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识心虚妄观行之一

观行识心虚妄

五阴就是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色阴就是色身的功能作用,受想行识四阴就是六识的功能作用,合起来就是五阴。

1、受阴就是六识的感受,包括苦受、乐受和不苦不乐三种感受。眼识有受,耳识有受,鼻识有受,舌识有受,身识有受,意识有受,六识都有受。比如说眼睛看一个色相,看佛像也好,看鲜花也好,不管看什么色相,眼识都有受,意识心也有受。眼睛看见太阳光时,眼识就有感受,感受到太刺眼了,就会躲避,或者感受到比较温和舒适,就会喜欢,这就是眼识的苦、乐受和不苦不乐的舍受。看佛像时,眼识会喜欢看佛像的色彩光泽,感觉欢喜,意识心会生起崇敬喜悦的感受。

苦受就是不喜欢的受,内心感到苦恼,乐受就是比较喜欢的感受,不苦不乐受就是也谈不上喜欢,也谈不上不喜欢的受,是无所谓的一种心境,一种状态,是一种舍受,这就是眼看色时的受。受阴以意识心的感受为主,因为意识心了别的内容比较宽广、细腻,内涵比较丰富,所以意识心的受,容易观察出来。眼见色时的感受,是因缘所生法,是生灭变异无常的,因此就是虚妄的、不真实的、幻化的,而生灭变异无常的,就是苦的,苦的就不是我,因此这个受阴不是我。

耳听声音的时候有受,耳识心或者觉得特别刺耳,感到苦受,就想躲避;或者觉得特别柔和,就生起喜乐心,这就是乐受。在听声音的时候,意识心也有受,觉得声音吵闹而生起苦受,或者觉得柔和,而生起乐受,或者觉得声音没有什么意义,而生起不苦不乐受。意识心如果觉得声音内涵不雅,或者带有攻击性,就生起苦受不喜欢听;如果是赞美的语言,感兴趣的内容,柔和的音乐,就生起乐受喜欢听。意识心也分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耳识心也分为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对于喜欢的,会生起乐受,对于不喜欢的,会生起苦受,或者是离于两边的舍受。

有些时候听声音觉得无所谓,不觉得是喜欢还是不喜欢,听也行,不听也行,怎么都可以,听和不听一样,这就是不苦不乐的舍受,这是耳听声音时的感受。观行受阴虚妄时,就要分析这个感受是什么因缘聚合而来的,由于是因缘聚合而来的,就是虚幻的。有了声音,有了耳根,有了耳识,有第八识,有意根,有种子,这些因缘聚合了,才能听到声音,才能生起感受。那么对于声音的任何感受,都是虚幻的,所有的感受都是生灭变异无常的,因缘所生的法,就是空的,所以受阴就不是我。这些感受,观到最后,都是苦受,苦的就不是我,因此受阴非我。

鼻嗅香的时候,鼻识心和意识心都有感受,感受苦、感受乐、感受不苦不乐。比如闻到香气的时候,觉得比较好闻,心里就生起喜心,这里有意识心的乐受,也有鼻识心的乐受。如果觉得气味难闻,就生出厌恶的苦受,这里有意识心的苦受,也有鼻识心的苦受。如果味道是中和性的,既不香也不臭,心里也就谈不上喜欢,也谈不上不喜欢,感觉无所谓,这就是不苦不乐的舍受。

这是鼻嗅香时的感受,有苦乐忧喜舍五种受,或者说是三种受(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观察鼻嗅香时受阴的虚妄,那就要观察这个受阴是如何产生的,产生的前提条件和因缘都是什么;既然鼻嗅香时的感受是在各种因缘条件下产生出来的,受阴就不是本来而有的,是生灭变异无常的,是虚妄的,也就是苦的,因此受阴就不是我。

舌尝味时有受,能产生苦、乐、不苦不乐三种感受。口腔里有食物和没有食物时,都有受,没有食物时,口腔里的味道通常是淡的,我们已经比较习惯了,不觉得怎样,谈不到喜欢和不喜欢,这是不苦不乐的舍受。当我们上火时,会感觉口腔里有种苦味,这个苦味,舌识心不喜欢,意识心也不喜欢,这就是苦受;打坐时舌识会喜欢口中的甜味,这是乐受。

在品尝某种饮食的时候,舌识与意识对于喜欢的饮食,会生起乐受,对不喜欢的饮食,会生起苦受,有时对于饮食谈不上喜欢与不喜欢,这是舍受。修行人不贪味尘,对于饮食,常常会生起一种舍受,不在意味道的好坏,吃饱就行,这是修行人的一种心态。不管味道如何,什么都无所谓,不挑剔,不挑捡,既不喜欢也不厌恶,这是修行人的觉受。这些感受是因缘所生法,都是生灭变异无常的,都是虚幻的,都是苦的,因此受阴非我。

身觉触时有三种受,身识与意识都有感受。比如说走路时,会感觉累和疲乏,身体里的各种感受,是舒适还是不舒适,是温暖还是不温暖,是热还是冷,是渴还是饿,身识和意识都会了知,因此就会生起苦受、乐受和不苦不乐的舍受。而修行人对于一切感受都不太在意,这个身体怎么样都可以,累了也可以,冷了也可以,热了也可以,饿了也可以,渴了也可以,各种状况都可以忍受,这就是修行人的一种舍受的心境。这些感受都是因缘所生法,都是生灭变异无常的,都是虚幻的,都是苦的,苦的就不是我,因此受阴就非我。

再有就是独头意识的受,在散位独头意识里,意识在思虑着各种事情,就会生起苦受、乐受和舍受。在梦中做各种梦,也会生起各种苦受、乐受和不苦不乐的觉受。在定中,有些定境现前,意识心觉察到了,就会生起觉受,但这个觉受多数是愉悦、舒适、轻安的乐受,四禅以上是舍受,欲界定当中会有一些苦受。这些感受都是因缘所生法,都是生灭幻化不实的,是无常的、空的。虽然有乐受,但乐受过去就会觉苦,所以一切受都是苦受,因此受蕴非我。

欢迎加入解脱般若唯识一群:21491288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识心虚妄观行之二
大智度论 白话译(85)
四念处是什么?
佛眼觀世間(二)
遇见
卷一 观六情品 第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