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华福记:传承半个多世纪的牛肉美味,老安平人都知道!


“顶街汤点有杰作,牛肉系列卖鸡福。”


▼▼▼

 


“大华福记”于上世纪60年代由林添福先生一手创立,牛肉小吃种类有十数种,都是精心研发、手工精制,不仅有质量保证,肉质也是绝对鲜嫩,让很多吃货停不下来!


名为“卖鸡福”,卖的却是牛肉,

这里面到底有什么故事?



各位看官请坐下吃碗牛肉,

听小编给你慢慢讲!




文火慢炖超过四小时的牛筋,半透明状,原汤入味。


▼▼


原汤慢煨的牛排,香气四溢,肉质松软而不柴,饱含汤汁。


▼▼


松软的牛百叶,厚厚的肚边,炖得恰到好处的酥烂,正好入口。


▼▼▼


 

解放前,林添福的父亲是开粮店的,很有钱,用今天的话说,他是个富二代。有多富呢?国民政府垮台前夕,经济崩溃,纸钞疯狂贬值。眼看着“钱不是钱”了,他们家干了一件事,拿纸钞烧水!



解放后,粮店公私合营,林添福成了国营粮店的职工。但那时的“富二代”可不如今天的风光,当时,他的出身是“坏成分”,政治地位低下,免不了挨批斗;随后又“跌落儿女坑”,生了四女一男,一个人的工资要养活全家七口人,困难可想而知。


▼▼▼


幸好夫妻同心,那时候,两口子经常摆个小摊子,一开始是贩鸡,所以人称卖鸡福,所以后来哪怕又做了面线糊、蚵仔羹、海蚬羹,卖鸡福这个绰号也仍然没有改变,直到有一天换到这个能做大做强的产业:牛肉铺,老安平人还是把它称作卖鸡福,绰号、人物、商品,三位一体,密不可分。


然而日子总还是凄苦,最难的时候,是妈妈瞒着家人偷偷卖血换学费,才让孩子们不致于辍学。



直到有一天,“卖鸡福”想起了

祖上传下的一个秘宝,

现在,是拿它换钱的时候了。


咱们前面不是说“卖鸡福”是富二代吗?原来他的祖上出了乐善好施的林瑞岗、林瑞佑兄弟慈善家,“明善堂”在安海家喻户晓。当年有受惠者报恩,将一份牛肉秘方相赠。当时林家人虽不以为意,却也随手保留并流传下来,在这时救了林家子孙后代的急。善哉善哉,果然是善有善报。


做生意,信用最重要。


1973年,卖鸡福转行做牛肉。但并没有被人改称“牛肉福”老安平人仍然亲切称呼他“卖鸡福”。而大华福记的得名,由祖先经营的“大华米行”和创始人林添福的昵称“阿福伯”而来。





位于安海中山北路的“卖鸡福”牛肉铺子的门面,有时间的味道。


▼▼▼



虽然贩卖的东西改了,但是做生意的信用没有丢。“卖鸡福”家红火的秘决,是坚持质量为本,做放心食品:从不买养殖肉牛,而是农家放养的,肉质有天然的鲜美;坚持不买死牛,确保食品安全;


▼▼▼


汤头由秘传的独制配方调配,制作牛肉中不仅不添加硼砂、明胶、牛肉精膏等添加剂,更舍弃便宜的原料,皆采用市场上高级有质量保证的品牌。


▼▼▼




“父亲交代我们说做事要

    凭良心,要做放心食品。”

“大华福记”现掌门人林玉妹如是说。


她是林添福的三女儿,

13岁就懂得帮父亲卖牛肉,

2000年初从父亲手上接过掌门人的大旗。



铺子火了,林玉妹的心态却很平和,她和店里的帮工们本本份份地守着这一亩三分地,每天起早贪黑,勤勤恳恳,为吃货们提供浓郁的老安平风味。



当年,他们的生意就很好,据说一天能卖一头牛!而现在也一样,即使仍然窝在老街上,地方不好找,但“大华福记”始终吸引许多忠实主顾,经常店门未开就已有食客在等,周边乡镇的人也远远跑来这里解馋。经营至今,年销售额有两百万元。



心善则食善,这就是传承百年的秘方。“卖鸡福”的红火,也是安平商人“信用经商”理念的现代诠释,这里面有天道酬勤的成分,也有商人世家薪火相传的信誉在发挥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家藏在安海旧街里的牛肉店,火了40多年,我不说你都知道是哪家!
寒冬中能抚慰你的只有涮肉 西安好吃的铜锅涮肉推荐
牛肉这样做不仅肉质非常细嫩,而且越嚼越香,下饭下酒都很棒
兔兔这么可爱,怎么能......这么好吃!
粮店
微群粮店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