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会捏积,把健康送给孩子

在中国传统医药学中,有一种古老而又实用的治疗方法,叫捏积。它是推拿按摩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捏”,是指捏拿孩子后背肌肤;“积”,是指小儿由于饮食上没有节制,食物停聚在肠道内,不能得到充分消化所造成的脾胃功能失调的一种病症。捏积疗法,就是通过连续捏拿背部肌肤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因为这个方法多用于治疗小儿疳积而得名。这种方法在脊背上操作,也有人将其称为“捏脊疗法”。

捏积操作的手法比较简单易学,但是真正做到熟练灵活,得心应手,还要对整个捏积术中常用的推、捏、捻、放、提、揉、按等手法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为了使家长更好地掌握捏积,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下面就把捏积操作中出现的七个手法分别介绍一下。

1.推法

推法,是捏积的第一个手法,它的具体操作方法是:操作者用双手的食指第二、三节的背侧,紧贴着小儿捏积部位的皮肤,自下而上,均匀而快速地向前一推。

我们要注意的是,这个手法在运用时,操作者双侧食指在向前推动的瞬间,力量不可过猛,如果力量过猛,容易出现滑脱,或划伤小儿的皮肤。

2.捏法

捏法,是捏积的第二个手法,它的具体操作方法是:操作者在上述推法的基础上,双侧拇指与食指相互合作,将小儿捏积部位的皮肤捏拿起来。

跟推法一样,这个手法在运用时,也有应该注意的地方。在操作时,家长捏拿皮肤的面积及力量,都要适中。捏拿面积过大,力量过重,会影响操作的速度,小儿也会感到过度的疼痛。而如果捏拿面积过小,力量过轻,孩子的皮肤容易松脱开,而且刺激性小,影响疗效。

3.捻法

捻法,是捏积的第三个手法,它的具体操作方法是:操作者在捏拿着小孩捏积的部位皮肤的基础上,拇指与食指相互合作,向前捻动小儿的皮肤,一边移动捏积的部位,一边左右两手交替着进行。如果手法娴熟,看上去就像海边的波涛一样向前滚动。

这个手法在运用时,应该注意的是左右两手的配合,要使它们相互协调,向前捻动时,不要偏离督脉,捻动的力量,要始终均匀适中。捏积的中途不能停顿,也不要松脱,要一鼓作气,从督脉的长强穴一直操作到大椎穴(或风府穴)。

4.放法

放法,是捏积的第四个手法,也就是在上述推法、捏法和捻法三个手法的综合动作之后,随着捏拿部位的向前推进,皮肤自然恢复到原状的一种必然结果。

如果放法动作的瞬间掌握得当,我们就可以使整个捏拿过程呈现明显的节奏感。

5.提法

提法,是捏积的第五个手法,它的具体操作方法是:操作者在捏拿小儿脊背第二遍之后的任何一遍中,在小儿督脉两旁的脏腑穴位处,双手的拇指与食指相互合作,在捏拿的基础上,分别将脏腑穴位的皮肤,用较重的力量向后上方用力牵拉一下。

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这个手法,加强对某些背部脏腑前方的刺激,可调整小儿脏腑的功能。运用这个手法时,应该注意的是操作者的力量。因为,提拉力量因人而异。一般来讲,年龄大的、体质强的操作者,其施加的力量可能会重一点,而年龄小的、体质弱的施加的力量可能就轻一点。值得提醒的是,这个手法如果运用得当,在重提的过程中,会发出清脆的声响。

6.揉法和按法

揉法和按法是捏积的第六与第七个手法,这两个手法在捏积中一般是同时应用,它的具体操作方法是:操作者在捏拿小儿脊背结束后,用双手拇指的中间部位,于小儿腰部的肾腧穴处,在原处揉动的动作中,再用拇指适当地向下施以一定的压力,也就是揉中有按,按中有揉。

这两个手法在运用时,应该注意拇指向下按压的力量,不可过强。因为捏积展开的面积,仅有指腹部的大小,如果力量过强,小儿会感到疼痛。

捏积的时间安排很简便,只需每天进行一次,连续六天,便完成了一个周期的疗程。根据医师的临床验证,如果捏积的操作手法得当,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小儿的病情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如果小儿身体状况改善不明显,需要继续治疗的,可间隔半个月到一个月,再进行第二个疗程,或者改用其他治疗方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手法
儿童贫血怎么办 中医按摩法治疗贫血
捏脊:振奋阳气调整脏腑
足疗的操作手法注意事项与操作指南-中国足部反射区健康法研究会
平仁医社小儿推拿培训班(2)
「图解」小儿推拿背部八法,中医推拿的基础手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