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和田玉的知识有哪些?

【文藏来答】和田玉和软玉有什么区别?和田玉真的是在齐家文化时期就已进入甘青地区么?这些有关和田玉的冷知识你都知道么?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玉的民族,玉文化的历史也是源远流长,如果从目前发现的出土于黑龙江饶河小南山早期遗址的玉器算起,中国玉文化的历史已有九千年左右。直至今日,尤盛不衰。

厘清和田玉的概念

中国古代狭义的玉的概念从地质学角度讲指的是以透闪石为主的透闪石、阳起石的集合体,地矿界也称之为软玉。

清 和田白玉带皮子料 连木座高五·九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在论述和田玉东进的问题之前,笔者认为首先要厘清目前市场上「和田玉」的概念。本文所指的「和田玉」,特指新疆和田地区所产的透闪石玉料,而非目前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以下简称国检中心)制定的珠宝玉石名称中的和田玉的概念。国检中心在二〇〇三年制定的标准中将矿物岩石中以透闪石为主的透闪石、阳起石的集合体(即我们俗称的真正的玉)用「软玉」与「和田玉」两个概念来表示。各类鉴定证书中的「和田玉」名称成了一个泛概念,以致目前和田玉市场较为混乱,大量消费者及玉器爱好者不明就里,上当受骗者颇多。

商 玉羊首 殷墟妇好墓出土 原被认为是和田玉子料

从学术发展及古代玉器研究的角度出发,笔者并不赞同国家标准中将明显带有地域色彩的「和田玉」一词表示玉的命名方法,建议国家以玉的矿物构成透闪石来命名,即命名真正的玉为透闪石玉或闪石玉,恢复和田玉的地域指示。至于国家标准中「软玉」一词的提法,因其为外来用语,并非中国古已有之的名词,应弃之不用或仅保留在地质珠宝界供专业人士使用。

汉 带皮和田子料玉琀蝉(正、背)长五·五厘米 宽二·九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本文所述的和田玉则使用文物考古界的惯例,特指新疆和田地区所产的玉。而将其他地区所产的玉或不明确出产地的玉称之为闪石玉或玉。这些玉与和田玉一样,都是以透闪石为主的「真正的玉」。

中国是一个闪石玉矿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在古代虽然没有一本详细记述玉产地的书,但许多文献中都有零星记录。根据目前的地矿资料,中国已知的闪石玉矿带、矿床或矿点计有二十多处,分布于十几个省区。许多玉矿也发现有古矿口,说明有些玉矿在古代已有开采。

马衔山玉子料

齐家文化玉器的玉料不是和田玉

中国史前时期玉器的玉料来源以「就地取材」和「就近取材」为主,如红山文化玉器玉料来源就以附近的辽宁岫岩地区所产的闪石玉为主。虽然还有一些早期文化中的玉料来源不十分清楚,但从发现的玉器实物看,与新疆的和田玉产状均不相同,不可能来自遥远的新疆和田。这一点已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同。较有争议的是西北地区齐家文化的玉器,有些学者认为其中有来自新疆和田的玉料,尤其是一些白色玉料。那么,和田玉是否早在齐家文化时期,即距今四千三百年至三千六百年前就已进入甘青地区呢?

《天工开物》中所描绘的河中捞玉插图

据笔者这几年对新疆玉矿的调查,新疆和田地区古代容易开采的玉料是河中子料,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明代。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记载,来自新疆地区的玉料多采自和田地区的白玉河和绿玉河,夏季来临,人们多至河中捞玉。另外,我们目前看到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的和田玉子料,很少带有糖色(山料玉常见的次生色),更少见带有厚厚的风化皮。故齐家玉器中大量带有糖色或风化皮的白玉料和青玉料不可能为和田的子料。

新石器时代齐家文化 玉璧 甘肃静宁县治平乡后柳沟村出土

二〇一一年至二〇一四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甘肃肃北县马鬃山镇的河盐湖径保尔草场和寒窑子草场两处玉矿遗址进行了调查和发掘,发现了古玉矿坑二百六十六处,均为露天开采。发掘的半地穴式房址多为拣选玉料的作坊,在作坊遗址中,发现了玉料与毛坯。寒窑子草场在马鬃山镇东北三十七公里处,发现了矿坑六处,石料堆积二处,其玉矿遗址规模较小,玉料多青玉,且以露天开采为主,据介绍最早开采时间为骟马文化时期。

甘肃临洮马衔山玉矿 易华 摄

除马鬃山遗址以外,这些年在甘肃境内的马衔山、武山、临夏、敦煌三危山等地区也都发现了玉矿资源,只是前些年一直没有考古或地质工作者对其进行实际详细的调查研究。

综合近年发现,以及部分玉矿与齐家玉器的比对,齐家玉器的玉料极可能来源于甘肃地区。而甘肃发现的玉矿遗址一直使用到汉代,说明直到汉代这一地区都可能是中原玉器玉料的主要来源地。


原文作者:徐琳(作者系故宫博物院器物部研究馆员)

原文来源:《紫禁城》2018年9月刊《封面故事——玉出昆冈:和田玉的故事》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删减)

《紫禁城》官方授权,欢迎分享!如需转载,请私信联系!

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使用【文藏APP】,关注【文藏】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号更多精彩内容等着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术观点】丁哲:玉出“二马岗”,古道复真颜——甘肃闪石玉与“玉石之路”
历代玉器用料特点和常见玉料辨识(上)
【丁哲说玉】“甘肃玉”之我见
新疆和田玉的 红山玉猪龙 ,你见过吗?
甘肃玉开采及使用状况的研究——王建泉
敦煌玉矿遗址4000年前的“玉石之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