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战美国T29、T30、T34重型坦克始末

美军的重型坦克计划起步可以说并不算晚,二战前美军就曾计划发展一型多炮塔重型坦克,但是,很快就被军方否定。1940年法国战役停战后,美军开始认识到重型坦克在实战中的价值,并开始计划T1型重型坦克项目(也就是后来的M6)但是T1项目发展异常缓慢,而且军方一直对这种重型坦克抱有强烈的抵触甚至厌恶情绪。

T1E2坦克样车↑


直到1942年中旬,美国军械委员会始终相信经过改进的M3格兰特坦克和刚刚投产的M4谢尔曼坦克能够为美英两国带来无与伦比的装甲优势,但很快这个美好的幻想就被德军无情粉碎。1942年5月,隆美尔的非洲军团开始装备使用长管50毫米炮并强化了正面装甲的3号J型坦克,2个月后使用长管75炮的4号F2(G)型也开进了北非战场,在接下来5个月的战斗中,格兰特带来的火力和防护优势荡然无存,装备美制坦克的英军居然损失了超过400辆坦克,其中大部分是格兰特。

尽管蒙受了巨大损失,但英军依然将1942年末得到的谢尔曼坦克当作是制胜法宝,然而1943年2月的凯瑟琳山口之战却狠狠的抽了所有人的脸,M4谢尔曼坦克或许在对抗三号和4号坦克时还能凭借射程优势或炮塔转速优势先手制敌,但是这次,谢尔曼碰上的是装甲厚重主炮强劲的虎式。在付出了近百辆坦克的代价后,美军终于意识到了重型坦克的重要性。但此时军械局手里仅仅只有一个42年初开始发展的T20型项目以及一个“艾森豪威尔自己都嫌弃的”M6计划,军械委员会只好矮子里拔将军,加速开发T20项目的同时进一步升级M4坦克,当然这个2手抓的方针,最后产物就是M26潘兴和各种形形色色型号的M4谢尔曼。而本期的主角就是T20项目的产物。

T20一号样车↑

T29重型坦克


1944年中期,西线美军发现战场上除了令他们头疼不已的虎式和豹式,德国人又多了一个美军打不动的铁王八——装备71倍口径88毫米炮、重达70吨的虎王坦克。虽然此时美国人的T20项目经过T22、T23、T25型的逐步发展,已经出现了近乎成熟的T26型,同时T26也开始加紧测试准备量产,但是军械委员会认为针对虎式和豹式发展的T26,在对付有着150毫米50°倾角正面装甲的虎王坦克并不能占到便宜,因此对于新出现的威胁,军械局决定把T26引向重装甲、强火力的发展方向,因而也就有了日后为人津津乐道的T29、T30、T34项目。

1944年9月14日,军械局25117号文件决定制造4辆基于T26坦克的新式重型坦克的样车,其中两辆装备105毫米火炮,两辆装备155毫米火炮。装备105炮的2辆车被赋予T29的代号,155炮的样车被赋予T30的代号。

T29E2样车↑

根据合同,2辆T29的制造工作由美国轧钢轿车公司完成,安装有福特公司770马力GAC12缸汽油引擎,和EX120型交错传动变速箱;这套动力和传动系统同样在T32上采用过(T32实际上就是一个增大尺寸的潘兴,装甲兵委员会为了将T26E5型突击坦克的防护能力与T26E4的长身管90炮结合而计划了T32型坦克,这个大家伙就是把潘兴车体做了延长,每侧增加1个负重轮并更换了更强劲的动力系统,同时增厚装甲,使用发射分装弹的T15E2型90毫米炮,另外T32的3号和4号样车取消了机电员机枪,首上装甲采用整块滚成钢板制作,这2辆样车被称为T32E1型,所以某些说T29是重装甲版M26的说法显然不对,真正的大号潘兴实际上是T32)。

T32与T32E1↑

另外T29还采用了与M26潘兴坦克相同的扭杆悬挂,但是延长了车体,每侧负重轮从6个增加到8个,托带轮从5个增加到7个。同时T29使用增宽改进的M4A3E8型坦克使用的T80型履带,改进后的履带被命名为T80E3型(M26使用的增宽T80履带叫T80E1,E3的宽幅比E1还要大了13厘米,其实就是在T80E1的基础上装了一个13厘米的接头)。T29的车体前装甲采用了54°倾角的101.6毫米均质钢,炮塔采用一体铸造成型,炮盾厚178毫米,炮塔后部也有101毫米(T29:我就是要卖头)

T30原型车与T29↑

火力方面,T29采用了一门105毫米T5E1型坦克炮,发射18KG重的T29E3型HVAP弹的时候炮口初速可以达到惊人的1100m/s,加上大口径带来的弹头质量优势,完全胜过了德军虎王坦克使用的71倍口径88毫米炮(88L71的Pzgr 40型APCR弹头重量仅有7.3KG重,炮口初速1130m/s,性能显然比T5E1要逊色),同时也因为硕大的炮塔,其基础载弹量达到了63发。T29的自卫火力也相当强悍,除了炮座上2挺12.7毫米同轴机枪,T29车体正面配有一挺7.62毫米车体机枪供机电员操作,装填手舱门前方还装有一挺12.7毫米机枪。

尽管44年9月订购的样车还没完成,但军械局认为T29将是一种对抗虎王坦克的致胜武器。1945年3月,军械局和军械兵委员会通过了T29坦克的采购案并敲定了首批1200辆T29的订单,依然交给轧钢轿车公司生产,但仅仅一个月后,1945年4月,军械局却搁置了1200辆的庞大订单,并要求只需要在原有4辆车的订单上再追加4辆。尽管订单一步步的缩水,但第一辆T29来到阿伯丁的试车场也已经是1947年10月,此时二战早已结束,而战后美军也没有继续装备重型坦克的计划(就连M26潘兴也被美军战后重新划分为中型坦克),这8辆陆续完成的T29坦克最后只成为了新型设备是测试平台。

现存于阿伯丁博物馆的T29原型车↑

其中T29的1号样车在交付后被运往通用公司换装870马力的埃里森V1710E32液冷航空汽油机和CD8501型变速箱,由于引擎体积增加,T29的1号样车的车体向后延长了50毫米,这个改造型号后来被赋予T29E1的代号,而T29的2号样车则换装了由麻省理工大学设计的液压动力炮塔,这个炮塔还采用了液压驱动的火炮俯仰机,并且把原来拥有3个驻退筒的T5E1型坦克炮换成2个驻退筒的T5E2,同时修改了炮盾(补强了耳轴)这个型号被称为T29E2,同时T29的3号、4号、5号、6号、7号车也都换装了T5E2坦克炮。而T29样车中最为特殊的修改当属8号样车,8号车尽管没有改造动力系统和火炮,但是却被用来测试T31E1型体视式测距仪和T93E2型潜望镜(同样测试过测距仪的还有T25E1的第13号样车,不过T25E1测试的是合像式测距仪。而在T29之前,T25E1也曾经被计划用来测试T5E1型坦克炮,但是没有实施)。

用于测试合像式测距仪的第13号T25E1样车↑

T25E1搭载T5E1坦克炮的线图,该计划仅仅只停留在草图阶段,从未付诸实施↑


T29E3↑↓





T29E2↑



T29E1使用的航空引擎同样被道格拉斯XB-42使用过


另外,一度被打入冷宫的M6重型坦克,在1944年时因为潘兴不能马上投入战场而再度收到军械局的关注,为了提升M6坦克的火力,军械局曾经计划让M6改进倾斜前装甲后搭载修改过的T29炮塔,但是这个计划很快就被一向厌恶M6的艾森豪威尔亲自否定。


T30重型坦克


1948年4月,T30的两辆样车也陆续被送往阿伯丁试车场,T30和T29采用了相同的底盘设计,但换装了出力更大的大陆AV17903气冷12缸引擎和CD850型变速箱;整体动力系统更接近T29E1。T30的装甲比T29更为厚重,除了车体正面同样为101.6毫米之外,T30的炮盾达到了惊人的280毫米(T30:来啊~卖头啊~)。但是在加强装甲的同时,火力方面显得却有些退步,T30把同轴机枪的数量减至了1挺,另外T7坦克炮由于膛压原因,导致炮口初速甚至还不如T5E1型坦克炮,而且因为155毫米分装弹的尺寸原因,T30的载弹量仅有34发而且装填也很成问题,在人力装填的状态下一分钟只能打2发。

所以军械局第31668号文件决定为T30安装自动装弹机,但是这个自动装弹机却只能在特定角度装填,因此原本为了解决装填问题的装弹机又成为了约束坦克射速的另一个因素(虽然装填问题倒是多多少少的解决了)。而安装了自动装弹机的T30,因为装弹机体积问题,车长塔被迫抬高,炮塔后部也开了一个用来抛出弹壳的小门,这个型号被军械局赋予T30E1的代号同时配套的155毫米坦克炮也被改名为T7E1,而T30还有一个修改了车体正面装甲,取消机电员机枪的修改型被称为T30E2。

T30原型车↑

加装自动装弹机的T30E1,车长塔明显被抬高↑

T30E1的自动装弹机,车长就坐在装弹机上方↑

T30炮塔尾部用于抛壳的小门↑

T34重型坦克

T30火力的短板,使得军械局想到了另一个解决方案,1945年初,军械局曾经把120毫米高射炮进行了坦克炮改造,并且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经过改造的120毫米高射炮被称为T53型坦克炮,其发射HVAP时初速甚至达到了1250m/s,军械局曾经计划将其搬上T29型,但是未能如愿,如今显然有了一个理想的测试平台,很快一个基于T30坦克,装备120毫米T53坦克炮的新样车被制造出来,车体和炮塔依旧照般T30,依旧是近乎疯狂的280毫米炮盾,不过因为火炮身管变长而带来的重心问题,炮塔后部加装了一块101毫米的装甲板配重,这样一来炮塔后部也有202毫米(T34:卖头!),这个型号被军械局赋予了T34的代号。

T34相比T30,炮座同轴机枪又变回了2挺12.7毫米机枪,车体也保留了机电员操作的7.62毫米车体机枪,装填方面也回归了原始的人力装填,由2名装填手负责,但是T53炮上车之后,在试射时暴露出了另一个问题,由于发射药燃烧不充分以及抽气系统存在缺陷,击发时未完全燃烧的发射药在火炮开膛后被吹回炮塔里,而高温的发射药残渣与空气接触后发生了二次燃烧,灼伤了装填手,烧掉了2名装填手的眉毛和部分头发(之后装填手发现自己一只手就能完成装填,表示自己变秃了也变强了【笑】),为解决这个问题,军械局从90毫米M3A1坦克炮(M26A1和M46巴顿的主炮)上得到启发,给T34的炮管制退器后方也安装了一个相同的炮管抽烟器,同时尾焰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加装炮口抽烟器的T34↑


时过境迁,这些昔日的扬基巨兽如今都在阿伯丁博物馆里安度晚年,尽管没能在战场上一展身手;只能在试车场里日复一日的跑圈打靶,但是这些雄伟的大家伙们的的确确为美国坦克的发展奠定了不可磨灭的技术基础,积累了难能可贵的宝贵经验。

这些试验车最初的设计初衷均是出自前线战场的切实需求,源于实战,表于技术,贵在经验,这些试验车们正式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实现着自己的价值,也为后人留下了一个个在茶余饭后能够津津乐道的话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逝去的“暴龙”,二战后美国重型坦克发展一览,有何内幕(二)
装甲霹雳——二战中的美军谢尔曼坦克(第4章/共12章)未来的谢尔曼:改进还是取代?
M4谢尔曼:种类繁多的一代英豪 | 机核 GCORES
红色先行者(苏联坦克1920~1939)
铁甲悍将:屠虎驱豹,M26“潘兴”坦克为何如此平庸?
日本陆军战车发展史(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