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物简史
【人物简史-苏洵】

大家好!我是李臼,欢迎来到《人物简史》。这一期我们来介绍一下苏洵。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亦被称老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人。是苏轼、苏洵的父亲,与苏轼、苏辙合称“三苏”。中国北宋文学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1,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出生于眉州眉山。

7,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约于此年苏洵开始读书,学习断句、作诗文但没有学会就放弃了读书。

18,北宋天圣五年(1027年)参加进士考试落榜;同年苏洵与眉山大理寺丞程文应的女儿程氏结婚。

23,北宋明道元年(1032年),母亲史氏病故。

25,北宋明道三年(1034年),苏洵发奋读书,谢绝交往。号称“年二十七,始发愤读书”

27,景祐三年(1036年),苏洵再去应试时,依旧没有中榜。苏轼出生。

28,北宋景祐四年(1037年),考进士,未被录取。长兄澹病逝于家。

29,北宋景祐五年(1038年),举茂才异等不中。长子景先年仅八岁而亡。

30,宝元二年1039年,苏辙出生。

34,北宋庆历三年(1043年),苏洵送苏轼入天庆观北极院小学读书,以道士张易简为师。

36,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苏洵居家读书,教授苏轼。后离家出外游学,程夫人在家教授苏轼范滂(pāng)传。

36,庆历五年(1045年),苏洵再次到京城应试,仍未高中。屡次科考落榜的苏洵来到庐山,又南游虔州(今江西赣州),期间父亲苏序去世,苏洵回乡葬父。

38-47,北宋庆历七年(1047年)至嘉祐元年(1056年),苏洵绝意于功名,在家读书写文,同时教育苏轼、苏辙两个儿子。
此后决心不再参加科考,决定走自己的读书之路,为自己读书,不为科考读书。

47,嘉佑元年(1056),苏洵带领两子来到首都汴京,以《权书》拜谒欧阳修,其中有一篇《六国论》,甚得赞赏。

48,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苏辙兄弟同期高中进士,名动京城。

51,北宋嘉祐五年(1060年),经韩琦推荐,苏洵被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

52,北宋嘉祐六年(1061年),苏洵担任霸州文安县的主簿,参与修撰礼书《太常因革礼》。

57,北宋治平三年(1066年)三月,《太常因革礼》编撰工作完成;
同年四月二十五日,苏洵病逝于京师。

注:
前面数字是岁数

苏洵人生转折点
1,年少时游历名山大川。
2,二十七,始发愤读书。
3,中年开始意识到,为自己读书,不为科考读书。
4,苏轼苏辙进士及第,欧阳修又特别赞赏苏洵的文章。父子三人名动京师。


苏洵的一生,完美诠释了大器晚成这个成语。年少时终日嬉戏,未能考取功名。直到中年幡然醒悟,奋发图强。与苏轼、苏辙被誉为“三苏”。作品以议论文著名,比较有名的如《六国论》。

《六国论》是苏洵的一篇议论文代表作这篇文章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批评了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历史总是充满了讽刺,宋王朝后来的统治者没有汲取教训,虽然没有被辽国灭掉,却亡于更强大的金国和蒙古。
#历史人物# #苏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宋八大家
苏轼书法
【读书故事】苏洵发愤读书
【觅苏记】眉山三苏祠:异禀多才(下)
眉山三苏之一
介甫功罪古今纷乱难评说之千古散文名篇《辨奸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