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本芬芳》:婚姻需要运气,有些爱永远没有回应
userphoto

2022.06.15 北京

关注


给孩子受益终生的人文底色

文 | 章红

作家、博雅读书会领读人

去年春天,博雅读书会开始共读第一本书《秋园》。60多岁的杨本芬在厨房做饭的间隙,写下了一本关于自己母亲的书。

新一季的博雅读书会,将再次从杨本芬新书《我本芬芳》开始。这一次,她书写的是自己60年的婚姻故事,写尽了一个女人在婚姻里不被看到的孤独,同样扎痛了很多人的心。

好好活着,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你的生命会有意想不到的精彩;好好写作,因为每个生命都波澜壮阔,不被记录的生命随风飘逝,就像不曾来过。

这次我们依然邀请到杨本芬的女儿、作家章红来领读。也欢迎更多的朋友加入博雅读书会,一起读书、进步、欢喜。

音频选自博雅小学堂APP
01
本应相互取暖的人
却在婚姻中互相伤害

博雅读书会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章红。一年多前,我在读书会领读了《秋园》,那是我妈妈的第一本书。这次领读的是今年二月出版的新作,杨本芬女性三部曲中的第三部《我本芬芳》。

《秋园》中,虽以秋园为主,但出场人物其实众多,地点转换也很频繁,相形之下《我本芬芳》的叙事则相当集中:它讲述了一个长达60年的婚姻故事,没有剧烈的矛盾冲突,没有跌宕起伏的戏剧性情节,家暴,出轨,逃离,诸如此类通通没有。

它心无旁骛地讲述了一对平凡男女的家庭生活,作品非常好读,语言质朴,内容接地气,考虑到可能有些朋友还没看过,我大致介绍一下内容:

在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就读的陈惠才认识了县城医院吕医生,初相识互有好感。陈惠才受家庭出身的连累即将下放农村,此时嫁给吕医生看上去算一条最好的出路。

插图源于电视剧《春娥》

惠才挺喜欢吕医生,但并没有立刻结婚的愿望,因为他们刚认识,面都只见过两三次。她只有20岁,一心想继续求学,并不想在这么年轻的时候结婚。但出于现实的考量,她与吕医生结婚了。

结婚以后对婚姻的憧憬很快就破灭了,吕医生虽是主动提出结婚的那个,但他似乎不预备因为婚姻而对自己的生活做出什么改变,他心灵的归属还是在单位,在工作上,对同事、病人、老乡他都慷慨友善,唯独对新婚的妻子冷漠严厉。

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吕的许多做法都堪称冷暴力。惠才不明就里,只是一遍遍喃喃地念叨:“没想到你会对我不好……”痛苦中她想寻求解脱,动过自杀的念头,然而孩子熟睡的脸庞制止了她,她对自己说:“不该啊!我生了她,就该养她……”

日子就在柴米油盐一地鸡毛中一天天过下去,相伴60年,进入人生晚境。

作品是从惠才的视角来书写的。男女主人公同病相怜,都有孤苦无告之处,初始也都互有好感,在婚姻中也有许多相濡以沫的成分,只不过更多时候,女主人公惠才从婚姻中感受到的是深深伤害。

当生活渐渐趋于平静,读者以为随着孩子们长大与生活境况好转,这对夫妻总算可以相互和解了吧,然而书的尾声扭转了这个期待。

插图源于电视剧《春娥》

当惠才问吕,下辈子你还愿意和我在一起吗,吕医生清晰地,毫不犹豫地答以“不愿意”,这三个字表达了他对婚姻的感受。

至此我们可以确信,这两个共度一生的人在关系中彻头彻尾是深感挫败的,原该互相取暖的人却彼此伤害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我妈妈曾这么解释她写这本书的缘由:我就是想写一位女性的情感经历,一桩普通的婚姻,婚姻中没有坏人,但却充满了伤痛。这里面有我对人生的观察,对女性境遇的同情,当然也有我自己的感受,包括困惑在里面。而这个困惑,书写完了也并没有得到解答。

经常有记者问到我妈,完成这本书,您的困惑得到解答了吗?您从此放下了吗?我妈妈答,一点也没有,既没有得到解答,也没有放下。

令人感慨的也在于这里,人生比小说更难,人生比小说更复杂。我也是从我母亲身上看到,一位女性,因为终生未能获得情感满足所带来的遗憾,并不会因为年龄增长而消失。

岁月流逝,创伤并不会弥合,反而因为生命向终点日益接近,人更容易检视一生所得所失,那些强烈渴望而从未获得的情感化作利刃再次刺伤心灵,因为知道无从补救。那触目的缺憾将永远伴随,只有死亡才能终止心灵的疼痛。

老年女性通常是一个不被看见的群体,她们的情感生活更是被忽视的。在她们年轻的时候,生存常常处于危机中,精神生活便不免被视为一种奢侈品。

但,不管生活多么艰难,人类的独一性便在于精神需求始终是一种正当的,自然而然产生,无从回避的需求。

插图源于电视剧《春娥》

我认为从题材上说,《我本芬芳》填补了当代中国文学创作的一个空白。明明有那么多类似的婚姻,表面平静无澜,深处却涌动着精神危机的暗流,却罕有作家来探索来书写这一领域。

而我母亲写了,没有粉饰,直面了自身的经验与婚姻的真相,既写下了婚姻中的满目苍夷,也写下对男女主人公来说都弥足珍贵的一些记忆。她自己说这是一本勇敢的书,我也这么认为。

02
被工具化的女性和

丧偶式育儿的文化背景

读者是非常可爱的,我看到许多评论,她们被吕医生气得跳脚,许多读者纳闷于吕医生为什么那么奇怪?有人给他贴上渣男的标签,有人怀疑他是深柜。这些都不是事实。

同时,有许多读者表示,吕医生和自己的父亲很像。或者惠才与吕的婚姻让她想起父母的婚姻,诸如此类。

读者的解读构成对小说的最终完成,这非常有意思,也意味着我本芬芳超越一个女性对自身婚姻的吐槽,抵达了一种普遍现象,提供了某种公共经验,这正是文学作品的社会价值所在。

有一位读者说,吕像极了身边熟悉的男性,他不是个体,而是群像。我想她的意思是吕医生代表了一类男性。

我同意这个看法。在我看来,吕医生就是男权文化孕育催生的一个典型的男性形象,许多男性身上都有着类似吕医生的特质,这种特质用通俗的话说,叫大男子主义。有大男子主义的男人少吗?当然不少。所以,吕很奇怪吗?其实并不少见,更不奇怪。

有一句话说,一个人生下来就2000岁了。一个人生下来,在长大的过程当中,环境里面一些固有的东西、固有的观念慢慢形成了他心理与大脑的建构。

赛珍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大地》,写了中国农民王龙的一生。小说开篇就是:这天王龙要结婚了,他一早起来去烧水。自从六年前他母亲死后,每天早晨他都要烧火煮水,然后把烧好的开水端给床上的父亲,让他缓解咳嗽。但是这天,将是他必须烧水的最后一天了,为什么呢?因为很快就有个女人要进门了,他再也不用无论冬夏都一大早起来烧火了。


插图源于电视剧《春娥》

而且,王龙继续想到,如果那女人累了,还会有她的孩子们烧火,她会为他生育许多孩子。

对王龙心理活动的描写,透出的是赛珍珠作为一个外国人对中国社会的观察。我们在许多地方都能够映证这种观察。

他娶来的女人阿兰果真如他所愿,牛马一般干活,为他生儿育女。阿兰生孩子,就自己一个人生,王龙在外面,听到是一个动物那样的喘息。这使我联想到我妈妈在她的第二本书《浮木》中,写过我外婆生杨锐,也是根本不要人帮忙。

《大地》中,王龙娶亲后,王龙的父亲说,你妈妈生了十几个小孩,就活下你一个,所以得多生啊!

《我本芬芳》中,惠才到吕的父母家,得知吕的母亲生了11个小孩,落下疾病,脑袋会不停摇晃,她就摇晃着脑袋一刻不停地干活。

王龙并不是一个糟糕的农民,他既不凶恶又精明强干,绝对是农民中的精英。他很向往结婚,为了迎娶一个女人特地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

与此同时,天然地,在他头脑中,女人就意味着要接过家里的一摊子事,还要为他生儿育女。

女性被工具化了,她们是传宗接代的工具,以及照顾家庭和男人们的工具。

插图源于电视剧《春娥》

王龙是个很立体的形象,赛珍珠对中国社会里男性心理的观察是非常到位的。就算他是农民中的精英,他依然是文化的产物。男权文化意味着,婚姻中女人是从属于这个男人的,她并不具有与男人同等的人格。通俗的话说,“老婆是屋里人”,古汉语称呼妻子便叫内子,内人。老婆是自己人,而且从属于他,他有责任教导她驯养她。

为什么吕动不动就对惠才说“不要把你搞得娇生惯养”,在意识深处就是这种男权思想的流露。

我们通常只会对孩子使用娇生惯养这个词,而吕医生认为不能对妻子娇生惯养,这个潜意识就是他是家长。

孔夫子说得更过分,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都把女人的品格与小人相提并论了,可见儒家文化中女性是如何被藐视的。这样一种文化里,女性是情绪不稳定的,低于男性的生物,男人做的事一定是比你重要的,你该做些什么,你怎样为人处世,丈夫有天然的权力来教导她。

那么一个妻子的职责有哪些呢?比如养育孩子,洗衣做饭这些家务事,都是你应分的,做了没有什么功劳,当丈夫的不加以援手也没什么好指责的。这就是丧偶式育儿的文化背景。


插图源于电视剧《春娥》

03
人是观念的产物
人在观念中失去自省

千百年的文化铸就了这些观念,因此吕不会反省自己对待妻子的行为中是否有残忍无情的一面。

在现代文明中,两性平等已经成为一个毋庸置疑的观念,文明越发达的国家,男性就越多分担传统意义上的女性义务,除了生育这件事男性无法替代,其他的一切不再有泾渭分明的两性分工。这就是文明与进步。

人是观念的产物。社会观念无孔不入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我们从吕的许多行为中都能找到文化基因的传承,可惜,这是令人悲哀的传承。

举个书中的细节:惠才刚生过孩子,吕不肯去床上睡,嫌弃有血腥气。恰好我前两天在微博上看到一组聊天截图,一位男生痛斥同居的女友,因为她在洗衣机里洗了自己有月经血迹的内裤。这男生认为整个洗衣机都被她的经血污秽了,因此怒不可遏。可事实上经过几十分钟的滚动,那点血迹怎么可能搞脏洗衣机呢?这完全是他的心理感受。这不是一个生理卫生问题,这是一个心理与观念的问题。我们由此看到的是,这种文化基因在90后乃至00后的男性身上依然延续。

传统文化中两性的分工就是男主外女主内,因此深受父权文化洗礼的男性,会把自己的社会身份看得比家庭中丈夫的身份更加重要。有的男的更糟糕,会看得比父亲的身份还重要,但吕医生至少没到这个地步。

除了不在做家务上帮助惠才,漠视妻子的情感需求,外面的活计,种菜劈柴他都干。他也把挣到的每一分钱都拿回来养家。他对小孩很好,在养育孩子这件事上完全尽到了父亲的责任。这是他的人性使然,也是他的观念使然。

为什么说他不是渣男,不是坏人,因为他的人性是正常的,而他令我们愤懑的一部分是文化的产物,是观念的产物,这种文化观念自然而然流动在他的血液中,使他全然失去了自省。

小说中惠才屡次含着泪水抗议:但凡你把关心别人的心思分一点点给我,我也满足了。我在私下聊天中,我妈妈把吕的种种做法归纳为“亲外”,说好多男人都是“亲外型”的,就是对外人好,对自己家里人就好像无所谓。

我认为“亲外”并不是一种什么人格类型,而是文化基因在这个人身上留下的烙印。只是一种外化的表象,在表象下面,其实是有文化心理根源的。不管男女,都有这种情况:对待外人是个特别友善周到的好人,对家人却不无残忍冷漠之处。

插图源于电视剧《春娥》

让我们试着分析一下这当中的心理机制:如果我对外人好,我会得到一种社会奖赏,那就是别人会认为我是一个好人。如果我对外人不好,别人可能会给我一些苦头吃,使我的日子不那么好过。所以,对待外人的态度是会有后果的,人性中奖励与惩罚的机制在正常起作用。但对待家人的方式,那属于家务事,在家务事范畴内,这个奖惩机制变得很扭曲了。

书中有个细节,家中孩子生病,吕还在陪伴实习生。惠才气得说要告领导,吕则说你想到哪儿去了,你的思想好龌龊。确实,我相信吕对实习生没有一丝一毫暧昧的念想,他是把陪伴实习生当做工作来对待的。

那么,当一位年轻女子是工作的环境的组成部分,他会意识到她需要陪伴;与此同时,他又完全意识不到,或者意识到了也不去做:年轻的妻子也是需要陪伴的。他吝啬于对妻子付出他的温情体贴。

有读者认为他只是不解风情,我倒不这么看。因为人性中是有很多本能的东西的,不管你善不善于表达,你的温情,你的爱护总是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自然而然呈现出来;如果妻子几乎难以感受到来自你的爱护,只能说人性的本能在文化洗礼下丧失了一部分。因此,人就成为残缺的人。人们常用一个心理学词汇来形容这种人性缺失:爱无能。爱无能就是一种残缺。人天生是会爱的,是人类社会构建的文化侵蚀了本能,这才会出现爱无能的现象。

插图源于电视剧《春娥》

04
婚姻是一场博弈
它可能通往心碎

那么,从惠才的角度,她该怎么做呢?下面我只是说说我的想法,也不一定对,欢迎大家各抒己见。

婚姻说到底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你想想,人和人相处本身就是很难的一件事情,然后这两个人又要在一个屋檐下朝夕相处,又是性格那么不一样的人。如果我们用一个光谱来比喻性格,我觉得他(她)们两个就在光谱的两极。这桩婚姻首先是个性格悲剧。社会文化观念强化了这种悲剧感,使得和谐相处成为可望不可即的事情。

这种时候,人和人之间存在一种博弈。博弈,这个词用在家庭关系上好像很残酷,但是因为婚姻本质上也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存在博弈。

当然如果你运气特别好,寻找到一种不需要博弈的关系,获得一种无条件的爱,得到体贴、爱护,甚至对原本创伤的疗愈,这也是有可能的。

但是如果没有这么好的运气,博弈就开始了,这时候你就必须动脑筋去思考你的方法,如果你觉得这个方法不奏效,可能就要试着换一种,脑海中既定的相处模式可能就要改一改。

你从别人那里索要一个东西,比如希望得到体贴,得到爱惜,惠才在婚姻中有很多付出,因此这都是很正当的情感需求。可是你是从别人那里要,对方就是不肯给你,所以事情就不取决于你自己了,而是取决于别人给不给你。

一味在失落的泥淖中打转是没有用的,人最终的着眼点还是应该学会精神的独立,那是终极意义上的爱自己。

如果说《我本芬芳》有什么关键词,我想就是“困惑”二字。

惠才认为,在这个婚姻中我没有错,我甚至做得很不错,我付出很多所以应该得到一点点温柔和体贴。但是“应该”  逻辑经常会被现实生活打得粉碎。你对别人好,别人“应该”回报你一点,这样想可以理解,逻辑是顺滑的。

但是别人不是你能控制的,别人头脑中的想法和观念,以及他的行为都不是你能控制的,所以这个“应该”就成立不了。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什么“应该”。当你意识到“应该”不存在的时候,才能从思维的陷阱中爬出来,调整自己的想法与行为。

生活就是很残酷,像这本书封面那句话,婚姻常常取决于运气,它可能并不指向幸福,而是通往心碎。

惠才原本认定吕会对她好,这是对生活的一种期待,期待落空,她听到了梦破碎的声音,但生活还是要继续,还是要往前走,这时候就必须考虑怎么走这件事了。

越是困境 越要保有精神追求

教育新知 心理成长

人生文学 社会趋势

作者 译者 教育家 心理学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本芬芳》:幸福的婚姻,实在是一件太凭运气的事
看完《我本芬芳》凑合过出来的金婚,有人开始恐婚了?
看完《我本芬芳》才明白,女人的幸福从来不仰仗婚姻
豆瓣8.3《我本芬芳》:她用自己的一生,揭露了婚姻的残酷真相
看完《我本芬芳》才明白:女人的幸福,在婚姻之外
有性无爱60年后,她写出了《我本芬芳》:婚姻的本质,说得太透彻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