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补10、豆豉(苦寒,去热除烦、健胃消食)

豆豉

又名香豉

原文疑出自《胎胪药录》

性味:味苦,寒

入经络足太阴脾经

应用方剂:

栀子甘草豉汤栀子生姜豉汤栀子豉汤栀子干姜汤枳实栀子豉汤

主治:

1除烦去热

2主治心中懊憹也,旁治心中结痛及心中满而烦也。

3生胃的津液

药性味苦寒

比较:

豆豉本身也会发汗,但是没有桂枝麻黄那么强,是介于补药和发表中间的药

引述:

倪注】经方中之栀子豆豉汤主治心中懊憹,一般多用于病愈后之失眠烦躁

李注色黑味咸、无毒,形如心。黑大豆做的入肾,治火中之水,令水火相济。

应用与比较:

1阳明病:

1栀子豉汤:脉浮而紧(非胃实热),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热在上,

2大承气汤:脉或沉迟(胃结实热),腹满而喘,胃中已成热结,而心下又有水气,故有腹满而喘、短气、身重,而无咽燥、口苦之象,热在肠胃,发热汗出不恶寒,有潮热潮热为胃实之候

3白虎汤栀子豉汤症发渴时用白虎汤,以除其内热。

2心中疼热:

1栀子豉汤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侬,饥不能食,但头汗出。栀子豉汤仅为心中疼热,邪气郁结,而无水气,且无虚寒之候。

2大陷胸汤结胸心中懊侬

3厥阴症心中疼热,饥不欲食四肢厥逆

3虚与实:

1心下痞软:心下、从剑突下至脐上之间,按之濡弱空而无物,若按之腹底,则郁闷不可奈。如果心胸烦躁,此为虚烦。方如栀子豉汤大黄黄连泻心汤

2若按之必硬,或痛者,皆实邪致烦,其治法或柴胡辈,或调胃承气汤;其剧者,大陷胸汤,或泻心辈;大率实邪在胁下、心下者,以其实证表现为依据。

4、(1栀子甘草豉汤栀子豉汤症加呼吸困难,断断续续,和短气不同,短气为呼吸急促,有力而短;少气为吃力紧迫之征。故加甘草。

2栀子生姜豉汤:由气逆致呕,故加以生姜和胃止呕。

3枳实栀子豉汤:若胸中痞满者,于栀子豉汤中加枳实

5烦躁最厉害的莫过于栀子豉汤证了,虚烦不得眠,不会夜而安静,是昼夜全是那么烦躁。加减如下:

1若火热伤气,而兼见少气者,用栀子甘草豉汤

2若火热扰胃,兼见呕吐者,用栀子生姜豉汤

3若火热下扰,使腹部气机不畅,而见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用栀子厚朴枳实汤

4若虚烦兼脾虚便溏者,用栀子干姜豉汤

6身热、心中懊憹、饥饿而不能食、仅仅头部汗出栀子豉汤

7除上焦虚热:栀子黄连竹茹黄芩豆豉.

8临床上用这栀子豉汤一个礼拜,(初期的)急性肝炎的指数就退掉了;

9一个食道憩室病人,吃栀子豉汤就好了,但是要吃一段时间。治症:心中懊憹,烦热,这块觉得滞塞。如果整个胸那是柴胡证了,这个胸中就是指着食道说的。

10不能入睡是因为体虚-->阳虚而阴不守,故无法入睡,用酸枣仁汤栀子豉汤

11食道炎症会导致食道的反流,一是食道下段的括约肌易受情绪影响,患者大多情绪不好、烦躁;二是反流刺激。可以选栀子干姜汤或者栀子豉汤

12食管上段的疾病常有食道烧灼,多见热证,可用《温病条辨·上焦篇》宣痹汤(枇杷叶二钱 郁金一钱五分 射干一钱 白通草一钱 香豆豉一钱五分)和三香汤(瓜蒌皮三钱,桔梗三钱,黑山栀二钱,枳壳二钱,郁金二钱,香豉二钱,降香末三钱),两方都是治疗热证的。

13饿而不渴---->虚热,虚热是间歇性的热,除上焦虚热:栀子、黄连、竹茹、黄芩、豆豉饿+大渴--->实热,石膏。实热是不停的热。

14豆豉最开腠理,痛痹者,早晚吞服一钱,日久颇见功效。可以为黄芪五物汤之助。但无补益之功,只有调中之效。

15阳明病内有郁热的时候,如果还没有身发黄栀子豉汤已黄栀子柏皮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二七0)黄疸病并治第十五/栀子大黄汤
跟马家驹老师学经方(55)--栀子豉汤类方(下)
建军回到本草学经方====栀子厚朴汤(第三十六方)
枳实栀子豉汤加大黄治焦虑症
胡希恕经方理论:六经八纲解读伤寒论 中医临床理论 仲景学说 第4期 阳明病
jt叔叔论栀子豉汤的功效应用 | 倪海厦_JT叔叔_董氏针灸_中医基础理论_中医博客养阳医斋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