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兵不血刃,不战而屈人之兵

兵不血刃, 兵不血刃,不战而屈人之兵

从原始社会部落间的争斗到现代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人作为战争的主 题,时时刻刻都存在着喜悦、恐惧、厌恶、反感、兴奋、愤怒等等心理活动。如 果没有人的心理因素充斥其中, 那么所有战争的胜利将成为物质换算相加的简单 结果;正因为有了人在战争环境下的心理微妙变化,战争才称为一门充满偶然性 并随时随地都可 能发生奇迹的“艺术”。 心理战,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原则,以人类的心理为战场,有计划地采用各 种手段,对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施加主动性影响,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胜利 和利益的战场行为。 确切地说, 心理战是一场精神战役, 它的武器就是敌方的 “视” 与“听”。本文先从心理战的历史和现代战争中的运用形式这两个方面详细介绍 这一无形“利器”。 历史源远流长 心理战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古老的“武器”之一。在战争的历史长河中,心理 战在许多战争中都曾起到过巨大的作用。 历史上不乏英明的统帅运用心理战在作 战中取得巨大胜利的典范。 原始心理战在古代战争中初见端倪 在古代社会,由于君主专制制度的影响,各国无不例外地信奉君主,军队就 是君主维护和扩张其家族统治的工具, 除去人民起义和大范围的民族战争等特殊 情况,人民很少积极主动参与战争之中。因此,古代战争中的心理战也往往只是 针对作战部队和统帅展开实施的。 据记载,在历史上最早运用心理战的人当数马其顿王国的亚历山大大帝。在 他统治下,马其顿王国几乎征服了世界大部分已知的疆域。亚历山大每征服一块 土地, 就会留下一些士兵控制这块土地。 这样一来, 他的军队就被分得七零八落。 在意识到这种做法存在一定的危险后,亚历山大决定撤退并重新部署其军队,但 是这又有可能会促使敌人追堵并打败他手中较弱的军队。为威慑敌人,他命令工 匠们连夜赶制超大号的盔甲, 这种盔甲只有身高 2.1~2.4m 高的 “巨人” 才能穿, 夜里偷偷撤退时,亚历山大故意让人将盔甲丢在驻扎过的军营里。于是这些超大 号的盔甲和道听途说的关于亚历山大野人军队的消息, 使得敌人担心将与恐怖的 巨人作战而放弃追击亚历山大的军队。 我国军事思想家孙武也提倡运用心理战,他在《孙子兵法》中写到:“是故 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 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孙武认为“胜兵先胜而后求战”是战争的最高境界, 为了成为这样一个英明的指挥者,必须在作战计划和执行中优先考虑心理战。成 功运用心理战可以比其他任何手段都能更快地结束战斗,减少伤亡。

可以说,中国古代成功运用心理战的实例不胜枚举,在历史上就有“(音 zu ì)李之战”、“垓下之战”和“空城计”等非常典型的著名战例。 成吉思汗也是一个非常擅长运用心理战的高手, 他常常宣传蒙古军队是如何 骁勇凶残,并且常常快速调动部队,致使对方高估了他的兵力数量。同时他还拥 有一支号称“箭骑兵”的骑兵部队,专门负责加强各部队指挥员之间的联系,并 设法切断敌军内部的联络。所有这一切使得蒙古军队威震四方,所向披靡。 民众心理战在近代战争中走上舞台 影响欧洲近代历史发展的重要事件,莫过于资本主义民主思想的流行。在这 些国家里,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的自由和平等尽自己的义务,于是每个人都成为 国家——这个庞大部落的战士, 那么他们的精神也理所应当地被列为心理战的打 击范畴之中。针对敌方普通民众的。心理战开始走上历史舞台。 1792 年,鲁日·德·李尔创作的《马塞曲》开始在法国流传。在所有的战 争歌曲中,这是最振奋人心的一首,其鼓起了大批革命者的战斗情绪。政客们还 采取一切手段,来激发法国人民的勇气,培养他们憎恨敌人的感情。法国保王党 人曾这样描述宣传的作用: “这是一种恶魔似的战术,发明人称得上怪物——五 万名野兽愤怒地口吐白沫。像食人者似地嚎叫着,以最快的速度向着敌方战士猛 冲过去,而对方的战士是没有这种勇气的。” 另据皮埃尔·费尔克记载,苏联著名军事家图哈切夫斯基在 1920 年入侵波 兰时曾说过,在他的军队前面,有一支宣传队伍开路。对此,英国达贝隆勋爵这 样写过:“莫斯科派出了大批的侦探、宣传家、秘密使者、友人,他们进入波兰 领土,瓦解波兰人民中一些人的抵抗意志——这些非武装人员的工作,与军事压 力所产生的效果同样有效。他们所采用的方法是避免正面进攻,而以心理上的侧 面进攻、渗透、宣传来包围敌人的阵地。” 心理战在现代战争中实现质的飞跃 心理战在现代战争中实现质的飞跃 二战伊始,心理战就被参战各国广泛运用。当时,无线广播是对敌方实施心 理战的主要方式。日本有“东京玫瑰”,德国有“轴心莎丽”,而收获最大的当 数英国广播公司 BBC。在 1940 年 5 月到 9 月德国即将侵略英国之际,BBC 电台每 天都在德军经常收听的节目中播放英语学习节目。 德国人学到的都是这样一些短 句:“船正在下沉”、“水很冷”、“我被烧着了”、“他们被烧着了”。这种 办法虽然简单,却十分奏效。因为英国早就宣传,声称希特勒从哪段海峡侵入, 英国就会在哪里放火, 虽然这并不能令人十分信服, 但由于计划周密, 散布巧妙, 德国的一些高级将领和许多德国人还真的相信。英国会在英吉利海峡放火。 再如诺曼底登陆之前, 盟军在加莱海峡的英国海港设置了大量的登陆艇和假 物资器材堆积场,并建立了假的登陆司令部,发射了大量的假无线电信息,而且 还有部分兵力在加莱地区频繁调动,以此迷惑德军。这一欺骗措施非常成功,甚 至在盟军登陆诺曼底之后,希特勒仍然认为诺曼底行动不过是个掩护,加莱才是 真正的主战场, 以致第 15 装甲军在加莱空守了 7 个星期之久。 五星上将奥马尔· 布

莱德利在战后称其为“最大的战争骗局”。 二战结束后,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心理战在经过现代化包装之后,呈 现出全方位、全时空、多样式的特点。心理战被越来越多地用在了战时敌对双方 的心理攻防和平时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暗中较量上。 美军把心理战写进了《特种作战部队条令》,在其二战以后发动的几场局部 战争中都将心理战贯穿战争的始终。 1989 年入侵巴拿马之前,在巴拿马有一所军营是由美军和巴拿马国防军共 同驻防的。为了掩盖战争企图,进攻前不能有撤离家眷的行动。因此美军入侵后 迅速占领该营地,为了避免由于巴拿马国防军抵抗而伤及美军家属,美军第四心 理战大队一营的高音喇叭小组便“有用武艺地”了。该小组先是大力宣传将确保 非战斗人员的安全。到了晚间,指挥官发现这些安慰性的宣传并无效果,便转而 威胁巴拿马军队,不要做无谓的抵抗,并大肆渲染美军攻无不克的战例,以及手 中各式各样的先进武器。在美军强大的宣传攻势下,巴拿马军队终于缴械投降。 海湾战争中,电视、电台、传单还有扩音器一起上阵,盟军的空中力量以及 伊拉克所处的孤立绝境,使伊方士兵闻风丧胆,溃不成军。从 1991 年 1 月 19 日起,美军第四心理战大队就设立了“海湾之声”广播电台,每天播音 18 个小 时,持续 40 天,为了保证无线电广播的效果,美军还向伊拉克人空投了 9000 多个半导体收音机。同时,美军向敌作战部队投放传单,勒令他们在 24 小时内 投降,否则将面临轰炸。据统计,在 4 个星期的时间里,共投放了 14 个不同版 本的 290 万份传单,伊军 30 万军队中有 98%的人收到了传单。高音喇叭小组同 样战功赫赫。在菲拉卡岛,由于高音喇叭小组的出色表现,盟军没费一枪一炮就 让 1405 名伊拉克军人缴械投降。这就是心理战成功运用的最好明证。 在现代战争中的运用形式 现代战争心理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其手段、方式不断加以丰富,而未来 信息化条件下的心理战,从传统方法到现代高技术手段,可以说是应有尽有,无 所不用。诸如卫星电视转播技术。声像合成技术、虚拟现实技术、隐身技术等各 种最为先进的信息技术,都将被最大限度地运用于心理战。在此,我们审视一下 现代战争中心理的运用形式。 威慑心理战 所谓威慑心理战, 是指对抗双方将各自的实力转化为信息乃至意识形态的威 慑力,以非暴力的手段遏制对手的行为和战略。其目的的多样性决定了方法的多 样性,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威慑方法。 宣传法 宣传法 宣传是心理战中的通用方法,也是心理战的战术之一。宣传主要表 现为通过媒体发表声明、宣言、白皮书、公告、通令、协定以及举行记者招待会、 发布动员令等。通过具有说服力的宣传,表明己方坚定的立场、坚强的决心,突 破对方的心理防线,使被威慑者感到恐惧。 1991 年 1 月 17 日,海湾战争爆发两个小时后,当时的美国总统布什就发表

了长篇公开讲话, 既是对世界舆论、 公众心理的争取, 又是对伊拉克的攻心瓦解。 当讲到对伊拉克的态度时,布什充满了信心和决心,他说: “没有别的选择,只 能用武力把萨达姆赶出科威特。我们还将摧毁他们的他学武器设施,摧毁他们的 大部分火炮和坦克。我们的行动旨在最好地保护所有盟军的生命,把萨达姆的庞 大武器库作为目标。 ”布什总统的话算得上是强有力的威慑宣传。 暗示法 暗示,在心理学中是指有意识地直接或间接地向他人发出信息,以 控制其反应的心理行为, 在远古时代多被用于使用部下、 管理属众、 树立威信等。 随着心理战研究的深入,暗示已经成为影响敌方的一种威慑信息的传递方式。 二战中,德国在进攻挪威前夕,其驻奥斯陆大使馆邀请挪威政要、高级将领 等要人参加电影招待会,观看描述德国闪电式攻击波兰的战争实录片。这部纪录 片对挪威人造成了强烈的心理震撼, 使挪威人心里的天平无意中倒向了不抵抗的 “和平” 。 造势法 造势是威慑者为了达到威慑目的,将自己的威慑力量通过军事演 习、军队调动、导弹试射、军事展览、庆典阅兵、战争动员、民众游行示威等形 式明确地显示出来, 使对方由于恐惧、 动摇而放弃对抗, 或采取某些违心的行动, 按照威慑者的意图行事。 1994 年,美军在解决海地危机中,把攻击信息反映到海地临时当局领导人 的电视屏幕上。美军的一架架先进战机铺天盖地地压向海地、一艘艘现代化战舰 气势汹汹包抄海地的局势, 最终使海地临时当局领导人塞德拉斯不得不签署了自 动交权的“太子港协议” ,一场可能发生的军事冲突遂以心理威慑的成功而告终。 近几年,理论造势已走进了威慑的大门,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所谓理论 造势,就是一些国家凭借其强大实力和科技优势,精心策划并向人们展示一种新 的理论,给其他国家造成一种危机感和巨大心理压力。在这方面,美国的星球大 战计划可以说是取得巨大成功的理论造势。 美国根据自己的国际战略提出并大肆 渲染该计划,引起苏联的恐慌,很不情愿地被拖入了新的军备竞争中,给苏联造 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 诡诈心理战 “兵以诈立,多谋者胜” ,这是战争中普遍规律。所谓诡诈心理战,就是以 隐蔽自己的企图为前提,通过某种欺骗手段,造成敌人的错觉,使敌人在理智上 犯错误,从而导致对方按照诡诈心理战实施者的意愿行动,达到不战而胜或小战 而大胜的目的。诡诈心理战大体上是按以下 3 个步骤来实现的。 发送信息, 引其上钩 发送信息, 发送欺骗信息引起作战对象的注意, 满足敌人的情报 需要,这是产生诡诈心理战效应的首要条件。发送信息,是指诡诈心理战实施者 积极主动地施放一定数量的、能够被作战对象感觉到、观察到的信号,使对方产 生条件反射,从而使其对战场态势产生错觉,最后导致决策失误。 产生联想, 造成错觉 诡诈心理战实施者, 总是力图使自己的诈骗信息引起 产生联想, 敌方指挥员产生多级性联想,以对其心理状态发生深刻影响,进而取得最佳的心

理战效果。当信息接收者感知事物引起联想时,凭其原有的知识经验,就会把真 的当成假的,假的当成真的。 形成定向, 付诸行动 信息接收者之所以对心理战实施者发出的诈骗信息信 形成定向, 以为真,除了信息符合其已有的知识经验、具有可接受性外,主要还由于信息接 收者自身在实践中形成的习惯性思维, 即思维定势。 有些人饱读兵书, 身经百战, 但他们的思维一旦被某种习惯的套路所禁锢, 就会不由自主地顺着这种固定的套 路去思考问题、处置情况,决策水准大打折扣,自然很容易“吞下”对方投来的 “饵食” 。 在 2003 年伊拉克战争中,一个代号为“四月傻瓜”的双重间谍把美军中央 司令部精心炮制的“绝密”作战计划高价卖给了伊拉克方面,称联军只打算在科 威特方面部署一支小型的地面作战部队,并将伊拉克北部地区作为主攻方向。当 美军装甲部队直扑巴格达时,上当的萨达姆师团尚在北方。该计划成功地欺骗了 萨达姆, 使美军在战争打响仅 20 天后就攻陷巴格达, 天后就结束了主要战事。 40 恐怖心理战 所谓恐怖心理战,就是将暗杀、破坏、绑架、爆炸等等一系列恐怖活动成功 实施到敌方军事和民生的各种目标上, 以此来削弱敌方军队的士气和敌方民众对 于战争胜利的信心,为达成己方的作战目的奠定坚实的基础。这种战法对于长期 处于和平状态中的民众极为有效,因为他们已经适应了舒适悠闲的日常生活,当 这种安全的生活突然将被战争所打破时, 他们会强烈反对政府发起战争和持续战 争的行为。 如 2004 年 3 月 11 日, 阿拉伯恐怖主义组织对西班牙马德里火车站三处同时 发动袭击,造成 192 人死亡,1240 人受伤。这场袭击直接导致美国对伊战争中 最坚定的盟友——西班牙的执政党下台。 而在大选中获胜的西班牙社会党首相为 迎合民众心理公开声明: “在伊拉克的战争是一场灾难,占领伊拉克仍是一场灾 难。 ”并宣布伊拉克局势到 6 月底如没有变化,他将撤回约 1300 名西班牙军人。 恐怖心理战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达成自己的作战目的,但用不好则造 成相反的效果,不但不能打击敌方的士气,反而会激发敌方的仇恨,使得敌方民 众和执政者同仇敌忾。 电子心理战 电子心理战是心理战中一个特殊的类型,其实施是依赖“人-机-机-人” 交互系统进行的。 “A-机”交互的核心是电磁波,对电磁波进行加工,使敌人 确信电磁波所传送的信息,并按己方的意志行动,这是电子心理战的关键。电子 心理战既可用于战略心理战,也可用于战术心理战,是具有全方位渗透力的作战 方式。 网络心理战 网络心理战是一种较新的心理战模式,是网络战的延伸,它实质上是通过网 络这个覆盖世界各个角落的系统,进行各类信息传播、欺骗、蛊惑、威慑和对计

算机及其网络的破坏,造成对人们心理的攻击,达到以较小的代价取得较大胜利 的目的。在科索沃战争中,敌对双方都利用因特网宣传自己的正义,瓦解对方心 理。战争一开始,北约就利用因特网。长篇累赘地报道所谓战争真相,为其发动 战争鸣锣开道。当时打开美国新闻署网页,可以看到一个脸上充满恐怖的阿族小 女孩,她的父亲正用推车推着她逃离家园……与此同时,南联盟为了反击北约, 也利用因特网适时地将北约的野蛮暴行传递给世界,以揭示其形象。 科索沃战争尽管以南联盟的失败而告终,但由此可见,现代战争中,网络心 理战是敌对双方都引以高度重视的方式。(待续) 作者:马冬冬 曾筱晓 李海龙 马冬冬 编辑:郑双雁 郑双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现代战争心理战的特征、作用及制胜方法,军事心理学论文
当代高科技战争谋略剖析
现代战争的心理战
信息化
《孙子兵法》在现代高科技的战争中,是否有一席之地?
伊拉克战争中呈现的现代战争模式解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