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和元气的认识,是先秦道家修身(气功)实践经验积累的结果
道家学说--古典气功学的理论基础


  道家是兴起于春秋战国之际的一大学派,其学术思想影响中国文化垂数千年至今,于气功学的贡献尤为巨大。道家的创始人老聃,俗称老子,他曾是“周守藏室之史”。在远古时代,是专司观天象、定(订?)历法的,面向自然。因此,老子开创的道家学派特别重视天人关系,重视人的生命运动的自然规律,因而也特别注重气功实践。老子作“道德五千言”,阐明道家的基本思想,称为《道德经》。而从气功学来看,他在这本书里以“道”为本体,全面地、系统地阐述了气功学的基本理论,并提出了以清净无为为主旨的修身方法。因此《道德经》不仅是道家的圣经,也是中华气功学的宝典。

  老子以后,道家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关尹、宋鈃(xíng)、尹文等都是一代道家大师。先于老子的《管子》书中《心术·上》、《心术·下》、《内业》和《白心》等四篇文章,与老子的思想相一致,并对气功学的理论和方法作了进一步的论述。不难看出,“心术”、“内业”和“白心”(白作明解)实际上就是气功的同义词,而集先秦道家之大成者是庄周,世称庄子。《庄子》一书体现了他的学术思想。成书于汉初的《淮南鸿烈》,则是先秦道家思想的汇编。下面我们将以这些著作为主,略述先秦道家的思想和道家的气功理论。

  一、以“道”为本的自然观

  “道”是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他认为自然界万物是由一种基本的存在生成的,他称这种存在为“道”。故他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为了说明这个难于捉摸的“道”,

  老子化了很多笔墨,从多方面描述。他说: “道之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又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jiǎo),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可见,作为基本存在的“道”有以下特点:

  ①不依赖于时间和空间,“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

  ②它生化万物,永无穷尽,而不是由其他任何东西所构成。故老子

  说:“道者万物之燠(yù)”、“可以为天下母”等;

  ③它无形、无声、不可捉摸,但确实是存在的,人在极其虚静的状(很高级的气功)下可以直接地感受体察到它,却无法确切地描述它,故称之为“无”;而“天地”又是它所生,是实在的,故又称谓“有”。 “无”和“有”指的都是“道”,同谓之“玄”,而“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但天地万物也可称之谓“有”,故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有生于无”。

  不仅如此,由“道”而有形的万物的演化是有一定规律的,老子将这

  一规律归纳为这样一段话,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的“一”、“二”和“三”都是无形的。但它们到底是什么呢?老子未作详述。《管子》在以“道”为自然界本体(基本的存在)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气”的存在。认为宇宙间的一切均由气化生,都是气变化的结果,而在万物变化的过程中,气本身是不变的,所谓“化不易气”(《管子;内业》)。和“道”的情形一样,气也是其大无外,其细无内,虚无无形而充满于宇宙之间。气的精粹称之谓精,或精气,所谓“精也者,气之精也。”显然,老子所说的“一”、“二”和“三”均为“气”,只不过层次不同而已。基本的气为元气,即“一”。元气和道有什么差别呢?《管子》未作说明。但按照《淮南子;天文训》的说法, “道”和元气的差别在于, “道”的存在与时空无关,而元气则是“道”内化于我们生存于其中的宇宙的结果。因此,对于我们这个宇宙的万物来说,基本的存在是元气,而“元气守道”。“二”和“三”都是元气化生的不同层次的气。“二”指阴阳二气。而“三”则是阴(太阴)。阳(太阳)二气和阴阳和合之气(有少阳和少阴之别)。


  这和《易》关于宇宙万物演化规律的说法是一致的。和老子、管子一样,庄子也认为“道”是自然界基本的存在。在《庄子;大宗师》一文,他说:“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而“其为物也,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因而整个宇宙里,万物无时不处于生成往来的变化运动之中,而这

  一切又都本源于“道”和“道”固有的运动规律。

  另一方面,庄子继承了管子,发展了元气学说。他认为‘通天下一气耳’(《知北游》),气“合则成体,散则成始”即有形的万物是“气”凝聚的结果,“气”散则形消,而这又是新的有形之物形成的开始。所以《齐物论》说: “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这里的“一”指宇宙的元气,或者更彻底一些,是指“道”。既然自然界一切都由无所不在的“道”构成的,那么自然界就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就是“道通为一(《齐物论》)”的含义。庄子特别强调宇宙万物的这种整体性,曾从

  多方面做了这种论述。


  总之,以“道”为本的自然观和以元气为基本存在的宇宙观,以及“道通为一”的整体观,是道家思想的基础。而对“道”和元气的认识,又是先秦道家的修身(气功)实践经验积累的结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七——你搔首弄姿的问天,我却差点摔残!
“太极”是什么?金栋按:据古籍记载,“太...
《道德经》与养生
庄子对生命的理解
气功与人类文化:第六章 气功与道教文化④
老子和庄子是怎样练功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