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何世东老中医治疗胃息肉经验介绍
 何世东,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第三批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从事内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四十余年,善治消化道疾病、肾科疾病及各种疑难杂症等,在胃息肉的治疗过程中,有独到的见解。笔者有幸跟随侍诊,受益匪浅,现将何老师治疗胃息肉经验介绍如下。1气滞血瘀,兼有气虚证钟某,女,48岁,2012年4月13日初诊。主诉:反复上腹部闷痛不适5年多,再发半月。诊见:上腹部闷痛不适,伴有嗳气,泛酸,症状多于餐后明显,少许头晕,纳、寐可,二便调,舌淡红、苔白腻,脉弦细乏力。查血压100/60mmHg,心肺未见明显异常,腹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胃镜检查示:贲门炎,慢性浅表性胃炎,胃底息肉,胆囊息肉。西医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贲门炎;胃底息肉;胆囊息肉。中医诊断:腹痛,证属气滞血瘀,兼有气虚证。治宜行气化瘀,益气健脾为法。处方:蒲黄、五灵脂各10g,法半夏、枳实各12g,白芍、茵陈、鸡内金、党参、海螵蛸、乌药各15g,茯苓20g,瓦楞子30g,三七、甘草各5g。7剂,每天1剂,水煎服。嘱患者服药期间宜清淡饮食,忌辛热煎炸食物,调畅情志。4月20日二诊:上腹部闷痛减轻,嗳气好转,无头晕,舌脉同前。守上方去瓦楞子、枳实,加白术15g,枳壳12g,再服7剂。4月27日三诊:仍有上腹痛,乏力,饥时痛,食则缓,舌淡红、苔薄腻,脉弦细乏力,考虑患者脾气虚明显,宜加强健脾理气。处方:党参、黄芪、山药、白芍各15g,白术、乌药、法半夏、香附、海螵蛸各12g,瓦楞子30g,三七、炙甘草各5g。连服10剂。5月15日四诊:上腹部不适好转,舌淡红、苔薄腻,脉弦。处方:鸡内金、茵陈、黄芪、蒲公英、白术各15g,五灵脂、法半夏、柴胡各12g,枳壳、蒲黄各10g,茯苓、白芍各20g,炙甘草、木香(后下)各5g。再服5剂,患者诸症好转。后继续予上方随症加减治疗4月善后。2012年10月10日随访,患者无不适,纳、寐可,舌淡红、苔薄白,脉细。行胃镜复查:胃底息肉消除。按:该患者舌淡红、苔白腻、脉细乏力、少许头晕,考虑患者素体气虚,气机升降失常,脾失运化,胃失和降;故见上腹部闷痛、餐后明显、嗳气、泛酸等。再者久病入络,气滞血瘀,瘀组脉络,可见胃息肉、胆囊息肉。故该患者证属气滞血瘀,兼有气虚。治以失笑散(蒲黄、五灵脂)、三七活血化瘀,和胃止痛;枳实(枳壳)、白芍、甘草疏肝健脾和胃,乌药加强行气之功;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取四君之义,健脾益气;鸡内金健脾和胃,茵陈清热利湿,两味为摩罗丹中主要成份,两者相使为用,共起和胃消食止痛之效;海螵蛸、瓦楞子制酸和胃止痛。全方共奏行气化瘀、健脾益气、和胃止痛之效,从而使胃息肉消除,上腹部闷痛不适等症状改善、好转。其中三诊患者乏力,仍有上腹痛,饥时痛,食则缓,脉弦细乏力,脾虚之象明显,宜着重加强健脾益气,兼以行气化瘀,故予调整方药,重用参、芪、术、草等健脾。四诊时患者腹部不适好转,脾虚之象已有所改善,故继续予行气化瘀、兼以健脾益气,以失笑散合四逆散加减治疗。随后继续以该方随证加减治疗4月余,复查胃镜提示息肉消除。2气滞血瘀,兼有胃肠湿热证卢某,男,50岁,2012年8月2日初诊。主诉:反复上腹饱胀不适半年余,再发1周。诊见:上腹部饱胀不适,伴有上腹痛,嗳气,口甜,纳、寐可,大便结,舌暗红、苔薄黄腻,脉弦。查体腹软,剑突下轻压痛,无反跳痛,余未见异常。胃镜检查示:糜烂性胃窦炎,胃底小息肉(直径约4mm),胃角、贲门白斑。西医诊断:糜烂性胃窦炎;胃底小息肉;胃角、贲门白斑。中医诊断:腹胀,证属气滞血瘀,兼有湿热。治宜行气化瘀,清利湿热。处方:五灵脂、白芍、海螵蛸、枳实、法半夏、蒲公英各15g,蒲黄、浙贝母、地榆各10g,三七、黄连各5g,五爪龙30g。5剂,每天1剂,水煎服。服药期间,嘱患者宜清淡饮食,忌辛热煎炸食物,调畅情志。8月9日二诊:患者胃胀好转,仍有嗳气,纳欠佳,舌暗红、苔薄黄腻,脉弦滑。原方去地榆、黄连、五爪龙,加白花蛇舌草、茵陈、鸡内金各15g,薏苡仁30g。连服7剂,症状继续好转,随以上方随症加减治疗4月余。12月6日三诊:患者症状减轻,有口酸,大便烂,舌紫、苔黄,脉弦滑。12月5日行胃镜检查:胃底小息肉消失,糜烂性胃窦炎,胃角白斑。继续服药:黄芪20g,五灵脂、白术、海螵蛸、茯苓、白芍、鸡内金、茵陈、白花蛇舌草各15g,法半夏、蒲黄各10g,三七、黄连各5g。每天1剂,水煎服,持续予本方辨证加减治疗糜烂性胃窦炎。按:该患者胃底小息肉、上腹胀痛、拒按、舌暗红、脉弦,一派实证之象;口甜、大便结、苔黄腻为胃肠湿热之征。故证属气滞血瘀、兼夹湿热。治疗宜在行气化瘀的基础上,兼予清胃肠湿热。取失笑散、三七活血化瘀;合乌贝散(海螵蛸、浙贝母)、法半夏、鸡内金散结;白芍柔肝;枳实行气;蒲公英、黄连、地榆清肠胃湿热。二诊时患者食欲不振,仍有湿热之像,予上方去黄连、地榆(两者均为苦寒药,久服易伤胃气)、五爪龙(偏滋阴,胃有湿热者亦不宜久用);改用白花蛇舌草、薏苡仁继续清胃肠湿热,加用鸡内金、茵陈健脾利湿和胃消食。以该方随症加减治疗4月余,患者胃底小息肉消除,贲门白斑消失。何老师又指出清热利湿药均为苦寒之品,苦寒之药伤脾碍胃,在组方用药上不宜一派苦寒药物,宜选用薏苡仁、法半夏、白花蛇舌草等清热利湿兼有健脾之品,或配予白术、茯苓等健脾胃之药以善后。3讨论胃息肉病是西医病名,是指胃黏膜局限性良性上皮隆起性病变,与慢性萎缩性胃炎、残胃病变等同属胃癌前疾病[1]。目前西医学上常将胃息肉分为增生性和腺瘤性,增生性息肉是在慢性胃炎的基础上发生,常为多发,体积小于1cm,多集中在胃体与胃窦交界处,一般无恶变的倾向。腺瘤息肉是起自表层胃黏膜或肠腺化生上皮,多数为单发,腺瘤性息肉有恶变的倾向,直径大于2cm的息肉易发生癌变。两者有区别而又有联系,增生性息肉可发展成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可发生癌变,被称为癌前病变[2]。胃息肉中75%为增生性,10%~25%为腺瘤性[3]。现代医学治疗主要是通过手术的方法予以切除,但切除后,患者的气滞血瘀状态未改变,常可复发,需要再次手术治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药治疗,不仅可避免手术及多次手术给患者带来的伤害,同时还可以改善患者体质,改变其气滞血瘀的状态,减少复发机率,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节约医疗资源。胃息肉在中医学中属胃痛、痞满等范畴,然《灵枢·水胀》曾提及:“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着,恶气乃起,息肉乃生。”认为胃肠道息肉的病因病机,为寒客肠胃,气血壅塞。而何老师认为胃息肉者多因气虚、气郁,导致瘀血阻滞脉络而发。其具体病因病机归纳如下:一是患者素体气虚,气虚无以推动血行,瘀阻脉络,阻滞气机,更致气滞血瘀,息肉内生,临床多见虚实夹杂;二是患者情志致病,肝气不舒,气郁气滞,气滞血瘀,瘀阻脉络,息肉内生,并可郁久化热,故常可兼夹湿热,多为实证。根据其病因病机,治疗宜行气化瘀为主要治则,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辨证加减治疗,气虚者宜加以健脾益气;兼夹湿热者,加以清热祛湿。选方用药常用失笑散、四逆散等加减。经验方药如下:五灵脂、蒲黄10~12g,鸡内金、茵陈、白芍各15g,枳实(枳壳)10~15g,法半夏12~15g,海螵蛸15~30g,瓦楞子20~30g,三七、砂仁(后下)、甘草各5g。若气滞明显者,应加强行气治疗,可加用柴胡10~15g,厚朴(后下)、木香(后下)10g,佛手、乌药各15g中2~3味药物;兼有气虚者,可加用黄芪、茯苓各15~20g,党参、白术各15g,五爪龙30g中2~3味药物;兼夹湿热者,可选用蒲公英15~20g,黄连5~10g,黄芩10~15g,地榆15g、薏苡仁20~30g中2~3味药物。方中蒲黄、五灵脂活血化瘀;枳实行气消痞共为君药。柴胡、佛手、乌药等疏肝理气;法半夏、砂仁、厚朴等燥湿健脾行气;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等健脾益气和胃;鸡内金、茵陈健脾和胃;海螵蛸、瓦楞子制酸和胃止痛;白芍、甘草酸甘缓急止痛;丹参、三七、赤芍等加强活血化瘀之功;蒲公英、黄芩清胃肠中焦之热;黄连苦寒,厚肠胃而清胃肠之热;地榆、槐花均有清胃肠湿热之功。纵观全方,具有行气活血化瘀之效,以致息肉消除;且又兼有健脾益气或清胃肠湿热的功效,从而改善患者气虚或湿热体质,从根源上治疗该病,正所谓标本同治,避免息肉再次复发。何世东老中医治疗胃息肉经验介绍@朱碧媛$东莞市中医院!广东东莞523000@邓丽娥$东莞市中医院!广东东莞523000@何少初$东莞市中医院!广东东莞523000<正>何世东,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第三批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从事内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四十余年,善治消化道疾病、肾科疾病及各种疑难杂症等,在胃息肉的治疗过程中,有独到的见解。笔者有幸跟随侍诊,受益匪浅,现将何老师治疗胃息肉经验介绍如下。1气滞血瘀,兼有气虚证钟某,女,48岁,2012年4月13日初诊。主诉:反复胃息肉;;名医经验;;行气化瘀;;何世东[1]王惠娟,曹志群.胃息肉的中医药治疗概况和展望[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6):552.[2]刘尊清,胡育松,程诗军.胃息肉的诊断与临床意义[J].医学创新研究,2008,5(9):76.[3]肖淑娟,付智纲.辨证治疗胃息肉病100例[J].江西中医药,2003,34(12):1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肠胃常用对药增效:
半夏厚朴汤您这样用过吗?
散结消症话苡仁
晨起胃胀
一味乌梅“去腐肌,蚀恶肉”,消掉患者8年的胆囊息肉
5味药消除患者胃息肉,中医不落后,只是走得太前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