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一次!刘靖教授执笔的《中青年高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发布!这些亮点你有必要看看

近日,全球第一部专门针对中青年高血压人群管理的专家共识诞生!2019年10月1日,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CSC)第十届委员会高血压学组编写的《中青年高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新共识”)在线发表于Int J Clin Pract杂志(2019年IF 2.613)[1]

相较于老年人群,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无论在病理生理学机制、临床表现,还是治疗管理方面均表现出明显差异。针对中青年人群高血压管理,新共识究竟有哪些特点和亮点值得您关注?让我们一睹为快。

编者按

一、新共识要点速览:聚焦中青年高血压特点,强调基于病理生理机制的管理策略

既往人们多关注老年人群高血压及心血管风险管理,实际上中青年(18~65岁)高血压同样值得重视,由于预期寿命长,长期及终生心血管风险较高,有效控制和管理中青年人群高血压对于减少我国心血管疾病(CVD)的发生发展至关重要。而目前中青年高血压管理缺乏统一认识、关注不足,在此背景下新共识应运而生,基于中青年高血压特点给予临床建议。

1

流行病学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CVD风险明显增加,但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均较低,甚至比老年人群更低。

2

病理生理学

交感神经系统(SNS)激活是中青年高血压的重要机制。高血压早期阶段通常伴有心率加快,后者也是SNS激活的重要标志。数据显示,40岁以下高血压患者有SNS激活证据者占64%,而在≥40岁患者中这一比例仅23%。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激活是高血压发生发展的另一重要机制,尤其在合并肥胖、代谢综合征的患者中更为显著。基于以上机制,抑制SNS的药物(β受体阻滞剂)和RAS抑制剂(ACEI/ARB)有助于中青年高血压的控制

3

临床特征

中青年高血压多呈“隐匿性”,多于体检或偶然测量时发现,其临床特征包括症状不明显、轻度高血压居多、以舒张压升高为主、合并超重/肥胖及代谢异常的比例高、家庭自测血压比例低、以及治疗依从性差和血压控制率低。

4

诊断与评估

鼓励开展家庭血压监测,筛查并明确高血压诊断。筛查CVD风险因素,并进行总体心血管风险评估。

5

降压治疗

降压目标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一般应将血压降至140/90 mm Hg以下,如能耐受可进一步降至130/80 mm Hg以下。如合并糖尿病、心力衰竭等的患者,应遵循相应指南进行个体化血压管理。

非药物治疗

强调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是中青年高血压管理的重要手段。

药物治疗

对于无合并症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5大类降压药物均可作为初始治疗选择。鉴于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多有SNS或RAS激活,β受体阻滞剂、RAS抑制剂(ACEI或ARB)在此类患者中降压(尤其是降低舒张压)疗效确切,可以优先采用。如心率≤80次/分,优先推荐ACEI/ARB;如心率>80次/分,优先推荐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尤其适用于伴心率增快、合并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患者。对于合并代谢异常、慢性肾病(CKD)3a期以上患者,优先推荐ACEI或ARB。合并冠心病、心力衰竭也推荐应用ACEI或ARB(与β受体阻滞剂不分先后)。

对合并多项CVD危险因素的高危患者、2级或3级高血压、或单药控制不佳的患者,应采用联合治疗优先推荐ACEI或ARB联合二氢吡啶类CCB或利尿剂;也可采用β受体阻滞剂联合CCB或利尿剂(合并代谢紊乱者慎用);或ACEI或ARB联合β受体阻滞剂。不建议ACEI与ARB联用。治疗流程见图1。

6

随访及双向转诊

需对患者进行随访并及时调整用药方案,随访间隔随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和血压水平而定。

7

伴发CVD危险因素管理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如合并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应积极干预,综合防治。

图1. 中青年高血压治疗流程

二、β受体阻滞剂在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新共识强调了交感神经激活是中青年高血压的重要机制之一,并推荐β受体阻滞剂单药或联合方案作为重要治疗手段。

1

单药治疗:降压疗效确切,兼顾心率管理

新共识指出,对于心率>80次/分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单药治疗优选β受体阻滞剂。英国NICE和美国高血压指南不再将β受体阻滞剂列为一线降压药物,主要基于LIFE和ASCOT研究,其结果发现在左室肥厚或高危高血压患者中,以阿替洛尔单药或联合噻嗪类利尿剂为基础的治疗方案预防卒中和CVD效果劣于氯沙坦或氨氯地平方案。但是,β受体阻滞剂是一类异质性较大的降压药物,阿替洛尔研究结果不能代表其他β受体阻滞剂,尤其是β1受体高选择性(如比索洛尔)、兼具血管扩张活性或抗氧化作用的药物。

2

联合方案:β受体阻滞剂+CCB作为联合降压的重要选择

新共识推荐,对于需要联合降压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β受体阻滞剂+CCB可作为一种联合方案选择。从机制上来说,两药联合不仅在机制上互补,β受体阻滞剂抑制SNS激活,CCB则可舒张动脉血管,而且可减少不良反应,β受体阻滞剂减慢心率的作用可抵消CCB引起的反射性心率加快。

此外,合理的组成对联合用药降压治疗方案至关重要。以β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与二氢吡啶类CCB氨氯地平为例,两者的药代动力学特点相互吻合、适合配伍,且均为分子长效药物,血药浓度个体间差异都很小,更能保证治疗方案持久平稳。因此,比索洛尔+氨氯地平是β受体阻滞剂+CCB联合用药降压的优选配伍。临床研究已证实,比索洛尔与氨氯地平联合可更快更强地控制血压。

三、结语

中青年高血压人群值得临床重视,新共识的发布有助于统一认识、提高关注。新共识强调并推荐,基于SNS激活和RAS激活的重要病理生理特征,中青年高血压管理策略优选以β受体阻滞剂和RAS抑制剂为基础的降压方案。β受体阻滞剂(如β1受体高选择性的比索洛尔)尤其适用于伴心率增快、合并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患者;可与CCB、利尿剂或ACEI/ARB联合使用。

参考文献:1. Liu J, et al. Int J Clin Pract. 2019 Oct 1:e13426. doi: 10.1111/ijcp.13426.1.

(来源:《国际循环》编辑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收缩压升高 vs 舒张压升高,降压用药有何区别?
中青年高血压的治疗策略
中青年高血压与老年高血压,降压药物选用有何区别?
中青年与老年高血压的用药选择有何不同?
重点好文!!中青年高血压与老年高血压,降压药物选用有何区别?
低血压高吃什么药最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