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九)道與德

 道在道德經中出現了許多次,就算不能確定它的真正內涵,但也算有個模糊的概念:道是大自然運作的原則,所有事物的運作都遵循著它。那麼德呢?說文解字上說:德,得也。是得到的意思。但光是“得到” 並不能讓德獲得那麼崇高的地位,是得到了什麼呢?原來是 “得到了道” 的得才能稱為德。而且所謂的 ”得道”並不只是弄懂了道而已,還必須 ”遵而行之” 才能稱為德。

恆先

“恆先無有,質、靜、虛,質大質,靜大靜,虛大虛….” 這是上博楚簡 ”恆先”的第一簡開始部分的內容。光是前七個字就有三種以上不同的斷句法,上述一種是北京官方版本。台灣輔大版本為“恆,先,無有,質,靜,虛”;而日本學者解讀為“恆先無,有質靜虛” 我個人認同北京版本。為什麼呢?因為老子道德經給了答案。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在道德經中認為萬物的始源在可見部分是 ”有” ,”天下萬物生於有”,而”有生於無”,所以產生了無à有à萬物的順序。而在恆先中更創建了另一個狀態—恆,而且把它放在無和有之前。也就是恆à無à有à萬物。在道德經中說”致虛極,守靜篤”。這句話較多人將它視為道家修道煉功的法門,我這裏認同另一個看法:在思考自然運作時有兩個方向:陽的部分要思考升發的本質,也就是跟著陽的本質不斷升發一直升發到最高最遠的極處,而陽氣也因而擴散到虛無的地步;陰的部分要思考收斂的本質,也就是跟著陰的本質收斂再收斂,沈降再沈降,一直到寂然不動的”靜”。所以,陽到極處是 ”虛” 的狀態,而陰到極處則是 ”靜” 的狀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 版刻《道德经》下部,世德堂版本
新书|姬氏道德经
我学习《道德经》的三根本窍诀!
《道德经》同德同失
经文探究 | 究竟是“道经”在前,还是“德经”在前?
《道德经》朗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