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独一无二的伊斯坦布尔

     伊斯坦布尔(Istanbul) 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位于巴尔干半岛的东端,扼黑海咽喉,人口1600万。在这座有着2700多年历史的城市里,东方与西方交汇,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结合,传统与现代融合。它背靠欧洲,面向古老的亚细亚,连接着数千里长的古老丝绸之路。一座城市,一半在欧洲,一半在亚洲,这样的城市,全世界独一无二!


  这座城市有过太多的荣耀,尽管有些骄傲渐被淡忘。但不可否认,曾经盛极一时的文明毫不吝啬的辉煌过这片土地,比如古罗马、拜占庭、奥斯曼……都曾在这片土地上留下过自己的印记。拜占庭 (东罗马)帝国与奥斯曼帝国分别为天主教及伊斯兰教的超级大帝国,(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先后为这两个水火不相容的帝国首都近1600年,亦是独一无二,所以在中世纪伊斯坦布尔有一个别名是“众城市的女王”。


  游览完特洛伊遗址,我们即向伊斯坦布尔进发。途中要搭乘一段渡轮,横穿马尔马拉海。


  马尔马拉海是世界上最小的海,只相当于我国的4.5个太湖。虽小但也是海呀,我们还是登上甲板,领略马尔马拉海的风采。


  海鸥一路追逐,好像是在护送我们。


  到了伊斯坦布尔的苏丹艾哈迈德老城区,这里是浓缩伊斯坦布尔历史精华的地方。这里的重量级景点太多,蓝色清真寺、圣索菲亚大教堂、老皇宫、地下水宫,喔,还有大巴扎,可以大饱眼福了。

        走在这片土地上,第一个印象就是祥和安静。


  见到的第一所漂亮建筑是伊斯坦布尔大学。


  大巴扎距离伊斯坦布尔大学不远,曾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室内市场(现在第一的位置已让位于新疆乌鲁木齐国际大巴扎)。迷宫一般的大巴扎拥有4400多间店铺,65条街巷,在这个神奇的地方你能买到各种不可思议的物品,仿佛阿拉丁的神灯一样应有尽有。


  我们从七号门进,门楣上记录着这座门的历史,1461年。为防止迷路,我们约定,无论中间怎么拐,最后一定从一号门出。


  巴扎的意思就是有顶棚的市场,据说鼎盛时期,2014年大巴扎以9125万人次的年均游客量,刷新了访问人数最多的旅游景点的世界记录,独一无二吧!


  回廊的顶棚有漂亮的彩绘。


  逛大巴扎可要擦亮眼睛喔,一不小心就会遇上“MADE IN YIWU”(义乌制造),你懂的。



  这里的商品色彩斑斓,款式极富异域风情。不过我们逛大巴扎,不是来买商品的,我们是来体验生活的。哈哈…


  现在的游客明显少了,商铺老板也有闲情低头玩手机。


  出一号门时又见持枪警卫。刚才忘了介绍,进入大巴扎或其它大商场都要严格安检,土耳其为了旅游业的发展也真是拼了。

  坐落在伊斯坦布尔金角湾的托普卡帕宫,也称老皇宫,始建于13世纪,曾是奥斯曼帝国近500年的权力中心,现陈列着奥斯曼帝国的无数国宝和伊斯兰教珍贵文物,是土耳其最大的故宫博物馆。从外表来看,托普卡帕宫远不如北京故宫的恢宏大气,但内部装潢却极尽奢华、精细,是了解奥斯曼帝国辉煌历史的必到之处。


  托普卡帕宫最大的城门就是这座帝王之门。


  帝王之门前的穆罕默德三世饮水亭,因为受西方建筑影响,充满巴洛克风格。


  进入第一庭院,包括皇宫的周边地带及花园,是四大庭院中最大的一个。这是现存的圣伊莲娜教堂,奥斯曼帝国攻陷君士坦丁堡时将圣莲娜教堂用作军械库,因而得存。现在这里又成了音乐厅,每年都会有高水平的音乐会在此上演。


  第二庭院的入口是崇敬门,大门两侧伫立着两座八角形的尖塔。据说,不论是帝国官员还是外国使节,必须在崇敬门下马,只有苏丹和皇太后才可骑马通过。


  第二庭院中最明显的标志就是那座高耸的尖塔,叫做正义之塔。据介绍,苏丹即位、葬礼和接见来宾等都在此进行。


  老皇宫里,留几张人物照,还是蛮有意思的。



  第三庭院是一个翠绿的庭园,遍布着宫殿、宝库、亭楼等建筑。


  觐见大厅,金碧辉煌。你看,坐在长椅上的两位“官吏',正焦急等待苏丹的“召见'呢!



     艾哈迈德三世图书馆,馆内主要收藏神学、伊斯兰法令及其它奥斯曼土耳其语、阿拉伯语及波斯语的书籍。


  自从托普卡帕宫成为博物馆后,这里便用作展示这些收藏的工艺品、珠宝等宝贝。


  托普卡帕宫里最精彩的收藏之一,要数中国的瓷器了。馆内收藏有2万多件来自宋、元、明、清时代的瓷器,堪称一绝。不过游览时均不能拍照,很遗憾。


  老皇宫里有引以为豪的镇馆三宝。一是波斯皇帝送给穆罕默德一世的黄金御座,二是一颗重86克拉加工成49个棱面的卡尔士克钻石,三就是这件托普卡泊匕首(网络图片)。

        这把精致的托普卡比匕首手柄上镶嵌有三颗硕大的祖母绿宝石,再加上精美的制作工艺,使其成为18世纪土耳其工艺品中的无价之宝。


  第四庭院,左侧是白色的大宫殿,远眺马尔马拉海,景色美不胜收。


  脚下是欧洲,对岸就是亚洲,这种感觉奇妙无比。


  黄金露台上的巴格达亭,可以俯瞰金角湾的壮丽景色。



  历史上,一种宗教替代另一种宗教,一般而言,这个过程都伴随着新宗教对前宗教的彻底破坏。很多灿烂的古代文明,就是这样遗憾地不见了踪影。而圣索菲亚教堂,却有着从基督教堂到清真寺、又从清真寺变身为两教图腾并存的博物馆,圣索菲亚教堂确实称得上独一无二。


  今天我们看到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是由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于公元532年下令建造,是原地建起的第三座教堂,前两座毁于大火和战乱。大教堂的名字源于最初供奉的智慧之神索菲亚,从建成之日开始,它既是拜占庭帝国主教堂,又是东正教的中心教堂,并且保持世界第一大教堂的荣誉长达1000年之久。作为世界上唯一从6世纪保留至今的古代建筑,其内部精美绝伦的马赛克镶嵌画代表拜占庭艺术的顶尖水平,它那运用物理学和数学原理设计出的巨大的穹顶改变了建筑学的历史,影响深远。


  直到奥斯曼人用大炮攻破了君士坦丁堡,也许是觉得这座教堂太漂亮太宏伟了,不忍心毁灭它,于是改建了它,把它改造为阿雅索菲亚清真寺,与蓝色清真寺一道,成为了伊斯坦布尔的伊斯兰教最高圣殿。


  帝国之门(Imperial Door)的上方有一副金碧辉煌的巨大镶嵌画,据说描绘了利奥五世或他的儿子君士坦丁七世向基督神像敬拜,基督坐在宝座上祝颂,他的左手拿着一本书籍,书上写道:“和平与你同在。我是世界的光'。


  穿过帝国之门,就来到了大穹顶下。教堂55米高的大穹顶经过巧妙地设计,形成了没有任何支撑,腾空而起的视觉效果,确实是巧夺天工。


  满眼都是大理石的雕饰和色彩鲜艳的马赛克,富丽堂皇。


  六块巨大的黑底金字圆盘,写的是穆罕默德和四大哈里发的名字,阿拉伯文的书法也很美。


  在二层皇后包厢上俯视大厅。


  透过窗户,远观蓝色清真寺。


  在二层回廊中可以看到许多基督教的精美马赛克画。原来,当年奥斯曼人将教堂改为清真寺时,并没有把原来墙壁上的马赛克画铲除,而只是抹上了一层石膏,然后再画上伊斯兰教的装饰图案。当这里改为博物馆时,剥离部分石膏层,就显示出原来的马赛克画,如今这些马赛克画,都是绝世珍品了。


  坐在正中按东正教画像习惯穿着深蓝色长袍的圣母玛利亚把儿童时的耶稣抱在膝上,耶稣以右手祝颂的同时左手执卷轴。罗马皇帝站在圣母右侧,他呈上钱包,表示皇室对教堂的奉献;皇后站在圣母左侧,她身穿礼服呈上地图,表示把所有的土地也献给耶稣。


  大教堂内最重要的镶嵌画是这幅“最后的审判”,又称三圣像。这副最精良的镶嵌画被视为拜占庭图画艺术复兴的起始。

        镶嵌画可能出自1261年,画像位于二层回廊帝王包厢,画现已残缺,耶稣基督两旁的是圣母玛利亚和施洗约翰,他们祈求基督神像能在最后的审判怜悯人类。


  与圣索菲亚教堂隔街对望的这座建筑就是著名的蓝色清真寺,原名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17世纪初,由伊斯兰世界著名古典建筑师锡南的得意门生设计建造,因清真寺内墙壁全部用蓝、白色的依兹尼克瓷砖装饰而得名,是伊斯坦布尔最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很可惜,蓝色清真寺正在维修,不对外开放,我们只能远眺了。


  位于蓝色清真寺大门外的苏丹▪艾哈迈德广场(也叫古罗马竞技场),这里原为君士坦丁赛马场,公元2世纪由罗马皇帝塞维鲁大帝所建。经过上千年岁月的洗礼,古竞技场早已不复当初面貌,只遗留西奥多休斯方尖碑、君士坦丁纪念柱和青铜蛇形柱依然伫立在广场中央。

        西奥多休斯方尖碑又名“埃及方尖碑”,公元前1600年,由埃及法老图特摩斯三世建造,原来竖立在埃及卢克索的卡纳克神庙。公元390年,罗马帝国西奥多休斯一世大帝将它运到正在建设的新首都君士坦丁堡,竖立在罗马竞技场的中轴线上。纪念碑用整块花岗石雕刻而成,原高32米,由于运输上的困难,方尖碑被截去了12米,实在是太可惜了!


  方尖碑上仍遗留着象形文字,碑体安放在约3米高的白色大理石基座上。方尖碑基座与碑体之间,由4块厚厚的黄铜块支撑。基座四周有浮雕,虽经岁月的侵蚀仍然生动可辨。


  青铜蛇形柱矗立在方尖碑与纪念柱之间。它原本安放在希腊德尔斐阿波罗神庙的祭坛上。这座祭坛兴建于公元前5世纪,是希腊人为庆祝战胜波斯人而建的。其顶端由3个蛇头支撑的金碗,底部由直径2米的黄金基座和3条盘绕的青铜蛇组成。现在,黄金基座、金碗早已不知去向,只剩断裂的青铜柱身还矗立在广场的中轴线上,无声地见证着伊斯坦布尔的变迁。


  君士坦丁纪念柱又名“罗马方尖碑”, 是君士坦丁七世为纪念其祖父于公元 940 年建造的。碑高32米,基座由长宽约2米的整块花岗石凿成,碑体原有青铜浮雕包裹。公元13世纪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侵入君士坦丁堡时,青铜浮雕全部被毁,只剩下了光秃秃的石头碑体。


  如果你看过成龙主演的《特务迷城》,你一定会对那个石柱林立、光影交错、水汽氤氲的宫殿印象深刻。影片的外景地----耶莱巴坦地下水宫(BasilicaCisterm),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地方。不过这个水宫也太低调了,它的入口就在那座像烟囱的建筑边上,毫不起眼。


  地下水宫规模庞大,整座水宫长140米、宽70米,宛如一座地下超级大宫殿。巨大的砖制拱顶由336根高9米的科林斯式石柱支撑着。当你走进地下水宫,看到一个个时代久远的大石柱和清澈见底的池水,听着滴滴答答的水声时,恍若隔世的感觉会油然而生。


  水宫之所以充满神秘色彩,还因为这里囚禁着邪恶的神灵——蛇发女妖美杜莎,在希腊神话中,凡人只要与她对视,便会化作石像。在水宫的尽头,两个巨大的石柱下面压着女妖的头像。一个正脸朝下,另一个则侧脸向下。头像为何如此放置?至今无人知晓。不过正因这个千年未解之谜,才让水宫声名远扬。



  镇宫之宝除了美杜莎头像外,另一个就是传说中被称为“眼泪之柱'的石柱了,据说只要将你的姆指伸入洞中旋转一周就能带来好运。


  苏莱曼清真寺(Suleymaniye Camii),耸立在博斯普鲁斯海峡的金角湾西岸山丘之巅。


  苏莱曼清真寺的外立面。苏莱曼清真寺是伊斯坦布尔市内的第二大清真寺,被称之为奥斯曼帝国“最富丽堂皇的纪念碑”,苏莱曼清真寺的知名度虽没有蓝色清真寺那么高,但却是伊斯坦布尔当地人最钟爱的建筑杰作,他们心中最美的清真寺。


  进寺祈祷前净身的朝拜者。


  苏莱曼清真寺的庭院,气势雄伟。


  与著名的圣索非亚大教堂相比,苏莱曼清真寺的内部装潢要简朴很多,它完全服从于建筑的需要,清真寺内部的各个空间结合紧密,窗户上的玻璃竟然使用了130种不同的颜色,并拼成了绝妙的书法,让光线透过罗盘墙射入。色彩瑰丽的玻璃窗和红白拱砖搭配合理而不夸张,寺内陆上铺的金红地毯色彩鲜艳,令人赏心悦目。


  清真寺外的露台上还可欣赏金角湾壮观的海景。


  塔克西姆广场上轟立着环形独立纪念碑,用来纪念共和国的创建者一一国父凯末尔,这是土耳其近代历史上无法绕开的一位伟人。

        之所以选用这张图片作本文的结尾,是因为我敬仰凱末尔先生———土耳其的孙中山先生。凯末尔不仅仅在土耳其国难当头的时刻挽救了这个国家,还在更长的时间范围内,改造和二次拯救了这个落后的西亚病夫,将土耳其初步建设成为一个世界公认的现代化国家。尤其欣赏他的名言:“我的微小的躯体总有一天要埋于地下,但土耳其共和国却要永远屹立于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圣索菲亚大教堂为何如此受关注?这是人类文明史的焦点和里程碑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圣索菲亚大教堂
伊斯坦布尔历险记(第三章) | 自由行世界
行摄伊斯坦布尔老城
埃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游记之四 伊斯坦布尔三日 (1)
2015土耳其(2)-伊斯坦布尔(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