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食品标签类案件处理汇总


           

 

食品标签有关法规、标准

    1、《食品安全法》第四章第三节(第67条至第72条)

    2、《食品标识管理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123号令

    3、《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类相关案件处理指导意见》

    4、Gb7718-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5、GB28050-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 

食品标签类案件的不同情形

1、标签瑕疵

  《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二款 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存在瑕疵但不影响食品安全且不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二千元以下罚款。

  《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类相关案件处理指导意见(一)》中规定《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二款的适用情形:

  《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二款规定的“食品、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存在瑕疵但不影响食品安全且不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的”是指,不规范标注行为对食品安全无影响,实践中未发现因食用该产品导致的不良反应,当事人无主观故意,不会影响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具体情形包括但不限于:

   ①标签文字使用中出现错别字,但该错别字不产生错误理解,例如:“营养成分”被标注为“营养成份”。

   ②标签文字使用繁体字,但该繁体字不产生错误理解,例如“蛋白质”被标注为“蛋白貭”。

   ③标签符号使用不规范,但该不规范符号不产生错误理解,例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11”被标注为“GB7718'/2011”。

   ④标签营养成分表数值符合检验标准,但数值标注时修约间隔不规范,例如:食品标签营养成分表中标注“能量935.2千焦、蛋白质4.12克、饱和脂肪酸14克、钠34.5毫克”,按照《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11)规定,能量、蛋白质、饱和脂肪酸、钠的修约间隔分别为10.10.11,该标注不符合规定(应标注为:能量935千焦、蛋白质4.1克、饱和脂肪酸14.0克、钠35毫克)。

   ⑤标签营养成分表标示单位不规范,但是不规范标注不会产生错误理解,例如:食品标签营养成分表中“能量”的标示单位为“KJ”,不符合标准的“千焦(kJ)标注规定。

   ⑥标签上生产日期、保质期标注为“见包装某部位”,但未能准确标注在某部位的,例如:预包装食品标签上标注“生产日期见产品包装底部”,但实际标注在产品包装顶部。

   ⑦标签上“净含量”等强制标示内容的文字、符号、数字高度小于规定,外文字号大于相应的中文,但该不规范标注不会产生错误理解。

   ⑧标签上规格、净含量的标注方式和格式不符合标准规定,例如:“lkg”被不规范标注为“1000g”。

   ⑨标签上对不同的食品添加剂分别选用标准中允许的三种模式标注,例如:食品添加剂:丙二醇脂肪酸酯(标示食品添加剂的具体名称);增稠剂(407412)(标示食品添加剂的功能类别名称及国际编码);着色剂(胭脂树橙)(标示食品添加剂的功能类别名称及具体名称)。

   ⑩国产食品的标签上外文翻译不准确,但该不规范翻译不产生错误理解的。

2、标签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纂改生产日期、保质期)

   该情况违反《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十)规定:禁止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剂;第七十一条规定: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生产经营者对其提供的标签、说明书的内容负责。符合《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一款第(五)项的情形。

   依据《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条规定处罚: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并可以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3、使用新的食品原料生产食品但未通过安全性评估的(标签标示新的食品原料(新资源食品)名称与卫公告不符,经调查,所用原料非同一品种)。

   该情况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利用新的食品原料生产食品,或者生产食品添加剂新品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应当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提交相关产品的安全性评估材料。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六十日内组织审查;对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准予许可并公布;对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不予许可并书面说明理由,符合《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一款第(八)项的情形。

   依据《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条规定处罚: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并可以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4、标签配料标示新的食品原料(新资源食品)名称与公告不符,但所用原料为同一品种

   《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类相关案件处理指导意见(一)》中规定该情况属标签、说明书翻译或标示错误的,应定性为标签、说明书含有虚假内容,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第七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生产经营者对其提供的标签、说明书的内容负责)。符合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一款第(二)项情形(生产经营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或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本法规定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应依据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一款进行处罚。此类情形,不宜认定为《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二款规定的“瑕疵”情形。

   该意见还指出:食品标签标注的产品名称或配料表中成分名称与卫生行政部门公布的可作为普通食品生产经营的新的食品原料(新资源食品)名称不符,未标识具体种类的,经调查,所用原料或配料实际为卫生行政部门公布的可作为普通食品生产经营的新的食品原料(新资源食品)的,属标签标识不规范,给予行政指导。如果与卫生行政部门公布不同的,属非食品原料的,违反《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第(一)项的规定,符合《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的情形,依据《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三条第一款进行处罚。

5、标签配料标注使用新食品原料(新资源食品),但未按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相关公告要求标注不适宜人群和食用限量

  《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类相关案件处理指导意见(一)》中规定:该情形属未按照《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11)规定的,“按国家相关规定需要特殊审批的食品,其标签标识按照相关规定执行”进行标识,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七条第三款规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标签标注事项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符合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一款第(二)项的情形(生产经营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或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本法规定的食品、食品添加剂),依据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一款进行处罚。

6、预包装食品无标签、说明书或或者标签、说明书标识不全(辐照食品、质量等级未标示;配料表中标示了氢化或部分氢化油脂是时营养标签未标示反式脂肪(酸)含量等)。

   该情况违法了《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十一)项、第六十七条第三款,不符合《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11)、《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11)、《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GB13432-2013)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符合《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一款第(二)项的情形。

   依据《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并可以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类相关案件处理指导意见(一)》中规定:除《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七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的情形外,其他不符合《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11)、《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11)、《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GB13432-2013)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的,违反条款适用《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七条第三款,处罚条款适用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一款。

7、转基因食品未按规定进行标示

   该情况违法了《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九条:生产经营转基因食品应当按照规定显著标示。符合《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一款第(三)项的情形。

   依据《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并可以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8、标签配料表中标注非食品原料

   该情况违法了《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一)规定:禁止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符合《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的情形。

   依据《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三条规定: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并可以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十万元以上十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五倍以上三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并可以由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9、标签配料中标有药品(药食同源除外)

   该情况违法了《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八条 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药品,但是可以添加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公布;符合《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三条第一款第(六)项的情形。

   依据《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三条规定: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并可以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十万元以上十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五倍以上三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并可以由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类相关案件处理指导意见(二)》中指出:根据药品管理法的规定,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认定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原卫生部于2002年公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现行有效,在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公布新的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的目录前,应遵照执行。案件中涉及未收录在《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中,但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大蒜、辣椒等物质,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给予明确答复前,案件办理机构应采取“一案一请”原则;未收录在《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中,通过国家卫生计生委备案允许添加药品的食品除外。

10、标签配料表中表示了超范围的食品添加剂

   该情况违法了《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四)规定:禁止生产经营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符合《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一款第(三)项的情形。

   依据《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条规定处罚: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并可以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11、标签标注的生产许可证在生产日期之前过期

   该情况违法了《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从事食品生产、食品销售、餐饮服务,应当依法取得许可。符合《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二条的情形

   依据《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处罚:未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或者未取得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从事食品添加剂生产活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罚款。

12、食品标签标示宣传或暗示预防、治疗疾病或保健功能;虚假、夸大、使消费者误解的文字或图案介绍食品

   该情况违反《食品安全法》第七十一条规定: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生产经营者对其提供的标签、说明书的内容负责;第六十七条第三款: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标签标注事项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11),符合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一款第(二)项的情形。

   依据《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并可以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13、销售的进口食品无中文标签

   该情况违反《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七条 进口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应当有中文标签;依法应当有说明书的,还应当有中文说明书。标签、说明书应当符合本法以及我国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并载明食品的原产地以及境内代理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预包装食品没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或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本条规定的,不得进口。第六十七条第三款: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标签标注事项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11),符合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一款第(二)项的情形。

   依据《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并可以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违法所得的计算:违法所得应为实施违法行为的全部经营收入,不扣除应缴税款或所生产、销售食品或原料的购进价款。

   货值金额的计算:原料及食品添加剂按照进价计算货值金额,半成品按照原料价格加其他成本计算货值金额,成品(包括已售出、未出售、抽样检验)按照销售价格计算货值金额。销售价格应当以销售单、合同、货价签等明示的单价计算,没有标价的,按照该产品被查处时市场零售价的平均单价计算货值金额。

 

   说明:虽然有关食品标签的法规、标准有很多,但是在《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类相关案件处理指导意见(一)》中行政处罚明确指出:《产品质量法》不是本市食品类行政处罚的依据;已被废止的原质监总局、工商总局、卫生部的相关规章、规范性文件不得作为本市食品类行政处罚的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503号)现行有效,是本市食品类行政处罚的依据;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行为在现行《食品安全法》施行前终了的,应定性为生产、销售不符合法定要求的食品。违反《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503号)第三条第一款的规定,依据第三条第二款进行处罚;违法行为轻微的,可依据《行政处罚法》及行政处罚自由裁量相关规定,予以减轻处罚。《食品安全法》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其权威性和强制性毋庸置疑,因此本文多从《食品安全法》的角度进行整理。




作者:庞宗   编辑:焦黔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保健食品行政处罚案由及查处依据汇总
违法经营食品与食用农产品的法律适用
食品安全案件查处指南
职业打假、营养标签、食品安全法
工商系统食品安全案件查处指南
标注“计量方式:零售称重”的食品可以查处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