队去方巾巷口坐20路公共汽车,周末车上人很少,很快到天桥站,下车后排队老师领着我们过马路往南走一会儿就到了,领票进入博物馆。

下图: 北京自然博物馆,于1956年10月开工,1958年5月,新馆落成,由历史学家、文学家郭沫若题写馆名。至8月份完成了从旧馆到新馆的搬迁工作,随后古生物、动物、植物基本陈列布置就绪。1959年1月,新馆正式对外开放。1962年,北京自然博物馆正式命名,古生物学家杨钟健教授任馆长。

————续集请看:象鼻子中坑小学 ----- ( 2 )我的小学我的班

  文后花絮:2008年时,孙老师携夫君郭先生与同学们一起在地坛西门聚会一次,期间郭先生为大家照了很多照片,现两位老者驾鹤仙游而去,孙老师逝去的前几天,热心肠的刘明曾开车接送老师去医院就诊,老师可能是输液反应,输液后夜间忽然离世,我和刘明、张宝年当天即去老师家慰问,后又联系孙老师女儿,查问过遗物中的照片,惜多次搬家装修,丢失过装物品的纸箱,故照片未能留存下来,是个遗憾。这几年聚会同学中又陆续走了几个好友:颜立德,阎胜利,李福录,落士英,愿他们在天堂与老师共聚一堂,安康、快乐。

  大院里的罗景山正在 ☎️ 摇人小聚。

2017年4月30日从龙潭公园北门出来,正好门口有老北京炸酱面馆,就它了~吃面,餐罢、鲁兵调侃:“这面里怎么才一块肉呀 ?”石玉鼓着掌到:“吃的最后老鲁居然还能剩下一块肉?”

  有个小学同学叫马德龙,四年级前也是我们班的一名淘气包,人很仗义,我们出去玩,凡惹了事,老师追究下来,这老兄总是把事扛下,一人受罚,很有人缘,文革中家庭受冲击,被轰到农村去了,八十年代初,马德龙曾回到北京,到故宫西门北长街孙老师家看望过孙老师,从那之后就失去了联系,不知马兄现在何处,一切可好?若有了解知晓马兄情况的朋友,请留言,多谢!

有四个同学实在想不起准确姓名来了,一个住在羊尾巴胡同(今阳照胡同)庞军、刘丽华她们一机部宿舍大院对门的一个姓曹的女生,她妈妈好像是国家级运动员,曾拿她妈妈获得的奖品,一架名牌照相机给我们看过,另一个是住在南衣袍张宝年家对门院的一个女生,小名叫大萍,是五年级后调过来的,另外还有一个同学,住在大羊宜宾胡同东口路北第一个门跳坑深宅大院,和朱联合住一个院,好像是姓封,和朱联合家一样,文革中因为家庭成分高,被批斗轰到农村,后朱联合家平反,回到北京,而那个同学从此就失去音讯,还有一个男同学,姓韩叫什么记不住了,家住北总布胡同,他父亲是铁道部印刷厂工作,若是有谁知晓这四名同学或能联系上,请您留言,多谢!

   2016年12月18日在龙潭公园西门口饭馆前留影纪念。

2017年4月30日,同学们在龙潭湖公园会馆留影

付欣回国时同学们小聚留影

   2018年9月26日,同学们在金宝街老门框爆肚涮肉馆小聚。

  2022年10月7日晚,国庆假期期间,部分同学小聚留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0、《快乐十分钟》
黑芝麻胡同小学记忆拾零
西便门小学---童年的乐园
【湖南】向羽涵《有趣的课间十分钟》指导老师:舒丽君
佳作赏析——“第一次”演练
【相约七夕】刘梅-入围作品: 珍贵儿时同学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