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全国名中医黄永生: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3个秘方验方

中医医案/医话/学中医学临床的参考文章
稳心1号(黄永生经验方)
来源:自拟方。
组成:生地30g,熟地30g,山茱萸30g,枸杞子30g,山药30g,茯苓10g,枳壳10g,青皮10g。水煎取汁300ml,日2次,早晚分服。

功用:养阴疏肝,理气通络。

方解:方中生地、熟地滋肾填精为君药;山萸肉、枸杞子、山药滋补肝肾之阴,育阴以涵阳,共为臣药;“木郁达之”,合青皮、枳壳为佐药,疏肝而不伤正,取其理气行滞而止痛,茯苓交通心肾为使。

全方共奏滋肾疏肝,调整全身之根本而达到止痛的目的。

主治: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胸痹心痛属肝肾阴虚,气滞阻络证者。

临床应用及加减化裁:
本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见肝肾阴虚,气滞阻络证者。表现为胸闷痛,背酸痛,善太息,心烦易怒,兼见心悸,手足心热或潮热或烘热汗出,腰膝酸软。舌尖红体黯,苔薄白或薄腻,脉沉弦细或弦细数。

加减化裁:
失眠加炒枣仁、夜交藤、合欢;口干甚者加石斛、玉竹;汗多加大山萸肉用量;表虚有汗者加玉屏风散;气虚有汗者加牡蛎散;胸痛重因气滞引起者加丹参、砂仁、檀香,血瘀重者加水蛭、蝉蜕、僵蚕或失笑散;

舌苔黄腻加茵陈、泽泻;暑天加藿香、佩兰;舌苔厚腻加海藻、昆布;舌苔浊腻加龙骨、牡蛎;若舌红绛苔黄腻,脉滑数,为痰热互结证,宜加服小陷胸汤或黄连温胆汤;阴虚气滞兼见眩晕(血压增高者)加夏枯草、牛膝、茺蔚子;食后胃胀加平胃散或金不换正气散;腹痛喜温喜按者加吴茱萸、高良姜;泛吐酸水者加左金丸或海螵蛸、大贝母、煅瓦楞子;

心悸属阴虚气滞者加用百合镇静汤(百合、合欢、紫石英、石菖蒲、磁石、龙齿);属心阳虚者加白附子、蝉蜕、僵蚕;心动过速加坤草、蝉蜕、僵蚕或大剂量黄精、甘草或奔豚汤;心动过缓加补骨脂;室性早搏予苓桂术甘汤;房颤患者可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或三参饮。

验案举要:

陈某,男,53岁。
2004年7月3日初诊。

患者胸憋闷疼痛1年,加重1个月。1年前由于情绪刺激出现胸憋闷疼痛,背痛,心悸,气短等症。遂就诊于吉林省人民医院,经心电图、心脏彩超及其他理化检查后,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经治疗后好转(具体用药不详)。

1个月前患者由于情绪激动上症复发,故来门诊就诊。现胸部闷痛,气短,每日发作1~2次,每次持续2~3分钟,含服硝酸酯类药物可缓解,伴有背痛,手足心热,烘热汗出,头晕,头痛,口干,腰酸痛,二便调,失眠,纳可,心悸,乏力,善太息,舌红黯,少苔,脉弦细数。

查体:心界不大,心率72次/分,心音钝,律整,血压120/75mmHg,心电图示:左前分支传导阻滞,V1~V6T波倒置。心脏彩超示:室壁节段运动障碍。

中医诊断:胸痹心痛,证属阴虚气滞夹瘀。
西医诊断:冠心病心绞痛。治以养阴疏肝,理气通络。

稳心1号化裁。处方:
生地30g,熟地30g,山茱萸30g,枸杞子30g,山药30g,茯苓10g,丹参15g,砂仁10g,檀香10g,蝉蜕10g,水蛭5g,僵蚕10g,枳壳10g,青皮10g。

水煎取汁300ml。日2次,早晚分服。

二诊:患者连服6剂后来复诊,见胸部憋闷痛已除,背痛缓解,手足心热,烘热汗出,头晕,头痛,口干,心悸,乏力等症状均有减轻,仍见腰酸痛,善太息,眠差,舌边尖红,体黯,苔薄,脉沉弦细。血压:120/80mmHg。依上法加炒枣仁30g,夜交藤30g改善睡眠。

三诊:患者又服6剂后复诊,前症已基本消失,仍略有腰酸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血压:115/70mmHg。心电图示:左前分支传导阻滞,V1 ~V6T波直立。守上方去水蛭、蝉蜕、僵蚕,加菊花、薄荷配丸剂以善后。嘱患者注意休息,调情志,勿激动,饮食宜清淡,少食多餐,保持情志舒畅,适量运动。

参考资料:本方目前作为本院心血管科诊疗常规内容,广泛使用于临床。(整理者:郭家娟;审阅:李文泉)

稳心2号(黄永生经验方)

来源:自拟方。

组成:当归15g,知母10g,黄柏10g,仙茅10g,仙灵脾15g,巴戟天10g,枳壳10g,青皮10g,黄芪30g,白术15g,砂仁10g,清半夏10g。水煎取汁300ml,日2次,早晚分服。

功用:温阳益气,调和阴阳。

方解:《景岳全书·新方八略》中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生而泉源不竭。”方中仙灵脾、巴戟天、仙茅补脾肾之阳,肾阳充则五脏之阳得生,故为君药;黄芪、白术、补益中气,砂仁、清半夏醒脾开胃,具有辛开之效,四者共为臣药;当归、知母、黄柏苦寒而降,引阳归阴,是为佐药;枳壳、青皮理气行滞而止痛,为使药。全方阴阳合治,寒热共调,使阴阳调和而其痛自止。正如《金匮要略》首篇所言:“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

主治:冠心病心绞痛,证属阳虚气滞,寒热错杂者,症见胸痛气短,心烦口干,腰膝酸软,手足发凉,舌淡脉细等。

临床应用及加减化裁:
本方为先天伏寒病人而设。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脾肾阳虚、寒伏于内的证候。除心绞痛主症外,还有口干、心烦的热象,同时有胸胁胀痛,善太息的肝郁气滞表现。

既有疲乏、气短、脉虚的气虚主症,又有手足凉、腰膝酸软、小便清长的脾肾阳虚主症,特别是手足凉,从二七(女)、二八(男)始一直至心病发生,始终四季如一,是最大的特点。又有口干、心烦的热象,这就是阴寒于下,阳浮于上,阳不归阴所致。李东垣所说的“阴火上冲”在此表现得最为贴切。

治疗上除温补脾肾之阳外,还要应用辛开苦降之法,引阳归阴,同时应用补益中气之法,协助脾肾阳虚的恢复。

验案举要:

李某,女,56岁。
2004年3月27日初诊。
患者胸闷痛,气短,反复发作2年,加重1周。2年前劳累后出现胸闷痛,气短,遂到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经检查心电图,心脏彩超等,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经治疗(具体用药不详)后好转,平素用复方丹参滴丸维持治疗。

1周前劳累情绪受刺激后上症复发,服用复方丹参滴丸缓解不明显,遂来我门诊就诊。现胸闷痛,气短,每次持续3~5分钟,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心悸,心烦,背痛,口干,手足凉,善太息,脘胀纳呆,怕凉食,眠差,小便频,舌淡隐青有齿痕,苔薄白,脉沉弦细弱。查体:心界不大,心率78次/分,心音低钝,律整,血压130/80mmHg,心电图示:V4、V5ST段斜行下移≥0.1mV,心脏彩超:主动脉搏动幅度减弱,室壁节段运动障碍。

中医诊断:心痛。证属阳虚气滞,寒热错杂。
西医诊断:冠心病心绞痛。

治以温阳益气,辛开苦降,调整阴阳。

稳心2号加减。处方:
黄芪30g,白术15g,砂仁10g,清半夏10g,干姜10g,豆蔻10g,当归15g,知母10g,黄柏10g,仙茅10g,仙灵脾15g,巴戟天10g,枳壳10g,青皮10g,炒枣仁30g,夜交藤30g。水煎取汁300ml,日2次,早晚分服。

二诊:患者连用6剂后复诊,胸闷痛气短症状减轻,发作次数减少,无心悸,头晕,背酸痛缓解,手足凉好转,仍口干,善太息,饮食增加,睡眠改善,小便正常,舌淡有齿痕苔薄白,脉沉弱。患者仍手足凉,在上方基础上加入制附子(先煎)10g以温阳散寒。

三诊:服6剂后复诊:胸闷痛,气短,背酸痛症状基本消失,时有口干,乏力,平素易感冒,舌淡红,齿痕减轻,苔薄白,脉沉缓。复查心电图示:V4、V5 ST段低平。继服6剂后未复诊。经电话随访,患者病情稳定。注意事项:本方主治寒热错杂证,患者可见口干、心烦等虚热上扰症状,临床须与阴虚火旺及血瘀发热等其他热证相区别,以免犯虚虚实实之戒。

目前本方已制成院内制剂。(整理者:郭家娟;审阅:李文泉)

稳心3号(黄永生经验方)

来源:自拟方。
组成:当归15g,白芍30g,柴胡10g,薄荷5g,茯苓15g,白术10g,甘草5g,吴茱萸7.5g,黄连10g,枳壳10g,青皮10g。水煎取汁300ml,日2次,早晚分服。

功用:健脾养血,疏肝解郁。

方解:方中当归甘辛苦温,养血活血且可理气,为血中之气药;白芍酸苦微寒,养血敛阴,柔肝缓急;柴胡疏肝解郁,使肝气得以条达,归、芍与柴胡同用,补肝体而助肝用,使血和则肝和,血充则肝柔。肝病易于传脾,故以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既可实土以抑木,又可使营血生化有源。薄荷疏散郁遏之气,与柴胡配伍,透达肝经郁热;实则泻其子,黄连泻心火以清肝郁之火,吴茱萸辛燥开其肝郁,又可除黄连苦寒之弊,黄连,吴茱萸二药合用佐金以平木;枳壳,青皮理气疏肝解郁。

诸药合用,可使肝郁得疏,血虚得养,脾弱得复,气血兼顾,肝脾同调,以达到健脾养血,疏肝解郁之目的。

主治:冠心病心绞痛,证属气血两虚,肝气郁结者。

临床应用及加减化裁:
本方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属气血两虚,肝气郁结者。症见胸闷,心痛,胁胀,善太息,头晕,面色萎黄,腹胀便溏,失眠,纳少。舌淡有齿痕苔薄白,脉沉弦细而弱。

临床加减化裁:
失眠加炒枣仁、夜交藤、合欢、蝉蜕;口干甚者加玄参、石斛、玉竹;汗多加大山萸肉用量;表虚有汗者加玉屏风散;气虚有汗者加牡蛎散;胸痛重因气滞引起者加丹参、砂仁、檀香;血瘀重者加水蛭、蝉蜕、僵蚕或失笑散;舌苔黄腻加茵陈、泽泻;暑天加藿香、佩兰;舌苔厚腻加海藻、昆布;舌苔浊腻加龙骨、牡蛎;若舌红绛苔黄腻,脉滑数,为痰热互结证,宜加服小陷胸汤或黄连温胆汤;

阴虚气滞候兼见眩晕(血压增高者)加夏枯草、牛膝、茺蔚子;胃痛胃胀加平胃散或金不换正气散;腹痛喜温喜按者加吴茱萸、高良姜;泛吐酸水者加左金丸或海螵蛸、浙贝母、煅瓦楞子;

心悸属阴虚者加用百合镇静汤(百合、合欢、紫石英、节菖蒲、磁石、龙齿);属阳虚者加白附子、蝉蜕、僵蚕;心动过速加益母草、蝉蜕、僵蚕或大剂量黄精、甘草或奔豚汤;心动过缓加保元汤。

验案举要:

伊某,女,46岁。
2004年7月31日初诊。

患者3年前生气后出现胸闷,气短,善太息,遂到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就诊,查心电图、心脏彩超等,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经治疗后好转,平素用复方丹参片,舒肝片维持治疗。10天前劳累,情绪受刺激后上症复发,遂来门诊就诊。

现胸闷痛,气短,每次持续2~3分钟,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伴心悸,失眠,疲乏气短,口干,胁胀,善太息,食少,时有恶心,反酸,睡眠不佳,大便干,舌淡有齿痕苔薄白,脉沉弦细而弱。查体:心界不大,心率65次/分钟,心音低钝,律整,血压120/ 70mmHg,心电图示:Ⅱ、Ⅲ、aVFST段水平下移≥0.1mV,心脏彩超:心脏舒张功能降低,左室壁节段运动障碍。

中医诊断:心痛,证属气血两虚,肝气郁结。
西医诊断:冠心病心绞痛。
治以健脾养血,疏肝解郁。

稳心3号加减。处方:
当归15g,白芍30g,柴胡10g,薄荷5g,茯苓15g,白术10g,甘草5g,吴茱萸7.5g,黄连10g,枳壳10g,青皮10g。水煎取汁300ml,日2次,早晚分服。

二诊:患者连用4剂后复诊,胸闷、气短、善太息症状减轻,发作次数减少,无心悸、头晕,仍口干,胁胀,饮食增加,小便正常,大便正常,舌淡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弱。患者仍胁胀,善太息,故加入丹参15g,砂仁10g,檀香15g,水蛭5g,蝉蜕10g,僵蚕10g,以加强理气通络之功。

三诊:服6剂后复诊,胸闷痛、气短症状基本消失,时有口干,乏力,睡眠改善,舌淡红,齿痕减轻,苔薄白,脉沉细。复查心电图示:Ⅱ、Ⅲ、aVFST段水平下移≤0.05mV,因患者气血亏虚为本,故以上方为基础配丸药,每丸6g,日服2次,调理3个月。电话随访病情稳定。

注意事项:汤剂应用一段时间后可以本方为基础配丸药,调理善后。(整理者:郭家娟;审阅:李文泉)
当代名老中医经验方汇粹.上册/姚乃礼,王思成,徐春波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中药稳心3号
好秘方,不私藏了!冠心病心绞痛即刻见效
冠心病心绞痛
李士懋教授经验:应用升降散治疗循环系统疾病
胸痹心痛元气虚 止痛畅气靠黄芪
李士懋教授经验:应用升降散治疗循环系统疾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