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现代教学 | 单元作业设计研究与实践


-------------?-----------

近年来,随着上海二期课改的不断推进,作业作为教学五环节之一,不仅受到业内人士的关注,更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让作业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已成为我们广大教师共同追求的教育梦。


近年来,我校对“单元作业设计”有了一些思考,并作了初步尝试。 

作业设计的前期研究分析


作为我校2007年立项的市级规划课题“‘阳光校园’的实践探索——寄宿制小学校园生活质量的改进研究”的内容之一,我们围绕着“为学生的学而设计练习”开展实践研究,初步建构起了练习环,提炼了策略和操作的要点,制订了评价的指标。


虽然该项课题研究已结题,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我们觉得关于作业设计的问题依然存在,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 作业设计在目标上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在内容上忽视单元作业整体设计;


  • 在形式上忽视综合性长作业设计;


  • 在方式上忽视合作性、自主性作业设计,较少关注学生学习风格等方面的差异。


基于以上问题的分析,我们认为作业设计是一个复杂和系统的过程,它的变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不断地研究与实践。


要解决以上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单元作业设计是一个较好的载体。只有让作业走向单元设计,才能提高作业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真正让作业适应学生的发展。

单元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


所谓单元作业设计,是指按照教材上的每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统整起来考虑设计整个单元的作业。单元作业既可以分散在每个教学课时中完成,也可以在单元教学后完成。


对于单元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我们从单元作业设计的要素、单元作业设计的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1
单元作业设计要素的研究


借鉴学习设计的研究成果,在单元作业设计的操作过程中,我们认为依旧要关注学情分析和作业目标,同时应结合单元作业设计的特点,增加单元作业类型、单元作业完成时间、单元作业完成情况及个性化辅导跟进等要素。


1. 单元学情分析


在单元作业设计时,学习材料分析应由课时学情分析走向单元学情分析,从而关注学生的“已知”、学生的“未知”、学生的“能知”、学生的“想知”、学生的“怎么知”。学习对象情况分析更应从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风格全面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


2. 单元作业目标


教师应依据学习目标确定单元作业目标,关注三维目标的落实,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单元作业目标制订时既要有基础性的目标,也应有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而制订的个性化目标。


3. 单元作业类型


单元作业可分成三类:基础性作业、拓展性作业和探究性作业。这三类作业并非每个单元都需设计,而是结合学情分析和单元目标,设计适切的作业。


4. 单元作业完成时间


单元作业设计完成时间可分为长时性作业与即时性作业两大类。长时性作业是指学生需要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周期内完成的作业,可以是一周,也可以更长。学生学习的时空非常广阔,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与他人合作。


参与主体、作业答案与评价方式都是开放型的。即时性作业则是指分散在每一课时中的作业,可以是课前、课中,也可以是课后。这两类可以互为补充,为教学所用,为学生所用,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5. 单元作业完成情况及个性化辅导跟进


作业作为学生积极学习的一种工具,每个学生做作业的过程就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认识、理解的深化和发展的过程。


学生是有差异的,他们在作业本上诠释着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其间必然有正确与错误。教师通过批改后进行个性化处方式辅导跟进,才是守住底线的上策。


因此,基于我校立项的国家级课题子课题“精准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个性化辅导实践研究”,我们制订了“个性化处方式辅导”流程图,如下图。


在分析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后,教师选定研究对象,确立辅导目标,开出辅导处方,实施辅导,然后通过阶段性评估调整辅导策略。综合以上单元作业设计的5个要素,我们初步设计了单元作业设计方案。




2
单元作业设计策略的研究


1. 明确目标,增加作业目的性的知晓度


由于是作业的单元设计,因而作业中必然含有几个或多个相关的知识点。教师在每个单元结束之后,为了让学生头脑中散乱的知识点形成网络,都会设计一些综合性的作业,进行练习。


一般的方法是利用一些单元试卷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机械重复的练习对知识形成记忆。虽然这样的单元综合练习作业也是涵盖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但还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作业单元设计。


因为,对学生而言,他们看到的是一道道题目,每一题是独立而无关联的,答对一题算一题,至于答对这题说明你哪个知识点掌握了,学生是不清楚的。因此,我们在单元综合练习作业中增设了一个板块:知识梳理。


通过知识梳理来凸显作业设计的目的性,把整个单元的知识点一一罗列出来,以陈述、填空或图表的方式显现。这样让学生在作业前先回忆、再现本单元的所有学习内容,明确作业的内容都是围绕哪些知识点展开的,学生思考就有了方向,作业的目的性也就明确了。此板块内容也可成为学生以后复习的笔记。


2. 循序渐进,由知识本位转向发展本位


一般设计的单课时作业具有练习量少、要求低、隔天反馈的特点,借用乒乓术语称之为“短、平、快”,更多体现的是即时效应。而如果能按单元考虑,整体设计每一课的作业,就能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基础到变式到综合,再到实践、开放。


如数学五年级上册“图形的面积(二)”的单元作业。


第一层次:看基本图形写出面积公式,用最少的线段把一些组合图形分别分割成基本图形。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平面图形及其面积公式,并通过分割把组合图形转化成基本图形,为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做好铺垫。


第二层次:计算一组组合图形的面积,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形成解答求组合图形面积的基本能力。第一、第二层次的练习都可以分散在课时中。


第三层次:拓展练习,训练学生综合观察思考的能力,可以在学生完成整个单元学习后进行。


这样,三个层次的作业层层递进,逐步实现由知识本位向发展本位的转变,体现趣味性、实践性和综合性。


3. 经历过程,关注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


学生做作业的过程不仅是知识获得的过程,在其中还应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单元作业的设计要让学生参与作业的设计、规划和布置,强调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对自己的学习活动具有支配、控制的权利和能力,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探究能力。


例如,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体积和表面积”后,请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梳理,比较区分这两个概念,并设计典型的练习题,被选中的练习题将冠名后供同学练习,学生积极性很高。又如,在学习了“时间的认识”单元后,学生们知道了年、月、日的知识。


于是,我们请学生动手制作一份新年年历,并在年历上标出你认为具有重要意义的日子,供自己在校使用,学生趣味盎然。不少班级的学生都把同学们的生日写在了年历上。寄宿制的学生也许没能在生日当天收到家长的礼物,但却能收获伙伴们和校园家庭中“爸爸”“妈妈”的浓浓祝福。


从这个角度看,作业在广阔的教育哲学体系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一种承认社会和文化背景的学习哲学。


学校教育作为一个整体,离不开备课、教学、作业、辅导、检测与评价等环节的协同教育干预,如果过分偏颇一方,都会影响教育教学的整体效应,而作业在其中能起到穿针引线、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我们认为只有让作业走向单元设计,才能为学生搭设起成长的阶梯,适应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作者系上海市静安区静安小学校长 恽瑾)

 

本文刊载于《现代教学》2016年1AB合刊《有效作业专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教学六认真的基本要求(教学六认真讲座一之3) - zhongwei1...
成都高新新科学校张玉兰——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养成的小学数学毕业课程单元作业设计
小学语文有效性课外作业设计的研究成果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学科教学方案大全
教学技能基本功(五):作业的布置
古坊初中教学常规检查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