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青年高血压管理共识最新发布,7大要点抢“鲜”看

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是中青年高血压的重要病理生理学改变,共识推荐β受体阻滞剂和ACEI/ARB应作为首选,其中若心率>80次/分,可优先选择β受体阻滞剂。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高血压患者的发病年龄逐渐提前。有资料显示,中青年已成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升高和患病人数剧增的主要来源,高血压已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且中青年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以及临床表现有特殊之处,其诊断、评估和治疗也与老年人群显著不同。

今年10月,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中青年高血压防治的专家共识——《中国中青年高血压管理共识》在《Int J Clin Pract》正式发布,这也是全世界范围内第一部针对中青年血压管理的共识性文件。

图1:《中国中青年高血压管理共识》发布

共识针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测量、降压目标、血压及心血管风险管理等问题做了详细阐述。为便于各位临床医生更好地理解共识要点,《医学界》特邀共识主要执笔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靖教授带来深入解读。

01

共识7大要点,抢“鲜”看

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病,既往的指南和专家共识多关注老年人群的血压管理和心血管疾病防治。但是近年来高血压发病逐渐年轻化,需要注意的是中青年是一个独特的群体,其高血压管理并不能与老年患者一概而论。

另外,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由于预期寿命更长从而长期(>10年)和终生风险更高,而强化血压控制和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干预有利于减轻心血管疾病负担,因此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应得到规范有效的个性化管理。

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无专门针对中青年人的高血压防治意见。对此,《共识》的发布弥补了这一空白。以下是《共识》的要点总结:

7大要点:

  • 第一,鼓励应用家庭血压监测、动态血压监测等“诊室外”血压测量手段,用于高血压的诊断。


  • 第二,应积极筛查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并进行心血管综合风险的评估和分层。


  • 第三,一般高血压患者降至<140/90 mmHg,能耐受者可以进一步降至130/80 mmHg。对于合并糖尿病或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患者,应按照相关指南进行个体化血压管理。


  • 第四,提倡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作为高血压管理的有效手段。


  • 第五,无心血管并发症的高血压患者,常用的五大类降压药物均可作为初始治疗用药。由于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过度激活在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中更为常见,因此,β受体阻滞剂和RAS抑制剂(ACEI/ARB)可有效降低这些患者的血压(尤其是舒张压),应作为首选。其中β受体阻滞剂更适用于伴合并心率增高、冠心病、心衰的患者,而ACEI/ARB更适用合并代谢紊乱或慢性肾脏病的患者。此外,ACEI/ARB也被推荐用于冠心病或心衰患者(与β受体阻滞剂的优先级相同)。


  • 第六,对2级或3级高血压患者,以及合并多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高危患者,或单药治疗无效的患者,可启动联合治疗。推荐ACEI/ARB与二氢吡啶CCB或噻嗪类利尿剂联合使用,也可以采用β受体阻滞剂与CCB或利尿剂联合; 对于舒张压和心率均升高的患者,可以选择β受体阻滞剂与ACEI/ARB联用。不推荐ACEI与ARB的组合。


  • 第七,对伴发危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应采取积极、综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02

血压管理应考虑年龄因素,

中青年高血压不一样!

《共识》认为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发病机制以及临床表现与一般人群不同,有其自身的群体特征,其中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是其有别于老年高血压的重要的病理生理学改变。

一般而言,中青年人群需要面对较大的生活、工作压力,情绪也常处于紧张状态,再加上不规则的睡眠和饮食,易导致交感神经系统处于异常兴奋状态,而交感神经活动的频繁增加,可直接通过血管收缩、血管紧张度增加导致血压升高,另外还可刺激儿茶酚胺、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进一步地导致血压持续升高。

另一方面,在临床表现上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也常常合并心率增快。大量的研究显示过快的心率与靶器官损害、心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因此,对于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共识》认为应采取抑制交感神经系统的个体化治疗策略,进行血压及心率双重管理,从而带来潜在的治疗获益。

03

中青年血压管理,药物治疗很关键!

《共识》提出了中青年高血压治疗的 “五项基本原则”:早期干预、生活方式改善、药物治疗、达标管理及综合干预危险因素,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血压管理流程。

图2:《共识》推荐的中青年高血压管理流程

  • 首先,强调生活方式的调整是降压治疗的基本措施,无论是否选择药物治疗,都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健康膳食、保持理想体质量、戒烟限酒、规律运动及减轻心理负担。


  • 其次,《共识》认为1级高血压在数周生活方式干预下血压仍不达标时刻考虑药物治疗,而2级或3级高血压、心血管疾病风险高危、或者已经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应考虑联合药物治疗。


  • 再次,在药物选择方面,常用的五大类降压药物均可作为初始治疗用药,但是由于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过度激活在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中更为常见,因此,β受体阻滞剂和ACEI/ARB应作为首选,其中若心率>80次/分,可优先选择β受体阻滞剂,反之则可优先选择ACEI/ARB。


  • 最后,在联合用药方面,《共识》认为2级或3级高血压可选择初始两药联合,优选的方案包括:ACEI/ARB或β受体阻滞剂 CCB/噻嗪类利尿剂,或者ACEI/ARB β受体阻滞剂(优先推荐单片复方制剂);若两药联合仍不达标,可选择三药联合:ACEI/ARB CCB 噻嗪类利尿剂、ACEI/ARB β受体阻滞剂 CCB或ACEI/ARB β受体阻滞剂 噻嗪类利尿剂。

值得一提的是,《共识》特别指出β受体阻滞剂是一类异质性较大药物,不同选择性、溶解性和有无内源性拟交感活性的β受体阻滞剂,具有不同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和临床作用。一般认为,以美托洛尔为代表的具有较高β1选择性、良好脂溶性、以及无内源性拟交感活性的β受体阻滞剂更适合高血压治疗。

专家简介

刘靖 教授

刘靖,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管理,擅长高血压、冠心病、血脂异常、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防治,心血管代谢异常与风险管理,心血管临床药理学研究及临床试验。现为欧洲心脏病学会(ESC)高血压委员会、欧洲高血压学会(ESH)血压监测工作组及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CSC)预防管理学组委员;中国高血压联盟(CHL)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CMDA)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学科建设工作组副组长,代谢学组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CPAM)高血压分会常务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CRHA)心脏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委员;北京医师协会高血压专家委员会委员。

参考文献:Jing Liu, et al. Expert consensus on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in the young and middle-aged Chinese population. Int J Clin Pract. 2019;00:e1342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中青年高血压共识:交感系统激活是主因,应首选β阻滞剂和ACEI/ARB
指南丨2019中青年高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要点一文掌握
年龄<65岁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如何选择降压药?
中青年高血压临床特点与治疗策略
一个人持续一年的低压100,高压130,该怎么办?
第一次!刘靖教授执笔的《中青年高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发布!这些亮点你有必要看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