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代中国的一个畸瘤——自由撰稿人

  【导读】一般说来,自由撰稿人是一典型弱势群体,都是些生活在社会最低层的小人物,无权无势,在生活的波浪中无助地起伏。他们即远离权力,也做不了生意,即不能象流氓那样靠拳头吃饭,也没有生就工程师的头脑,但对金钱的渴望比谁也都不少,于是,当自由撰稿人就成了他们无奈也是唯一的选择。

                           ————正文,分割线————

   首先说明,自由撰稿人有权选择甚至炫耀他们的生活方式,我对此没有干涉的兴趣和耐心。但是我也有权选择我的批判对象,有权嘲弄某些卑劣和委琐,有权蔑视蝇蝇苟苟和无耻钻营,有权向一堆多次引起我恶心的秽物投以鄙夷和厌恶。对事不对人。
  
   我不是一个撰稿人,除了以前小的时候弄过一些散文诗歌外,对写字也不感兴趣。之所以接触到自由撰稿人们,是因为我老婆是一家杂志的编辑,周围几个铁哥们也都是报社的记者或编辑。
  
   开始的时候,对这些人没什么感觉,时间长了,觉得越来越牙碜,后来听别人一提起这个词,就觉得空气中弥漫出一股臭味来。
  
   卑微的小人物们
  
   一般说来,自由撰稿人是一典型弱势群体,都是些生活在社会最低层的小人物,无权无势,在生活的波浪中无助地起伏。他们即远离权力,也做不了生意,即不能象流氓那样靠拳头吃饭,也没有生就工程师的头脑,但对金钱的渴望比谁也都不少,于是,当自由撰稿人就成了他们无奈也是唯一的选择。
  
   他们也很清楚自己靠写字不可能赚大钱,但是“one money is one money”,一分钱就是一分钱,多一分钱总比少一分钱好吧。最关键的是,干这个没有任何风险,即不会亏本,也不会破产,顶多浪费点时间罢了—— 反正他们最富裕的东西就是时间。
  
   但投资还是有的,比如邮票,这就让他们很伤脑筋。我在一个论坛上看见一伙人正儿八经地讨论怎样寄信最省钱,一人汇报他的心得是批发邮票!这样大约可以节约5%的费用。这让我长了见识,长这么大都不知道邮票也是可以批发的。接下来另一高人说他到印刷厂定制信封,一次两千个,比在邮局买节省一半还多!呵呵,这人立刻就成了明星。这些人后来还谈到糨糊问题,交流怎样糊信封又快又节省糨糊!我意志力薄弱,实在看不下去,落荒而逃。天知道下面他们又讨论什么了。
  
   但我纳闷,他们怎么会需要那么多邮票和信封,他们一天到晚光糊信封了,什么时间写字呢?我老婆告诉我,这些自由撰稿人们写一个东西最少投50家,一天最少写5个东西!靠,我倒。
  
   进入网络时代后,自由撰稿人惊喜地发现,他们终于可以摆脱邮票的困扰了,网络免费提供信箱,免费提供传输通道,更妙的是,一个稿子想投多少家,就投多少家!什么信封和邮票,见鬼去吧。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让他们差点乐疯。
  
   但马上,他们又面临新的问题,就是不知道人家报刊编辑的信箱地址。过去,只需要知道地理上的地址就可以了,这也很容易搞到,但电子信箱地址就不容易了,一是人家不随便公开,二是公开了自己不知道,三是这信箱老是变动(都是免费惹的祸:)眼看着网络这巨大的馅饼白白闲置,自由撰稿人心急如焚。
  
   于是开始艰苦的寻觅,信箱地址成了商品,可以卖来卖去,或是回归原始社会,彼此实物交换。时间长了,收获也不少,一些人手里掌握了巨量的这类地址。我曾看到公开贴出的这样一个地址表,长的象基因解析表,真不知道是怎么弄来的,拿出这劲头干点别的,估计中国人早登上火星了。
  
   手里有了信箱地址这个硬通货,这些哥们就开始发力了,投稿信铺天盖地发出去,也不管稿子质量怎么样,也不管是否适合人家报刊的版面,爱谁谁,见着个地址就按发送,不就动一下鼠标吗,万一编辑瞎眼看中了呢。我老婆在一学术性的教育刊物,可她的信箱里每天塞满了乱七八糟的东西,大到奸杀乱伦,小到如何洗脚。我一个编辑哥们因为信箱太乱,前后换了六个信箱,每换一次,消停不了两天,这些信就又扑上来,那哥们气急,骂说真是一群无孔不入的苍蝇,丫们是怎么知道的呢?!另外一哥们干脆不再使用信箱,与网络说再见了。
   
   接下来,就是最关键的问题了,稿费!这两个字是以上所有这些东西存在的唯一原因。讨论稿费行情,哪家稿费稿,哪家稿费低,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千字多少钱,20、30、40、50、60、70、80...,如数家珍。稿子发了但没见到稿费,是自由撰稿人永远的痛,他们在网上陈述自己这方面遭遇时的态度,让我感觉是日本人单独入侵了他们家,并干了些不好说的事情。
  
   有趣的是,即便被拖欠稿费,自由撰稿人们很少会和报刊较真。我分析,这一方面追讨稿费是有成本的,长途电话可不是电子信箱,可以随便使用,为一瓶子醋钱搭上桶酱油不值得。一方面是不敢得罪报刊,毕竟那是衣食父母,以后还得指望人家的施舍。只好期期艾艾地自认倒霉,在心里祈祷下次遇到的编辑都是人格高尚的活雷锋,而且记忆力超过计算机,断不会拖欠和忘记给自己的稿费。
  
  
   他们在“撰”什么
  
   光东拉西扯了,忘了正题。既然是撰稿人,这些人都“撰”些什么呢。首先他们与上个世纪的文学青年有本质的不同,做文学青年,首先要有对写作的兴趣,其次还需要点天赋。这帮师傅们可就不一样了。他们逮什么写什么,只要报刊需要就行。自己的观点、思想、爱好统统谈不上。
  
   他们的主要阵地是两块,一个是报纸的各种副刊,一个是生活类杂志。他们象搜集信箱地址一样搜集各种报刊的用稿信息,大大小小的网站林林立立,还有专门当掮客给别人代理投稿的,但生意好象不太好。
  
   他们到底在写什么,如何写的,懒的费劲描述了,转一个网站某自由撰稿人的帖子,大家自己看吧:
  
  一个学生撰稿人的辛酸路 
   
 作者: 何以何以 发表日期: 2003-10-27 11:17:28 返回《撰稿人之家》 
  
  作为一个学生,跟这么多大哥大姐挤在一条路上,我也觉得自己无厘头。有许多哥们都试图劝我,救我:你这是干什么?你要知道你的任务是读书!不要为贪那点蝇头小利,把你的学业、前途都搭进去!他们是把我当成没脑子,或一时糊涂了。但我的问题不在于这个,这点事我还是会想的,我早已经想过。但没办法的是,我是一个无可救药的短视主义者,今朝有酒,今朝先醉。
  和所有人一样,我刚开始写文章时,扪心自问,动机是很纯洁的。是为了那一点点小小的心灵需求,抒个情,伤个怀什么,也算是自得其乐。有时也写点不着边际的,搞搞人文关怀,或纯粹艺术,那纯属自我虚构,自以为,事后看来很天真。一言以蔽,私人性质比较重。是通过文字,自己和自己说话的意思。那段时间的写作应该说是最轻松,最愉快的。是我的美好时光。

  然后就开始投稿。其时正念中学,在地方小报上发个散文能让我乐上三天。后来写东西便把这个当成了方向,发表不发表成为自己衡量自己是否成功的唯一指标。当时并不图钱,反正钱也不多,图的是那中被承认的成就感。不象现在写完稿子就帮编辑算稿费。为了多发表,我用心揣摩那些报刊的风格和编辑的想法。当时我就发觉,我发乎性情或灵机一动写出来的东西,往往有去无回。反复思量、雕琢的东西,望望发得很顺利。他们要的就是文字的熟练老成,思想上要随大流,说不好听一点,要的就是腐朽。为了迎合报刊杂志,我渐渐地写了,越来越不知道自己在写些什么。如果仅从文字价值上考虑——那是我写得最烂的一段历史,也是最痛苦的一段历史。

  最让我痛心的是,当时全国兴起了如火如荼的少年写作运动。韩寒靠一篇作文一部小说扬名天下,许多有点天分的写作少年也借此东风,特招的特招,出书的出书……而我呢,这时我拿手的却是写一手好副刊。我真是欲
  
  哭无泪。后来我想想,所谓名利乃身外之物,但我却失去了最本质的东西,我这一辈子就别想正二八经提写作二字了,遣遣词造造句兀装风雅既可了度残生。我是被害了。

  在上大学之前,我对家里人说上大学给我点学费就行了,其他的吃穿用度就不麻烦二老了。这个海口也把我夸惨了。上大学后我才发现无门无路。以前是看杂志上,比如《读者》,宣传那一套美国的独立观念,什么18岁成年,自讨活路。可这无门无路的,还是不独立的好。但好歹我也是一男儿,说话要算话的。我打了好几份工,都因为受不了那份气那份枯燥而中途罢手,最后我想到了卖文为生,从此重操旧业。走上了这条漫漫长路…

  时至今日,写字只剩下有个目的:换钱。有时在什么论坛发个帖子,都觉得自己亏了似的,巴不得谁来发我两文稿费——其实我也自己那些文字放在报纸杂志上还勉强能看,放在论坛上就显拙。认识到自己早被害了后,我变超然了。没抱负,就没包袱。没追求,也就不累。而且好歹能换两个钱用,解决临时的衣食问题。使劲攒攒还能给我MM买点名牌货——年轻人么,总有那么一点小小的年轻的虚荣。
  
       然而真相是:我失去了写东西的真正能力,也失去了最后的操守。卖文可以为生,但绝不值得炫耀。要挣钱,千万条挣钱的道路,不到迫不得已,不到最后关头——莫非,我们这已经到了最后关头?人活在世上,最好还是给自己留点指望。要是连指望都没了,还有劲么?当然我想,我已经是不贞洁的人了,不配谈这个话。而且在写字业里也没混出名堂——自己离广州鸟儿大哥他们还差得太远太远,还是混出名堂来再谈这个话吧,也好显得自己有点资本,呵呵。这些傻里傻气的问题,我自己也懒得想了。

  平时,看点不太实用的书,也写一些不太实用的文字,放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放成自己的秘密。算是给自己的一点小小的交待。也许别人看到这里,会为我的假正经冷笑三声。可我却自怜自爱,有时还被自己这小小的虔诚感动。呵呵。

  最后才是我的正题,希望各位编辑向小弟约稿。这里我也是刚来,觉得大家都是好编辑好写手,自己非常喜欢。要说明的是这篇文章不是我的文风,或者说不是我写纸上文字时的文风,我刚才这是因为胸中有块垒,不吐不快。您要的文风才是我的文风。我可冷可热,亦可耿直忠肯,有时喜欢煽情,自己最得意的还有一个字:快。各位编辑可以找我写时评,乐评,影评,感情故事,爱情小说。要平实,要温柔,要感伤,要锐利,还是要酷,您先说一声,按您的意思办就是。先谢谢大家了。小弟祝大家发大财。
 
  
   吃软饭的特稿作者们
  
   在庞大的自由撰稿人当中,有一些是写纪实特稿的(过去叫报告文学)。这部分人在这个群体中是收入比较高的,据说个别人还能发个财。现在海量的生活类杂志和都市报副刊构成了他们的主要生存空间。
  
   平常很少看杂志,就知道被全国男女小资和中学生们吹捧的是一本叫《读者》的,以为别的杂志顶多就是那水平了,不想偶尔翻开一本,靠,没被它恶心死,真不知道中国怎么就出来那么多新鲜事,翻过来倒过去就是,奸,情,或二者的结合,再加上人性的扭曲、变态、缺损和毁灭,一本杂志看下来就觉得中国整个一人间地狱。一次和一哥们去上海,司机带了几种杂志,据说销量都很大的那种,哥们百无聊赖,拿着乱翻,突然大叫:停车!下去后狂吐,然后骂司机为什么带这些破杂志,害自己晕车的老毛病又犯了!
  
   写特稿的撰稿人就是给这些杂志提供内容的。我困惑这么多人给这么多杂志写,难为他们哪来那么多素材,一朋友告诉我,那些东西80%是假的,剩下20%中的80%内容也是假的。这些撰稿人随便找个由头就开始坐家里胡编乱造,类似于解放前的鸳鸯蝴蝶派的做法。而这些杂志的编辑对这一点非常清楚,他们多数不禁止,反而鼓励写手这么干,不然,他们的杂志怎么耸人听闻啊。
  
   特稿的稿费相对来说就高上去了,据说有的牛比杂志能开出一个字一元,“重磅”稿子可以上万,显然,这对自由撰稿人们吸引力太大了,想象力自然也就被激发出来,好在稿件内容的范畴就那么一点,活干多了也就有经验了,十天半个月憋一个两个出来还是没问题的。
  
   对我来说,困惑还没有完,我纳闷这些杂志到底有谁会看!据说有的杂志发行量是以百万为单位的,靠,中国林子是大,但也没那么多歪鸟吧。不久,这个问题初步有了答案。天热了,几次和哥们去吃露天烧烤时都挨着书报亭,我留意了一下,还真有人买那些杂志!只是,这些人绝大部分是女人。年纪在20-40之间,穿着干净但毫无气质的女人,挑挑捡捡后夹着一两本杂志离去,看上去和抱两棵白菜的表情基本一致。购买者中也有一些女中学生,一副求知的样子。
  
   也巧了,一次喝完酒顺便去了一个朋友家,他老婆不在家,我们就参观了一下卧室,我注意到床头上摆了一叠这种杂志,我问朋友怎么回事,他说他老婆订的,常看,还时不时被感动地哭上一把。我笑了,问他看不看,他打着圈晃脑袋,说,操,一看就恶心,不过我老婆哭完后和我做爱很有情绪,不然早烧了个球的。
  
   大家都笑,说这杂志就是吃软饭的了。
  
   后来我留心注意了一下,发现还是有个别男人看这种杂志的,只是这些男人大多是民工,我向朋友感叹说民工们辛苦,离家在外的,也是需要精神食粮的啊,朋友说,你不知道现在有专门给打工者办的打工杂志,还不少,卖的都还可以。
  
   我估计,现在中国报刊还没放开,还没有花花公子式的杂志,一些男人只好借看这种杂志意淫一下,就是那种看见香蕉想到阴茎式的望梅止渴。
 
  
   多一半自由撰稿人是贼
  
   这个话题大家可能很熟悉了。据说操练文字的哥们每个人都碰到过。不过我倒是放心我现在写的这个东西不会被偷,呵呵,谁他妈给他发啊。
  
   需要说明的是,本帖子中自由撰稿人的概念包括一切试图或企图通过向报刊发送汉字换钱的人。
  
   在过去,码字这活不是每个人都能干的,网络的出现使全民码字成为可能。你只要会剪贴、复制、下载,你就能做自由撰稿人!网上那么多中国字,拿鼠标随便划拉就是了,估计有这个能力的中国人加上生活在中国境内的猴子、大猩猩、类人猿什么的应该有个14、5亿。
  
   一编辑哥们负责时事评论版,每天信箱满满的,他纳闷的是写时评的很多高手来自农村。他说,不是我看不起农民,我也是农民的儿子,问题是你每天写时评你的庄稼谁伺候,早知道你有这么大韬略,请你当总理去得了,窝村子里是国家多大损失啊,靠!
  
   另外一朋友对自己拥有天文数字的作者头痛欲裂:这些稿子看着除了地址都是假的!——除了信箱,就一人名,连电话都不留。后来他自己定一原则,凡是来稿不是公家单位地址的且没有办公室电话的,一概不用!
  
   就这样,他还是被涮了两次,他气急败坏地向老总建议副刊改成文摘算了!
  
   我老婆有个同事,是那种现在少见的文学爱好者,早些年出过本诗集,现在还时不时拿出来送人,请人家“雅正”。我奇怪他的书总送不完,我老婆说他们家厨房里还堆着好几抱呢,我说这样出书不是在老婆孩子身上缺阴吗,我老婆骂我嘴太损。
  
   呵呵,扯远了,这哥们也时不时投稿,也发一些,后来他发现他的每一个稿子都会散见全国报刊,除了作者名字不一样,其他都一样。他气的失眠,但后来有人把他的稿子又发到他信箱里来,请他这个编辑大人“雅正”,他叹口气,倒不生气了。
  
   有人估计,干干净净完全靠自己的脑子攒字的自由撰稿人即便是有,也和中国太空人的数量差不多。你说杨利伟多不容易,那人就多不容易。
  
   在一些撰稿人网站上,打假之声甚霄尘上,毕竟一些自由撰稿人本人也是受害对象,但这个运动似乎得不到报刊的配合,这和上面写手讨稿费的道理一样——支付不起,或不愿支付这个成本。
  
   在西方,自由撰稿人被称为社会的职业思想者,在他们身上,往往闪烁着最新、最智慧、最犀利的人文光芒,可在当今的中国,这支可能有某个国家人口那么多的队伍,却只是在我们的颓废文化肉瘤上挤出了无数小疙瘩!
  
   被惯坏的编辑们
  
   庞大的自由撰稿人队伍,使得一些编辑以自己的版面为舞台,成了或大或小(大小取决于他们稿费的多少)的焦点人物。
  
   这些编辑平素也是小人物,或许本身也是个撰稿人,生活中在社会最地层被人呼来喝去的,没料到网络会成全自己,使自己站到了戏台中央。我已经见到n个编辑开了自己的网站,往往是大旗一扯,便呼啦一下被围上了。一个编辑主持一个报纸的市井副刊,他一周也就需要6篇稿子,而且每篇不能超过600字,可他光网站或论坛或主页已弄了4个,一周他最少接到1000稿子!他也不怕忙,也不嫌累,好象还很滋润!
  
   也不怪这些编辑,围上来的每个人都笑容可鞠,毕恭毕敬,老师长,老师短(这是文学青年留下的唯一痕迹),你打个喷嚏放个屁立刻被当作最高指示传达开去,尽管一切都是数字,都是虚拟,但这感觉可能真是爽。所以,这些编辑不怕信多,就怕信少,天天在大小论坛上贴自己的征稿启示。来的人越多越好,每天信箱打开时塞满信件的那刷地一声,给了他们极大的快感,仿佛那些虚拟的电子数字,填补了他们生活的真正空白。
  
   自由撰稿人,写出这几个字的时候,心里一阵恶心。

                                                                                      (来自:论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必要的投稿技巧:撰稿人如何写稿赚钱
自由撰稿人
投稿指南 ▏树立个人形象
那次受伤至今使我隐隐作疼
自由撰稿二十傻
给想当自由撰稿的小盆友几点忠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