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收藏见证历史(1-8)石器时代玉和陶的艺术之玉器篇-同根共祖
存意 2017-05-03 09:49

兴隆洼文化消亡后200年,前7000年左右,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延续了用玉的传统,并影响到包括长江中游的大溪文化及长江下游马家浜等多个其它文化,在一千多年间,包括黄河下游山东大汶口文化,这些用玉的文化基本传承兴隆洼文化起始的玉玦和璜的传统器形,直到神秘的凌家滩文化(前5500~5300),龙凤合体!几乎同时,东北红山文化晚期开始了以龙,凤(鹰)和兽面纹为主体的辉煌的玉文化,而凌家滩文化迅速消亡,长江下游取而代之的是以神人兽面,玉琮为主体的,龙凤继续共存的强大的良渚用玉文化,数百年之后,长江中游石家河文化神秘的神人头像造型和龙,凤,虎等图腾共存创造了一个别样的用玉文化的辉煌,长江以南是否也有传承的用玉文化呢?

石峡文化(前4900~4500),主要区域为珠江流域,广东北部地区为主,沿海岸线与良渚文化相通。出土器物除了传统的玦,璜,璧,环,锥形器等,玉琮和玉钺数量较多是其明显的特征。

---石峡文化玉琮明显受良渚神人兽面纹玉琮影响,但纹饰方面已经具有了一些本地文化特色。

---传统玦的基础上研磨出四个山字出廓,形如良渚文化代表权力的冠饰,并由此逐渐形成岭南特色。

---精心磨制玉钺。从兴隆洼至龙山文化之前,玉钺是军权的象征,各个文化期都有出土,良渚的钺由三部分系统构成,前文有描述!石峡文化玉钺出土较多,说明了这是一个重视军事的文化.。

---玉锛。等同玉钺是军事权力方面的礼器,玉锛等是工具类演变礼器,象征着劳作安排的权利。他们的出现都是社会分工越来越专业的体现。

很明显,广东地区的石峡文化受良渚文化影响明显,器形上体现出了对王(巫)权和军权的重视,图腾崇拜在逐渐被淡化,社会转型正在进行中。石峡文化用玉材质有部分透闪石玉料,更多是蛇纹石,大理岩,水晶等就近取材材料,广东及周边地区没有透闪石玉矿,这点和其他多个用玉文化情况一样,相信曾经有一条玉石之路一直在顺着玉石的使用轨迹延伸。

卑南文化(前5000~2000年),与石峡文化一海峡相隔的台湾地区玉器文化。

---卑南文化三个时期玉玦的形态。最早时期和大陆传统形状一致;第二期形态和石峡文化玉玦类似,明显文化同根:第三期则继续变形,由圆转方,形成独有的特色。

---双人顶卧兽。应该表现的是祭祀的场面。

台湾卑南文化玉器所使用玉材以透闪石为主(台湾地产透闪石玉矿),夹杂少量蛇纹石,磁铁矿等。通过器形明显可以感觉出来自大陆的文化和当地文化的交融,形成独特的文化色彩。但追求透闪石材质的润泽感和光而不耀的独特魅力,始终没变!

卡若文化(前5500~4000),西藏地区文化,出土玉器较少,有璜、珠及斧等,材质为透闪石,孔雀石等,器形简单,基本为长江流域早期玉器形态。

在南方以岭南石峡文化为中心发展期,而北方红山文化于前5000年消亡,一个新的文化小河沿文化取而代之。

小河沿文化(前5000~4000年),区域主要在辽宁,内蒙及河北北部。这个文化期用玉器型比较简单,主要为环,镯,管,珠,猪龙及军事方面的钺,工具方面的锛。最有特色的器形是有领璧

---有领璧是商代独有的标准礼器器形,而小河沿的这件器物是整个文化期已发现的唯一的一件有领璧。商人和小河沿文化是否有直接的关系?历史的密码等待被破解!

未完,待续!下一篇我们将讲述中原地区玉文化的发展史

关注作者头条号“存意“,关注原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明的曙光——上海福泉山出土良渚文化玉器(下)
NGTC讲堂:良渚文化之良渚玉器
岭南地区良渚风格玉器研究
古拙的史前玉器艺术(下)
《良渚玉器的鉴定与珍赏-民间收藏的良渚玉器(10)》
国外博物馆收藏的良渚文化玉器珍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